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理論成就

關燈
八、精神結構與外部世界 當然,我在第一章中提出的所有一般的發現和假設,都源于艱苦和細緻的工作,對此我已在前面的章節中給出了實例。

    現在,我們也許很想對我們通過諸如此類的工作而實現的知識增長做出考察,并思考我們為未來的發展開辟了什麼樣的道路。

    在這一點上,我們會注意到下述的事實,即我們常常不得不大膽越過心理科學的界限。

    我們涉及的現象并不隻屬于心理學,它們也有器質性的和生物學的側面。

    因此,在努力建立精神分析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出了某些重要的生物學發現,并且不可避免地提出了新的生物學假設。

     但暫時還是讓我們僅談及心理學。

    我們看到了,要劃出心理常态和心理變态的分界線,在科學上并不是行得通的,以緻這種區分雖然實際很重要,但僅僅具有世俗的價值。

    因而,我們能夠通過研究心理失常來理解正常的心理生活&mdash&mdash如果這些病理狀态,像神經症和精神病,有根本不同的獨特原因,那就做不到這一點。

     通過研究睡夢中出現的短暫無害、實際又起着作用的精神異常,給了我們一把理解生活中長期和有害的精神疾患的鑰匙。

    因此,我們現在可以大膽地斷言,意識心理學很難理解夢,也就同樣很難理解正常的心理功能。

    意識的自我覺知純屬自以為是,事實證明了,它根本不足以探測心理過程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不足以揭示心理過程的相互聯系,也不足以認識心理過程失常的決定因素。

     我們的假設是采納一個精神結構,它是擴展于空間、暫且彙集到一起、為生活的迫切急需而發展起來的,它僅僅在一個特定的點和在某些條件下才産生意識現象&mdash&mdash這個假設使我們能夠在類似于任何其他科學、像物理學的基礎之上建立心理學。

    在我們的學科中,就像在其他學科中一樣,問題是相同的。

    在經過檢查而直接呈現給我們知覺的對象的那些屬性(性質)背後,我們必須去探索某些内容,它們更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器官的特定感受能力,并更接近于被認為是真正的事态。

    我們無法達到真正的事态本身,因為很顯然,我們推論到的任何東西都必定要被轉換成我們的知覺語言,而我們要擺脫這一點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我們這個學科的本性和局限也就在于此。

    就好像我們在物理學中所說的:&ldquo假如我們能看得足夠清楚,我們就會發現,表現為固體的東西乃是由這樣那樣形态和大小的粒子所構成的,并且占有這樣那樣相對的位置。

    &rdquo與此同時,我們試圖通過人造的輔助物來最大可能地提高我們感官的效率。

    不過,可以設想,所有這樣的努力都不能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現實将總是保持&ldquo不可知&rdquo。

    科學從我們最初的感官知覺中得到的收獲,就在于洞悉外部世界中存在的聯系和依從關系。

    這些聯系和依從關系能以某種方式被如實地複制或反映在我們的思想和認識的内部世界中,使我們能夠去&ldquo理解&rdquo外部世界中的某些事物,去預見它們和有可能去改變它們。

    我們在精神分析中采取的步驟就與此十分類似。

    我們發現了填補我們意識現象中的裂隙的技術方法,我們運用這些方法就像物理學家運用實驗一樣。

    以此,我們推論了一些其本身是&ldquo不可知的&rdquo過程,并把它們引進了我們意識到的過程中。

    例如,如果我們說:&ldquo在這一點上介入了潛意識的記憶&rdquo,那就意味着:&ldquo在這一點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對它還不能形成觀念,但它如果進入了我們的意識,它才能夠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得到描述。

    &rdquo我們對進行這種推論和引進的合理性論證,以及相信它們的程度,其每一個體實例自然都是可以批評的。

    而不可否認的是,要得出一個具體結果常常是極其困難的&mdash&mdash這表現為在分析者之間缺少一緻性。

    問題的新奇性會因為缺乏訓練而受到指責。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學科本身固有的特殊因素:因為心理學與物理學不同,我們所關心的并不總是隻能引起冷靜的科學興趣的事物。

    因此,我們對這一事實也将不會感到十分驚訝,即當一個女性分析者并不确信她自己對陽具的強烈願望,那她也就不會強調這個因素對她的病人的重要性。

    錯誤的根源在于個人因素,但這樣的根源從長遠來看并不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