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月初一,下诏:“對永明七年以前所欠各種債務租稅,一概免除。
大數量的贖金罰錢例外。
孤老之人和各種疾病患者,每人賜給救濟糧五斛。
内外在職官員增加俸祿。
”任命左民尚書平南王蕭銳為湘州刺史,司徒竟陵王蕭子良領尚書令,右衛将軍王玄邈為北徐州刺史。
中軍将軍廬陵王蕭子卿進号車騎将軍。
任命北中郎将南海王蕭子罕為兖州刺史,輔國将軍臨汝公蕭昭文為南豫州刺史,冠軍将軍王文和為北兖州刺史。
二月十六日,任命鎮軍将軍陳顯達領中将軍。
夏四月十五日,大司馬豫章王蕭嶷去世。
五月十四日,任命司徒竟陵王蕭子良為揚州刺史 秋八月二十二日,任命新城太守郭安明為甯州刺史。
冬十月乙醜日,皇上來到玄武湖講武。
十一日,皇上在太廟舉行盛大祠祭活動。
十一月六日,下诏說:“近來雨水成患,柴米價格上漲,京城民衆生活大受影響。
特派中書舍人、二縣官員進行赈濟。
” 永明十一年(493)春正月初二,下诏:“量情釋放京師在押囚犯。
”任命骠騎大将軍王敬則為司空,江州刺史鄱陽王蕭锵為領軍将軍,鎮軍大将軍陳顯達為江州刺史,右衛将軍崔慧景為豫州刺史。
二十五日,皇太子蕭長懋去世。
二月初一,任命車騎将軍廬陵王蕭子卿為骠騎将軍、南豫州刺史。
撫軍将軍安陸王蕭子敬進号車騎将軍。
初八,任命輔國将軍曹虎為梁、南豫二州刺史。
二十二日,任命新受職的中書監晉安王蕭子懋為雍州刺史。
二十五日,任命冠軍将軍王文和為益州刺史。
三月二十五日,雍州刺史王奂被正法。
夏四月初二,诏曰:“太子一宮中的文武臣僚全部轉為太孫官屬。
”十四月,立蕭昭業為皇太孫,何氏為太孫妃。
诏曰:“賜給全國為父後的人爵一級,賜給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粟帛數量若幹。
”二十三日,任命骁騎将軍劉靈哲為兖州刺史。
五月十九日,下诏說:“水旱成災,莊稼受害,對所有拖欠的賦稅勞役等,允許延期到秋收後。
京城二縣、朱方、姑熟等地,應考慮暫時禁止生産銷一售和飲用糧食酒。
”二十一日,任命輔國将軍蕭惠為徐州刺史。
二十七日,任命左民尚書宜都王蕭铿為南豫州刺史。
六月三日,下诏:“雨水嚴重,派中書舍人、二縣官員赈濟京城居民。
” 秋七月初九,下诏說:“近來大風洪水使兩岸居民受災不少。
還有那些貧窮患病、孤老稚弱之人,很令我放心不下,特派中書舍人考察赈濟。
”又下诏說:“水旱成災,實傷農稼。
江淮一帶,倉廪空虛,很多人落草為寇,互相侵奪,依阻山湖,逃避賦役。
權且赦除南兖、兖、豫、司、徐五州,南豫州的曆陽、谯、臨江、廬江四郡的各種賦稅徭役,所有逃欠舊債,也一概免除。
其他淮河附近一帶以及青、冀二州新附僑民,除了免去各種賦稅徭役外,五年之内,将不再征調。
” 本月,皇上患病,搬到延昌殿,皇上的轎子剛上台階,便聽到殿屋鳴響,皇上心裡很厭惡。
虜敵侵擾邊境,二十日,皇上派遣江州刺史陳顯達鎮守雍州樊城。
皇上為了解除朝野上下的憂慮和惶恐,努力支撐着召宮廷樂隊來演奏正大光明的音樂。
三十日,皇上病危。
下诏:“人之生死都是有一定的時候的,即使聖賢也難免一死,我也快六十歲了,死了也沒什麼遺憾的。
但是皇業艱難,國家萬機事重,我又不能作些安排。
太孫進步很快,國家便寄托給他了。
蕭子良是個出色的輔弼人物,對國政很熱誠。
國家内外事情不論大小,都要和蕭鸾商議決定。
尚書省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就交給王晏、徐孝嗣來主管了。
軍事工作和保衛邊疆南齊書等的方略,就交給王敬則、陳顯達、王廣之、王玄邈、沈文季、張瑰、薛淵等人了。
文武百官,一定要忠于職守,恭謹地服從太孫的領導,不得懈怠。
能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又下诏說:“我死之後,身上給我穿夏衣畫天衣,頭上戴絲帽用犀導。
此外一應器用都不得使用寶物和名貴絲織物等,隻穿衤複衤夾衣各一身。
我平時佩帶的一長一短兩口鐵環刀,要随我入葬。
祭敬之典主要在心意,不在形式。
我靈上慎勿用牲為祭,隻放些餅、茶飲、幹飯、酒脯就行了。
全國不論什麼身份的人,都要依此行祭。
未入山陵前,朔望隻放些菜食。
陵墓本是永遠的住所,心裡曾為不稱休安陵而遺憾,現在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安葬我,名為景安陵。
喪禮一定要簡省節約,不要給民衆添麻煩。
文武百官也不要搞六時入臨的吊唁,隻是朔望祖日的憑吊可按舊例。
各位公主郡主等及六宮女眷,一概不許陪葬山陵。
内殿鳳華、壽昌、耀靈三處,是按我的要求建造的。
皇帝貴有天下,富兼四海,宴處寝息之處,不能太簡陋,我以為它們的奢儉程度正适中,慎勿破壞掉。
顯陽殿裡各玉像佛祖以及供養問題,詳見另外的安排,要盡心禮拜供養。
所有功德法事可以在這裡進行。
從今以後,任何人都不得出家為道,也不得建造塔寺,以府宅為一精一舍,也應一概禁止。
六十歲了,也該有道心了,關于讓朝中賢才整理文集的事情已别有指示。
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賞賜等以及閣内的安排,也另有交待。
宮廷内外禁衛還要請原來的将帥左右,都交給蕭湛優待指揮,不要辜負我的遺意啊!”這一天,皇上駕崩,享年五十四歲。
皇上為人剛毅果斷,治國能抓住大體,以富國為首要任務。
很不喜歡遊宴、雕飾之類玩藝兒,常常為沒能徹底掃除這種風氣而流露出遺憾。
臨死前還下诏:“所有遊宴花費,都應取消。
以後遠近四時供祭,務必節儉,更不得出界營求,競相攀比奢麗。
金粟絲帛之類,已給人民增加不少負擔,珠玉玩好之類,又給工人帶來極大危害。
要嚴加禁絕,不得有違準繩。
” 九月十八日,安葬于景安陵。
本史作者認為:世祖雖然是繼承帝位,但也很艱難。
他執政期間,是很規範的,任用文武官員,并不改變老規矩,賞罰嚴明而用恩寬厚,這些都由他來制定,考慮問題從長遠着眼,上一上一下一下肅然敬服。
對外沒有戰争,朝内也很安甯,處理事務很公平,官員任用有始終,府藏比較充實,民衆少有勞役,宮室苑囿的用度,不至于傷财,民衆得以安居樂業。
至于割一愛一懷抱,讓子孫和守公田一樣職位卑下,讓太祖的嫡裔位在庶裔之後。
當年漢武帝留情晚悟,追恨戾園,魏文侯攻克中山,不封其弟,這些英賢們的心思,我就猜不透了。
贊語:光揚武帝的業績,平定天下的幹戈,韶嶺、彭派,一片祥和,承先啟後,留下多少玉律金科。
四鄰和睦友好,朝野太平祥和,中外都得安樂。
大數量的贖金罰錢例外。
孤老之人和各種疾病患者,每人賜給救濟糧五斛。
内外在職官員增加俸祿。
”任命左民尚書平南王蕭銳為湘州刺史,司徒竟陵王蕭子良領尚書令,右衛将軍王玄邈為北徐州刺史。
中軍将軍廬陵王蕭子卿進号車騎将軍。
任命北中郎将南海王蕭子罕為兖州刺史,輔國将軍臨汝公蕭昭文為南豫州刺史,冠軍将軍王文和為北兖州刺史。
二月十六日,任命鎮軍将軍陳顯達領中将軍。
夏四月十五日,大司馬豫章王蕭嶷去世。
五月十四日,任命司徒竟陵王蕭子良為揚州刺史 秋八月二十二日,任命新城太守郭安明為甯州刺史。
冬十月乙醜日,皇上來到玄武湖講武。
十一日,皇上在太廟舉行盛大祠祭活動。
十一月六日,下诏說:“近來雨水成患,柴米價格上漲,京城民衆生活大受影響。
特派中書舍人、二縣官員進行赈濟。
” 永明十一年(493)春正月初二,下诏:“量情釋放京師在押囚犯。
”任命骠騎大将軍王敬則為司空,江州刺史鄱陽王蕭锵為領軍将軍,鎮軍大将軍陳顯達為江州刺史,右衛将軍崔慧景為豫州刺史。
二十五日,皇太子蕭長懋去世。
二月初一,任命車騎将軍廬陵王蕭子卿為骠騎将軍、南豫州刺史。
撫軍将軍安陸王蕭子敬進号車騎将軍。
初八,任命輔國将軍曹虎為梁、南豫二州刺史。
二十二日,任命新受職的中書監晉安王蕭子懋為雍州刺史。
二十五日,任命冠軍将軍王文和為益州刺史。
三月二十五日,雍州刺史王奂被正法。
夏四月初二,诏曰:“太子一宮中的文武臣僚全部轉為太孫官屬。
”十四月,立蕭昭業為皇太孫,何氏為太孫妃。
诏曰:“賜給全國為父後的人爵一級,賜給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粟帛數量若幹。
”二十三日,任命骁騎将軍劉靈哲為兖州刺史。
五月十九日,下诏說:“水旱成災,莊稼受害,對所有拖欠的賦稅勞役等,允許延期到秋收後。
京城二縣、朱方、姑熟等地,應考慮暫時禁止生産銷一售和飲用糧食酒。
”二十一日,任命輔國将軍蕭惠為徐州刺史。
二十七日,任命左民尚書宜都王蕭铿為南豫州刺史。
六月三日,下诏:“雨水嚴重,派中書舍人、二縣官員赈濟京城居民。
” 秋七月初九,下诏說:“近來大風洪水使兩岸居民受災不少。
還有那些貧窮患病、孤老稚弱之人,很令我放心不下,特派中書舍人考察赈濟。
”又下诏說:“水旱成災,實傷農稼。
江淮一帶,倉廪空虛,很多人落草為寇,互相侵奪,依阻山湖,逃避賦役。
權且赦除南兖、兖、豫、司、徐五州,南豫州的曆陽、谯、臨江、廬江四郡的各種賦稅徭役,所有逃欠舊債,也一概免除。
其他淮河附近一帶以及青、冀二州新附僑民,除了免去各種賦稅徭役外,五年之内,将不再征調。
” 本月,皇上患病,搬到延昌殿,皇上的轎子剛上台階,便聽到殿屋鳴響,皇上心裡很厭惡。
虜敵侵擾邊境,二十日,皇上派遣江州刺史陳顯達鎮守雍州樊城。
皇上為了解除朝野上下的憂慮和惶恐,努力支撐着召宮廷樂隊來演奏正大光明的音樂。
三十日,皇上病危。
下诏:“人之生死都是有一定的時候的,即使聖賢也難免一死,我也快六十歲了,死了也沒什麼遺憾的。
但是皇業艱難,國家萬機事重,我又不能作些安排。
太孫進步很快,國家便寄托給他了。
蕭子良是個出色的輔弼人物,對國政很熱誠。
國家内外事情不論大小,都要和蕭鸾商議決定。
尚書省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就交給王晏、徐孝嗣來主管了。
軍事工作和保衛邊疆南齊書等的方略,就交給王敬則、陳顯達、王廣之、王玄邈、沈文季、張瑰、薛淵等人了。
文武百官,一定要忠于職守,恭謹地服從太孫的領導,不得懈怠。
能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又下诏說:“我死之後,身上給我穿夏衣畫天衣,頭上戴絲帽用犀導。
此外一應器用都不得使用寶物和名貴絲織物等,隻穿衤複衤夾衣各一身。
我平時佩帶的一長一短兩口鐵環刀,要随我入葬。
祭敬之典主要在心意,不在形式。
我靈上慎勿用牲為祭,隻放些餅、茶飲、幹飯、酒脯就行了。
全國不論什麼身份的人,都要依此行祭。
未入山陵前,朔望隻放些菜食。
陵墓本是永遠的住所,心裡曾為不稱休安陵而遺憾,現在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安葬我,名為景安陵。
喪禮一定要簡省節約,不要給民衆添麻煩。
文武百官也不要搞六時入臨的吊唁,隻是朔望祖日的憑吊可按舊例。
各位公主郡主等及六宮女眷,一概不許陪葬山陵。
内殿鳳華、壽昌、耀靈三處,是按我的要求建造的。
皇帝貴有天下,富兼四海,宴處寝息之處,不能太簡陋,我以為它們的奢儉程度正适中,慎勿破壞掉。
顯陽殿裡各玉像佛祖以及供養問題,詳見另外的安排,要盡心禮拜供養。
所有功德法事可以在這裡進行。
從今以後,任何人都不得出家為道,也不得建造塔寺,以府宅為一精一舍,也應一概禁止。
六十歲了,也該有道心了,關于讓朝中賢才整理文集的事情已别有指示。
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賞賜等以及閣内的安排,也另有交待。
宮廷内外禁衛還要請原來的将帥左右,都交給蕭湛優待指揮,不要辜負我的遺意啊!”這一天,皇上駕崩,享年五十四歲。
皇上為人剛毅果斷,治國能抓住大體,以富國為首要任務。
很不喜歡遊宴、雕飾之類玩藝兒,常常為沒能徹底掃除這種風氣而流露出遺憾。
臨死前還下诏:“所有遊宴花費,都應取消。
以後遠近四時供祭,務必節儉,更不得出界營求,競相攀比奢麗。
金粟絲帛之類,已給人民增加不少負擔,珠玉玩好之類,又給工人帶來極大危害。
要嚴加禁絕,不得有違準繩。
” 九月十八日,安葬于景安陵。
本史作者認為:世祖雖然是繼承帝位,但也很艱難。
他執政期間,是很規範的,任用文武官員,并不改變老規矩,賞罰嚴明而用恩寬厚,這些都由他來制定,考慮問題從長遠着眼,上一上一下一下肅然敬服。
對外沒有戰争,朝内也很安甯,處理事務很公平,官員任用有始終,府藏比較充實,民衆少有勞役,宮室苑囿的用度,不至于傷财,民衆得以安居樂業。
至于割一愛一懷抱,讓子孫和守公田一樣職位卑下,讓太祖的嫡裔位在庶裔之後。
當年漢武帝留情晚悟,追恨戾園,魏文侯攻克中山,不封其弟,這些英賢們的心思,我就猜不透了。
贊語:光揚武帝的業績,平定天下的幹戈,韶嶺、彭派,一片祥和,承先啟後,留下多少玉律金科。
四鄰和睦友好,朝野太平祥和,中外都得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