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磬石山二王遭火壽陽城李憲投降
詞雲:
鋼刀密砍,長槍攢刺,猶恨殺人不快。
一時遍地火龍飛,燒得何其自在。
眼看是否,心知非泰,若早轉頭無礙。
投明棄暗縱非才,暫且全身遠害。
右調《鵲橋仙》 話說壽陽城中安樂王鑒、河同王琛一時奪了大梁的許多糧米,俱堆積在外城中,将衆車夫安插在各庵寺中幽禁,等退了梁兵放歸。
此時呂僧珍、曹虎、馮道根、鄧元起,張法安等俱在車夫之内。
這二王得了這些糧饷,便一時氣驕,欣欣得意。
早有參謀楊靈胤聞知大驚,來見二王說道:“古雲:得之未為喜。
我看此糧得之是一大禍也。
”二王聽了,各含怒說道:“糧乃軍中之食,兵賴以生。
糧足則軍心壯而生鬥力,破敵不難。
今彼失之,則軍未免乏食。
乏食則必無久堅之勢矣。
今我得之而人人歡悅,參謀何言有禍,殊不解也。
”楊靈胤道:“二大王既知糧米為軍中所重,則彼宜重之,豈有解糧而無大将保護,被我輕輕取來?此皆梁人詭計,以利誘我,使我軍中生驕懈之心。
語雲:兵驕則敗,心懈則敵人可乘。
望二位大王留意察之幸甚。
”二王聽了深笑其迂腐之言,不聽。
楊靈胤見說他不悟,深自歎息道:“二王驕矜不知兵法,李憲有勇無謀,今又天呈兇象,壽陽豈能保乎。
”因而甚是憂郁。
忽一日,有哨馬來報,說東城、焦城二處守将不嚴,兵卒鼓噪,殺了守官聚衆作叛。
二王聞報商議道:“二城乃魏之内地,壽陽之保障,目今梁魏勝負未分,豈宜有此心腹之患。
若不撲滅,倘去投梁,其禍不小。
但今在用人之際,無人可遣,奈何?”當有楊靈胤乘機說道:“救兵如救火,安可遲疑,乞付五百士卒,管教撲滅成功也。
”二王聽了,正嫌他在軍中多言撓阻,見他肯去,不勝歡喜,即以五百人付之,楊靈胤引着而去。
後來平定二城,知失壽陽,憂憤而卒不題。
卻說柳慶遠自看山歸入帳中,急聚諸将傳令。
先喚過昌義之、王珍國二人近前,吩咐道:“我今與你五千人馬,前去磐石山中,使軍士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萬勿誤事。
”二人領計即去施行去了。
柳慶遠因對諸将說道:“吾明日與彼交戰,勝敗所關。
成功者,生錦富貴,死上淩煙,在此一舉,當尊吾令。
明日臨陣,可看我中軍紅旗,東指則東圍,投西則西裹,有不前進者為怯,有不盡力者為懦,有觀前視後攙越邀功者為狡,如是者悉按軍法,決不食言,各宜謹遵。
”諸将聽了,齊打拱受令。
柳慶遠遂吩咐曹景宗道:“你明日對陣,須用心誘他入我陣中,即算汝功。
”又分付王茂道:“你可引三千鐵騎伏于左側。
見戰到擾亂之際,魏兵受圍,你引軍殺向壽陽。
見有人接應,你可斬關而入,方算汝功。
”又陸續喚請将近前,低低吩咐了一遍,衆将皆歡然領計而去。
卻說二王一時心驕,見李憲不能退敵,遂來相助,各立營寨。
忽接得柳慶遠讨示戰期,二王即許次日交鋒。
到了次日,魏陣上左邊是安樂王拓跋鑒,右邊是河間王拓跋琛,各領着百員戰将,齊齊排列。
不一時,三聲炮響,梁陣上曹景宗匹馬掄刀在陣上大叫道:“有能者快來與我殺三百合!”說聲未絕,李憲應聲出馬,道:“我來擒你這匹夫。
”二人大戰起來。
安樂王見李憲不能讨得梁将便宜,便遣常雄助戰。
早有韋睿接住。
河間王也使郦道元、鄭坤齊出,梁将陳剛、王珍國接着。
一時八員大将在陣上各逞英雄,一場好殺。
但見: 兩陣咚咚擂戰鼓,五色旌旗齊耀舞。
長弓硬弩護轅門,鐵壁銅牆分隊伍。
晃晃長槍蛇吃人,轟轟大炮雷驚馬。
鞭來框架不容情,斧去刀迎誰肯讓。
盡逞威風,有如山前猛虎鬥狻猊;各施勇猛,恰似深水蛟龍降怪獸。
要華竹帛,人人舍死為君王;欲取封侯,個個拼生扶社稷。
兩下戰到五十餘合,隻殺得梁将左右遮擋,梁兵前後退縮。
二王見了不勝大喜,因相顧說道:“梁将漸有敗意,我二人若不出助,更待何時。
”說罷拍馬舞刀,招動後軍一齊殺來。
梁将等見二王助戰,又戰了數合,早見中軍帥旗向後揮動,便不敢多戰,一個個望本陣逃來。
二王見了大喜,遂掩殺過來,其餘将士也隻随後。
柳慶遠見二王與兵将殺來,便将紅旗招展,變了八門陣法,讓魏兵各門殺入。
見入陣
一時遍地火龍飛,燒得何其自在。
眼看是否,心知非泰,若早轉頭無礙。
投明棄暗縱非才,暫且全身遠害。
右調《鵲橋仙》 話說壽陽城中安樂王鑒、河同王琛一時奪了大梁的許多糧米,俱堆積在外城中,将衆車夫安插在各庵寺中幽禁,等退了梁兵放歸。
此時呂僧珍、曹虎、馮道根、鄧元起,張法安等俱在車夫之内。
這二王得了這些糧饷,便一時氣驕,欣欣得意。
早有參謀楊靈胤聞知大驚,來見二王說道:“古雲:得之未為喜。
我看此糧得之是一大禍也。
”二王聽了,各含怒說道:“糧乃軍中之食,兵賴以生。
糧足則軍心壯而生鬥力,破敵不難。
今彼失之,則軍未免乏食。
乏食則必無久堅之勢矣。
今我得之而人人歡悅,參謀何言有禍,殊不解也。
”楊靈胤道:“二大王既知糧米為軍中所重,則彼宜重之,豈有解糧而無大将保護,被我輕輕取來?此皆梁人詭計,以利誘我,使我軍中生驕懈之心。
語雲:兵驕則敗,心懈則敵人可乘。
望二位大王留意察之幸甚。
”二王聽了深笑其迂腐之言,不聽。
楊靈胤見說他不悟,深自歎息道:“二王驕矜不知兵法,李憲有勇無謀,今又天呈兇象,壽陽豈能保乎。
”因而甚是憂郁。
忽一日,有哨馬來報,說東城、焦城二處守将不嚴,兵卒鼓噪,殺了守官聚衆作叛。
二王聞報商議道:“二城乃魏之内地,壽陽之保障,目今梁魏勝負未分,豈宜有此心腹之患。
若不撲滅,倘去投梁,其禍不小。
但今在用人之際,無人可遣,奈何?”當有楊靈胤乘機說道:“救兵如救火,安可遲疑,乞付五百士卒,管教撲滅成功也。
”二王聽了,正嫌他在軍中多言撓阻,見他肯去,不勝歡喜,即以五百人付之,楊靈胤引着而去。
後來平定二城,知失壽陽,憂憤而卒不題。
卻說柳慶遠自看山歸入帳中,急聚諸将傳令。
先喚過昌義之、王珍國二人近前,吩咐道:“我今與你五千人馬,前去磐石山中,使軍士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萬勿誤事。
”二人領計即去施行去了。
柳慶遠因對諸将說道:“吾明日與彼交戰,勝敗所關。
成功者,生錦富貴,死上淩煙,在此一舉,當尊吾令。
明日臨陣,可看我中軍紅旗,東指則東圍,投西則西裹,有不前進者為怯,有不盡力者為懦,有觀前視後攙越邀功者為狡,如是者悉按軍法,決不食言,各宜謹遵。
”諸将聽了,齊打拱受令。
柳慶遠遂吩咐曹景宗道:“你明日對陣,須用心誘他入我陣中,即算汝功。
”又分付王茂道:“你可引三千鐵騎伏于左側。
見戰到擾亂之際,魏兵受圍,你引軍殺向壽陽。
見有人接應,你可斬關而入,方算汝功。
”又陸續喚請将近前,低低吩咐了一遍,衆将皆歡然領計而去。
卻說二王一時心驕,見李憲不能退敵,遂來相助,各立營寨。
忽接得柳慶遠讨示戰期,二王即許次日交鋒。
到了次日,魏陣上左邊是安樂王拓跋鑒,右邊是河間王拓跋琛,各領着百員戰将,齊齊排列。
不一時,三聲炮響,梁陣上曹景宗匹馬掄刀在陣上大叫道:“有能者快來與我殺三百合!”說聲未絕,李憲應聲出馬,道:“我來擒你這匹夫。
”二人大戰起來。
安樂王見李憲不能讨得梁将便宜,便遣常雄助戰。
早有韋睿接住。
河間王也使郦道元、鄭坤齊出,梁将陳剛、王珍國接着。
一時八員大将在陣上各逞英雄,一場好殺。
但見: 兩陣咚咚擂戰鼓,五色旌旗齊耀舞。
長弓硬弩護轅門,鐵壁銅牆分隊伍。
晃晃長槍蛇吃人,轟轟大炮雷驚馬。
鞭來框架不容情,斧去刀迎誰肯讓。
盡逞威風,有如山前猛虎鬥狻猊;各施勇猛,恰似深水蛟龍降怪獸。
要華竹帛,人人舍死為君王;欲取封侯,個個拼生扶社稷。
兩下戰到五十餘合,隻殺得梁将左右遮擋,梁兵前後退縮。
二王見了不勝大喜,因相顧說道:“梁将漸有敗意,我二人若不出助,更待何時。
”說罷拍馬舞刀,招動後軍一齊殺來。
梁将等見二王助戰,又戰了數合,早見中軍帥旗向後揮動,便不敢多戰,一個個望本陣逃來。
二王見了大喜,遂掩殺過來,其餘将士也隻随後。
柳慶遠見二王與兵将殺來,便将紅旗招展,變了八門陣法,讓魏兵各門殺入。
見入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