第九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秋雨在夜晚的王府井大街上搖曳拂動着朦胧的燈光,車輛稀少,行人更是寥落,一個再嘈鬧的大染缸到了夜深人靜的大雨中也都空曠了。
盧小龍穿着雨衣,騎着自行車,像幽靈一樣在街上滑過。
一輛無軌電車從身邊馳過,空空蕩蕩的車廂裡坐着兩三個人,帶着一車寂寞的光亮遠遠消失在漆黑锃亮的夜雨中。
盧小龍覺出自己夜行的陰險,像把牛耳尖刀插進酥油中,左右潤滑随它行走。
前後看了看,沒有一個行人,沒有一輛自行車,也沒有一輛汽車,他停住車,來到路邊一個避雨的門檐下。
他從遮蔽嚴密的軍用雨衣裡掏出一瓶膠水,又抽出一張傳單,抹了抹,貼在了牆上。
他看了看傳單上工工整整的仿宋字标題:《警惕江青、張春橋篡黨奪權》,又看了看周圍寂靜的街道,得意地笑了,而後迅速騎上車,在夜雨的掩護下朝前騎去。
迎面又過來一輛吉普車,他有些驚心動魄地低着頭朝前騎着,擔心來者不善;及至扭頭看見吉普車沒有任何巡邏的意思,一路高速地濺着水浪馳向遠處,他便放心了。
又找了一個雨水淋不到的店鋪門檐,左右看了看,鬼一樣的黑暗和寂靜,便将又一張同樣的傳單貼在了王府井大街上,而後高速騎離危險區。
他沿着長安街向西騎,摸了摸懷裡,還有幾張同樣的傳單,看了看空蕩的街道,準備好了萬一遇到什麼情況,就将傳單扔在大雨傾澆的馬路上。
長安街同樣車輛稀少,偶爾有幾個像他這樣穿着雨衣騎車的人,也都匆匆逃竄着。
他又覺出一種“铤而走險”的快感。
9月9日毛澤東一逝世,他就出現在北京,憑着敏感的政治嗅覺,他知道中國的政局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他看準了要做一個文化大革命以來最後的驚人之舉。
4月4日清明節,他在徐州聽北京回來的人講述了天安門前上百萬人送花圈的情況,第二天,他以出差之名來到北京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鐘,到達天安門廣場後,看到了幾萬工人民兵和警察、士兵将紀念碑四周團團包圍的情景。
他站在長安街上遠遠看着這個畫面,沒動聲色,迎面碰到三三兩兩逃竄過來的人,一看他們頭破血流的樣子,也就十分明白。
幾天以後,他在北京見到了宋發,知道黃海、田小黎和米娜都死在棍棒下,他在追查“天安門反革命事件”的恐怖氣氛中悄悄離開北京,回到徐州。
這次毛澤東逝世,他知道中國的政局肯定要發生大的動蕩,藏頭護尾了幾年,他又像機警的野獸從洞穴中探出了頭。
為了活動方便,他想方設法到了徐州鐵路局駐京辦事處,開始做一個“全國最大的反革命。
” 幾天前,他在王府井貼了幾張傳單,弄得人仰馬翻,差點把王府井大街戒嚴起來,沒隔一兩天,他又在西單貼出同樣的傳單,聽說惹得江青、王洪文暴跳如雷,嚴令限期破案,當大規模的調查集中在王府井和西單時,他又在前門大街貼出了同樣的傳單。
現在,整個北京都傳遍了這個“特大的反革命案件”的消息,就連他在徐州鐵路局駐京辦事處也能聽到周圍的人對他繪聲繪色講起北京這個特大新聞。
為了掩護自己,他在日常生活中又恢複了過去的筆迹,仿宋字體成為他炮制“反革命傳單”專用的了。
因為官方大規模的追查活動,使他張貼的“反革命傳單”在北京的影響遍及城鄉,一個人搞亂了北京,他感到得意。
銷聲匿迹了幾天,今天晚上趁着大雨再一次出動。
傳單怕雨淋,然而,誰也想不到每條街道上都有許多雨淋不到的地方,雨天出來貼傳單,出其不意。
自己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從王府井到西單、到前門,公安局肯定想不到他又會重新在王府井露頭,這又是一個出其不意。
想到雨過天晴,明天的王府井街道上一張張傳單前圍滿的人,他就冷冷一笑。
接着,就會有大批的公安人員聞訊趕來,包圍現場,他又是冷冷一笑。
就要騎過天安門了,為了預防萬一,他将懷中的傳單裹住膠水瓶卷成一團,倘若有人在前面攔阻他,他就會在雨衣的掩護下将傳單及膠水瓶從自行車後面溜到大雨瓢潑的街上。
然而,大雨籠罩的天安門廣場還是那樣曠寂,雖然有燈光,還是顯得陰暗。
剛剛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毛澤東的追悼大會,天安門上懸挂的毛澤東巨幅畫像還鑲着黑綢,盧小龍隔着燈光和大雨扭頭看了看毛澤東的畫像,徑直騎過了天安門。
這裡街道更幽暗一些,他加快速度騎到西單,一拐進了西單大街。
在前後沒人沒車時,他迅速停下車,在雨水淋不着的房檐下或者門檐下貼上傳單。
有一張傳單就直接貼在了商店的玻璃櫥窗上,想到明天商店會被公安局盤問許久,他無奈地笑了笑,反正他們能夠洗清自己,誰也不會在自己家門口貼反革命傳單。
傳單貼在光光的玻璃上十分熨貼,讓他回憶起在文化大革命中張貼大字報的舒服感覺。
突然,聽到商店裡有動靜,接着,一盞日光燈閃了閃,一下在櫥窗裡亮開了,他被照在光明中。
隔着玻璃,看見裡面站着一個肥肥胖胖的矮個小夥子,他的頭又方又大,像是戴了假面具的大頭娃娃,紅撲撲的面孔,一雙大得出奇的眼睛盯着他,他也盯着對方。
小夥子将臉貼過來,似乎想看清盧小龍,盧小龍拉下雨帽。
小夥子又指了一下盧小龍貼的傳
盧小龍穿着雨衣,騎着自行車,像幽靈一樣在街上滑過。
一輛無軌電車從身邊馳過,空空蕩蕩的車廂裡坐着兩三個人,帶着一車寂寞的光亮遠遠消失在漆黑锃亮的夜雨中。
盧小龍覺出自己夜行的陰險,像把牛耳尖刀插進酥油中,左右潤滑随它行走。
前後看了看,沒有一個行人,沒有一輛自行車,也沒有一輛汽車,他停住車,來到路邊一個避雨的門檐下。
他從遮蔽嚴密的軍用雨衣裡掏出一瓶膠水,又抽出一張傳單,抹了抹,貼在了牆上。
他看了看傳單上工工整整的仿宋字标題:《警惕江青、張春橋篡黨奪權》,又看了看周圍寂靜的街道,得意地笑了,而後迅速騎上車,在夜雨的掩護下朝前騎去。
迎面又過來一輛吉普車,他有些驚心動魄地低着頭朝前騎着,擔心來者不善;及至扭頭看見吉普車沒有任何巡邏的意思,一路高速地濺着水浪馳向遠處,他便放心了。
又找了一個雨水淋不到的店鋪門檐,左右看了看,鬼一樣的黑暗和寂靜,便将又一張同樣的傳單貼在了王府井大街上,而後高速騎離危險區。
他沿着長安街向西騎,摸了摸懷裡,還有幾張同樣的傳單,看了看空蕩的街道,準備好了萬一遇到什麼情況,就将傳單扔在大雨傾澆的馬路上。
長安街同樣車輛稀少,偶爾有幾個像他這樣穿着雨衣騎車的人,也都匆匆逃竄着。
他又覺出一種“铤而走險”的快感。
9月9日毛澤東一逝世,他就出現在北京,憑着敏感的政治嗅覺,他知道中國的政局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他看準了要做一個文化大革命以來最後的驚人之舉。
4月4日清明節,他在徐州聽北京回來的人講述了天安門前上百萬人送花圈的情況,第二天,他以出差之名來到北京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鐘,到達天安門廣場後,看到了幾萬工人民兵和警察、士兵将紀念碑四周團團包圍的情景。
他站在長安街上遠遠看着這個畫面,沒動聲色,迎面碰到三三兩兩逃竄過來的人,一看他們頭破血流的樣子,也就十分明白。
幾天以後,他在北京見到了宋發,知道黃海、田小黎和米娜都死在棍棒下,他在追查“天安門反革命事件”的恐怖氣氛中悄悄離開北京,回到徐州。
這次毛澤東逝世,他知道中國的政局肯定要發生大的動蕩,藏頭護尾了幾年,他又像機警的野獸從洞穴中探出了頭。
為了活動方便,他想方設法到了徐州鐵路局駐京辦事處,開始做一個“全國最大的反革命。
” 幾天前,他在王府井貼了幾張傳單,弄得人仰馬翻,差點把王府井大街戒嚴起來,沒隔一兩天,他又在西單貼出同樣的傳單,聽說惹得江青、王洪文暴跳如雷,嚴令限期破案,當大規模的調查集中在王府井和西單時,他又在前門大街貼出了同樣的傳單。
現在,整個北京都傳遍了這個“特大的反革命案件”的消息,就連他在徐州鐵路局駐京辦事處也能聽到周圍的人對他繪聲繪色講起北京這個特大新聞。
為了掩護自己,他在日常生活中又恢複了過去的筆迹,仿宋字體成為他炮制“反革命傳單”專用的了。
因為官方大規模的追查活動,使他張貼的“反革命傳單”在北京的影響遍及城鄉,一個人搞亂了北京,他感到得意。
銷聲匿迹了幾天,今天晚上趁着大雨再一次出動。
傳單怕雨淋,然而,誰也想不到每條街道上都有許多雨淋不到的地方,雨天出來貼傳單,出其不意。
自己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從王府井到西單、到前門,公安局肯定想不到他又會重新在王府井露頭,這又是一個出其不意。
想到雨過天晴,明天的王府井街道上一張張傳單前圍滿的人,他就冷冷一笑。
接着,就會有大批的公安人員聞訊趕來,包圍現場,他又是冷冷一笑。
就要騎過天安門了,為了預防萬一,他将懷中的傳單裹住膠水瓶卷成一團,倘若有人在前面攔阻他,他就會在雨衣的掩護下将傳單及膠水瓶從自行車後面溜到大雨瓢潑的街上。
然而,大雨籠罩的天安門廣場還是那樣曠寂,雖然有燈光,還是顯得陰暗。
剛剛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毛澤東的追悼大會,天安門上懸挂的毛澤東巨幅畫像還鑲着黑綢,盧小龍隔着燈光和大雨扭頭看了看毛澤東的畫像,徑直騎過了天安門。
這裡街道更幽暗一些,他加快速度騎到西單,一拐進了西單大街。
在前後沒人沒車時,他迅速停下車,在雨水淋不着的房檐下或者門檐下貼上傳單。
有一張傳單就直接貼在了商店的玻璃櫥窗上,想到明天商店會被公安局盤問許久,他無奈地笑了笑,反正他們能夠洗清自己,誰也不會在自己家門口貼反革命傳單。
傳單貼在光光的玻璃上十分熨貼,讓他回憶起在文化大革命中張貼大字報的舒服感覺。
突然,聽到商店裡有動靜,接着,一盞日光燈閃了閃,一下在櫥窗裡亮開了,他被照在光明中。
隔着玻璃,看見裡面站着一個肥肥胖胖的矮個小夥子,他的頭又方又大,像是戴了假面具的大頭娃娃,紅撲撲的面孔,一雙大得出奇的眼睛盯着他,他也盯着對方。
小夥子将臉貼過來,似乎想看清盧小龍,盧小龍拉下雨帽。
小夥子又指了一下盧小龍貼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