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關燈
不以力戰,如不盡力者,皆鳴鼓而攻之可也。

    ”二人見諸将皆肯效力,方才大喜道:“明日若能邀天之庇,皆諸君之力也。

    ”後人見此而譏之: 為将全憑有智謀,相商激勵亦良籌。

     若言托庇邀天力,巾帼加冠學楚囚。

     且說房僧寄自從誤入了蕭衍陣中,險些兒被擒,幸得蕭衍憐其忠勇,放開生路而逃,又被柳慶遠埋伏計,直殺得大敗虧輸,止走脫得性命,遍體重傷,諸将皆勸,請他入城。

    到了城中,咐吩軍士緊守。

    房僧寄回到帥府,隻因殺得力盡筋舒,寸膚皆裂,隻得卸了甲胄,卻是渾身血裹,昏暈數次。

    到了夜間,睡卧在床,隻發寒發熱,因而不進飲食。

    怎奈王茂、韋睿領了軍師之令,日日在城外鼓炮喧天,百計攻城。

     房僧寄在床中聽見,一時惱怒填胸,服藥無效,看看待斃。

    忽一日,在床上大叫道:“臣力竭矣,無能為矣!”忽又昂首向北,做叩首之狀,複叫“諸将速攻”數聲而死,時年四十五歲。

    史官有詩贊之道: 臨死尚言攻,丹心一片紅。

     世人皆有死,何獨不為患。

     諸将見主帥已死,便不敢聲揚,隻将房僧寄悄悄殡殓,藏匿府中園内。

    軍中一時無主,諸将共推孫樂祖代之。

    孫樂祖不敢推辭,隻得受職,與諸軍晝夜堅守魯山城池不題。

     卻說張弘策,曹虎領了柳慶遠之計,各領了五百士卒伏在蘋潦溪内。

    到了第三日二更之後,令軍馬皆銜枚勒口,各帶了硫磺引火之物,悄悄行至白陽壘左側。

    果見齊兵糧草堆積如山,有百十餘處。

    張弘策、曹虎使軍士将硫磺焰硝,一時在各處點放,又在齊營左右平原曠地荒草之中,俱放了火種。

    張弘策、曹虎避引軍士立于高崗。

    不一時,各處火光燭天,漫山遍野,一起亂燒起來,照得如同白晝。

    齊兵正然睡熟,忽看見火光猛烈,俱從夢中驚醒,便一齊報入中軍,說蕭兵黑夜放火燒糧。

    吳子陽、陳虎牙正在料理交戰之事,忽然見報,吃驚不小。

    即上馬出營,隻見那火各處燒,便分頭着人趕救。

    怎奈各處俱有枯草枯枝,略沾些火星氣兒,也就烈焰騰騰的起來,不一時燒遍寨中。

    此時又要救人,又要救糧,幸喜得人多水便,各處撲滅,直亂到五更方息。

    再查點糧草,已燒去大半,燒傷的軍士焦頭爛額者三四千人。

    吳子陽無法可處,隻得修葺營壘,以防蕭兵來攻。

    張弘策、曹虎得功回來。

    蕭衍大喜,吩咐軍政司記功。

     柳慶遠遂擂鼓聚将。

    不一時,諸将皆入帳中。

    相見畢,柳慶遠又喚呂僧珍吩咐道:“你領一千人,到夏汭埋伏,各帶鐵鍬,候大雨水漲之時,聽吾軍中轟天炮響,可使人掘開汭徑放出溪水,不可遲誤。

    ”又喚曹虎咐吩道:“你領千人,到南崗下埋伏。

    候水漲炮響,須如此這般,不可遲誤。

    ”又喚王雍帶一千人馬伏于寒溪,又遣了王茂領一千人馬俠于樊口。

    分遣已定,衆将各自去訖。

    又使曹景宗、馮道根入山砍木編成大筏,以候聽用,又請蕭衍移兵在白雉山阜安營,自己也移在九曲山高之處。

    分遣已畢,兩下各不接戰。

    過了數日,怎奈萬裡晴明,全無雨意。

    一日,到了夜間,蕭衍同柳慶遠在高山月色之下談論軍機。

    蕭衍因問道:“白練長空,安得有此湊巧?”柳慶遠遂手指星辰說道:“明公不必性急,今月已離畢,我料不出三日之内,即有雨至矣。

    隻留心行事,管叫成功。

    ”蕭衍聽了大喜,遂各自回寨。

    後人單贊柳慶遠機謀之妙道: 為将休誇勇出群,指揮須要識天文。

     若還徒恃兵戈力,瞎戰聾争定喪軍。

     卻說吳子陽、陳虎牙等見蕭将多謀,使人燒去糧草十分之三,欲上表求救,又不敢将實情開報,欲要死戰,又見人心怯懦,一時不敢交鋒,隻求天拜地,在月下燒香禱告,願蕭衍早早退兵,不來攻擊,便為萬幸。

    不期連日蕭營并不遣将讨戰,私心隻以拜禱有功。

    不期連日陰晦,先前細雨霏霏,後來越下越大起來。

    忽一夜大雨傾盆,營中各帳房,上漏下濕,軍士無法,隻得俱在雨中收拾行李,遮的遮,蓋的蓋,忙了一夜。

    不期一連三日,平地起水尺餘。

    吳子用等忙叫人在左近開溝,分疏水勢。

    到了一夜三更時侯,隻聽得西南上隐隐炮聲大震。

    吳子陽、陳虎牙聽見,隻說是蕭将殺來,連忙綽槍上馬,傳令諸将整備,使巡哨兵卒去打聽虛實。

    不一時哨馬來回,說蕭兵俱靜悄悄,并無動靜。

    諸将見報,又見雨大得緊,料想蕭将也不敢冒雨而來,遂依舊各自下馬入帳歇息。

     将到五更時分。

    忽昕得耳邊一片轟響,如萬馬奔馳,山崩地塌之聲,十餘萬軍士一齊發喊,亂嚷亂叫道:“不好了!”陳虎牙一騎馬直入中軍大寨,大叫道:“元帥快上馬逃命,澗水發了。

    ”吳子陽隻吓得魂不附身,慌忙上馬,往高處奔走。

    上了高崗,回頭一看,隻見平地湧起二丈多水,波濤滾滾,白浪掀天。

    可憐這些齊兵齊将,走得快的爬上高崗得命,走不快的略遲些俱在水中,随波逐浪,一沉一浮,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