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持節、都督北讨前鋒諸軍事,鎮守淮陰。
泰始三年(468),沈攸之、吳喜等北讨軍隊兵敗于睢口,許多城池守衛等大大小小都逃跑回來了,于是敵軍進入淮北,圍困角城,守城主帥賈法度兵力弱小抵擋不住。
這時許多将領都勸太祖渡河到對岸去援救,太祖不允許,而是派遣軍中主将高道慶率領數百人各帶弓一弩一、浮艦大船在淮河上,遠遠地向城外敵人射擊,數百隻箭不斷發射,敵軍不得不逃避,這時太祖下令前進作戰,角城之圍立刻被解除。
太祖又升任督南兖徐二州諸軍事、兖州刺史,持節、假冠軍、督北讨等職如故。
泰始五年,進職為都督兖、青、徐三州。
六年,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沒有接受。
複任冠軍将軍,留在本地任職。
明帝經常為太祖相貌不似一般人臣而心懷不悅,而民間也有流言說:“蕭道成應該做天子。
”明帝便更加疑慮,于是派遣冠軍将軍吳喜帶領三千人出使北方,并命令吳喜将軍隊留在破釜,而他本人捧着銀壺酒封賜給太祖。
太祖身着戎衣,出門迎接,當即酌酒而飲。
吳喜回來彙報後,明帝心情便好了起來。
七年,太祖被調往京師,部下們勸他不要去就任,太祖說:“諸位不明白眼下的局勢。
主上誅殺自己的幾個弟弟,為的是太子還很稚弱,要保持皇位久長,這不關其他家族的事。
現在我隻應該立即出發回朝,若慢了必然會受到懷疑。
不過,現在主上兄弟間骨肉相害,也不是能夠氣運長久的現象,不久就會有禍難發生,到那時再和各位共同完成大業吧!”太祖回朝後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
當時世祖(太祖長子蕭赜)由于有功應當封贛縣爵位,太祖覺得一家不必接受兩個封爵,便堅決辭讓,皇上下诏允許辭讓。
太祖的食邑又加二百戶。
明帝駕崩,遺诏命太祖為右衛将軍,領衛尉,加兵百五人。
與尚書令袁粲、護軍褚淵、領軍劉面力共同掌握軍國大事。
又别領東北選事,不久解除衛尉之職而加侍中,領石頭戍軍事。
明帝誅戮蕃戚的時候,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範因為表現平平而保全了一性一命。
等到蒼梧王立為君主後,他便有些蠢一蠢一欲一動了,暗中和身邊的宦官在後堂練習馳馬,秘密收羅人士。
元徽二年(474)五月,劉休範在尋陽舉兵,收羅官民,數日之中便得人衆二萬多,馬騎五百匹。
他們從盆口出發,全部乘坐商旅的船艦。
大雷守軍主帥杜道欣、鵲頭守軍主帥劉侃言期把事變的消息報告給朝廷,朝廷一片驚慌。
太祖與護軍褚淵、征北張永、領軍劉面力、仆射劉秉、遊擊将軍戴明寶、骁騎将軍阮佃夫、右軍将軍王道南齊書隆、中書舍人孫千齡、員外郎楊運長聚集在中書省商量對策,别人都不說話。
太祖說:“過去處于上流的謀逆者,都因為行動遲緩,導緻失敗。
現在劉休範一定會吸取以前的教訓,輕兵急下,乘我們沒有準備,速戰速決。
現在我們應變的辦法,不宜考慮太遠的地方,如果偏師節制不好,便會動搖軍心。
所以應當派兵新亭、白下,堅守宮廷、東府、石頭等處,嚴陣以待。
賊兵孤軍千裡而來,後備不足,若長時間不能進行決戰,自然便會瓦解。
我本人願率軍堅守新亭以遏制賊軍前鋒,征北将軍可以現有部隊堅守白下;中堂本來就是置兵的地方,領軍可以屯軍宣陽門為各軍作節度;其他各位大人隻管安坐殿中,左右諸人不必争着出戰,我自然會率軍沖在前面的,擊破來賊,不成問題!”于是要來筆墨把剛才的商議寫注明白。
中書舍人孫千齡與劉休範早有密謀,這時便一個人堅持說:“應當按舊辦法派兵占據梁山、魯顯之間,右衛如果不出白下,則應當進駐到南州。
”太祖義正詞嚴地說:“賊兵現在已經一逼一近,怎麼可以到梁山?新亭乃是首當其沖的要地,因此我決心在此以死報國!若在平常可以馬虎些按你說的辦,但現在事情危急就不能接受了。
”太祖站起來對劉面力說:“領軍将軍已同意了我的意見,就這麼辦了,不許有任何改變。
”于是駕單車,着白衣奔向新亭。
朝廷加太祖使持節、都督征讨諸軍事、平南将軍,并加鼓吹樂隊一部。
太祖在新亭構築工事還沒完畢,賊軍前鋒便已趕到,太祖反而解去衣服睡大覺,以此來安定軍心。
然後命人樹起白虎旗幡,登上西城牆,命令甯朔将軍高道慶、羽林監陳顯達、員外郎王敬則乘船與賊軍水戰,自新林到赤岸,全線大破賊軍,燒了他們的船艦,死傷無數。
賊軍在新林登岸步戰,太祖派快馬報告劉面力,讓他趕快打開大小桁,撥調淮河中的船舫,全部渡到北岸去。
劉休範乘着轎子來到陣地南側,皇上派遣甯朔将軍黃回、馬軍主帥周盤龍率領步兵騎兵出壘對陣。
休範又分兵攻打壘東,雙方短兵相接,從巳時戰到午時,不見勝負,我方軍衆都有些沉不住氣。
太祖說:“賊軍雖然人多但很混亂,一會兒就要被我們攻破。
”楊運長率領三齊射手七百人,開弓放箭,因而賊軍不敢一逼一近城池,至未時,張敬兒便砍下了劉休範的人頭。
太祖派遣隊主陳靈寶護送人頭至朝廷,靈寶在路上與賊軍相遇便把首級埋在路邊。
中央軍不見休範的首級,更加疑懼。
賊衆也不知休範已死,别率杜黑蠡更猛烈地攻打壘東,司空主簿蕭惠朗率數百人沖入東門,呼叫着來到堂下,城上守門兵士紛紛退卻。
太祖乃挺身上馬,率數百人出來迎戰,賊軍都推着盾牌前行,太祖拉滿弓弦準備射擊,左右将戴仲緒舉盾來擋,太祖一箭射穿,賊軍傷百餘人,雖死戰但不能抵擋太祖攻勢,隻得退去。
衆軍又得以保城拒守,與黑蠡相戰,從晚間打到天明,箭矢飛石紛紛不息。
這天夜裡正值大雨,雙方大鼓擂起來聽不到聲音,将士們連日吃不好睡不好,軍中戰馬夜驚,城内人馬亂跑,而太祖秉燭正坐,一次又一次厲聲呵止。
賊帥丁文豪設伏兵擊破中央軍于皂夾橋,直驅朱雀桁,劉面力想打開朱雀桁,王道隆不答應,劉面力和王道隆都戰死。
劉面力當初追求清高情趣,大造園宅,起名為“東山”,而對政務很是忽略。
太祖曾對他說:“将軍您身負顧命重任,掌管内外大政,如今主上年齡不大,諸王也都年幼,而上流的蕃戚聲勢嚣張,遠近皆知,這正是将軍你艱難之時,可是将軍卻追求從容,疏遠左右助手,一旦有事,恐怕後悔也來不及了。
”劉面力根本不聽勸說。
賊軍進到杜姥宅,車騎典簽茅恬打開東府門讓賊軍進來,冠軍将軍沈懷明所部在石頭逃散,張永所部在白下潰敗,宮内風傳新亭也失陷,太後拉着蒼梧王的手哭着說:“天下要完了!”太祖派遣軍主陳顯達、任農夫、張敬兒、周盤龍等,從石頭渡過淮河,從小道進入承明門保衛皇宮。
劉休範死後,典簽許公與竟詐稱休範已在新亭,于是士民惶恐驚惑,跑到軍壘前投名的人上千,太祖接到後都燒掉了,于是列隊登臨城北,對衆人說:“劉休範父子前日已被殺死,一屍一體就在南岡下,我便是蕭平南,各位好好看看!你們遞上來的名片我都燒掉了,不必擔心。
”中央軍乃分路攻打杜姥宅、宣陽門等處賊軍,都獲得了勝利。
太祖于是率領部隊凱旋而入,老百姓沿着道路圍觀,都說:“正是這位大人保全了國家啊!” 太祖和袁粲、褚淵、劉秉都引咎解職,皇上不允許。
升任太祖為散騎常侍、中領軍、都督南兖、徐、兖、青、冀五州軍事、鎮軍将軍、南兖州刺史,仍舊持節。
又晉封公爵,增食邑二千戶。
太祖想把功勞分給大家,請求增加袁粲等人的邑戶,第二天入朝議事,人們稱他們四人為“四貴”。
秦時有太後、穰侯、泾陽、高陵君,稱為“四貴”,這時又有了四貴。
元徽四年,升太祖為尚書左仆射,其他官職如舊。
劉休範被平定之後,蒼梧王漸漸表現出兇狠殘暴來,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從小就很受稱譽,朝野對他都有好感。
景素也暗中進行些自我保護工作,于是便和太祖南齊書套近乎,太祖拒不接受。
七月,羽林監袁祗投奔景素,景素便帶兵發難,于是太祖軍屯玄武湖,命令大軍北上征讨,事變平定後才回來。
太祖威望和名聲越來越重,蒼梧王便心懷猜忌,差點要把太祖幹掉。
陳太妃責罵蒼梧王說:“蕭道成是國家的大功臣,現在如果害死了他,以後誰還會替你出力?”這才停止迫害。
太祖密謀廢立皇帝。
元徽五年七月初七,皇帝微服出行,常常一個人騎馬走在前面,羽儀禁衛随後追趕,在堤塘邊人馬相沖撞,随侍張互兒馬掉到湖裡去了,皇帝大怒,于是把馬放在光明亭前,親自馳馬刺殺,又與左右人等共同屠割,作胡羌伎遊戲。
又在蠻岡睹跳,天要黑的時候才回到仁壽殿東阿..一毛一屋中就寝。
對侍從楊玉夫說:“看到織女星轉過來時,立即叫醒我。
”當時皇帝殺害無常,宮廷中人人心懷憂懼。
楊玉夫便與其同夥陳奉伯等二十五人密謀,在..一毛一屋中用千牛刀殺掉蒼梧王,并以皇帝的名義令廂下奏伎樂,把蒼梧王人頭交給王敬則,王敬則又把它送給太祖。
太祖于是連夜乘平時所騎赤馬入殿,殿内一片驚恐,等衆人知道蒼梧王已經死了,便都來對太祖口稱萬歲。
等後來太祖登基,便稱這匹馬為“龍骧将軍”,世人稱這馬為“龍骧赤”。
第二天,太祖身着戎裝來到殿廷的槐樹下,召集四貴一塊商議。
太祖對劉秉說:“丹陽大人乃是王室重要成員,今天應當出來做皇帝。
”劉秉連忙辭讓不敢當。
太祖又讓袁粲來當,袁粲也推辭不受。
于是太祖下令,準備法駕往東城,迎立順帝。
這時有長刀儀仗隊簇擁着袁粲、劉秉等,他們都大驚失色而去。
十三日,太祖移鎮東府,與袁粲、褚淵、劉秉各帶甲仗五十人入殿。
十五日,太祖進位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骠騎大将軍,持節、都督、刺史等職仍舊,封爵竟陵郡公,食邑五千戶,給
泰始三年(468),沈攸之、吳喜等北讨軍隊兵敗于睢口,許多城池守衛等大大小小都逃跑回來了,于是敵軍進入淮北,圍困角城,守城主帥賈法度兵力弱小抵擋不住。
這時許多将領都勸太祖渡河到對岸去援救,太祖不允許,而是派遣軍中主将高道慶率領數百人各帶弓一弩一、浮艦大船在淮河上,遠遠地向城外敵人射擊,數百隻箭不斷發射,敵軍不得不逃避,這時太祖下令前進作戰,角城之圍立刻被解除。
太祖又升任督南兖徐二州諸軍事、兖州刺史,持節、假冠軍、督北讨等職如故。
泰始五年,進職為都督兖、青、徐三州。
六年,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沒有接受。
複任冠軍将軍,留在本地任職。
明帝經常為太祖相貌不似一般人臣而心懷不悅,而民間也有流言說:“蕭道成應該做天子。
”明帝便更加疑慮,于是派遣冠軍将軍吳喜帶領三千人出使北方,并命令吳喜将軍隊留在破釜,而他本人捧着銀壺酒封賜給太祖。
太祖身着戎衣,出門迎接,當即酌酒而飲。
吳喜回來彙報後,明帝心情便好了起來。
七年,太祖被調往京師,部下們勸他不要去就任,太祖說:“諸位不明白眼下的局勢。
主上誅殺自己的幾個弟弟,為的是太子還很稚弱,要保持皇位久長,這不關其他家族的事。
現在我隻應該立即出發回朝,若慢了必然會受到懷疑。
不過,現在主上兄弟間骨肉相害,也不是能夠氣運長久的現象,不久就會有禍難發生,到那時再和各位共同完成大業吧!”太祖回朝後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
當時世祖(太祖長子蕭赜)由于有功應當封贛縣爵位,太祖覺得一家不必接受兩個封爵,便堅決辭讓,皇上下诏允許辭讓。
太祖的食邑又加二百戶。
明帝駕崩,遺诏命太祖為右衛将軍,領衛尉,加兵百五人。
與
又别領東北選事,不久解除衛尉之職而加侍中,領石頭戍軍事。
明帝誅戮蕃戚的時候,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範因為表現平平而保全了一性一命。
等到蒼梧王立為君主後,他便有些蠢一蠢一欲一動了,暗中和身邊的宦官在後堂練習馳馬,秘密收羅人士。
元徽二年(474)五月,劉休範在尋陽舉兵,收羅官民,數日之中便得人衆二萬多,馬騎五百匹。
他們從盆口出發,全部乘坐商旅的船艦。
大雷守軍主帥杜道欣、鵲頭守軍主帥劉侃言期把事變的消息報告給朝廷,朝廷一片驚慌。
太祖與護軍褚淵、征北張永、領軍劉面力、仆射劉秉、遊擊将軍戴明寶、骁騎将軍阮佃夫、右軍将軍王道南齊書隆、中書舍人孫千齡、員外郎楊運長聚集在中書省商量對策,别人都不說話。
太祖說:“過去處于上流的謀逆者,都因為行動遲緩,導緻失敗。
現在劉休範一定會吸取以前的教訓,輕兵急下,乘我們沒有準備,速戰速決。
現在我們應變的辦法,不宜考慮太遠的地方,如果偏師節制不好,便會動搖軍心。
所以應當派兵新亭、白下,堅守宮廷、東府、石頭等處,嚴陣以待。
賊兵孤軍千裡而來,後備不足,若長時間不能進行決戰,自然便會瓦解。
我本人願率軍堅守新亭以遏制賊軍前鋒,征北将軍可以現有部隊堅守白下;中堂本來就是置兵的地方,領軍可以屯軍宣陽門為各軍作節度;其他各位大人隻管安坐殿中,左右諸人不必争着出戰,我自然會率軍沖在前面的,擊破來賊,不成問題!”于是要來筆墨把剛才的商議寫注明白。
中書舍人孫千齡與劉休範早有密謀,這時便一個人堅持說:“應當按舊辦法派兵占據梁山、魯顯之間,右衛如果不出白下,則應當進駐到南州。
”太祖義正詞嚴地說:“賊兵現在已經一逼一近,怎麼可以到梁山?新亭乃是首當其沖的要地,因此我決心在此以死報國!若在平常可以馬虎些按你說的辦,但現在事情危急就不能接受了。
”太祖站起來對劉面力說:“領軍将軍已同意了我的意見,就這麼辦了,不許有任何改變。
”于是駕單車,着白衣奔向新亭。
朝廷加太祖使持節、都督征讨諸軍事、平南将軍,并加鼓吹樂隊一部。
太祖在新亭構築工事還沒完畢,賊軍前鋒便已趕到,太祖反而解去衣服睡大覺,以此來安定軍心。
然後命人樹起白虎旗幡,登上西城牆,命令甯朔将軍高道慶、羽林監陳顯達、員外郎王敬則乘船與賊軍水戰,自新林到赤岸,全線大破賊軍,燒了他們的船艦,死傷無數。
賊軍在新林登岸步戰,太祖派快馬報告劉面力,讓他趕快打開大小桁,撥調淮河中的船舫,全部渡到北岸去。
劉休範乘着轎子來到陣地南側,皇上派遣甯朔将軍黃回、馬軍主帥周盤龍率領步兵騎兵出壘對陣。
休範又分兵攻打壘東,雙方短兵相接,從巳時戰到午時,不見勝負,我方軍衆都有些沉不住氣。
太祖說:“賊軍雖然人多但很混亂,一會兒就要被我們攻破。
”楊運長率領三齊射手七百人,開弓放箭,因而賊軍不敢一逼一近城池,至未時,張敬兒便砍下了劉休範的人頭。
太祖派遣隊主陳靈寶護送人頭至朝廷,靈寶在路上與賊軍相遇便把首級埋在路邊。
中央軍不見休範的首級,更加疑懼。
賊衆也不知休範已死,别率杜黑蠡更猛烈地攻打壘東,司空主簿蕭惠朗率數百人沖入東門,呼叫着來到堂下,城上守門兵士紛紛退卻。
太祖乃挺身上馬,率數百人出來迎戰,賊軍都推着盾牌前行,太祖拉滿弓弦準備射擊,左右将戴仲緒舉盾來擋,太祖一箭射穿,賊軍傷百餘人,雖死戰但不能抵擋太祖攻勢,隻得退去。
衆軍又得以保城拒守,與黑蠡相戰,從晚間打到天明,箭矢飛石紛紛不息。
這天夜裡正值大雨,雙方大鼓擂起來聽不到聲音,将士們連日吃不好睡不好,軍中戰馬夜驚,城内人馬亂跑,而太祖秉燭正坐,一次又一次厲聲呵止。
賊帥丁文豪設伏兵擊破中央軍于皂夾橋,直驅朱雀桁,劉面力想打開朱雀桁,王道隆不答應,劉面力和王道隆都戰死。
劉面力當初追求清高情趣,大造園宅,起名為“東山”,而對政務很是忽略。
太祖曾對他說:“将軍您身負顧命重任,掌管内外大政,如今主上年齡不大,諸王也都年幼,而上流的蕃戚聲勢嚣張,遠近皆知,這正是将軍你艱難之時,可是将軍卻追求從容,疏遠左右助手,一旦有事,恐怕後悔也來不及了。
”劉面力根本不聽勸說。
賊軍進到杜姥宅,車騎典簽茅恬打開東府門讓賊軍進來,冠軍将軍沈懷明所部在石頭逃散,張永所部在白下潰敗,宮内風傳新亭也失陷,太後拉着蒼梧王的手哭着說:“天下要完了!”太祖派遣軍主陳顯達、任農夫、張敬兒、周盤龍等,從石頭渡過淮河,從小道進入承明門保衛皇宮。
劉休範死後,典簽許公與竟詐稱休範已在新亭,于是士民惶恐驚惑,跑到軍壘前投名的人上千,太祖接到後都燒掉了,于是列隊登臨城北,對衆人說:“劉休範父子前日已被殺死,一屍一體就在南岡下,我便是蕭平南,各位好好看看!你們遞上來的名片我都燒掉了,不必擔心。
”中央軍乃分路攻打杜姥宅、宣陽門等處賊軍,都獲得了勝利。
太祖于是率領部隊凱旋而入,老百姓沿着道路圍觀,都說:“正是這位大人保全了國家啊!” 太祖和袁粲、褚淵、劉秉都引咎解職,皇上不允許。
升任太祖為散騎常侍、中領軍、都督南兖、徐、兖、青、冀五州軍事、鎮軍将軍、南兖州刺史,仍舊持節。
又晉封公爵,增食邑二千戶。
太祖想把功勞分給大家,請求增加袁粲等人的邑戶,第二天入朝議事,人們稱他們四人為“四貴”。
秦時有太後、穰侯、泾陽、高陵君,稱為“四貴”,這時又有了四貴。
元徽四年,升太祖為尚書左仆射,其他官職如舊。
劉休範被平定之後,蒼梧王漸漸表現出兇狠殘暴來,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從小就很受稱譽,朝野對他都有好感。
景素也暗中進行些自我保護工作,于是便和太祖南齊書套近乎,太祖拒不接受。
七月,羽林監袁祗投奔景素,景素便帶兵發難,于是太祖軍屯玄武湖,命令大軍北上征讨,事變平定後才回來。
太祖威望和名聲越來越重,蒼梧王便心懷猜忌,差點要把太祖幹掉。
陳太妃責罵蒼梧王說:“蕭道成是國家的大功臣,現在如果害死了他,以後誰還會替你出力?”這才停止迫害。
太祖密謀廢立皇帝。
元徽五年七月初七,皇帝微服出行,常常一個人騎馬走在前面,羽儀禁衛随後追趕,在堤塘邊人馬相沖撞,随侍張互兒馬掉到湖裡去了,皇帝大怒,于是把馬放在光明亭前,親自馳馬刺殺,又與左右人等共同屠割,作胡羌伎遊戲。
又在蠻岡睹跳,天要黑的時候才回到仁壽殿東阿..一毛一屋中就寝。
對侍從楊玉夫說:“看到織女星轉過來時,立即叫醒我。
”當時皇帝殺害無常,宮廷中人人心懷憂懼。
楊玉夫便與其同夥陳奉伯等二十五人密謀,在..一毛一屋中用千牛刀殺掉蒼梧王,并以皇帝的名義令廂下奏伎樂,把蒼梧王人頭交給王敬則,王敬則又把它送給太祖。
太祖于是連夜乘平時所騎赤馬入殿,殿内一片驚恐,等衆人知道蒼梧王已經死了,便都來對太祖口稱萬歲。
等後來太祖登基,便稱這匹馬為“龍骧将軍”,世人稱這馬為“龍骧赤”。
第二天,太祖身着戎裝來到殿廷的槐樹下,召集四貴一塊商議。
太祖對劉秉說:“丹陽大人乃是王室重要成員,今天應當出來做皇帝。
”劉秉連忙辭讓不敢當。
太祖又讓袁粲來當,袁粲也推辭不受。
于是太祖下令,準備法駕往東城,迎立順帝。
這時有長刀儀仗隊簇擁着袁粲、劉秉等,他們都大驚失色而去。
十三日,太祖移鎮東府,與袁粲、褚淵、劉秉各帶甲仗五十人入殿。
十五日,太祖進位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骠騎大将軍,持節、都督、刺史等職仍舊,封爵竟陵郡公,食邑五千戶,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