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秋風蕭瑟的時節,盧鐵漢病倒了,好像田野裡的秋莊稼一樣,原來還挺立着,鐮刀齊根一割,它們便直挺挺躺下,再也起不來了。
他這次病得不輕,心髒病、腦血栓和肝硬化一起來了,大有奪去性命之勢。
他先被送到地區醫院,又被送到省高幹醫院,醫院在太原市離汾河大橋不遠的地方。
當他心力交瘁地躺在病床上時,隻有女兒盧小慧陪伴在身邊。
想到來山西剛剛幹了不到兩年,就要撂下挑子,他真有些感慨。
看着病房外秋風吹落着一排楊樹的樹葉,他就想到人也和草木一樣,該綠則綠,該黃則黃,一歲一枯榮是不饒人的。
他不由得深深地歎了口氣。
盧小慧坐在旁邊,給他掖了一下雪白的被子,說道:“爸爸,你别想那麼多,好好休養。
”他微微搖了搖頭,朦胧的目光是在回憶和否定自己兩年來的作為。
在幹校關了三年,一到工作崗位就有點像放虎歸山,撒歡地跑起來,在地區分管農業期間,他跑遍了地區所屬的十幾個縣,然而,他沒有料到地方上的政治如此險惡。
山西省雖然早早就成立了革命委員會,但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兩大派卻一直在此起彼伏地鬥争着,而且從省到地區、到縣乃至到公社滲透到每一個幹部身上。
他小心謹慎地不卷入兩派鬥争,好像害怕溺水的人躲避洪流一樣,然而,久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他像個過獨木橋的老頭,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在兩派中間的左右平衡,但具體的工作關系、人事關系還是像漩渦一樣逐漸把他吸了下去。
今年“批林批孔”運動一展開,全省上下爆發的就是兩大派的全面權力之争,打得不可開交時,江青、張春橋就在北京直接發号施令了。
他們的手一伸過來,兩派鬥争更加烽火連天,他也難于幸免,隔三岔五地受到一派造反派的沖擊。
文化大革命初期繃緊的神經這兩年已經松弛下來,再遇沖擊脆弱多了,精神上的緊張很快在生理上反應出來,一聽到窗外有滾滾的腳步聲就心驚肉跳、呼吸急促,風裡來雨裡去地受擺布,幾下就像大浪拍擊的破船一樣支離破碎了。
自己來山西工作,本該什麼都不管不問,請上病假關起門來休息,那樣或許好些。
現在想起自己曾勉為其難地在兩派政治勢力中委屈周旋,開拓自己掌管農業的工作空間,真是可笑不自量。
看着守在身邊的盧小慧,當初把女兒從河南幹校帶到了山西,并且給她安排在工業局當了打字員。
現在想來,這倒是非常必要的務實,自己真要躺下起不來了,總算對兒女做了一點安排。
由女兒他又想到了兩個兒子,露出了說話的意思。
盧小慧覺察了,小心地問道:“爸爸,你想說什麼?”盧鐵漢說:“也不知小龍最近怎麼樣了?”盧小慧問:“要不,把哥哥們叫來吧。
”盧鐵漢搖了搖頭,自己還沒有到要咽氣的時候,他不想随便驚動兒子,大兒子剛剛工作不到一年,他有他的事業。
他目光朦胧起來,想到為盧小龍找招工指标的事情。
三個孩子中,二兒子盧小剛是從陝西插隊的地方“病退”回了北京,盧小慧是帶到山西來了,隻有大兒子盧小龍還四處漂着。
他知道盧小龍的自尊心很強,經過再三躊躇,還是托關系在鐵路系統為他找了一個招工指标,讓盧小慧寫信給他,就說現在鐵路局招工,問他願意不願意去?如果願意去,就來山西一趟。
信寫完了,他又看了兩遍,做了修改,讓盧小慧謄寫了一遍,話講得非常委婉,好像是完全聽憑盧小龍選擇的一件事,招工指标則是公事公辦地擺在鐵路局,并不是他托過關系費力要來的。
接下來,便不催不急地耐心等待着盧小龍的回信。
等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盧小龍才從北京回信,說他可能會抽時間來山西一趟。
又過了一些天,眼看着招工指标就要過期了,盧小龍才神情黯淡地出現在家門口。
盧鐵漢懸着的心放了下來,他和兒子、女兒一起吃飯,一起說說笑笑地聊着他來地區管農業的見聞,隻字沒提招工的事情。
當天晚上,盧小慧将招工有關的文件材料交給了盧小龍。
聽盧小慧後來說,盧小龍将招工的文件材料從牛皮紙信封裡抽出來翻看了一遍,問盧小慧:“這招工指标好像還有期限嘛,過期就作廢了是嗎?”盧小慧點點頭說:“是。
你再晚來兩天,招工指标就沒用了。
”盧小龍凝神想了一會兒,又問:“這指标好搞嗎?”盧小慧顯得漫不經
他這次病得不輕,心髒病、腦血栓和肝硬化一起來了,大有奪去性命之勢。
他先被送到地區醫院,又被送到省高幹醫院,醫院在太原市離汾河大橋不遠的地方。
當他心力交瘁地躺在病床上時,隻有女兒盧小慧陪伴在身邊。
想到來山西剛剛幹了不到兩年,就要撂下挑子,他真有些感慨。
看着病房外秋風吹落着一排楊樹的樹葉,他就想到人也和草木一樣,該綠則綠,該黃則黃,一歲一枯榮是不饒人的。
他不由得深深地歎了口氣。
盧小慧坐在旁邊,給他掖了一下雪白的被子,說道:“爸爸,你别想那麼多,好好休養。
”他微微搖了搖頭,朦胧的目光是在回憶和否定自己兩年來的作為。
在幹校關了三年,一到工作崗位就有點像放虎歸山,撒歡地跑起來,在地區分管農業期間,他跑遍了地區所屬的十幾個縣,然而,他沒有料到地方上的政治如此險惡。
山西省雖然早早就成立了革命委員會,但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兩大派卻一直在此起彼伏地鬥争着,而且從省到地區、到縣乃至到公社滲透到每一個幹部身上。
他小心謹慎地不卷入兩派鬥争,好像害怕溺水的人躲避洪流一樣,然而,久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他像個過獨木橋的老頭,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在兩派中間的左右平衡,但具體的工作關系、人事關系還是像漩渦一樣逐漸把他吸了下去。
今年“批林批孔”運動一展開,全省上下爆發的就是兩大派的全面權力之争,打得不可開交時,江青、張春橋就在北京直接發号施令了。
他們的手一伸過來,兩派鬥争更加烽火連天,他也難于幸免,隔三岔五地受到一派造反派的沖擊。
文化大革命初期繃緊的神經這兩年已經松弛下來,再遇沖擊脆弱多了,精神上的緊張很快在生理上反應出來,一聽到窗外有滾滾的腳步聲就心驚肉跳、呼吸急促,風裡來雨裡去地受擺布,幾下就像大浪拍擊的破船一樣支離破碎了。
自己來山西工作,本該什麼都不管不問,請上病假關起門來休息,那樣或許好些。
現在想起自己曾勉為其難地在兩派政治勢力中委屈周旋,開拓自己掌管農業的工作空間,真是可笑不自量。
看着守在身邊的盧小慧,當初把女兒從河南幹校帶到了山西,并且給她安排在工業局當了打字員。
現在想來,這倒是非常必要的務實,自己真要躺下起不來了,總算對兒女做了一點安排。
由女兒他又想到了兩個兒子,露出了說話的意思。
盧小慧覺察了,小心地問道:“爸爸,你想說什麼?”盧鐵漢說:“也不知小龍最近怎麼樣了?”盧小慧問:“要不,把哥哥們叫來吧。
”盧鐵漢搖了搖頭,自己還沒有到要咽氣的時候,他不想随便驚動兒子,大兒子剛剛工作不到一年,他有他的事業。
他目光朦胧起來,想到為盧小龍找招工指标的事情。
三個孩子中,二兒子盧小剛是從陝西插隊的地方“病退”回了北京,盧小慧是帶到山西來了,隻有大兒子盧小龍還四處漂着。
他知道盧小龍的自尊心很強,經過再三躊躇,還是托關系在鐵路系統為他找了一個招工指标,讓盧小慧寫信給他,就說現在鐵路局招工,問他願意不願意去?如果願意去,就來山西一趟。
信寫完了,他又看了兩遍,做了修改,讓盧小慧謄寫了一遍,話講得非常委婉,好像是完全聽憑盧小龍選擇的一件事,招工指标則是公事公辦地擺在鐵路局,并不是他托過關系費力要來的。
接下來,便不催不急地耐心等待着盧小龍的回信。
等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盧小龍才從北京回信,說他可能會抽時間來山西一趟。
又過了一些天,眼看着招工指标就要過期了,盧小龍才神情黯淡地出現在家門口。
盧鐵漢懸着的心放了下來,他和兒子、女兒一起吃飯,一起說說笑笑地聊着他來地區管農業的見聞,隻字沒提招工的事情。
當天晚上,盧小慧将招工有關的文件材料交給了盧小龍。
聽盧小慧後來說,盧小龍将招工的文件材料從牛皮紙信封裡抽出來翻看了一遍,問盧小慧:“這招工指标好像還有期限嘛,過期就作廢了是嗎?”盧小慧點點頭說:“是。
你再晚來兩天,招工指标就沒用了。
”盧小龍凝神想了一會兒,又問:“這指标好搞嗎?”盧小慧顯得漫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