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關燈
曹景宗大戰長孫稚王将軍夜襲睢陵城 詩曰: 天下安能禮樂平,武功未免動刀兵。

     挺身虎戰稱良将,拚命龍争号俊英。

     大烈莫非明展土,奇勳無過暗傾城。

     誰知麟閣标名日,無數生靈已不生。

     話說梁主見北魏有可伐之機,遂率六軍同了柳慶遠帶領昔日戰将,星夜渡江,殺奔睢陵,屯兵在風凰山下立寨,準備交鋒。

    早有報馬報入中軍來,說魏将長孫稚引兵十萬出戰,前來迎敵,乞早作商量。

    不一時有人來下戰書,柳慶遠視畢,即批許來日決戰。

    打發去後,即吩咐諸将傳示軍兵,各要三更造飯,四更披挂,五更整齊。

    諸将得令。

    到了平明時候,三聲炮響,兩下放箭,射住了陣腳。

    梁主騎馬同柳慶遠立于門陣之下,兩旁戰将一百餘員,隻候指揮出陣。

    不一時,隻見魏陣上分開陣勢,閃動旌旗,早一騎馬走出長孫稚來,卻生得黑臉虬髯,手執蛇矛長槍,直臨陣前。

    見是梁主壓陣,便勒馬大喝道:“奪人之位,不思以德化民,敦睦鄰好,而妄逞強梁,窮兵黩武,侵我邊城,是何道理!”梁主未及答,早有曹景宗見了大怒,拍馬搶出陣來,大罵道:“我梁國天兵欲成混一之基,豈容醜類久占。

    若不殺盡,黎民何得安生。

    ”長孫稚大怒,拍馬搖槍直刺過來。

    曹景宗一鞭敵住,二人一場好殺,實是罕見。

    隻見二将: 兇勇有如猛虎,猙獰宛似天神。

    須眉倒豎氣吞雲,旗開應斬将,馬到便拿人。

    鞭去烏雲吐火,槍來白虎拖銀。

    不憂喪命與亡身,但思标鐵柱,隻想畫麒麟。

     二人在陣上各仗平生之力,鬥經八十餘合,不分勝負。

    那長孫稚見戰不下梁将,便喊叫如雷,在馬上馳騁,忽那馬一個前失,險些将長孫稚掀下馬來。

    曹景宗看見,便停鞭喝道:“馬失殺汝不算英雄,快去換馬來受戮!”長孫稚忙将缰繩一提,跑馬回入本陣,果換馬而出,兩人又戰了三十餘合。

    梁主在陣上看見長孫稚骁勇,心甚愛之,遂不許令人助戰。

    怎奈長孫稚身體肥重,戰馬騎他不住,不時失足。

    這日長孫稚連換九馬,九次交鋒,共戰有三百餘台。

    兩軍看見盡皆膽寒。

    此時曹景宗的戰馬也漸漸的力乏,梁主遂傳令鳴金罷戰,各自收兵。

    史官有詩贽他二人道: 龍争虎鬥不自休,舍死亡生作對頭, 要顯英雄真本事,卻非全是為風流。

     當夜梁主對柳慶遠及衆将說道:“今日長孫稚骁勇,可稱勁敵,明日須設計擒之方妙。

    ”柳慶遠道:“此不過一勇夫,無關去取。

    臣有奇計,何勞陛下睿思也。

    ”說罷遂喚過王茂分付道:“你帶本部人馬從下邳間道,須如此這般,方算汝功。

    ”王茂欣然領命去了。

    又喚王珍國、馮道根分付道:“你二人各引五千軍士從水路去,如此這般,不可誤事。

    ”二人去了。

    到了次日,長孫稚選了一匹赤骅骝騎了出陣,大叫單要索曹景宗厮殺,以定生死。

    曹景宗不待軍令,即沖出陣前,兩人并不答話,接着就殺,一上手就是六十餘合。

    長孫稚見不能取勝,便悄悄取出流星鐵錘在手,觑着曹景宗的面門較近,便突然一鐵錘打來。

    曹景宗卻已看明,見鐵錘來近,便側身馬旁,镫裡藏身躲過。

    長孫稚見一錘打他不着,忙收回,複又一錘打來,曹景宗用鞭撥開,就趁勢提着竹節鋼鞭一馬沖來,交身而過。

    那長孫稚忙将身一閃,那鞭鞘早在護心鏡上掃了一下,直掃得火光迸裂,長孫稚吃了一驚,便勒馬回頭,重又殺起。

    柳慶遠見了,恐曹景宗惡戰有失,因指揮兵将兩下混戰。

    殺了一日,各帶傷殘,方各收兵。

    長孫稚雖然有勇能戰,卻不曾讨得曹景宗半點便宜,歸到寨中甚是納悶,尋思退敵之法,卻一時無策,隻得嚴守營寨不提。

     卻說王珍國、馮道根領了軍師之計,便引兵悄悄渡河,繞出魏人之後,悄悄埋伏在亢山之内。

    卻使人到蘇全、趙勇左近寨邊,裝做逃難百姓,四散謠言,說是梁兵勇猛異常,隻殺得長孫稚将軍大敗虧輸,不久逃來,故我們先要入城避難。

    不一時傳入蘇全、趙勇的耳中,二人不覺大驚,因商議道:“主将若敗,我等豈可坐視,須引兵應之。

    ”遂一面使人報入城中,叫他們緊守,便一面拔寨來救。

    行不數裡,忽見前面塵土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