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文獻王傳
關燈
小
中
大
譽,年青時期就表現出美好的風德,從創業之初,就參與了指揮領導,他的孝睦傳遍鄉裡,他的忠諒流譽都城。
後來進論道德,總管京畿,一切都有條不紊,不失時機地春風化雨,滿懷深情地拯物恤民,在朝廷雍容光華,在州郡風儀可觀,站得高,看得遠。
朕不僅深于兄弟之一性一,而且兼懷家國之情,正要委任他更重要的責任,一起争取包大的成就。
可惜天不假年,忽焉長逝,哀痛傷惜,心靈震恸。
如今要選擇吉日,舉行葬禮,應該使典禮隆重,以和他的功績相稱。
可贈(蕭嶷)假黃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揚州牧,綠纟戾绶,具九服錫命之禮,侍中、大司馬、太傅照舊。
給九旒鸾辂,黃屋右纛,虎贲班劍百人,鍂辂車,前後部羽葆鼓吹,葬送典儀一概比照漢東平王先例舉行。
” 蕭嶷臨終時,召兒子蕭子廉、蕭子恪來對他們說:“人生在世,本就不常,我年已老,前路幾何。
居于現在這樣的地位,本不是我所想得到的。
我生一性一不貪聚斂,自幼便是這樣,正因為你們兄弟累多,才損了我暮年之志。
我死後,你們要共相勉勵,而笃睦是首要的。
才有優劣,位有通塞,運有富貴,這都是自然之理,都不值得為此互相淩侮。
如果天道有靈,你們都能各自有所成就,各人有各人的位置。
要勤學行,守基業,治閨庭,尚閑素,這樣便足以避免憂患。
皇上、太子以及各位親戚大臣們,也應不因為我不在世而改變對你們的感情。
三天施靈時,隻用些席地香火、..水、幹飯、酒脯、槟榔就行了。
初一、十五行祭時,也隻用菜食一盤,加上甘果,其他一概省略。
葬後除靈,可用我平時所乘的輿扇纟散。
初一、十五,四時、八節,隻要席地香火、..水、酒脯、幹飯、槟榔就足夠了。
我雖然才愧古人,但心中還是有志于此的,所以不要以遺财為累。
主衣那裡的一些節餘,小弟未婚,諸妹未嫁,都要從這裡開支,我本來對此就很茫然,本當趁力所能及時,為他們辦了。
事情甚多,我就不一一交待了。
棺器和墓中,不要有多餘的東西以免後患。
朝服之外,隻需要放入一把鐵環刀。
作冢時不要深了,一一都按規定辦,不要過度。
後堂樓内可以安佛,供養兩個外國僧人,其他都如舊。
我和你們一起遊戲的後堂船車、我所乘的牛馬,都送給二宮及司徒,服飾衣裘,都拿去做功德吧。
”蕭子廉等号泣奉行。
世祖特别哀痛,直到冬天才舉樂宴朝臣,皇帝..欷流涕。
令諸王府邸内不得建高樓讓皇上臨瞰宮掖,皇上後來登景陽,望見樓便悲傷感懷,便指示把它毀掉。
蕭嶷死後,家中庫房一中沒有現錢,世祖指示賣掉雜物服飾得錢百萬建了集善寺,每月給他家中現錢百萬錢,直到世祖駕崩才取消。
蕭嶷天一性一對萬事萬物都懷有一愛一心,不願意聽說别人過失,身邊有人投書互相讦告,他都放在靴子裡,從來不看,取出來燒掉。
齋庫失火,從荊州帶回來的東西都燒光了,折合價值三千多萬,但他隻對幾個主要責任者各打數十杖罷了。
群吏中以南陽樂藹、彭城劉繪、吳郡張稷最受親信和禮遇。
樂藹在給竟陵王蕭子良的箋文中說:“道德風一流可以流傳久遠。
雖說青史可以留名,但不如玉石能夠不朽。
丞相(蕭嶷)沖虛純粹一派天真,深沉清明能見機象。
他是經邦理民的典範,體國成務的準則。
他的業茂是因為他的賢德,他的功高是由于他是哲人。
可惜的是他的神輝已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他的智慧已不能繼續下去,一想到跟随他的情景,我便百感交集。
下員我一向崇尚名節,仰慕恩義,看到他的墳墓我便悲哀,真想率荊、江、湘三州僚吏為他樹碑立傳,以表彰他的光輝業績,保存他的偉大楷模。
當年子香有淳德,人們在江邊為他立銘,钜平有遺烈,漢南之人都為他流淚,何況他是我們的領袖,我們是他的繼承者呢!下官我現在便要休假返回,不能親自動手為他立傳,要到西州去集資,特托中書侍郎劉繪營辦。
” 樂藹又給右率沈約寫信說:“宣揚道德和業績,竹帛容易壞朽,不如金石保留得時間長。
丞相(蕭嶷)出類拔萃,傍照日月,一向忠義,功績昭著。
像他這樣的功德,理應勒石刻銘。
我聽說上州士民,有人為他建碑表,這讓我們荊南,南齊書感動無比。
而且作紀江、漢,道基分陝,衰冠禮樂,都在陶冶着後人。
至于望碑盡禮,我們這裡的舊俗,衰疲輕率,這樣也許由于弘揚前烈而不緻泯墜。
荊、江、湘三州不少人報名,都願意捐獻些錢來,以表達景慕之情。
至于碑文的撰寫,找來找去都不合适,一定要找一個文壇宗師,德高望重的人才行,非你莫屬了。
日月在流逝,緬懷遺烈,觸目崩心。
我們常願他福齊南山,慶鐘仁壽,我們這些小人,說死就會死的。
豈料一旦之間,竟由我們來請您做這樣的文章!”沈約答複說:“丞相(蕭嶷)風道弘曠,出類拔萃,光輝業績,可比伊(尹)、(姬)旦。
一旦去世,朝野同悲。
完全應該刊石紀功,傳華千載,應該撰寫得漂亮,才能當得起後人的談論。
郭有道隻是漢末一個普通人,如果沒有蔡伯喈他便不能進入三絕。
謝安石是素族的台輔大官,由于當時沒有文章高手,至今還有碑無文。
何況文獻王是人倫之冠冕,宇内之楷模,若不是一代辭宗,是很難勝任撰寫碑文的。
我沈約本是個鄉裡的粗鄙之人,也沒有文名,若是迅速遵旨照辦,那便是以禮許人,接到您的指示很是慚顔,已不知不覺汗流沾背了。
”建武年間(494~498),蕭嶷的第二子蕭子恪請沈約和太子詹事孔稚王圭撰寫了碑文。
本史作者認為:楚元王是漢高祖的二弟,無功于漢室,東平獻王辭位于永平,沒能趕上光武帝的霸業,梁孝王被勝、詭所迷惑,安平心隔晉運。
蕃王輔佐雖然貴盛,那地位也實在是高危,很少有人能持滿戒盈,保全德行的。
豫章文獻王宰相之器,誠實天真,心無矯飾,目光遠大,所以能夠光贊二祖,内和九族,很像是周朝初期的情況,周公以來,大概沒有誰能和他匹敵的吧。
贊語:堂堂的父王啊,德烈前行。
用孝心履行忠誠,對兄弟格外恭敬。
大業初建之際,我王便奮勇立功。
邦家有了缺失,我王便作彌縫。
道德體現在實際,事功落實于民衆。
一愛一心傳給後代,聲譽流于景鐘。
後來進論道德,總管京畿,一切都有條不紊,不失時機地春風化雨,滿懷深情地拯物恤民,在朝廷雍容光華,在州郡風儀可觀,站得高,看得遠。
朕不僅深于兄弟之一性一,而且兼懷家國之情,正要委任他更重要的責任,一起争取包大的成就。
可惜天不假年,忽焉長逝,哀痛傷惜,心靈震恸。
如今要選擇吉日,舉行葬禮,應該使典禮隆重,以和他的功績相稱。
可贈(蕭嶷)假黃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揚州牧,綠纟戾绶,具九服錫命之禮,侍中、大司馬、太傅照舊。
給九旒鸾辂,黃屋右纛,虎贲班劍百人,鍂辂車,前後部羽葆鼓吹,葬送典儀一概比照漢東平王先例舉行。
” 蕭嶷臨終時,召兒子蕭子廉、蕭子恪來對他們說:“人生在世,本就不常,我年已老,前路幾何。
居于現在這樣的地位,本不是我所想得到的。
我生一性一不貪聚斂,自幼便是這樣,正因為你們兄弟累多,才損了我暮年之志。
我死後,你們要共相勉勵,而笃睦是首要的。
才有優劣,位有通塞,運有富貴,這都是自然之理,都不值得為此互相淩侮。
如果天道有靈,你們都能各自有所成就,各人有各人的位置。
要勤學行,守基業,治閨庭,尚閑素,這樣便足以避免憂患。
皇上、太子以及各位親戚大臣們,也應不因為我不在世而改變對你們的感情。
三天施靈時,隻用些席地香火、..水、幹飯、酒脯、槟榔就行了。
初一、十五行祭時,也隻用菜食一盤,加上甘果,其他一概省略。
葬後除靈,可用我平時所乘的輿扇纟散。
初一、十五,四時、八節,隻要席地香火、..水、酒脯、幹飯、槟榔就足夠了。
我雖然才愧古人,但心中還是有志于此的,所以不要以遺财為累。
主衣那裡的一些節餘,小弟未婚,諸妹未嫁,都要從這裡開支,我本來對此就很茫然,本當趁力所能及時,為他們辦了。
事情甚多,我就不一一交待了。
棺器和墓中,不要有多餘的東西以免後患。
朝服之外,隻需要放入一把鐵環刀。
作冢時不要深了,一一都按規定辦,不要過度。
後堂樓内可以安佛,供養兩個外國僧人,其他都如舊。
我和你們一起遊戲的後堂船車、我所乘的牛馬,都送給二宮及司徒,服飾衣裘,都拿去做功德吧。
”蕭子廉等号泣奉行。
世祖特别哀痛,直到冬天才舉樂宴朝臣,皇帝..欷流涕。
令諸王府邸内不得建高樓讓皇上臨瞰宮掖,皇上後來登景陽,望見樓便悲傷感懷,便指示把它毀掉。
蕭嶷死後,家中庫房一中沒有現錢,世祖指示賣掉雜物服飾得錢百萬建了集善寺,每月給他家中現錢百萬錢,直到世祖駕崩才取消。
蕭嶷天一性一對萬事萬物都懷有一愛一心,不願意聽說别人過失,身邊有人投書互相讦告,他都放在靴子裡,從來不看,取出來燒掉。
齋庫失火,從荊州帶回來的東西都燒光了,折合價值三千多萬,但他隻對幾個主要責任者各打數十杖罷了。
群吏中以南陽樂藹、彭城劉繪、吳郡張稷最受親信和禮遇。
樂藹在給竟陵王蕭子良的箋文中說:“道德風一流可以流傳久遠。
雖說青史可以留名,但不如玉石能夠不朽。
丞相(蕭嶷)沖虛純粹一派天真,深沉清明能見機象。
他是經邦理民的典範,體國成務的準則。
他的業茂是因為他的賢德,他的功高是由于他是哲人。
可惜的是他的神輝已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他的智慧已不能繼續下去,一想到跟随他的情景,我便百感交集。
下員我一向崇尚名節,仰慕恩義,看到他的墳墓我便悲哀,真想率荊、江、湘三州僚吏為他樹碑立傳,以表彰他的光輝業績,保存他的偉大楷模。
當年子香有淳德,人們在江邊為他立銘,钜平有遺烈,漢南之人都為他流淚,何況他是我們的領袖,我們是他的繼承者呢!下官我現在便要休假返回,不能親自動手為他立傳,要到西州去集資,特托中書侍郎劉繪營辦。
” 樂藹又給右率沈約寫信說:“宣揚道德和業績,竹帛容易壞朽,不如金石保留得時間長。
丞相(蕭嶷)出類拔萃,傍照日月,一向忠義,功績昭著。
像他這樣的功德,理應勒石刻銘。
我聽說上州士民,有人為他建碑表,這讓我們荊南,南齊書感動無比。
而且作紀江、漢,道基分陝,衰冠禮樂,都在陶冶着後人。
至于望碑盡禮,我們這裡的舊俗,衰疲輕率,這樣也許由于弘揚前烈而不緻泯墜。
荊、江、湘三州不少人報名,都願意捐獻些錢來,以表達景慕之情。
至于碑文的撰寫,找來找去都不合适,一定要找一個文壇宗師,德高望重的人才行,非你莫屬了。
日月在流逝,緬懷遺烈,觸目崩心。
我們常願他福齊南山,慶鐘仁壽,我們這些小人,說死就會死的。
豈料一旦之間,竟由我們來請您做這樣的文章!”沈約答複說:“丞相(蕭嶷)風道弘曠,出類拔萃,光輝業績,可比伊(尹)、(姬)旦。
一旦去世,朝野同悲。
完全應該刊石紀功,傳華千載,應該撰寫得漂亮,才能當得起後人的談論。
郭有道隻是漢末一個普通人,如果沒有蔡伯喈他便不能進入三絕。
謝安石是素族的台輔大官,由于當時沒有文章高手,至今還有碑無文。
何況文獻王是人倫之冠冕,宇内之楷模,若不是一代辭宗,是很難勝任撰寫碑文的。
我沈約本是個鄉裡的粗鄙之人,也沒有文名,若是迅速遵旨照辦,那便是以禮許人,接到您的指示很是慚顔,已不知不覺汗流沾背了。
”建武年間(494~498),蕭嶷的第二子蕭子恪請沈約和太子詹事孔稚王圭撰寫了碑文。
本史作者認為:楚元王是漢高祖的二弟,無功于漢室,東平獻王辭位于永平,沒能趕上光武帝的霸業,梁孝王被勝、詭所迷惑,安平心隔晉運。
蕃王輔佐雖然貴盛,那地位也實在是高危,很少有人能持滿戒盈,保全德行的。
豫章文獻王宰相之器,誠實天真,心無矯飾,目光遠大,所以能夠光贊二祖,内和九族,很像是周朝初期的情況,周公以來,大概沒有誰能和他匹敵的吧。
贊語:堂堂的父王啊,德烈前行。
用孝心履行忠誠,對兄弟格外恭敬。
大業初建之際,我王便奮勇立功。
邦家有了缺失,我王便作彌縫。
道德體現在實際,事功落實于民衆。
一愛一心傳給後代,聲譽流于景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