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昏侯本紀

關燈
冠軍長史劉繪為雍州刺史。

     永元三年(501)春正月初一,當日月相會之時加寅漏上八刻,事畢之後,宮人在閱武堂舉行元會,皇後居于正位,太監們列行儀式,皇帝身着軍裝也來觀看。

    初二,任命骠騎大将軍晉安王蕭寶義為司徒,任命新授職的建安王蕭寶寅為車骠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初九,任命甯朔将軍王珍國為北徐州刺史。

    十六日,皇帝來到南郊舉行祠祭,下诏大赦天下,百官有正直意見隻管說。

     二月初二,乾和殿西廂失火。

    十八日,下诏遣皇帝警衛部隊征讨雍州,内外實行戒嚴。

    二十一日,任命威烈将軍胡元進為廣州刺史。

     三月初五,任命骠騎将軍沈徽孚為廣州刺史。

    十日,任命輔國将軍張欣泰為雍州刺史。

    十三日,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即皇帝位。

    十九日,派遣平西将軍陳伯之西征。

     六月,京城發水,派遣中書舍人、二縣官長赈濟不一。

    蕭穎胄弟弟蕭穎孚在廬陵起兵。

    二十六日,權且赦免江州的安成、廬陵二郡。

     秋七月初一,權且赦免荊州、雍州。

    初二,雍州刺史張欣泰、前南谯太守王靈秀率石頭文武官員護送建安王蕭寶寅往朝廷而來,至杜姥宅,宮門閉,于是散去。

    二十七日,任命征虜将軍程茂為郢州刺史,骁騎将軍薛元嗣為雍州刺史。

    本日,薛元嗣連同郢城投降了義師。

     八月初五,任命輔國将軍申胄監豫州事。

    十九日,任命光祿大夫張瑰鎮守石頭。

    初九,任命太子左率李成士總督西讨諸軍事,駐軍新亭城。

     九月十三日,任命李居士為江州刺史,新授職的冠軍将軍王珍國為雍州刺史,車騎将軍建安王蕭寶寅為荊州刺史。

    命輔國将軍申胄監郢州,龍骧将軍馬仙王卑監豫州,骁騎将軍徐元稱監徐州。

    本日,義軍到達南州,申胄軍二萬人從姑熟跑去歸附。

    十七日,任命後軍參軍蕭王貴為司州刺史,前輔國将軍魯休烈為益州刺史,輔國長史趙越嘗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二十五日,李居士在新亭與義師交戰,失敗。

     冬十月十三日,王珍國與義軍在朱雀桁交戰,失敗。

    十七日,甯朔将軍徐元瑜獻出東府城投降。

    青、冀二州刺史桓和回兵來保衛皇帝,駐兵東宮。

    十八日,率衆投降。

    光祿大夫張瑰放棄石頭逃回宮來。

    于是緊閉宮城門自守。

    十九日,任命骁騎将軍胡虎牙為徐州刺史,左軍将軍徐智勇為益州刺史,遊擊将軍牛平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李居士獻出新亭投降,琅笽城主将張木也投降了。

    義師築起長圍守宮城。

     十二月初六,新任雍州刺史王珍國、侍中張稷率兵沖入殿中除掉了皇帝,當時他十九歲。

     皇上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喜歡遊戲,不喜歡看書學習,高宗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隻是勉勵他學習些家庭言行。

    高宗臨死時,向他交待後事,告訴他要以隆昌皇帝為戒,說:“做事情要先發制人!”因此上台後便委任一群小人,誅殺各位大臣,随一心一所一欲。

     皇上為人羞澀少言,不和朝廷中人士交流,隻信任親近太監和身邊拿着兵器聽候命令的一幫人,自從誅殺了江纏、始安王蕭遙光之後,便逐漸迷上了騎馬。

    日夜在後堂戲馬,和親近太監倡伎等鼓吹呼叫,經常是天快亮時才上一床一睡覺,天快黑時才起一床一。

    王侯們在一定的日子前來朝見,往往是天黑了才近前接待,或者是到了天黑要閉門時把大家趕走。

    中央各部門的奏案,一弄個把兩個月不作批示,有時竟不知放哪兒去了。

    永元二年(500)舉行元會,吃完飯才出來,群臣朝賀剛完,他便又回到殿西睡覺去了,自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文武百官陪侍坐在那裡等候,許多人坐得麻木跌倒,面有饑色,等他起一床一來開始朝會,又匆忙結束了。

     陳顯達事件平息之後,皇上便漸漸跑出去遊走,他所經過的地南齊書方,都要把居民趕走,從萬春門到東宮以東直至郊外,數十近百裡路附近都弄得空家盡室沒有人煙。

    在巷子裡懸挂布幔為高障,設置仗人防守,稱這叫“屏除”。

    或者跑到市場左側他所親幸的人家裡,東遊西轉,跑遍京城。

    經常是夜裡三四更時,鼓聲響徹,幡戟橫路,老百姓喧呼着跟着跑,也分辨不出是士人還是平民。

    皇上出門往往不說一定的地方,東西南北,無處不去。

    在高障裡面,設置軍隊儀仗,還有好幾部,都演奏鼓吹羌胡歌舞,鼓角亂吹。

    夜裡出去,白天回來,火光照天。

    讓一愛一姬潘氏做貴妃,讓她乘着卧車,皇帝則騎着馬跟在後頭。

    身着上等絲織行軍便服,頭戴金簿帽,手執七寶縛槊,全副武裝,不管是寒是暑,他都這樣,不論是下雨下雪,也不管是坑是井,他都縱馬馳騁,渴了累了,便下馬從腰邊取下盛水的器物舀水喝,然後再上馬急馳而去。

    馬的乘具使用錦繡的地方,為了不被雨水沾濕,都用各色采珠編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