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關燈
聖主愛子立東宮王足逢君築淮堰 詩曰: 欲保金瓯穩,青宮賴有人。

     一時稱至孝,四海仰純仁。

     既已為明主,如何信佞臣。

     至今淮堰上,白骨尚磷磷。

     話說壽陽被梁兵久困,一時失了外城,将士隻得死守。

    楊靈胤用計未成,今得孟氏領兵出城接戰,雖不能有損于梁,卻見捉了梁朝一員大将,士卒甚是歡呼,俱到孟氏帳中稱賀。

    及點閱将士,方知邢巒陣亡。

    正要将曹虎押進城中,起解到魏主處去請功,不期早有兵卒來報說道:“梁陣上将邢将軍押出陣前,要換回曹虎。

    ”孟氏聽罷說道:“敗軍之将,要他何益。

    ”隻見手下諸将一齊跪告道:“兩家被獲交換,皆是好生之德,古今皆然,望太夫人仁慈換回邢巒,我等皆以死報。

    ”孟氏見衆将如此,隻得使人将曹虎押入帳中,孟氏叫人解去其縛,因說道:“梁魏本無仇隙,爾主既應運而登大位,何不興仁立義,乃窮兵黩武,戕害有生,甚非天意。

    且爾以梁國之大,我以魏地之強,勝負未可料也。

    我今放汝歸去,可傳示爾主當細思之,以全舊好。

    ”遂叫人押出陣前交換。

    這梁陣上見曹虎出來,遂放出邢巒,兩下交換各自歸營。

    遂日日交鋒,時時搦戰,勝負難分。

     忽一日東北上炮響連天,旌旗蔽日,兵馬紛紛殺來。

    孟氏知是到了救兵,忙催動陣角殺來,梁兵隻得迎戰。

    戰不多時,蕭寶寅的救兵也到了。

    楊靈胤與任城王在城上看見城外兵到了,也殺出城來。

    三處人馬一齊沖突,梁兵一時慌亂,各要逃出外城,早被魏兵殺得七零八落,急急逃了外城,卻又被蕭寶寅遣将截住,昌義之、陳剛、王茂等隻得殺開一條血路,護梁兵而走。

    及走出外城,被魏兵殺死的踏死的走不出外城的,已死了數萬,其餘衣甲器械盡皆委棄。

    隻殺得大敗虧輸,魏兵将遂奪了外城,便不來追趕。

    一時梁主正在孫叔敖殿中商議攻城之策,忽流星探馬來報道:“魏國有救援兵到了。

    ”梁主大驚說道:“若救援兵來,則内外受敵矣。

    ”連忙上馬要來遣将抵敵。

    不期來遲,梁兵已敗逃出城。

    梁主見了不勝追悔。

    到了營寨,見折了數萬餘人,王茂、呂僧珍、陳剛、昌義之俱各帶傷,其餘受傷将士不計其數。

    梁主不禁傷心又跌足,俱令在後營服藥調治,每日梁主自來看視一番。

    且說孟氏合了寶寅之兵,一時軍威大振,收拾外面殘破城池,依舊堅守。

     過不多日,不期天氣連陰,忽然淮水大發,梁兵甚是苦雨。

    梁主見軍士受雨,又因新敗,屯師壽陽一時難破,對諸将說道:“近來水冷,軍士殊多勞苦,又朕欲回兵休養士卒,再當定計而取壽陽,不知可否。

    ”衆将士一齊奏道:“此乃陛下仁德之心,有何不可。

    ”此時受傷将士俱已全好,梁主遂傳令班師回朝。

    衆兵将聽了班師,無不喜悅。

    便連夜起身,鞭敲金凳,齊唱凱聲,望建康而來。

    一路上梁主所過舊日沙場,必然緻祭,掩埋白骨,軍士見了無不感德。

    因而渡江,梁主設朝賞赉将士,俱各優待。

    又将陣亡士卒,令父母妻子報名,每月照舊支糧,衆軍士俱歡呼稱頌。

    遂又大赦,該郡州縣置五經博士,又立州郡學校,使何胤受業于館中。

    一時東南士子,皆有雍雍揖讓之風。

    自東晉宋齊以來,儒教淪沒,一旦興超,朝中政事實有可觀。

     天監六年八月,老人星見。

    建康縣朔陰裡,生苗禾一莖九穗。

    建康大熟,每斛大錢三十。

     天監十年,大赦民間。

    诏立維摩太子為東宮太子。

    這太子姿容秀美,舉止安徐,讀書數行并下,五歲時即能背誦五經,喜怒不形于色,自此立為東宮。

    又北天竺國遣使進貢,梁主厚待之。

     時有縣令馮翼被奸吏誣害,法曹議罪坐死。

    其子吉翂,年才十五歲,痛父冤屈莫伸,遂上表投肺石書,乞請代父罪。

    梁主見表章,嘉之。

    見其年,疑其有人指教,使廷尉蔡法度訊問數次,實非有人指數。

    梁主大喜,以其孝行可嘉,立赦其父罪。

    因此,遂有丹陽尉王志以孝行舉吉翂,吉翂拜謝道:“父辱子死,理固當然。

    若翂得舉,是因父取名,何孝之有?”固辭而止。

    梁主愈嘉其孝,敕賜旌獎其家。

     有吏部徐勉,嘗與門人夜集會飲,适内中一人欲求得美官,懇于徐勉,徐勉正色道:“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可談及公事。

    ”時人鹹服其無私。

     又起造聽訟殿、臨政殿,梁主日在其中,與百官談政事,日昃不遑。

    又朝中太極殿,是東晉時蓋造,傳至于梁,殿内是十二間,以象一歲。

    梁主見其尚未盡善,因傳旨着有司鸠工改制,不數月而成工。

    今蓋造了十三間,多一間以象潤月。

    其殿高有九丈五尺,以取九五之位,長有二十四丈,以按二十四氣,深有八丈,以按八節,周圍俱用五色石而砌。

    兩旁二間名為太極,東西堂又設置二閣,名為兩儀閣,皆在殿堂之間。

    庭中廣有七十二步,以按七十二候。

    不日殿成,一時壯麗非凡。

    梁主登殿受百官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