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兒傳

關燈
淵。

    張敬兒說:“我這是靠馬上拼來的,終究不能去做華林閣勳吧!”王敬則很是記恨他這話。

     張敬兒不曾讀過書,晚年既然做了這麼大的官,才開始學習讀《孝經》、《論語》。

    在新林慈姥廟為妾求子禱神時,自稱三公。

    但心中也知道該滿足了,開始被配給鼓吹時,他還不好意思馬上就演奏。

     張敬兒先是娶前妻一毛一氏,生了兒子張道文。

    後來又娶尚氏,尚氏長得很美,敬兒便抛棄了前妻娶了她。

    尚氏還是住在襄陽宅中不願随他來京城,敬兒考慮到以後不可能出任外官了,就把家屬全都接到京城來了。

    張敬兒上啟世祖,沒有受到慰問,心中便有些不安。

    後來垣崇祖被殺,張敬兒更加恐懼,他的妻子對他說:“早先我夢見你手熱如火,你便得了南陽郡;元徽中,夢見你半身發一熱,你便得了本(雍)州;今天我夢見你全身發一熱了呢。

    ”有太監聽了這話,便傳開來,被世祖知道了。

    張敬兒又派人和蠻部聯系,世祖便懷疑他有野心。

    永明元年(483),世祖讓朝臣都到華林苑舉行關齋,在座上把張敬兒抓了起來。

    敬兒身邊的雷仲顯知道出事了,抱着敬兒哭泣。

    張敬兒把帽子脫一下扔到地上,說:“都是這玩藝兒害了我!”沒過幾天,張敬兒就被誅殺了。

    皇上下诏說:“張敬兒本系愚蠢的邊地後生,傻乎乎什麼教養也沒有。

    趕上了宋末多難,很能為朝廷打仗。

    于是得到提拔,任軍隊要職。

    然而他愚躁不已,愈加傲慢自處。

    過去在本州做官,就久懷異心。

    先帝對他寬宏大量,指望他能有所悔悟改正。

    又給他晉爵提南齊書職,位極人臣,沒聽到他的感激,反而屢有一奸一謀。

    去年至今,越來越猖獗。

    鎮東将軍(王)敬則、丹陽尹(李)安民每次被接見時,總是要說到他的兇暴狡猾,必然要反咬一口。

    朕仍然覺得他可以被恩義感化,改變本質。

    誰料近來更加明目張膽,以為自己的子弟親信都在西邊,可以左右當地,便勾結鼓動群蠻,騷擾樊、夏一帶。

    并假托妖巫,威吓和迷惑人們,狂妄地說有什麼征兆祥瑞,暗中謀取奪權篡位。

    我的皇業才開始不久,正是渡過艱險走向鞏固的時期,是可忍,孰不可忍!上天是要懲罰這樣的謀逆之徒的。

    建康之民湯天獲到蠻地行商,對張敬兒的一奸一計看得一清二楚,使者書信,鐵證如山。

    應立即将張敬兒正法,收一屍一埋掉;其同一黨一和有牽連的人,一概寬宥。

    ”張敬兒之子張道文,任武陵内史,張道暢,任征虜功曹,張敬兒之子張道休,也都被誅。

    小兒子張道慶被寬大處理。

    此後數年,皇上和豫章王蕭嶷在三月三日曲水内宴時,舴艋船流到皇上座前翻覆了,皇上因而說到張敬兒,很後悔殺了他。

     張恭兒官至員外郎,在襄陽聽說張敬兒被殺,帶着數十騎逃到蠻部中,官府逮捕不得。

    後來他出來自首,皇上寬免了他。

     本史作者認為:承平時代的武臣,要想保住寶名富貴那是要講究策略的:如果不能用愚笨得到人主的信任,那麼就要憑智慧來自我保護以免遭禍。

    一定要使自己和上司之間能進行必要溝通,才能受到優厚待遇。

    垣崇祖得罪了太子,張敬兒在天下平定後受懷疑,國運起來不久,都被收審正法。

    如果不是受不了人情事态的激發感動,而招緻不幸,僅僅因為功名問題,是不至于弄到這個地步的。

     贊語:垣崇祖做将軍,很願意沖鋒陷陣。

    平定淮河一帶的騷擾,在豫州牧上立有功勳。

    張敬兒坐鎮雍州時,很賣力地防備荊楚。

    他不顧辛苦和勞累,為國家振興了軍隊。

    走狗烹良弓藏,兩人情形不同,但結局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