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關燈
小
中
大
看。
梁主曾看到,夜深之時雖有左右百官近侍羅列于旁,他隻覺得昏昏迷迷,若夢若醒之中,隐隐見這些孤魂幽鬼在于黑暗之中來往奔走,或是悲啼,或是哀叫,都趕到梁主面前,若有所訴。
梁主見了一時驚慌欲避,忽被雲光在台上灑動甘露法水解散,衆鬼俱歡喜而去。
梁主醒來,不勝驚駭,方信雲光有此法力。
梁主再問旁人,俱說不曾看見。
梁主因此愈敬雲光。
到了次日,梁主召見雲光說道:“朕今仗此三寶佛力,又得吾師忏悔,足可滅罪消愆矣。
但覺心惕惕不安,何也?”雲光合掌道:“善哉,善哉。
使人忏悔不若仗己忏悔之有功,惕惕不安正陛下本來忏悔之善根也。
願陛下勿失此本來之善根,則人天幸甚。
”梁主聽了驚訝道:“若使朕自忏悔,除非朕自為缁流。
朕以天子之尊,系蒼生之望,而有是理乎?”雲光道:“忏悔隻在一心,豈必缁流。
”梁主聽了,方默然點首。
正是: 機鋒在言下,解悟在人心。
人心能解悟,方知機鋒深。
梁主在寺中住數日,百官俱勸梁主還朝。
梁主準奏,便登辇入宮。
郗後接見說道:“陛下連日修齋辛苦,妾心不安。
但不知這些僧衆說法,能有益于國家兆姓不?”梁主因說道:“朕為天子,掌生殺之權,況國家多事,屢屢用兵,豈無枉死之人,受冤之鬼,成朕之愆尤。
人苦不自知。
今朕既自知矣,故仗此三寶:缁流、道場、功德,使朕有過而可消,有愆而可釋,以作維新之化,豈不美哉。
”遂将寺中如何講經,如何說法,以後又有雲光法師講得甚是靈異,飛下一天雨花,以征祥瑞:“使朕不得不因而生敬信之心。
”直說得委委曲曲,津津有味。
郗後昕了隻是掩口而笑。
梁主見她笑得有因,遂問道:“禦妻無故而笑,莫非笑朕言過其實麼?” 郗後道:“妾焉敢笑陛下,獨笑陛下不察,被奸僧哄瞞耳。
妾聞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聖經也。
聖經既如此說,則安有自負愆尤,而能借數卷佛經,幾個愚僧,念念誦誦消滅之理?隻不過妄想自迷耳,豈有實際。
況帝王應運而興,代天理物,戮誠有罪,以治世安民,乃功也,非罪也。
何消忏悔?且忏悔者,禱于天也。
此何等大事,豈容缁流請命,以異端之微言此而亵渎天聽,又何如天子自禱之為親切乎?若曰仗佛力,佛若有靈,豈能庇惡而奪上帝之權耶?況缁流之降,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口雖講清講淨,而一味貪嗔,百般奸險。
昔魏國代北有法秀之謀,冀州有大乘之變,已是前車,何陛下不鑒,猶思蹈其覆轍也?即雨花一事,亦幻術惑人耳,何奇之有?”梁主聽了搖首沉吟道:“禦妻之言似乎有理,然據朕看來,别僧或有可議,隻這雲光智慧圓通,實與衆僧不同,并無矯強。
”郗後又笑道:“欲明真僞,妾有一計可以立見。
”梁主忙問道:“禦妻有何妙計辨其真僞?”郗後笑說道:“隻消如此這般,則蓋藏立見矣。
” 梁主聽了大喜,遂一面吩咐宮娥,一面傳谕說娘娘明日到長幹寺聽經施濟。
到了次日,果然郗後坐了鳳辇,帶領宮娥、内侍出城,望長幹寺而來。
早有人報了,寺住持、僧綱二人領衆僧俱俯伏道旁,迎接娘娘法駕。
不一時進了大門,到了大雄寶殿,郗後下了風辇,參過了佛像,入于後殿坐下。
小沙彌跪進茶點,住持、僧綱引領衆僧朝見,一齊俯伏稱呼道:“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并不敢擡頭一齊退出。
郗後同着宮娥各處瞻仰了一番,隻聽得大殿上經聲朗朗,鐘鼓頻頻。
郗後即傳旨,使衆宮娥将茶點分給各僧,自己同了幾個宮女坐于殿後門隙處窺看。
這些和尚正念經之際,忽然見殿中走去百十餘宮娥,俱是塗朱抹粉,異樣宮裝,如月裡嫦娥、雲中仙子,一個個捧盤的捧盤,執壺的執壺,輕移蓮步,袅娜身軀走入經堂,從頭分散,俱伸出雪藕般的一雙手來,捧着香茶,走近和尚身邊,啟朱唇、吐燕聲說道:“我等奉娘娘之命,念衆師父誦經辛苦,特獻茶供奉,共結良緣以解煩渴。
”說完便一一的派來。
這些和尚先前忽見這些宮女妖妖娆娆,口雖念着經典,不住的兩眼偷看,已看得魂飛魄散,今忽見走到身邊,莺聲燕語,翠袖殷勤,四目相視,對面說起話來。
這些餓鬼饞僧,怎禁得不目搖心蕩,有幾個假老實的,接了宮女的茶,低着頭慢嘗細咽,不敢見于顔色,隻好在心坎上幹咽殘唾。
其餘少年僧衆,一時把持不定,見送過茶來,忙立起身雙手來接,滿口稱謝。
還有的見茶一時難到口中,急得隻将木魚必必剝剝亂敲,口裡暗念救命甘露王菩薩,隻等茶到了方才歡喜。
還有的兩眼望着宮女打磬子,俱打在手上,已做出許多醜态。
又當不得這些宮娥身上俱帶有海外奇香,一陣陣從衣底裡飄散出來,直沖入衆僧的鼻孔中,衆僧聞到快活處,一吸一吸,隻吸入心肝脾肺,一個個俱薰得骨軟筋麻,渾身都動彈不得。
郗後在門隙處看得明白,隻暗暗而笑。
不一時,宮女散茶完,忽聽得齋堂中雲闆三聲,衆僧曉得是喚吃齋,隻得起身齊入齋堂,各坐下等候雲光法師上堂同
梁主曾看到,夜深之時雖有左右百官近侍羅列于旁,他隻覺得昏昏迷迷,若夢若醒之中,隐隐見這些孤魂幽鬼在于黑暗之中來往奔走,或是悲啼,或是哀叫,都趕到梁主面前,若有所訴。
梁主見了一時驚慌欲避,忽被雲光在台上灑動甘露法水解散,衆鬼俱歡喜而去。
梁主醒來,不勝驚駭,方信雲光有此法力。
梁主再問旁人,俱說不曾看見。
梁主因此愈敬雲光。
到了次日,梁主召見雲光說道:“朕今仗此三寶佛力,又得吾師忏悔,足可滅罪消愆矣。
但覺心惕惕不安,何也?”雲光合掌道:“善哉,善哉。
使人忏悔不若仗己忏悔之有功,惕惕不安正陛下本來忏悔之善根也。
願陛下勿失此本來之善根,則人天幸甚。
”梁主聽了驚訝道:“若使朕自忏悔,除非朕自為缁流。
朕以天子之尊,系蒼生之望,而有是理乎?”雲光道:“忏悔隻在一心,豈必缁流。
”梁主聽了,方默然點首。
正是: 機鋒在言下,解悟在人心。
人心能解悟,方知機鋒深。
梁主在寺中住數日,百官俱勸梁主還朝。
梁主準奏,便登辇入宮。
郗後接見說道:“陛下連日修齋辛苦,妾心不安。
但不知這些僧衆說法,能有益于國家兆姓不?”梁主因說道:“朕為天子,掌生殺之權,況國家多事,屢屢用兵,豈無枉死之人,受冤之鬼,成朕之愆尤。
人苦不自知。
今朕既自知矣,故仗此三寶:缁流、道場、功德,使朕有過而可消,有愆而可釋,以作維新之化,豈不美哉。
”遂将寺中如何講經,如何說法,以後又有雲光法師講得甚是靈異,飛下一天雨花,以征祥瑞:“使朕不得不因而生敬信之心。
”直說得委委曲曲,津津有味。
郗後昕了隻是掩口而笑。
梁主見她笑得有因,遂問道:“禦妻無故而笑,莫非笑朕言過其實麼?” 郗後道:“妾焉敢笑陛下,獨笑陛下不察,被奸僧哄瞞耳。
妾聞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聖經也。
聖經既如此說,則安有自負愆尤,而能借數卷佛經,幾個愚僧,念念誦誦消滅之理?隻不過妄想自迷耳,豈有實際。
況帝王應運而興,代天理物,戮誠有罪,以治世安民,乃功也,非罪也。
何消忏悔?且忏悔者,禱于天也。
此何等大事,豈容缁流請命,以異端之微言此而亵渎天聽,又何如天子自禱之為親切乎?若曰仗佛力,佛若有靈,豈能庇惡而奪上帝之權耶?況缁流之降,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口雖講清講淨,而一味貪嗔,百般奸險。
昔魏國代北有法秀之謀,冀州有大乘之變,已是前車,何陛下不鑒,猶思蹈其覆轍也?即雨花一事,亦幻術惑人耳,何奇之有?”梁主聽了搖首沉吟道:“禦妻之言似乎有理,然據朕看來,别僧或有可議,隻這雲光智慧圓通,實與衆僧不同,并無矯強。
”郗後又笑道:“欲明真僞,妾有一計可以立見。
”梁主忙問道:“禦妻有何妙計辨其真僞?”郗後笑說道:“隻消如此這般,則蓋藏立見矣。
” 梁主聽了大喜,遂一面吩咐宮娥,一面傳谕說娘娘明日到長幹寺聽經施濟。
到了次日,果然郗後坐了鳳辇,帶領宮娥、内侍出城,望長幹寺而來。
早有人報了,寺住持、僧綱二人領衆僧俱俯伏道旁,迎接娘娘法駕。
不一時進了大門,到了大雄寶殿,郗後下了風辇,參過了佛像,入于後殿坐下。
小沙彌跪進茶點,住持、僧綱引領衆僧朝見,一齊俯伏稱呼道:“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并不敢擡頭一齊退出。
郗後同着宮娥各處瞻仰了一番,隻聽得大殿上經聲朗朗,鐘鼓頻頻。
郗後即傳旨,使衆宮娥将茶點分給各僧,自己同了幾個宮女坐于殿後門隙處窺看。
這些和尚正念經之際,忽然見殿中走去百十餘宮娥,俱是塗朱抹粉,異樣宮裝,如月裡嫦娥、雲中仙子,一個個捧盤的捧盤,執壺的執壺,輕移蓮步,袅娜身軀走入經堂,從頭分散,俱伸出雪藕般的一雙手來,捧着香茶,走近和尚身邊,啟朱唇、吐燕聲說道:“我等奉娘娘之命,念衆師父誦經辛苦,特獻茶供奉,共結良緣以解煩渴。
”說完便一一的派來。
這些和尚先前忽見這些宮女妖妖娆娆,口雖念着經典,不住的兩眼偷看,已看得魂飛魄散,今忽見走到身邊,莺聲燕語,翠袖殷勤,四目相視,對面說起話來。
這些餓鬼饞僧,怎禁得不目搖心蕩,有幾個假老實的,接了宮女的茶,低着頭慢嘗細咽,不敢見于顔色,隻好在心坎上幹咽殘唾。
其餘少年僧衆,一時把持不定,見送過茶來,忙立起身雙手來接,滿口稱謝。
還有的見茶一時難到口中,急得隻将木魚必必剝剝亂敲,口裡暗念救命甘露王菩薩,隻等茶到了方才歡喜。
還有的兩眼望着宮女打磬子,俱打在手上,已做出許多醜态。
又當不得這些宮娥身上俱帶有海外奇香,一陣陣從衣底裡飄散出來,直沖入衆僧的鼻孔中,衆僧聞到快活處,一吸一吸,隻吸入心肝脾肺,一個個俱薰得骨軟筋麻,渾身都動彈不得。
郗後在門隙處看得明白,隻暗暗而笑。
不一時,宮女散茶完,忽聽得齋堂中雲闆三聲,衆僧曉得是喚吃齋,隻得起身齊入齋堂,各坐下等候雲光法師上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