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關燈
仆射,宋弁為吏部尚書。

    又以太尉禧、仆射澄等六人為輔政。

    四月,魏王殂于谷塘原。

    于是太子恪即位,改元正始元年。

    隻因太後胡氏信佛,魏主信之,故不事經籍,惟親佛典,一時佛教盛行洛陽,自西域過來有三千餘人。

    魏主興造永明寺一千餘間,供設佛像,同太後不時聽講佛法。

    魏主亦親臨法座聞講大雲經,使文武百官以及僧人聽魏王闡揚佛義。

    有佞臣馮亮逢迎奏道:“臣聞佛法無邊,普渡衆生。

    今世布種善根,來生必成佛相。

    陛下既具善緣,必當廣揚善果,遍立壇場,以啟愚蒙,則善果無窮矣。

    今陛下一人之修有限,若使萬人同修,則引進之功皆歸于陛下矣,此莫大之善根也。

    ”魏主見奏大喜,遂使馮亮擇嵩山形勝之地建立寺院,無不窮功極巧,法相莊嚴。

    又選擇德行高僧主持教主,使人皈依佛門,以為今生作孽,一入佛門,若經忏悔,惡孽俱消,窮者得富,賤者得榮。

    善念若深,生生不滅。

    于是佛教一開,愚夫愚婦,家家信佛,人人喜僧,遂爾延及州郡,一時啟建大小佛寺共一萬三千餘。

    佛法漸漸傳入南朝。

    拓跋勰時常苦谏,群臣奏疏壘疊如山,魏主溺于佛事,毫不悔悟。

    一日有中書侍郎裴延俊乘魏主駕車出,遂俯伏道旁,因上疏道,其略曰: 昔漢光武、魏武帝雖在戎馬之列,未嘗廢書。

    先帝遷都行師,手不釋卷。

    良以學問多益不可暫辍故也。

    今陛下新登聖位,塵蔽俱開,然五經治世之楷模,應物之所先,安可專事沙門,不修政事?今創造窮工,經年累月,以國家有用之财,緻于沙門烏有無稽之用,将來财匮告乏,倘奸人乘釁,家國乖張。

    乞陛下當念先帝鐘離之績,宜惕厲思圖,或者兼而行之,内外俱周,則社稷之大幸也。

     魏主見奏,一時動容,回駕入朝,過不多時。

    忽有報來說,齊寶卷登極,荒淫無道,上下離心。

    魏主大喜,遂遣拓跋勰領兵攻擾齊境,因而得了齊地壽陽等數十餘郡。

    魏主甚喜。

    見壽陽大郡險要之地,遣任城王拓跋澄守之。

     卻說這蕭寶寅被蕭衍墓齊之後,不期連殺數王,他便連夜逃走。

    到了壽陽,使人報知守将,守将任城王澄聞知,即遣以車馬迎之,待以上賓。

    蕭寶寅深感其德,請以喪君斬服服之。

    任城王澄說道:“王今喪兄,隻宜服齊衰之服,焉可過分。

    ”寶寅從之,遂于館中設立寶卷神位,曲盡其哀。

    任城王澄率請官赴吊,蕭寶寅居處有禮。

    遂日求任城乇澄引見魏主。

    夏四月,蕭寶寅方到洛陽,伏于阙下,請兵伐梁,日日俯伏,雖遇大風大雨,蕭寶寅亦不躲避。

    朝臣奏知魏主,魏主見其忠誠可喜,遂以蕭寶寅為揚州刺史,封為丹陽公,更名蕭贊,又與兵一萬令屯東城。

    蕭贊受命,入朝拜謝受職。

    因思家國受蕭衍之荼毒,每每痛哭至旦。

    雖過暮年,不食酒肉,惟粗衣茹素,亦未嘗陪笑。

     一日,魏主臨朝,百官朝賀畢,魏主開言說道:“蕭衍篡齊,不立齊宗藩,而自稱帝,可謂大逆不道,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朕每念及先帝蒙恥鐘離,心實未嘗少忘。

    今齊國變亂之時,正君臣猜忌之際,邊疆必無重衛,朕欲親統六軍,從鐘離出廣陵、淮陵,以成席卷之勢,而入建康,混為一宇,則仇可複。

    此乃皇天授我之日,曠載一逢之秋,此而不乘,更待何時。

    ”當有司空拓跋勰忙出班奏道:“陛下聖算誠為得計,然以臣觀之,尚未為全美。

    何也?竊見蕭衍行兵多謀足智,更兼柳慶遠神機莫測,起兵未幾即定鼎建康,剪滅齊祚,軍馬齊集于建康,若聞我兵出鐘離,星夜必來援救,勝負難分。

    以臣愚見,莫若襲彼成都。

    成都有四可圖之機:離建康相去萬裡,陸行既絕,水軍非周年不到,一可圖也;蕭淵藻裙展未識治務,宿昔名将,多見囚戳,今任少年,二可圖也;蜀之所恃,唯在劍閣,今我若得其險,方軌無礙,三可圖也;今見蕭衍篡位,将士必無鬥心。

    若克涪城,必然逃走,蜀卒驚懼,弓矢寡弱,四可圖也。

    今若不取,後必難圖。

    益州殷實,戶口十萬,比之鐘離、淮泗,其利有十倍。

    若假三萬之師,可收全蜀。

    昔鄧艾、鐘會師共一十八萬,傾中國資糧,僅能平蜀,今臣才非古人,以三萬之衆而希平蜀者,正以據得險要,士民任力,理有可克耳。

    故先取涪城,則中分益州之地,斷水陸之沖,彼外無援軍,孤城自守,何能持久?臣今使軍相攻,聲勢連接,先為萬全之計,然後圖攻。

    得之則大利,不得則亦自全。

    又巴西、南鄭相距千裡。

    立巴州以震夷獠,此不勞征伐,俱為我有矣。

    若進兵鐘離,臣恐無利,抑且有損,望陛下籌之。

    ” 魏主聽了怫然不悅道:“識時務者呼為俊傑,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