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測傳

關燈
宗測字敬微,是南陽人,宋朝征士宗炳之孫。

    世代家居江陵。

    宗測少年起便清靜謙退,不喜歡世俗社會。

    曾感歎道:“先哲們都把因家境貧困、父母年老而不加選擇出仕做官作為美談,對此我不敢苟同。

    如果實在不能預先感知誰是真龍天子,那麼也應該根據天道、地利作出分别和選擇,誰願意為了拿人家厚祿,而承擔多重憂慮呢?” 州裡推舉他當秀才,任主簿,他都沒接受。

    骠騎豫章王聘請他做參軍,宗測在給王府的答書中說:“何必要無緣無故地傷害海鳥,砍伐山木呢?”他的母親死後,他親自背土築墳并栽植松柏。

    豫章王又來信聘請他,要他做參軍,宗測又回信說:“本人具有鳥兒一樣的天一性一,向往山林生活,眷戀松竹,不懂得人情世故。

    在山岩泉流之處放縱一情懷,如同狂人,忽然不覺已經年老,如今已是兩鬓斑白,豈能允許被世俗約束,限制我的魚鳥般自一由!”永明三年(485),皇上下诏讓他來做太子舍人,他也沒來。

     宗測打算遊覽名山,便将祖父所畫《尚子平圖》摹到牆上。

    他的長子在京城任職,知道父親這個意思後,便請求帶些俸祿回去任南郡丞,以便擔當父親托付的家事。

    刺史安陸王蕭子敬、長史劉寅以下等都贈來許多東西,為宗測送行,他一概不收。

    隻帶着《老子》、《莊子》二書随行。

    子孫們拜辭時悲傷哭泣,宗測長嘯而去看也不看,于是前往廬山,住在祖父宗炳的舊居裡。

     魚複侯蕭子響任江州刺史時,贈送給宗測豐厚的東西。

    宗測對他說:“本人少年時就有狂病,為尋山采藥,遠來到此地。

    如今有松果可以充饑,有薜蘿可以遮體,對于淡泊的我來說已經足夠,怎麼可以受得了這麼重的無由饋贈!”蕭子響親自乘車來訪,宗測避而不見。

    後來蕭子響不打招呼直到門前,宗測沒辦法,隻得戴上葛巾穿着褐衣和他相對而坐,始終沒說一句話,蕭子響很不高興地退回來了。

    尚書令王儉曾送給宗測一副薄褥。

     不久,宗測為弟弟送喪西還,仍住在舊宅永業寺裡,謝絕賓客友人,隻和幾個志趣相投的人如庾易、劉箈以及本宗人宗尚之等交往講論。

    刺史随王蕭子隆來到鎮所後,派别駕宗哲來表示慰問,宗測笑着說:“彼此貴賤懸殊,為何來我這裡。

    ”竟然不作回複。

    建武二年(495),朝廷請他來任司徒主簿,他不來,不久去世。

     宗測善于繪畫,自己在屏風上畫了阮籍遇蘇門圖,坐卧賞玩。

    又畫永業佛影台,都是高妙之作。

    他還很喜歡音樂,對《周易》、《老子》也很一精一通。

    他撰寫了續皇甫谧《高南齊書士傳》三卷。

    他曾遊過衡山七嶺,著有《衡山記》、《廬山記》。

     本史作者認為:顧歡讨論夷、夏問題,實際上是擡高道教貶低佛教。

    佛教這東西,它的一精一神潛伏一在漫長的時間裡,它的形式則兆端于中世,其淵源浩博,無始無邊,充塞于整個宇宙,無法進行時空上的計量,太偉大了!真是“大士”的學說呵!它能夠探知機兆啟發寂靜,有感必應,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