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琰傳
關燈
小
中
大
傅琰字季王圭,是北地靈州人。祖父傅邵,曾任員外郎。父親傅僧南齊書..,曾任安東錄事參軍。
傅琰姿儀美妙,初仕任甯蠻參軍,本州主簿,甯蠻功曹。宋朝永光元年(465),補諸暨武康令、廣威将軍,出任尚書左民郎,又任武康令,将軍如故。出任吳興郡丞。
泰始六年(470),調任山陰令。山陰是東土大縣,在此任長官很不容易,僧..在縣裡有名聲,傅琰尤其能明察政事,又以一精一幹著稱。這一年封爵新亭侯,元徽初年,調任尚書右丞。
母親亡故,傅琰家居南岸,鄰居家失火,火勢蔓延到傅琰的房子,傅琰抱母親靈柩安坐不動,鄰居們争相來解救,才得以脫險。這時傅琰大一腿已被燒到了。服喪期滿,任邵陵王左軍谘議、江夏王錄事參軍。
太祖輔政,因山陰獄訟繁多,再次任命傅琰為山陰令。賣針的和賣糖老婦人為一一團一絲發生争執,來見傅琰,傅琰也不審問,把一團一絲縛在柱上用鞭一抽一打,仔細察看有鐵屑,于是懲罰賣糖的。兩個鄉漢争一隻雞,傅琰分别問他們“給雞喂的什麼”?一人說是“粟”,一人說是“豆”,于是殺雞檢查是粟,就加罪于說喂豆的人。縣裡人盛贊他神明,再沒有敢偷東西的。傅琰父子治縣都有很大業績,江左罕有,世人傳說“傅家有《治縣譜》,子孫相傳,秘不示人。”
升明二年(478),太祖升他為假節、督益、甯二州軍事、建成将軍、益州刺史、宋甯太守。建元元年(479),進号甯朔将軍。建元四年(482),征為骁騎将軍,黃門郎。永明二年(484),調任建威将軍、安陸王北中郎長史,又改任甯朔将軍。第二年,調任廬陵王安西長史、南郡内史,掌管荊州事務。永明五年(487),去世。傅琰靈柩西還時,皇上下诏舉行出臨之禮。
臨淮劉玄明亦有為吏才能,做山陰令,名聲大振。傅琰兒子傅隦問他,玄明說:“作縣令隻要每日吃一升飯,不飲酒就是了。”
傅琰姿儀美妙,初仕任甯蠻參軍,本州主簿,甯蠻功曹。宋朝永光元年(465),補諸暨武康令、廣威将軍,出任
泰始六年(470),調任山陰令。山陰是東土大縣,在此任長官很不容易,僧..在縣裡有名聲,傅琰尤其能明察政事,又以一精一幹著稱。這一年封爵新亭侯,元徽初年,調任尚書右丞。
母親亡故,傅琰家居南岸,鄰居家失火,火勢蔓延到傅琰的房子,傅琰抱母親靈柩安坐不動,鄰居們争相來解救,才得以脫險。這時傅琰大一腿已被燒到了。服喪期滿,任邵陵王左軍谘議、江夏王錄事參軍。
太祖輔政,因山陰獄訟繁多,再次任命傅琰為山陰令。賣針的和賣糖老婦人為一一團一絲發生争執,來見傅琰,傅琰也不審問,把一團一絲縛在柱上用鞭一抽一打,仔細察看有鐵屑,于是懲罰賣糖的。兩個鄉漢争一隻雞,傅琰分别問他們“給雞喂的什麼”?一人說是“粟”,一人說是“豆”,于是殺雞檢查是粟,就加罪于說喂豆的人。縣裡人盛贊他神明,再沒有敢偷東西的。傅琰父子治縣都有很大業績,江左罕有,世人傳說“傅家有《治縣譜》,子孫相傳,秘不示人。”
升明二年(478),太祖升他為假節、督益、甯二州軍事、建成将軍、益州刺史、宋甯太守。建元元年(479),進号甯朔将軍。建元四年(482),征為骁騎将軍,黃門郎。永明二年(484),調任建威将軍、安陸王北中郎長史,又改任甯朔将軍。第二年,調任廬陵王安西長史、南郡内史,掌管荊州事務。永明五年(487),去世。傅琰靈柩西還時,皇上下诏舉行出臨之禮。
臨淮劉玄明亦有為吏才能,做山陰令,名聲大振。傅琰兒子傅隦問他,玄明說:“作縣令隻要每日吃一升飯,不飲酒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