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日入酉,虛幻聲音不長久。
禅悅珍馐尚不餐,誰能更飲無名酒。
勿可抛,勿可守,蕩蕩逍遙不曾有。
縱爾多聞達古今,也是癡狂外邊走。
黃昏戌,狂子旋功投暗室。
假使心通無量時,曆卻何曾異今日。
拟商量,卻啾唧,轉使心頭黑如漆。
晝夜舒光照有無,癡人喚作般羅密。
人定亥,勇猛精進成懈怠。
不起纖毫修學心,無相光中常自在。
超釋迦,越祖代,心有微塵還窒礙。
放蕩長如癡童人,他家自有通人愛。
半夜子,心住無心即生死。
生死何曾屬有無,用時便用無文字。
祖師言,外邊事,識取起時還不是。
作意搜求實沒蹤,生死魔來任相試。
雞鳴醜,一顆圓光明已久。
内外推尋覓總無,境上施為運大有。
不見頭,亦無手,大地壞時渠不朽。
未了之人聽一言,隻這如今誰動口。
梁主看見大喜道:“若能于此十二時中搜求精進,則得之矣。
朕今粘貼于壁,以便參修。
”又問如何色空、如何生死,如何靜亂、如何煩惱、如何善惡。
志公便細細講說,一一有頌,不能盡述。
梁主自此大有進益。
一日梁主同志公在淨居殿中诏張僧繇寫畫志公法像。
僧繇承命下筆看着志公畫去。
正畫之間,志公忽将面貌左顧右盼,不覺變幻出十二妙相觀音,或慈或威種種光明。
僧繇見了大驚停筆道:“祖師有相無相,種種法相,弟子不能下筆。
”梁主見了亦甚驚驚喜喜。
過了多日,梁主同志公在臨江樓觀景,忽見遠遠的江面上流來一物。
志公見了,便将錫杖望着那物虛空招引,那物一沉一浮,頃刻而至。
梁主使内侍去看是何物。
不久來說道:“是一塊太紫旃檀。
”梁主聽了大喜道:“畫不成像,當以塑成之。
”遂使人攜歸。
不日傳旨,着建康縣令俞紹揀選雕佛像的匠人塑寶志公法像。
不幾月而成,果是神彩宛然。
梁主命供于同泰寺。
是日集僧大闡佛法,作晝夜功德。
又過了多時,一日梁主忽問志公道:“弟子久入佛教,不敢究其死生,隻不知弟子國祚始終如何?大師法力久具圓通,何不與弟子指迷。
”志公忽見梁主問起,知是緣因将來,忙合掌而作念道: 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裡。
但看八十三,于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我語,龍時侯賊起。
梁主聽了說道:“大師妙谛,弟子一時難解,何不明言以示弟子。
”志公複又念道: 掘尾狗子自發狂,當死未死齧人傷。
須臾之間日滅亡,起自汝際死三湘。
梁主聽了一發難解,志公因又念道: 山家小兒果攘臂,太極殿前作獸視。
寶志公說完便閉目而坐。
梁主使人錄出,見了覺得有些不祥,便悶悶不悅,因又問道:“大師既知人的生死禍福,隻不知大師來去,又是如何,能自知麼?”志公聽了點頭,忙開眼合掌而說道:“聖人無己,靡不知己。
法身無象,誰雲自他。
境智非一,孰知去來。
”寶志公說罷,朝着梁主大喝道:“汝知西來意麼?”梁主道:“不知。
”志公道:“汝知佛法大意麼?”梁主道:“理會得。
”志公道:“理會終須理會,知之久自知之。
但六根未斬,須要牢栓。
須到萬緣寂滅六賊無乘,那時方歸正覺。
我今去也。
”梁主忙問道:“大師往何處去?”志公道:“我去拜佛。
”說罷立起身來就走。
梁主也隻說他去殿中拜佛,遂不相留。
這寶志公竟出了朝門,回到道林寺中,衆僧因志公久不到寺,一時大衆俱來迎接。
志公對衆僧說道:“你們可與我将這兩廊下的羅漢與面前的金剛快移出殿去。
”衆僧聽了俱各驚訝,不知是何緣故,隻得上前說道:“金剛泥塑,羅漢木裝,如何移得去。
請問長老,何發此言?”寶志公道:“如今菩薩去矣,要他何為。
”衆僧未知深意。
志公走入禅房,到了夜間使人燒水沐浴更衣,傳集大衆,同上潔堂登坐,說道:“志僧今日歸西見佛。
”遂盤膝而坐。
因用手燃燭,付與後閣舍人吳慶道:“志僧别無他言,汝可取此以付梁主。
”言訖端然坐化。
衆僧齊聲念佛。
吳慶見了忙磕頭禮拜,因不敢怠慢,連夜入城報知梁主。
梁主大驚歎息道:“大師遺燭,以其後事囑我也。
”次晨到寺,僧人已将寶志公入龛。
梁主欲見一面,令人啟之,隻見志公顔色如生,端然盤膝而坐。
梁主忙合掌問訊道:“佛法無邊,一随來去。
”使人閉龛。
忽聞空中異香散彩,雲中立着一人。
梁主與大衆視之,乃是寶志公。
志公在雲中台掌說道: 達摩已去,志公
禅悅珍馐尚不餐,誰能更飲無名酒。
勿可抛,勿可守,蕩蕩逍遙不曾有。
縱爾多聞達古今,也是癡狂外邊走。
黃昏戌,狂子旋功投暗室。
假使心通無量時,曆卻何曾異今日。
拟商量,卻啾唧,轉使心頭黑如漆。
晝夜舒光照有無,癡人喚作般羅密。
人定亥,勇猛精進成懈怠。
不起纖毫修學心,無相光中常自在。
超釋迦,越祖代,心有微塵還窒礙。
放蕩長如癡童人,他家自有通人愛。
半夜子,心住無心即生死。
生死何曾屬有無,用時便用無文字。
祖師言,外邊事,識取起時還不是。
作意搜求實沒蹤,生死魔來任相試。
雞鳴醜,一顆圓光明已久。
内外推尋覓總無,境上施為運大有。
不見頭,亦無手,大地壞時渠不朽。
未了之人聽一言,隻這如今誰動口。
梁主看見大喜道:“若能于此十二時中搜求精進,則得之矣。
朕今粘貼于壁,以便參修。
”又問如何色空、如何生死,如何靜亂、如何煩惱、如何善惡。
志公便細細講說,一一有頌,不能盡述。
梁主自此大有進益。
一日梁主同志公在淨居殿中诏張僧繇寫畫志公法像。
僧繇承命下筆看着志公畫去。
正畫之間,志公忽将面貌左顧右盼,不覺變幻出十二妙相觀音,或慈或威種種光明。
僧繇見了大驚停筆道:“祖師有相無相,種種法相,弟子不能下筆。
”梁主見了亦甚驚驚喜喜。
過了多日,梁主同志公在臨江樓觀景,忽見遠遠的江面上流來一物。
志公見了,便将錫杖望着那物虛空招引,那物一沉一浮,頃刻而至。
梁主使内侍去看是何物。
不久來說道:“是一塊太紫旃檀。
”梁主聽了大喜道:“畫不成像,當以塑成之。
”遂使人攜歸。
不日傳旨,着建康縣令俞紹揀選雕佛像的匠人塑寶志公法像。
不幾月而成,果是神彩宛然。
梁主命供于同泰寺。
是日集僧大闡佛法,作晝夜功德。
又過了多時,一日梁主忽問志公道:“弟子久入佛教,不敢究其死生,隻不知弟子國祚始終如何?大師法力久具圓通,何不與弟子指迷。
”志公忽見梁主問起,知是緣因将來,忙合掌而作念道: 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裡。
但看八十三,于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我語,龍時侯賊起。
梁主聽了說道:“大師妙谛,弟子一時難解,何不明言以示弟子。
”志公複又念道: 掘尾狗子自發狂,當死未死齧人傷。
須臾之間日滅亡,起自汝際死三湘。
梁主聽了一發難解,志公因又念道: 山家小兒果攘臂,太極殿前作獸視。
寶志公說完便閉目而坐。
梁主使人錄出,見了覺得有些不祥,便悶悶不悅,因又問道:“大師既知人的生死禍福,隻不知大師來去,又是如何,能自知麼?”志公聽了點頭,忙開眼合掌而說道:“聖人無己,靡不知己。
法身無象,誰雲自他。
境智非一,孰知去來。
”寶志公說罷,朝着梁主大喝道:“汝知西來意麼?”梁主道:“不知。
”志公道:“汝知佛法大意麼?”梁主道:“理會得。
”志公道:“理會終須理會,知之久自知之。
但六根未斬,須要牢栓。
須到萬緣寂滅六賊無乘,那時方歸正覺。
我今去也。
”梁主忙問道:“大師往何處去?”志公道:“我去拜佛。
”說罷立起身來就走。
梁主也隻說他去殿中拜佛,遂不相留。
這寶志公竟出了朝門,回到道林寺中,衆僧因志公久不到寺,一時大衆俱來迎接。
志公對衆僧說道:“你們可與我将這兩廊下的羅漢與面前的金剛快移出殿去。
”衆僧聽了俱各驚訝,不知是何緣故,隻得上前說道:“金剛泥塑,羅漢木裝,如何移得去。
請問長老,何發此言?”寶志公道:“如今菩薩去矣,要他何為。
”衆僧未知深意。
志公走入禅房,到了夜間使人燒水沐浴更衣,傳集大衆,同上潔堂登坐,說道:“志僧今日歸西見佛。
”遂盤膝而坐。
因用手燃燭,付與後閣舍人吳慶道:“志僧别無他言,汝可取此以付梁主。
”言訖端然坐化。
衆僧齊聲念佛。
吳慶見了忙磕頭禮拜,因不敢怠慢,連夜入城報知梁主。
梁主大驚歎息道:“大師遺燭,以其後事囑我也。
”次晨到寺,僧人已将寶志公入龛。
梁主欲見一面,令人啟之,隻見志公顔色如生,端然盤膝而坐。
梁主忙合掌問訊道:“佛法無邊,一随來去。
”使人閉龛。
忽聞空中異香散彩,雲中立着一人。
梁主與大衆視之,乃是寶志公。
志公在雲中台掌說道: 達摩已去,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