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本紀

關燈
元年到升明三年,共六十年。

    這都是在六上終了在六上受禅的。

    所以說六正當元位,是極盛取代極衰的數字哩。

    通過對以往的驗證來衡量現在,一切是如此明白。

    所以我願意從個人的職責角度,談談這些看法。

    懇切要求齊王順應天時,迎一合符瑞,接受帝位。

    ”滿朝文武官員又堅決請求。

    尚書右仆射王儉奏道:“宋帝已經下诏退位。

    我們這些大臣們建議齊王,應當立即擇日登臨輿駕,接受禅讓,制定禮節制度。

    ”太祖這才答應。

     本史作者認為:根據《太一九宮占》推算,漢高祖五年,太一星在四宮,主方和客方都得以吉祥,但推算的結果是誰先動手誰得勝,因而這一年漢高祖大破楚軍。

    晉元興二年,太一星在七宮,太一應帝,天目為輔佐,正近脅着太一,這一年晉安帝被桓玄一逼一出皇宮。

    大将在一宮,參相在三宮,阻格着太一。

    經文上說:“格”的意思是講政事已經樹立,但上下阻隔,不利于有所作為,若是在安居的時代,不利于有所舉動。

    因此,元興三年,太一在七宮,宋武帝大破桓玄。

    元嘉元年,太一在六宮,不利于有所作為,徐羨之、傅亮廢營陽王。

    七年,太一在八宮,關囚惡歲,大将小将都不能立,因此這一年到彥之北伐,先旬勝利後來還是失敗了,客人與主人都不利。

    十八年,太一在二宮,客人都該不利,這一年氐将楊難當寇掠梁州、益州等地,第二年被仇池擊破。

    十九年,大将小将都該見關不立,有兇,這一年裴方明伐仇池,攻克百頃,第二年又喪失掉了。

    泰始元年,太一在二宮,被大将小将包圍攻擊,這一年景和帝被廢。

    二年,太一在三宮,兆示不利于先起事,主方當勝,這一年晉安王劉子勳反叛。

    元徽二年,太一在六宮,兆示先起事者必敗,這一年桂陽王劉休範謀反,這兩個謀反者都被殺掉了。

    四年,太一在七宮,兆示先起事者為客方,将敗逃西北,因此,這一年建平王劉景素失敗。

    升明元年,太一在七宮,做客方的将不利,安居的時代,舉行大事的為主人,相應而發的為客方,因此袁粲、沈攸之等人謀反,都被誅殺了。

    這一年太一在杜門,臨八宮,宋帝禅位,不利于做客方,安居的時代,舉大事的做主人,這正是禅代的兆示。

     高帝本紀(下) 建元元年(479)夏四月二十三日,蕭道成在京師南郊設壇立台,點燃柴燎,舉行登基典禮,正式就任皇帝,他在告天文中說:“皇帝臣道成用玄牡為祭,昭告皇皇後帝。

    劉宋皇帝順應時運、迎一合天命,把皇帝之位交給了我。

    自從有人民以來,就要為他們樹立官長,為的是貫徹天意,創造萬物,弘揚大道。

    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但統治天下重任不是人人可以擔當的。

    當初在虞、夏時代,都是從前一代接受統治權的,自漢、魏以來,多是以禅讓的形式轉換統治權,這些都明明白白記載在國家檔案裡。

    劉宋的水德已經不行了,天下不斷出亂子,全賴我蕭道成匡扶拯救,才在艱難困苦中挽救了國家,再造天下,推行禮樂,嚴格刑法,倡導仁義。

    于是天地山川都顯示出一派天人和會的氣象來。

    于是不論從運數所歸還是選賢與能方面說,統治權都應歸我。

    我也曾多次以無德非嗣作推辭,可是群公卿士,上一上一下一下乃至國内國外,都敦勸我說:‘皇天對你的特别一愛一重,你不能違背,生人和神靈都需要有所寄托,天下不能無主。

    ’于是我敬畏天威,怎麼能不遵從這種要求呢?因此我恭敬地選擇了吉日良辰,虔誠地呈奉着皇帝玺符,登壇受禅,并報告給上帝,希望能夠給我們人民和國家降福庇..。

    萬能的神明啊,請你們享用我的祭品吧!” 典禮完畢,皇帝的車駕回到宮中,皇帝登臨太極殿,下诏道:“五德更紹,帝王們的事業才不斷昌盛;三正疊隆,王法才得以經常光明。

    世道有質有文,要根據時勢或是沿用革新,所以統治國家,管理人民,雖然方式方法不同,但目的南齊書标準是一樣的,就像河流不同都入大海一樣。

    我很寡陋無識,在這個艱難的時期,誠實勤懇,有治國的願望,加上賢能之士的擁護,老百姓的幫助,才拯救了國家,挽救了天下。

    我的業績雖然不是效法古人,但我的成功大約以前沒有誰能超過。

    劉宋王朝看到自己的統治已經衰敗不行,又考慮到天意民心,便把政權交給我了。

    我雖然自覺菲薄,反複推辭,但上一上一下一下都不答應,我也隻好聽天從人,接受這樣的使命了。

    我這樣德才淺薄的人,要管理國家,開創時代,身居各位王公之上,心裡真像面臨深淵闊水一樣,不知該怎樣渡過去。

    現在正是我的統治開始之際,一切都應有個新開端,因此我想把我的利益恩澤,分享給全體人民,要大赦天下。

    改升明三年為建元元年。

    賜給國民爵二級,文官武官提升二等,鳏寡孤獨自己不能養活自己的人,官賜谷米五斛。

    逃欠的租債等一律免去。

    有作風不好,行為不端的人,都應視為清白的人,把以前的有關評價全部撤銷,讓他們重新開始。

    長期關押的囚犯,全都放遣。

    那些丢官失爵,禁锢奪勞的人,也一概按照以前的規矩辦理。

    ” 封宋帝為汝陰王,在丹陽縣原治所興建宮殿,繼續使用宋朝曆法正朔,車旗服色,也相應沿用,下級的上書不稱表,皇帝的回答也不稱诏。

    将宋的晉熙王劉燮降為陰安公,江夏王劉跻降為沙陽公,随王劉歲羽降為舞陰公,新興王劉嵩降為定襄公,建安王劉禧降為荔浦公,其他郡公主降為縣君,縣公主降為鄉君。

    并下诏說:“繼承世代效法賢能,是各朝各代都很看重的事情,同類的人互相發揚美德,也是以前典章中明确記載着的。

    劉宋家族的通侯,也應根據新情況有所省減。

    隻要能夠修德懷義,便能夠耀祖光宗,何況有功于國家,有道于民俗呢!對他們的降差,應該遵照以前的有關規定。

    南康縣公、華容縣公應降為侯,萍鄉縣侯應降為伯,并适當地削減他們的食邑戶數,以繼劉穆之、王弘、何無忌之後。

    ” 任司空褚淵為司徒,任吳郡守柳世隆為南豫州刺史。

    下诏說:“新時代應該有新的氣象,應該實行寬容的政策。

    以前參與謀反的人的家屬還收留在台府的,全都寬大處理。

    所有犯罪流徙在外的人,一律聽任他們回到本地。

    ”任命齊國左衛将軍陳顯達為中護軍,中領将軍王敬則為南兖州刺史,左衛将軍李安民為中領軍。

    四月二十七日,任命荊州刺史蕭嶷為尚書令、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任命冠軍将軍蕭映為荊州刺史,任命西中郎将蕭晃為南徐州刺史,任命冠軍将軍垣崇祖為豫州刺史,任命骠騎司馬崔文仲為徐州刺史。

     禁止全國各地進上慶禮。

    四月二十八日,下诏說:“自從井田制被破壞以後,農業和桑業便發生混亂,鹽業和鐵業妨害百姓,工業和商業影響統治,但多年以來沿襲成俗,各種弊端不斷滋生。

    因而要拯除舊弊,去末反本,使官家不壟斷利益,人民不至于失業。

    二宮的各王,都不準營建屯邸,封略山湖。

    皇家的膳用園林,不再占用稅收,并且要作适當一精一簡。

    ”二十九日,下诏說:“劉宋的皇帝、皇後及蕃王的陵墓,應該設立守衛。

    ”有關部門奏請皇帝的陵墓各設置長官一人,兵士若幹,諸王陵墓設守衛五人,妃嫔的陵墓設守衛三人。

     五月初五,命河南王吐谷渾拾寅晉号骠騎大将軍。

    下诏說:“新時代開始了,賜爵封賞都要作些調整,劉宋時期的一些晉級規定,雖然應該改變或去除,但對那些為中華效力的外族,對蕭齊國家有貢獻的人,都保留原來的封賞,不得減少或下降。

    ”有關部門奏請保留襄陽郡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授予廣興郡公沈昙亮等一百二十二人官職。

    改《元嘉曆》為《建元曆》,确定齊屬木德,盛于卯而終于未,在正月卯日舉行祖祭,十二月未日舉行臘祭。

    初六,下诏說:“通過招募來獲取将才,通過懸賞來購求士卒,這都是權宜之計,并不是說要成為長期的制度。

    近年來世道艱險,因而這種做法漸而成為習慣,而且助長了逃跑隐逸占山據湖的風氣。

    這樣便造成了受了刑罰也不感到恥辱,逃亡流竄也不覺得有罪的現象。

    從今以後,應該禁止一切募購做法。

    ”十一日,下诏封賞輔佐皇上實現皇位的文武功臣新任司徒褚淵等三十一人,各人都有不同等級數量的進爵增戶。

    十四日,河南王吐谷渾拾寅奉表貢獻。

    十五日,下诏派遣朝廷使臣分别出使四方,派遣兼散騎常侍十二人巡行天下。

    由于交甯二州路遠,不派使者前往。

    十八日,汝陰王死,追谥為宋順帝,比照魏元、晉恭帝的先例舉行葬禮。

    二十日,誅殺陰安公劉燮等人。

    追封追谥皇帝的哥哥蕭道度為衡陽元王,蕭道生為始安貞王。

    二十五日,追尊皇帝的父親為宣皇帝,母親為孝皇後,皇妃為昭皇後。

     六月初一,下诏“相國府、骠騎府、中軍府的職位,可以根據資曆和成績額外配備二名官員,如果有人職限已滿該退職,餘下的職缺可以備足。

    ”二日,任命遊擊将軍周山圖為兖州刺史。

    五日,下诏說:“宋朝末年,連年有戰亂,加上災疫疾病,死人不少,有的骨骸還沒被收殓,有的棺椁毀壞不掩埋,應該立即指示下面收拾掩埋。

    如果有的南齊書能辨認出姓名,就立即運送回本鄉。

    有關部門奏遣外監典事四人,巡行離門外方圓三十五裡之境。

    其餘由各州郡負責。

    對那些沒有棺器标題的無主一屍一骨,由當地有關部門用官錢購買棺椁掩埋。

    ”十日,大備法駕将皇帝七代祖先的神位安放在太廟中。

    下诏說:“各位将領及客卿,曾經為我不畏艱險,盡力勤衛,凡是跟我還宮的人,一律賜位一階。

    ”十一日,罷免荊州刺史。

    十四日,立皇太子蕭赜。

    禁止各州郡的禮慶。

    凡現在服刑過重的犯人,均減輕一等,并将前次大赦的期限放寬百天。

    立皇子蕭嶷為豫章王,蕭映為臨川王,蕭晃為長沙王,蕭晔為武陵王,蕭嵩為安成王,蕭锵為鄱陽王,蕭铄為桂陽王,蕭钅監為廣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