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簡介

關燈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撰

    《南齊書》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

    《南齊書》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原名《齊書》,至宋代為區别于李百藥所著《北齊書》,改稱為《南齊書》,撰著者為蕭子顯。

    蕭子顯,字景陽,南朝曆史學家、文學家。出身皇族,蕭子顯博學多識,長于寫作,又是自齊入梁的貴族人物,對南齊許多史事、王室情況是熟悉的或是親自經曆過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齊,未經重大戰亂,許多圖書文籍得以保存,都為蕭子顯撰著史書提一供了有利條件。

    《南齊書》現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紀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

    所缺一卷為《自序》。

    《南齊書》文字比較簡潔,文筆流暢,叙事完備。列傳的撰寫,繼承了班固《漢書》的類叙法,又借鑒沈約《宋書》的代叙法,能于一傳中列述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傳不勝其煩的弊病。又書中各志及類傳,除少數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寫作主旨。

    卷一··本紀第一高帝上

    卷二··本紀第二高帝下

    卷三··本紀第三武帝

    卷四··本紀第四郁林王

    卷五··本紀第五海陵王

    卷六··本紀第六明帝

    卷七··本紀第七東昏侯

    卷八··本紀第八和帝

    卷九··志第一禮上

    卷十··志第二禮下

    卷十一··志第三樂

    卷十二··志第四天文上

    卷十三··志第五天文下

    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

    卷十五··志第七州郡下

    卷十六··志第八百官

    卷十七··志第九輿服

    卷十八··志第十祥瑞

    卷十九··志第十一五行

    卷二十··列傳第一皇後

    卷二十一··列傳第二文惠太子

    卷二十二··列傳第三豫章文獻王

    卷二十三··列傳第四褚淵(淵弟澄徐嗣)王儉

    卷二十四·列傳第五柳世隆張瑰

    卷二十五·列傳第六垣崇祖張敬兒

    卷二十六·列傳第七

    卷二十七·列傳第八劉懷珍李安民王玄載(弟玄邈)

    卷二十八·列傳第九崔祖思劉善明蘇侃垣榮祖

    卷二十九·列傳第十呂安國(全景文)周山圖周盤龍王廣之

    卷三十·列傳第十一薛淵戴僧靜桓康(尹略)焦度曹虎

    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二江谧荀伯玉

    卷三十二·列傳第十三王琨張岱褚炫何戢王延之阮韬

    卷三十三·列傳第十四王僧虔張緒

    卷三十四·列傳第十五虞玩之劉休沈沖庾杲之王谌

    卷三十五·列傳第十六高帝十二王

    卷三十六·列傳第十七謝超宗劉祥

    卷三十七·列傳第十八到捴劉悛虞悰胡諧之

    卷三十八·列傳第十九蕭景先蕭赤斧(子穎胄)

    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劉瓛(弟巉)陸澄

    卷四十·列傳第二十一武十七王

    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二張融周颙

    卷四十二·列傳第二十三王晏蕭谌蕭坦之江祏

    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江敩何昌宇謝抃王思遠

    卷四十四·列傳第二十五徐孝嗣沈文季

    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六宗室

    卷四十六·列傳第二十七王秀之王慈蔡約陸慧曉(顧憲之)蕭惠基

    卷四十七·列傳第二十八王融謝朓

    卷四十八·列傳第二十九袁彖孔稚珪劉繪

    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王奂(從弟缋)張沖

    卷五十·列傳第三十一文二王明七王

    卷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二裴叔業崔慧景張欣泰

    卷五十二·列傳第三十三文學

    卷五十三·列傳第三十四良政

    卷五十四·列傳第三十五高逸

    卷五十五·列傳第三十六孝義

    卷五十六·列傳第三十七幸臣

    卷五十七·列傳第三十八魏虜

    卷五十八·列傳第三十九蠻東南夷

    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