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關燈
雲光說法天雨花郗後破戒地生蒜 詞雲: 休言佛幻,此中大真有公案。

    深微妙法雖河漢。

    花雨霏霏,卻是人同看。

     信心無奈疑心叛,偏作孽與他為難。

    高僧法力非虛誕。

    牛肉包兒,早化階前蒜。

    右調《醉落魄》 話說梁主在禅房中,忽見一個和尚形容古怪,說話驚人,因問道:“爾僧何名,又從何來而挂搭于此?”那僧說道:“要問何号,今号雲光;要問何來,實是西來。

    ”梁主又問道:“今欲何去?”雲光道:“從西來自當西去。

    差了路,便要堕落。

    ”梁主聽了甚是點頭,因又問道:“朕今建此道場,極濟孤魂,又廣齋僧人,爾何不去經堂赴齋,卻獨自打坐于此?”那雲光笑道:“久已清清淨淨,展翅摩霄,怎肯又向十字街頭拖泥帶水,受人間之供養耶?就是施食一事,欲以數粒米化作無邊之甘露,也非等閑。

    蓋因地藏憐憫衆生,故登壇作此神通。

    因他堅心精進,故能感動觀音大士,變作焦面鬼王,往四大部洲,拘攝幽魂,來受這甘露之味。

    試思今日這等凡胎頑僧,有何德行而能感動大士乎?此不過佛家一戲場傀儡耳,與衆生何益。

    若使此而消愆,恐孽更深也。

    ”梁主聽了大驚道:“這些僧衆俱是千中選一,赴召而來,可稱根行非凡,吾師為何輕之?”雲光複笑道:“根行在慧性中,無聲無色,又從何而選乎?”梁主聽了不住的點頭,因又同道:“若如此說,則朕此番佛事,不幾為無用矣。

    ”雲光道:“善心既動,怎說無用。

    但此等用處不過是燃燈代日,挑土為山,些小忏悔,焉能補過。

    何不及早回頭,現身說法,庶可解釋冤愆,不失本來面目。

    不然沉迷既久,堕落漸深,則非算矣。

    ”梁主聽了,隻覺得心中驚驚疑疑,但不解其意,因又問道:“吾師所雲現身說法,是何妙義,何不明示?”雲光道:“知後身原有前身,則身見矣。

    知此法非彼法,則法說矣。

    到了歸時,自有着落,不須先洩。

    ”梁主暗想道:“此僧言語不凡,胸中必有妙用,何不使他去做一法師。

    ”因對雲光說道:“吾師微旨,朕一時難解。

    但今建此道場,欲消愆釋罪,超度幽魂。

    若皆無用,豈不辜負朕心。

    今觀吾師,道參無上,自然普利人天,不知可肯慈悲,為朕完此願否?”雲光将梁主一看,暗暗點頭道:“可憐此人為物欲所蔽,身心固結,失卻本來,一時焉能悔過,須慢慢使他猛省可也。

    ”因說道:“慈悲無處不慈悲,但為人消釋,終屬小乘。

    陛下既發此心,亦無不可。

    ”梁主見他許雲,不勝大喜,即着法圓、朗照“請雲光為法師,施演妙法,以慰朕懷。

    ”二人見梁主旨意,着他為法師,便不敢不遵,隻得攙扶他下了禅床,雲光方合掌朝梁主打了一個問訊。

    梁主問道:“吾師既能為朕說法,不知是如何作用?”雲光道:“佛門清淨,當無垢無為。

    我今隻欲一高土崗,令人備下台桌,待貧僧說法就是了。

    ”梁主聽了,即着住持去料理。

     到了次日,衆僧便迎請雲光到了南土崗上去說法。

    一路上不用法器,衆僧隻默念阿彌陀佛,梁主也擺駕同來。

    來到土崗之上,已擺得寶鼎金爐,沉檀速降,縷縷香煙不絕。

    隻見雲光上了高坐,也不叫衆僧念佛,也不叫阇黎吹打,竟雙手搭膝趺坐,閉目不動。

    此時山前山後,以及朱雀門外,這些善男信女,聽見皇帝請了一位高僧到土崗上來說法,遂一陣陣的走來。

    也有觀看的,也有聽講的,何止千萬。

    隻見這雲光在台上觀想了半晌,然後開言向大衆宣了一卷心經。

    你道他講什麼,他說的是: 心即是佛,無佛非心;佛即是心,無心非佛。

    才說有心,便應有佛;若言無佛,除是無心。

    心既具于身中,則佛不在外;若萬妙皆佛之靈,則一切為心所造。

    故心一動而佛之光明盡見,心一淨而佛之聲色皆空;心一喜而佛之人大踴躍,心一怒而佛之神鬼生嗔;心一衰而佛之慈悲具足,心一樂而佛之歡喜無邊。

    若思見佛,須要明心。

    倘或迷心,自難成佛。

     咦!人人有佛不自知,卻向骷髅去剝皮,到得抽身尋舊路,誰知已是點燈時。

     這雲光講得精微洞徹,奧妙無窮。

    正講之間,隻見浮雲散盡,紅日當天。

    忽然一陣微風,缤缤紛紛,罪霏揚揚,半空中早落下或紅或黃,或青或紫的五色的一天花雨來。

    異香滿山,奇芬撲鼻,落得滿山滿地,如錦繡一般。

    觀看之人,無不稱奇道異,俱贊道:“這位法師講經入妙,感動上天,降下這等祥瑞,真是古今希有。

    ”不一時,老老幼幼俱羅拜于山前,齊稱活佛。

    梁主見了大喜大快。

    衆和尚及僧綱住持見雲光有如此法力,方吐舌相看,到梁主面前奏道:“自有史以來,雖聞有天花亂墜之名,卻未曾實見有如此之直切者也。

    此乃陛下至誠感恪,故上蒼獻瑞也。

    ”梁主聽了大喜,遂傳旨将此山稱為雨花台。

    不一時,雲光法師講完歸到本寺,遂日日講經,夜夜施食。

    這番光景方比前大不相同。

    後人見此,有詩道: 有彩銜雲方結霞,若無妙義莫拈花。

     可憐聾聩驚聾聩,恨殺西方老釋迦。

     雲光每在施食之際,即請梁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