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為了不得罪他的同僚,接受了這個“約法三章”。
而她為了得到毛澤東,根本沒有其它選擇的可能。
在延安時,不管毛澤東的窯洞裡來了誰,劉少奇、彭德懷、朱德,她隻是端茶、倒水、拿煙,完了之後,便悄無聲息地退到自己的房間裡。
她至今記得,有一次一些人坐在毛澤東的窯洞裡吞煙吐霧地談話,窯洞三間相連,進門中間是堂屋,堂屋右手一門連通毛澤東的房間,左手就是江青的房間。
江青原本已經沏茶、倒水、拿煙完畢,退回自己的房間,忽然想到自己正在看的一本《共産黨宣言》放在毛澤東的房間裡,便謹小慎微地走過去,穿過團團就座的人,去窗台上拿那本小冊子。
當時,作為總司令的朱德正坐在一張椅子上和毛澤東談着什麼,這時擡起眼,用非常不信任的目光看了她一眼。
雖然那隻是一眼,卻讓江青感到渾身發冷。
朱德那眼白眼黑分明的眼睛至今還刺着她,令她終身難忘。
在随後這些年中,這樣的目光她還經常遇到。
那天,從毛澤東的屋裡拿回《共産黨宣言》之後,她坐在自己的屋裡,手摸着《共産黨宣言》,兩眼直直地喘了半天氣。
當她隔着桌子從窗台上拿到書轉過身時,發現不僅是朱德,其他幾位領導也都用類似的目光看着她,她的出現顯然使談話暫時停頓,表明了他們對她共同的排斥。
進了中南海以後,她也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情。
有一回,外交部長陳毅來看毛澤東。
她在中南海住所的門口迎候,并非常親熱、禮貌的微笑着告訴他說:“主席在裡面等你。
”陳毅卻隻是點點頭表示知道了,便徑直邁着大步走了進去。
當時,陳毅那不拿她當回事的傲慢樣子,真讓她恨得咬牙切齒。
看着陳毅那肩背滾圓的身影,她似乎下了一個決心。
在這個世界上,傷害别人的人都記不住自己傷害别人的曆史,而被傷害的人卻永遠不會忘記一切。
在這些年中她心頭積滿了這樣的目光、這樣的面孔、這樣的背影,現在,曆史的講台終于輪到她了。
毛澤東的面孔又浮現在面前。
那張面孔後來也變得有些不耐煩,他經常坐在沙發上用冷淡的目光看看自己。
每當這時,她就會非常酸楚地回想起延安時期那段雖然不時有雷霆大怒、卻還親熱的經曆。
她知道,愛情的最大敵人是厭倦。
在這方面,她面臨的是不平等待遇。
毛澤東有厭倦她的權力,她卻沒有厭倦毛澤東的權利。
每當這時,她就敵視有可能和毛澤東接觸的一切女性。
那些在毛澤東身邊照顧毛澤東起居的小護士,尤其是她嫉恨的對象。
她們能夠成天圍繞在毛澤東身邊,而她見到毛澤東的機會卻越來越少。
她的眼前浮現出毛澤東的小護士李秀芝,她那和和善善、恭恭順順的小樣,想必在毛澤東看來更順眼得多。
想當初,李秀芝剛進中南海時,還需要自己對她的指點,介紹主席的生活習性,那時李秀芝是何等地小心,何等地恭順!現在不同了,自己要見毛澤東,還要通過她的安排。
她隻能忍氣吞聲,因為她面對的是領袖的權力。
在這個世界上,她的全部生存地位都取決于她和毛澤東的關系。
毛澤東可以決定她的一切,她卻沒有絲毫違抗的可能,“順者昌,逆者亡” 這句古話用在這裡非常合适。
她要更加打磨自己的秉性。
她要學會沉住氣。
她要仔細觀察和體會毛澤東所思所想。
她要迎合他的一絲一縷的意圖。
他不允許自己幹預政治,然而事在人為。
她從意識形态的階級鬥争入手,抓動态,搞京劇改革,開座談會。
這樣做了,她就多了一點見到毛澤東的機會,毛澤東那冷淡的、不耐煩的目光也變得平和一些了。
當她跑到上海與張春橋、姚文元炮制了《評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後,她和毛澤東的聯系進入了比較熱線的狀态。
沒有人知道她心頭的辛酸苦辣,也沒有人知道她比任何人都更敵視、也更仰視和懼怕毛澤東的權威。
當她終于在政治上迎合了領袖的需要時,她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她從這裡獲得的成就感、興奮感和陶醉感,超過延安時期與毛澤東結婚。
在延安,一步登天成為毛澤東的夫人,使她幾乎得罪了延安的全部男人和女人。
她不在乎,她從來都是直撲最高目标。
今天,她再一次出現在毛澤東身邊,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哪怕得罪北京的、中南海的全部男人和女人,她都無所顧忌。
她顧不過來,她依然是直撲最高目标。
她從15歲開始學戲,知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是演員。
生活的才能就是表演的才能。
政治生活的才能就是政治表演的才能。
一路掠過黃昏暮色,和周恩來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着文化大革命,車隊魚貫而入北清大學。
因為事先已有通知,校園内道路通暢,車隊非常順利
而她為了得到毛澤東,根本沒有其它選擇的可能。
在延安時,不管毛澤東的窯洞裡來了誰,劉少奇、彭德懷、朱德,她隻是端茶、倒水、拿煙,完了之後,便悄無聲息地退到自己的房間裡。
她至今記得,有一次一些人坐在毛澤東的窯洞裡吞煙吐霧地談話,窯洞三間相連,進門中間是堂屋,堂屋右手一門連通毛澤東的房間,左手就是江青的房間。
江青原本已經沏茶、倒水、拿煙完畢,退回自己的房間,忽然想到自己正在看的一本《共産黨宣言》放在毛澤東的房間裡,便謹小慎微地走過去,穿過團團就座的人,去窗台上拿那本小冊子。
當時,作為總司令的朱德正坐在一張椅子上和毛澤東談着什麼,這時擡起眼,用非常不信任的目光看了她一眼。
雖然那隻是一眼,卻讓江青感到渾身發冷。
朱德那眼白眼黑分明的眼睛至今還刺着她,令她終身難忘。
在随後這些年中,這樣的目光她還經常遇到。
那天,從毛澤東的屋裡拿回《共産黨宣言》之後,她坐在自己的屋裡,手摸着《共産黨宣言》,兩眼直直地喘了半天氣。
當她隔着桌子從窗台上拿到書轉過身時,發現不僅是朱德,其他幾位領導也都用類似的目光看着她,她的出現顯然使談話暫時停頓,表明了他們對她共同的排斥。
進了中南海以後,她也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情。
有一回,外交部長陳毅來看毛澤東。
她在中南海住所的門口迎候,并非常親熱、禮貌的微笑着告訴他說:“主席在裡面等你。
”陳毅卻隻是點點頭表示知道了,便徑直邁着大步走了進去。
當時,陳毅那不拿她當回事的傲慢樣子,真讓她恨得咬牙切齒。
看着陳毅那肩背滾圓的身影,她似乎下了一個決心。
在這個世界上,傷害别人的人都記不住自己傷害别人的曆史,而被傷害的人卻永遠不會忘記一切。
在這些年中她心頭積滿了這樣的目光、這樣的面孔、這樣的背影,現在,曆史的講台終于輪到她了。
毛澤東的面孔又浮現在面前。
那張面孔後來也變得有些不耐煩,他經常坐在沙發上用冷淡的目光看看自己。
每當這時,她就會非常酸楚地回想起延安時期那段雖然不時有雷霆大怒、卻還親熱的經曆。
她知道,愛情的最大敵人是厭倦。
在這方面,她面臨的是不平等待遇。
毛澤東有厭倦她的權力,她卻沒有厭倦毛澤東的權利。
每當這時,她就敵視有可能和毛澤東接觸的一切女性。
那些在毛澤東身邊照顧毛澤東起居的小護士,尤其是她嫉恨的對象。
她們能夠成天圍繞在毛澤東身邊,而她見到毛澤東的機會卻越來越少。
她的眼前浮現出毛澤東的小護士李秀芝,她那和和善善、恭恭順順的小樣,想必在毛澤東看來更順眼得多。
想當初,李秀芝剛進中南海時,還需要自己對她的指點,介紹主席的生活習性,那時李秀芝是何等地小心,何等地恭順!現在不同了,自己要見毛澤東,還要通過她的安排。
她隻能忍氣吞聲,因為她面對的是領袖的權力。
在這個世界上,她的全部生存地位都取決于她和毛澤東的關系。
毛澤東可以決定她的一切,她卻沒有絲毫違抗的可能,“順者昌,逆者亡” 這句古話用在這裡非常合适。
她要更加打磨自己的秉性。
她要學會沉住氣。
她要仔細觀察和體會毛澤東所思所想。
她要迎合他的一絲一縷的意圖。
他不允許自己幹預政治,然而事在人為。
她從意識形态的階級鬥争入手,抓動态,搞京劇改革,開座談會。
這樣做了,她就多了一點見到毛澤東的機會,毛澤東那冷淡的、不耐煩的目光也變得平和一些了。
當她跑到上海與張春橋、姚文元炮制了《評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後,她和毛澤東的聯系進入了比較熱線的狀态。
沒有人知道她心頭的辛酸苦辣,也沒有人知道她比任何人都更敵視、也更仰視和懼怕毛澤東的權威。
當她終于在政治上迎合了領袖的需要時,她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她從這裡獲得的成就感、興奮感和陶醉感,超過延安時期與毛澤東結婚。
在延安,一步登天成為毛澤東的夫人,使她幾乎得罪了延安的全部男人和女人。
她不在乎,她從來都是直撲最高目标。
今天,她再一次出現在毛澤東身邊,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哪怕得罪北京的、中南海的全部男人和女人,她都無所顧忌。
她顧不過來,她依然是直撲最高目标。
她從15歲開始學戲,知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是演員。
生活的才能就是表演的才能。
政治生活的才能就是政治表演的才能。
一路掠過黃昏暮色,和周恩來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着文化大革命,車隊魚貫而入北清大學。
因為事先已有通知,校園内道路通暢,車隊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