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講
關燈
小
中
大
時會在聯想到那些還被記得的事情時再顯露出來。
但是,确實有一種力量在阻止它們進入意識,而迫使它們處于潛意識狀态。
這種力量的存在是可以确定的,因為當你試圖把病人的潛意識記憶引入到他的意識中時,你會覺察到一種與此相關的力量在對抗它。
這種保持緻病條件的力量在病人方面是以抵抗(resistance)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正是基于抵抗的觀念,我才建立了自己對癔症中心理事件的曆程的看法。
要取得治療效果,事實證明消除抵抗是必要的。
從治療的機制出發,也就有可能對疾病的起源形成相當明确的看法。
現在以抵抗的形式出現,阻止被遺忘的材料進入意識的那些力量,想必當初就曾導緻了遺忘,并把那些緻病的經驗排除在意識之外。
我把這個假設的過程稱為&ldquo壓抑&rdquo(repression),我認為抵抗的不可否認的存在證明了這一點。
下一步我們可能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如這些力量是什麼?在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癔症的緻病機制中的壓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在宣洩法中我們逐漸認識到病因性情景,對此進行比較性研究就有可能對以上問題做出回答。
所有這些經驗都與一種願望沖動的出現有關,這種願望沖動與患者的其他願望形成鮮明的對照,并被證明與其人格中的倫理标準和審美标準格格不入。
它們發生過短暫的沖突,這種内在沖突的結果是,把這種不可調和的願望輸入到意識中的念頭成了壓抑的犧牲品,并把與此相關的記憶一起排除在意識之外,且從此被遺忘了。
因此,與患者的自我不相容的願望是壓抑的動機;患者的倫理标準和其他标準是壓抑的力量。
接受這種不相容的願望沖動或者延長這種沖動都會産生嚴重的不快,這種不快可以通過壓抑的方式加以避免。
因此,可以把壓抑看成是保護心理人格的手段之一。
我不想舉出很多的例子,隻引用一個我本人診治的病例,從中可以充分地證明壓抑的決定性因素及其長處。
針對當前的情況,我還要縮簡其病史并省略一些重要的背景材料。
我的病人是一個女孩[183],在她參與了護理之後,失去了敬愛的父親&mdash&mdash這與布洛伊爾的病人的情況很類似。
在此後不久,她的姐姐結婚了,她的新姐夫喚起了她心中一種特殊的同情感,這種情感很容易在家庭親情的幌子下被掩蓋起來。
又過了不久,她的姐姐生病去世了,當時病人和她的母親都不在場。
當她們被匆匆召來的時候,并不知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當這位姑娘趕到她死去的姐姐床前,有一個念頭在她腦海中瞬間閃過,大概可以用文字表達成:&ldquo現在他自由了,可以娶我了。
&rdquo我們可以斷定,這個念頭把她自己不曾意識到的對其姐夫的深深的愛戀在其意識中暴露出來;但随後就被壓抑了,這是因為出于感情上的反抗。
這位姑娘出現了嚴重的癔症症狀,當她接受我的治療時,表現出完全忘記了在她姐姐床前的那一幕,以及曾在她腦海中出現的那種可憎的自私的沖動。
在治療過程中,她又都回憶起來了,并伴随着極其強烈的情感重現了那一緻病的情景。
治療的結果是,她又恢複了健康。
也許我們可以從當前的實際情景中舉一個粗略的比喻,來就壓抑及其與抵抗的必然聯系向你們提供一幅更加生動的圖畫。
我們假設,在這個講堂裡,在這些聽衆中間,他們的安靜和專心令我不勝感激;但是卻有一個人在制造混亂,他的無禮笑聲、叽叽喳喳的說話聲、用腳在地上蹭來蹭去的聲音幹擾了我對所講問題的注意,我不得不聲明我無法繼續講演了。
這時,你們當中有三四個身強力壯的人站起來,經過一場短暫的争鬥,把這個擾亂者趕到了門外。
于是他就被&ldquo壓抑&rdquo了,我也能夠繼續自己的講演了。
為了防止幹擾再次發生,為了防止被推出講堂的人再次沖進來,那幾位用行動實現我的意願的先生用他們的椅子頂住了門,因而他們就在完成&ldquo壓抑&rdquo之後又建立起了&ldquo抵抗&rdquo。
現在如果你把門裡和門外兩個場所釋譯成精神分析術語&ldquo意識&rdquo和&ldquo潛意識&rdquo,在你的面前就呈現出一幅關于壓抑過程的恰到好處的圖景。
你們現在可以看到我們的觀點與讓内的觀點有何不同之處。
我們并不認為精神分裂是由心理器官某一部分缺乏綜合能力所造成的。
我們從動力學角度來解釋,即依據對立的心理力量的沖突來解決,把它看成是兩個對抗的心理集合體積極鬥争的結果,但是我們的觀點又會引發大量的新問題。
心理沖突的情境當然是相當普遍的;那種自我努力回避痛苦回憶而沒有造成精神分裂結果的現象也是相當常見的。
我們必定
但是,确實有一種力量在阻止它們進入意識,而迫使它們處于潛意識狀态。
這種力量的存在是可以确定的,因為當你試圖把病人的潛意識記憶引入到他的意識中時,你會覺察到一種與此相關的力量在對抗它。
這種保持緻病條件的力量在病人方面是以抵抗(resistance)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正是基于抵抗的觀念,我才建立了自己對癔症中心理事件的曆程的看法。
要取得治療效果,事實證明消除抵抗是必要的。
從治療的機制出發,也就有可能對疾病的起源形成相當明确的看法。
現在以抵抗的形式出現,阻止被遺忘的材料進入意識的那些力量,想必當初就曾導緻了遺忘,并把那些緻病的經驗排除在意識之外。
我把這個假設的過程稱為&ldquo壓抑&rdquo(repression),我認為抵抗的不可否認的存在證明了這一點。
下一步我們可能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如這些力量是什麼?在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癔症的緻病機制中的壓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在宣洩法中我們逐漸認識到病因性情景,對此進行比較性研究就有可能對以上問題做出回答。
所有這些經驗都與一種願望沖動的出現有關,這種願望沖動與患者的其他願望形成鮮明的對照,并被證明與其人格中的倫理标準和審美标準格格不入。
它們發生過短暫的沖突,這種内在沖突的結果是,把這種不可調和的願望輸入到意識中的念頭成了壓抑的犧牲品,并把與此相關的記憶一起排除在意識之外,且從此被遺忘了。
因此,與患者的自我不相容的願望是壓抑的動機;患者的倫理标準和其他标準是壓抑的力量。
接受這種不相容的願望沖動或者延長這種沖動都會産生嚴重的不快,這種不快可以通過壓抑的方式加以避免。
因此,可以把壓抑看成是保護心理人格的手段之一。
我不想舉出很多的例子,隻引用一個我本人診治的病例,從中可以充分地證明壓抑的決定性因素及其長處。
針對當前的情況,我還要縮簡其病史并省略一些重要的背景材料。
我的病人是一個女孩[183],在她參與了護理之後,失去了敬愛的父親&mdash&mdash這與布洛伊爾的病人的情況很類似。
在此後不久,她的姐姐結婚了,她的新姐夫喚起了她心中一種特殊的同情感,這種情感很容易在家庭親情的幌子下被掩蓋起來。
又過了不久,她的姐姐生病去世了,當時病人和她的母親都不在場。
當她們被匆匆召來的時候,并不知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當這位姑娘趕到她死去的姐姐床前,有一個念頭在她腦海中瞬間閃過,大概可以用文字表達成:&ldquo現在他自由了,可以娶我了。
&rdquo我們可以斷定,這個念頭把她自己不曾意識到的對其姐夫的深深的愛戀在其意識中暴露出來;但随後就被壓抑了,這是因為出于感情上的反抗。
這位姑娘出現了嚴重的癔症症狀,當她接受我的治療時,表現出完全忘記了在她姐姐床前的那一幕,以及曾在她腦海中出現的那種可憎的自私的沖動。
在治療過程中,她又都回憶起來了,并伴随着極其強烈的情感重現了那一緻病的情景。
治療的結果是,她又恢複了健康。
也許我們可以從當前的實際情景中舉一個粗略的比喻,來就壓抑及其與抵抗的必然聯系向你們提供一幅更加生動的圖畫。
我們假設,在這個講堂裡,在這些聽衆中間,他們的安靜和專心令我不勝感激;但是卻有一個人在制造混亂,他的無禮笑聲、叽叽喳喳的說話聲、用腳在地上蹭來蹭去的聲音幹擾了我對所講問題的注意,我不得不聲明我無法繼續講演了。
這時,你們當中有三四個身強力壯的人站起來,經過一場短暫的争鬥,把這個擾亂者趕到了門外。
于是他就被&ldquo壓抑&rdquo了,我也能夠繼續自己的講演了。
為了防止幹擾再次發生,為了防止被推出講堂的人再次沖進來,那幾位用行動實現我的意願的先生用他們的椅子頂住了門,因而他們就在完成&ldquo壓抑&rdquo之後又建立起了&ldquo抵抗&rdquo。
現在如果你把門裡和門外兩個場所釋譯成精神分析術語&ldquo意識&rdquo和&ldquo潛意識&rdquo,在你的面前就呈現出一幅關于壓抑過程的恰到好處的圖景。
你們現在可以看到我們的觀點與讓内的觀點有何不同之處。
我們并不認為精神分裂是由心理器官某一部分缺乏綜合能力所造成的。
我們從動力學角度來解釋,即依據對立的心理力量的沖突來解決,把它看成是兩個對抗的心理集合體積極鬥争的結果,但是我們的觀點又會引發大量的新問題。
心理沖突的情境當然是相當普遍的;那種自我努力回避痛苦回憶而沒有造成精神分裂結果的現象也是相當常見的。
我們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