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講 夢的理論的修訂
關燈
小
中
大
女士們,先生們:
相去15年多之久,我又能與你們會聚一堂,共同探讨精神分析在這15年裡的新進展和新改進了。
從好幾個觀點看,我們首先都應把注意力投向夢的理論,這是合理而适宜的,因為它在精神分析史中不但占有特殊的地位,更标志着一個轉折;精神分析能從心理治療法演化為深度心理學,這是與夢的理論分不開的。
自其誕生以來,夢的理論也一直是這門年輕科學的最具特色的理論,我們的知識中沒有任何别的内容可與之匹敵,它是從民俗和神話手裡奪回來的新領域。
它所必然提出的種種觀點的奇特性,使它充當着判斷标準的角色,依此辨别誰是精神分析的追随者,誰将永遠不能理解精神分析。
對我自己來說,在過去,每當我處于研究的困境時(即當一些精神症的不确定事實與我的缺乏經驗的判斷相混淆時),我發現夢的理論常是我最後的依恃。
每當我開始懷疑這些搖擺不定的結論的正确性時,隻要我能成功地把一個毫無意義且雜亂無序的夢轉譯為夢者内心的合乎邏輯且淺顯易曉的心理過程時,我就會重新相信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
所以,特以夢的理論為例,一方面探讨精神分析在這15年間的變遷;另一方面研究當代世界對精神分析的理解與評價的進展,這對我們具有特殊的趣味。
但我也可以立即告訴你們,你們不久就會在這兩方面大感失望。
不妨翻閱一下《國際(醫學)精神分析雜志》各卷,自1913年以來,關于精神分析的權威性文章大多刊登于此。
在較早期幾卷中,你們會看到每卷都有一個&ldquo論夢的解析&rdquo的專題,這之中包含着許多關于夢理論的種種觀點的文章。
但是,當你們越往後看,這類文章就越少,以至于最後這個專題完全消失了。
從精神分析者的行為來看,他們似乎不再對夢有所論述,似乎夢理論沒有什麼可以再補充的了。
但是,若你問起夢的解析有多少已被外人所接受&mdash&mdash包括許多利用我們理論的精神病學者和精神治療學家(順便提一下,他們對我們的好意不是很感激的)、那些慣于擅用科學中較新結論的所謂飽學之士、文人和普通大衆&mdash&mdash答案是難以令人滿意的。
關于夢的理論,其内容中有少數觀點是大家普遍熟知的,這之中有些我們從未提出過,例如所有的夢都具有性的屬性的論點;但關于夢的那些真正重要的觀點,諸如夢的外顯内容和夢的内隐思想的根本區别;焦慮的夢與夢的滿足欲望的功能不相矛盾的認識;若非知道夢者在處理過程中的聯想,就不可能解釋夢;最重要的是,關于夢的本質即夢的工作過程的發現等等&mdash&mdash正如30年前一樣,這一切仍不為外人所認識。
我這樣說是有理由的,因為在過去的這15年裡,我曾收到過數不勝數的信件。
來信者呈述自己的夢以求獲得解釋,或者詢問夢的性質。
他們宣稱已讀過我的《釋夢》,但從其字裡行間可看出,他們對夢的理論缺乏了解。
不過,這一切并不會阻止我們對夢再做一次詳細的論述。
你們會記得,上次我們關于夢的全部講演,都是用來說明我們是如何逐步理解迄今尚未得到解釋的心理現象。
[1] 随後,我們設想某人&mdash&mdash例如一個接受精神分析的患者&mdash&mdash給我們講述了他的一個夢。
我們将假設他正是通過這種途徑同我們進行一次溝通,表明他決心開始接受一次精神分析治療。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溝通所采取的方法是不恰當的,因為夢本身既非社會話語,也非信息傳遞方式。
而且,我們并不知道夢者試圖要對我們說什麼,在這一點上,他自己也并不比我們更清楚。
現在我們不得不立即做出一個決定:一方面,非精神分析的醫生向我們斷言,夢是做夢者睡眠不佳的征兆,它表示大腦的每一部分并非均能同樣在休息,大腦的某些區域在未知的刺激影響下,力圖繼續工作但又僅能以一種相當不完全的方式進行。
倘若如此,我們就可不必再從事這種毫無心理價值的、對夜間失調的産物的研究了,因為我們無法從研究中獲得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但另一方面,很顯然我們已做出了相反的決定。
我們做出假定,并将它看成一種前提&mdash&mdash必須承認,這個假定是非常獨斷的&mdash&mdash那就是,即使是這種難以理解的夢也肯定是一種完全正常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心理活動,在精神分析中,我們能夠像使用别的任何信息一樣使用它。
隻有我們的實驗結果才可以證明我們有無錯誤。
如果我們成功地把夢轉化為那種有價值的話語,我們就顯然有希望了解到新的東西,并獲得某種溝通,而此種溝通用其他方法是不易獲得的。
可是,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卻是此項任務的種種困難和題材上存在的種種迷惑性。
我們該如何把夢轉變為一種正常的溝通,如何解釋在患者話語中所呈現的那種對他、對我們而言都是晦澀難懂的表現形式呢? 女士們,先生們,正如你們所知,這次我不拟解釋這個問題的起源,而是采取獨斷的說明。
第一步,我們要通過介紹兩個新概念和新名詞來建立對夢的問題的新态度。
對于我們稱作夢的東西,我們将描述為夢的内容或顯夢,而對我們所尋找的,即我們所懷疑的夢的背後的意義,我們将描述為隐夢的思想。
這一步完成後,我們再說說随後的兩個任務:即我們必須把顯夢轉化為隐夢,并解釋在夢者的内心裡,後者是如何變為前者的。
第一項是一個實踐性工作,因為它需要靠對夢的解釋來完成,它要求一項技術;第二項是一個理論性工作,其任務是解釋假設的夢的工作,它隻算做一個理論。
釋夢技術和夢的工作的理論都必須重新創立。
然後,我們應以上述二者中哪一個問題為起點呢?我認為應從釋夢技術開始;它将把一個更為具體的形象呈現給你們,并給你們留下更生動的印象。
那好,患者給我們講述一個夢,我們且來解釋這個夢。
我們靜靜地傾聽,而無須進行思考。
[2]下一步我們做什麼呢?我們決定應盡可能少地關注我們所聽到的東西,即顯夢。
當然,這個顯夢所呈現的種種特性并非完全與我們無關。
它可能是有如文學作品一樣,前後一緻,結構流暢;也可能是差不多像谵言妄語一樣雜亂無章,不可理解;也可能像迷霧一樣朦胧;各種差異非常大的特性可能在同一個夢中出現,分散在夢的不同部分;最後,夢可能伴随着一種漠不關心的情調,也可能伴随着最強烈的快樂或悲痛的情感。
你們不要假定我們沒有思考顯夢的這種無窮無盡的變化性。
在後面,我們再回頭研究這種變化性,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東西是可用以釋夢的。
但目前且把它暫置不論,而專注于夢的解釋這一主線。
也就是說,我們也要求夢者從顯夢的印象中擺脫出來,而把注意力從作為整體的夢轉向于其内容的各個不同部分,并把他所想到的每一件與上述各部分有關的事一一告訴我們。
因為如果他把注意力分别集中于夢的每一部分,則夢自身的聯想就會展現在他的腦中。
這是一種奇特的技術,不是嗎?這不是那種對待溝通和話語的常用方式。
毫無疑問,你們會揣測在這個過程背後是否存在着明确表述的種種假設。
但還是讓我們接着往下講吧。
我們應該讓患者采取哪種順序闡述其夢的各部分内容呢?擺在我們面前的,可能有多種順序。
我們可以簡單地采取夢的各部分在夢的闡述中顯現的先後順序。
這是一種可稱為最嚴格的經典方法。
或者,我們還可以直接引導夢者尋求夢中所有的&ldquo白天的殘餘”因為經驗告訴我們:差不多所有的夢都殘留着做夢的前一天中某些事件(或數個事件)的記憶或暗示;而且,我們若能追蹤這些聯系,通常就能很快地從虛無缥缈的夢境轉向患者的真實生活。
或者,我們還可以告訴患者從夢内容的這樣一些元素開始陳述,這些元素由于特别清晰且具有感覺強度,而使患者産生較深刻的印象; 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元素是特别容易引起他的聯想的。
我們采取哪一種方法來探讨我們正在尋求的聯想,這是無關緊要的。
[3] 接下來,我們得到了這些聯想。
這些聯想帶給我們豐富多彩的内容:有對做夢的前一天或當天的記憶,有對過去事情的記憶,有反思,有争論(伴随着贊成與反對),有自白或探究。
患者講述其中一些,同時對另一些又
從好幾個觀點看,我們首先都應把注意力投向夢的理論,這是合理而适宜的,因為它在精神分析史中不但占有特殊的地位,更标志着一個轉折;精神分析能從心理治療法演化為深度心理學,這是與夢的理論分不開的。
自其誕生以來,夢的理論也一直是這門年輕科學的最具特色的理論,我們的知識中沒有任何别的内容可與之匹敵,它是從民俗和神話手裡奪回來的新領域。
它所必然提出的種種觀點的奇特性,使它充當着判斷标準的角色,依此辨别誰是精神分析的追随者,誰将永遠不能理解精神分析。
對我自己來說,在過去,每當我處于研究的困境時(即當一些精神症的不确定事實與我的缺乏經驗的判斷相混淆時),我發現夢的理論常是我最後的依恃。
每當我開始懷疑這些搖擺不定的結論的正确性時,隻要我能成功地把一個毫無意義且雜亂無序的夢轉譯為夢者内心的合乎邏輯且淺顯易曉的心理過程時,我就會重新相信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
所以,特以夢的理論為例,一方面探讨精神分析在這15年間的變遷;另一方面研究當代世界對精神分析的理解與評價的進展,這對我們具有特殊的趣味。
但我也可以立即告訴你們,你們不久就會在這兩方面大感失望。
不妨翻閱一下《國際(醫學)精神分析雜志》各卷,自1913年以來,關于精神分析的權威性文章大多刊登于此。
在較早期幾卷中,你們會看到每卷都有一個&ldquo論夢的解析&rdquo的專題,這之中包含着許多關于夢理論的種種觀點的文章。
但是,當你們越往後看,這類文章就越少,以至于最後這個專題完全消失了。
從精神分析者的行為來看,他們似乎不再對夢有所論述,似乎夢理論沒有什麼可以再補充的了。
但是,若你問起夢的解析有多少已被外人所接受&mdash&mdash包括許多利用我們理論的精神病學者和精神治療學家(順便提一下,他們對我們的好意不是很感激的)、那些慣于擅用科學中較新結論的所謂飽學之士、文人和普通大衆&mdash&mdash答案是難以令人滿意的。
關于夢的理論,其内容中有少數觀點是大家普遍熟知的,這之中有些我們從未提出過,例如所有的夢都具有性的屬性的論點;但關于夢的那些真正重要的觀點,諸如夢的外顯内容和夢的内隐思想的根本區别;焦慮的夢與夢的滿足欲望的功能不相矛盾的認識;若非知道夢者在處理過程中的聯想,就不可能解釋夢;最重要的是,關于夢的本質即夢的工作過程的發現等等&mdash&mdash正如30年前一樣,這一切仍不為外人所認識。
我這樣說是有理由的,因為在過去的這15年裡,我曾收到過數不勝數的信件。
來信者呈述自己的夢以求獲得解釋,或者詢問夢的性質。
他們宣稱已讀過我的《釋夢》,但從其字裡行間可看出,他們對夢的理論缺乏了解。
不過,這一切并不會阻止我們對夢再做一次詳細的論述。
你們會記得,上次我們關于夢的全部講演,都是用來說明我們是如何逐步理解迄今尚未得到解釋的心理現象。
[1] 随後,我們設想某人&mdash&mdash例如一個接受精神分析的患者&mdash&mdash給我們講述了他的一個夢。
我們将假設他正是通過這種途徑同我們進行一次溝通,表明他決心開始接受一次精神分析治療。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溝通所采取的方法是不恰當的,因為夢本身既非社會話語,也非信息傳遞方式。
而且,我們并不知道夢者試圖要對我們說什麼,在這一點上,他自己也并不比我們更清楚。
現在我們不得不立即做出一個決定:一方面,非精神分析的醫生向我們斷言,夢是做夢者睡眠不佳的征兆,它表示大腦的每一部分并非均能同樣在休息,大腦的某些區域在未知的刺激影響下,力圖繼續工作但又僅能以一種相當不完全的方式進行。
倘若如此,我們就可不必再從事這種毫無心理價值的、對夜間失調的産物的研究了,因為我們無法從研究中獲得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但另一方面,很顯然我們已做出了相反的決定。
我們做出假定,并将它看成一種前提&mdash&mdash必須承認,這個假定是非常獨斷的&mdash&mdash那就是,即使是這種難以理解的夢也肯定是一種完全正常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心理活動,在精神分析中,我們能夠像使用别的任何信息一樣使用它。
隻有我們的實驗結果才可以證明我們有無錯誤。
如果我們成功地把夢轉化為那種有價值的話語,我們就顯然有希望了解到新的東西,并獲得某種溝通,而此種溝通用其他方法是不易獲得的。
可是,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卻是此項任務的種種困難和題材上存在的種種迷惑性。
我們該如何把夢轉變為一種正常的溝通,如何解釋在患者話語中所呈現的那種對他、對我們而言都是晦澀難懂的表現形式呢? 女士們,先生們,正如你們所知,這次我不拟解釋這個問題的起源,而是采取獨斷的說明。
第一步,我們要通過介紹兩個新概念和新名詞來建立對夢的問題的新态度。
對于我們稱作夢的東西,我們将描述為夢的内容或顯夢,而對我們所尋找的,即我們所懷疑的夢的背後的意義,我們将描述為隐夢的思想。
這一步完成後,我們再說說随後的兩個任務:即我們必須把顯夢轉化為隐夢,并解釋在夢者的内心裡,後者是如何變為前者的。
第一項是一個實踐性工作,因為它需要靠對夢的解釋來完成,它要求一項技術;第二項是一個理論性工作,其任務是解釋假設的夢的工作,它隻算做一個理論。
釋夢技術和夢的工作的理論都必須重新創立。
然後,我們應以上述二者中哪一個問題為起點呢?我認為應從釋夢技術開始;它将把一個更為具體的形象呈現給你們,并給你們留下更生動的印象。
那好,患者給我們講述一個夢,我們且來解釋這個夢。
我們靜靜地傾聽,而無須進行思考。
[2]下一步我們做什麼呢?我們決定應盡可能少地關注我們所聽到的東西,即顯夢。
當然,這個顯夢所呈現的種種特性并非完全與我們無關。
它可能是有如文學作品一樣,前後一緻,結構流暢;也可能是差不多像谵言妄語一樣雜亂無章,不可理解;也可能像迷霧一樣朦胧;各種差異非常大的特性可能在同一個夢中出現,分散在夢的不同部分;最後,夢可能伴随着一種漠不關心的情調,也可能伴随着最強烈的快樂或悲痛的情感。
你們不要假定我們沒有思考顯夢的這種無窮無盡的變化性。
在後面,我們再回頭研究這種變化性,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東西是可用以釋夢的。
但目前且把它暫置不論,而專注于夢的解釋這一主線。
也就是說,我們也要求夢者從顯夢的印象中擺脫出來,而把注意力從作為整體的夢轉向于其内容的各個不同部分,并把他所想到的每一件與上述各部分有關的事一一告訴我們。
因為如果他把注意力分别集中于夢的每一部分,則夢自身的聯想就會展現在他的腦中。
這是一種奇特的技術,不是嗎?這不是那種對待溝通和話語的常用方式。
毫無疑問,你們會揣測在這個過程背後是否存在着明确表述的種種假設。
但還是讓我們接着往下講吧。
我們應該讓患者采取哪種順序闡述其夢的各部分内容呢?擺在我們面前的,可能有多種順序。
我們可以簡單地采取夢的各部分在夢的闡述中顯現的先後順序。
這是一種可稱為最嚴格的經典方法。
或者,我們還可以直接引導夢者尋求夢中所有的&ldquo白天的殘餘”因為經驗告訴我們:差不多所有的夢都殘留着做夢的前一天中某些事件(或數個事件)的記憶或暗示;而且,我們若能追蹤這些聯系,通常就能很快地從虛無缥缈的夢境轉向患者的真實生活。
或者,我們還可以告訴患者從夢内容的這樣一些元素開始陳述,這些元素由于特别清晰且具有感覺強度,而使患者産生較深刻的印象; 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元素是特别容易引起他的聯想的。
我們采取哪一種方法來探讨我們正在尋求的聯想,這是無關緊要的。
[3] 接下來,我們得到了這些聯想。
這些聯想帶給我們豐富多彩的内容:有對做夢的前一天或當天的記憶,有對過去事情的記憶,有反思,有争論(伴随着贊成與反對),有自白或探究。
患者講述其中一些,同時對另一些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