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景傳
關燈
小
中
大
崔慧景字君山,是清河東武城人。
祖父崔構,曾任奉朝請,父親崔系之,曾任州别駕。
崔慧景先是做國子學生,宋朝泰始中,逐漸升至員外郎,又調任長水校尉,甯朔将軍。
太祖(蕭道成)在淮陰時,慧景與他同族的崔祖思同時主動結好太祖,太祖欲北渡廣陵,派慧景在陶家後渚備船,此事雖然未成,但慧景因此而被一寵一信。
被授官前軍。
沈攸之事件平定後,便出任武陵王安西司馬、河東太守,又防衛陝西。
升明三年(479),豫章王為政荊州,慧景留任鎮西司馬,兼谘議,太守如故。
太祖受禅做皇帝後,封他為樂安縣子爵,食邑三百戶。
豫章王派慧景回京師獻表祝賀,太祖召見他,加意慰勞。
調任平西府司馬、南邵内史。
又調為南蠻長史,加輔國将軍,内史如故。
以前蠻府設置僚佐,并不很受重用,從這時開始被重視了。
建元元年(479)敵虜入侵,豫章王派慧景率三千人駐紮方城,為司州聲援。
敵人退走,梁州反賊李烏奴卻未平定,任慧景為持節、都督梁、南秦、北秦、沙四州軍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将軍如故。
皇上指示由荊州供給發派,配備實足武裝戰士一千人,步行從襄陽前往鎮所。
當初烏奴屢次被官軍打敗,敗走氐部中,乘隙出來,擾亂梁、漢一帶,占領關城。
派使者到荊州遞書請降,豫章王不接受,派中兵參軍王圖南率益州軍隊從劍閣突襲,大破賊軍,烏奴回保武興。
慧景發漢中軍隊,進駐白馬。
派分支部隊與圖南腹背夾擊,烏奴大敗,逃于武興。
世祖(蕭赜)即位,慧景進号冠軍将軍。
在州中聚斂财物,其中有許多珍品。
永明三年(485),以本号還京。
調任黃門郎,兼羽林監。
第二年,調任随王東中郎司馬,加輔國将軍。
出京為持節、督司州軍事、冠軍将軍、司州刺史。
母親亡故,服喪期滿,官複原職。
慧景每離開一個州,就把所有财物奉獻上去,動辄數百萬,世祖因此很喜歡他。
永明九年(491),以本号調還京師,任太子左率,加通直常侍。
第二年,遷為右衛将軍,加給事中。
這時北虜将要南侵,皇上選派慧景為持節、督豫州的西陽、司州的汝南兩郡諸軍事、冠軍将軍、豫州刺史。
郁林王即位後,慧景進号征虜将軍。
慧景因小皇帝剛立,暗中與北虜交往,朝廷對此很疑懼。
高宗(蕭鸾)輔佐朝政,派梁王至壽春安一撫一慰勞他,慧景派人送密信給高宗勸他自己做皇帝,被調回京都,任散騎常侍,左衛将軍。
建武二年(495),北虜入侵徐、豫,慧景以本官假節進軍鐘離,受王玄邈指揮。
不久加冠軍将軍。
建武四年,調任度支尚書,兼太子左率。
冬,敵虜主将攻打沔北五郡,朝廷假慧景節命他率兵二萬,騎兵千人,進軍襄陽,雍州衆軍都受他指揮。
永泰元年(498),慧景到了襄陽,五郡已入敵手。
朝廷加任慧景為平北将軍,設置佐史,分兵助守樊城,慧景屯兵渦口村,與太子中庶子梁王及主帥前甯州刺史董仲民、劉山陽、裴..、傅法憲等率五千多人進攻鄧城。
前頭偵察騎兵回來報告,說敵軍将至。
不久,望見數萬騎滾滾而來,慧景占據南門,梁王占據北門,命令士兵上到城上。
這時慧景等人因系輕裝行軍,裝備不足,都有饑乏驚懼之色。
軍中有北方來的三個客人,逃去投降了敵虜,把城中情況報告了他們。
虜方僞都督中軍大将軍彭城南齊書王元勰分别派武衛将軍元蚪奔赴城東南,截斷慧景的退路;僞司馬孟斌向城東,僞右衛将軍播正駐軍城北,交替向城中射箭。
梁王想出城迎戰,慧景說:“胡人夜裡不圍城,到日暮時分他們自會退去。
”不久敵人越來越多,慧景在南門撤兵,衆兵士不知内情,在其後奔逃。
虜軍從北門入城,劉山陽與部下數百人斷後死戰,虜軍派铠馬百餘匹突取劉山陽,山陽命射手放箭,三人墜馬,又親手殺了十餘人,不能阻擋,隻好且戰且退。
慧景從南門出城經過鬧溝,兵士互相踐踏,橋梁全部斷折,虜軍于路兩旁射箭,大将傅法憲被殺,掉到溝裡而死的人層層疊疊。
山陽拿襖杖填溝,才得以逃脫,北虜軍主帥率大軍追殺,下午三四點的時候,虜軍主帥到沔北,包圍了大将劉山陽,山陽據城苦戰,到日暮,虜軍才退。
衆兵士恐懼,當天晚上都乘船回了襄陽。
東昏侯即位,崔慧景被改授為右衛将軍,平北、假節如故。
慧景沒有上任。
永元元年(499),遷任護軍将軍,不久加授侍中。
陳顯達謀
祖父崔構,曾任奉朝請,父親崔系之,曾任州别駕。
崔慧景先是做國子學生,宋朝泰始中,逐漸升至員外郎,又調任長水校尉,甯朔将軍。
太祖(蕭道成)在淮陰時,慧景與他同族的崔祖思同時主動結好太祖,太祖欲北渡廣陵,派慧景在陶家後渚備船,此事雖然未成,但慧景因此而被一寵一信。
被授官前軍。
沈攸之事件平定後,便出任武陵王安西司馬、河東太守,又防衛陝西。
升明三年(479),豫章王為政荊州,慧景留任鎮西司馬,兼谘議,太守如故。
太祖受禅做皇帝後,封他為樂安縣子爵,食邑三百戶。
豫章王派慧景回京師獻表祝賀,太祖召見他,加意慰勞。
調任平西府司馬、南邵内史。
又調為南蠻長史,加輔國将軍,内史如故。
以前蠻府設置僚佐,并不很受重用,從這時開始被重視了。
建元元年(479)敵虜入侵,豫章王派慧景率三千人駐紮方城,為司州聲援。
敵人退走,梁州反賊李烏奴卻未平定,任慧景為持節、都督梁、南秦、北秦、沙四州軍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将軍如故。
皇上指示由荊州供給發派,配備實足武裝戰士一千人,步行從襄陽前往鎮所。
當初烏奴屢次被官軍打敗,敗走氐部中,乘隙出來,擾亂梁、漢一帶,占領關城。
派使者到荊州遞書請降,豫章王不接受,派中兵參軍王圖南率益州軍隊從劍閣突襲,大破賊軍,烏奴回保武興。
慧景發漢中軍隊,進駐白馬。
派分支部隊與圖南腹背夾擊,烏奴大敗,逃于武興。
世祖(蕭赜)即位,慧景進号冠軍将軍。
在州中聚斂财物,其中有許多珍品。
永明三年(485),以本号還京。
調任黃門郎,兼羽林監。
第二年,調任随王東中郎司馬,加輔國将軍。
出京為持節、督司州軍事、冠軍将軍、司州刺史。
母親亡故,服喪期滿,官複原職。
慧景每離開一個州,就把所有财物奉獻上去,動辄數百萬,世祖因此很喜歡他。
永明九年(491),以本号調還京師,任太子左率,加通直常侍。
第二年,遷為右衛将軍,加給事中。
這時北虜将要南侵,皇上選派慧景為持節、督豫州的西陽、司州的汝南兩郡諸軍事、冠軍将軍、豫州刺史。
郁林王即位後,慧景進号征虜将軍。
慧景因小皇帝剛立,暗中與北虜交往,朝廷對此很疑懼。
高宗(蕭鸾)輔佐朝政,派梁王至壽春安一撫一慰勞他,慧景派人送密信給高宗勸他自己做皇帝,被調回京都,任散騎常侍,左衛将軍。
建武二年(495),北虜入侵徐、豫,慧景以本官假節進軍鐘離,受王玄邈指揮。
不久加冠軍将軍。
建武四年,調任度支
冬,敵虜主将攻打沔北五郡,朝廷假慧景節命他率兵二萬,騎兵千人,進軍襄陽,雍州衆軍都受他指揮。
永泰元年(498),慧景到了襄陽,五郡已入敵手。
朝廷加任慧景為平北将軍,設置佐史,分兵助守樊城,慧景屯兵渦口村,與太子中庶子梁王及主帥前甯州刺史董仲民、劉山陽、裴..、傅法憲等率五千多人進攻鄧城。
前頭偵察騎兵回來報告,說敵軍将至。
不久,望見數萬騎滾滾而來,慧景占據南門,梁王占據北門,命令士兵上到城上。
這時慧景等人因系輕裝行軍,裝備不足,都有饑乏驚懼之色。
軍中有北方來的三個客人,逃去投降了敵虜,把城中情況報告了他們。
虜方僞都督中軍大将軍彭城南齊書王元勰分别派武衛将軍元蚪奔赴城東南,截斷慧景的退路;僞司馬孟斌向城東,僞右衛将軍播正駐軍城北,交替向城中射箭。
梁王想出城迎戰,慧景說:“胡人夜裡不圍城,到日暮時分他們自會退去。
”不久敵人越來越多,慧景在南門撤兵,衆兵士不知内情,在其後奔逃。
虜軍從北門入城,劉山陽與部下數百人斷後死戰,虜軍派铠馬百餘匹突取劉山陽,山陽命射手放箭,三人墜馬,又親手殺了十餘人,不能阻擋,隻好且戰且退。
慧景從南門出城經過鬧溝,兵士互相踐踏,橋梁全部斷折,虜軍于路兩旁射箭,大将傅法憲被殺,掉到溝裡而死的人層層疊疊。
山陽拿襖杖填溝,才得以逃脫,北虜軍主帥率大軍追殺,下午三四點的時候,虜軍主帥到沔北,包圍了大将劉山陽,山陽據城苦戰,到日暮,虜軍才退。
衆兵士恐懼,當天晚上都乘船回了襄陽。
東昏侯即位,崔慧景被改授為右衛将軍,平北、假節如故。
慧景沒有上任。
永元元年(499),遷任護軍将軍,不久加授侍中。
陳顯達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