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屯田千古策

關燈
濮陽之戰,曹軍先受到挫敗,然後進入到了相持階段。

    兩軍相持有一百多天以後,客軍呂布先斷了糧,曹操也好不到哪裡去,各自罷兵,可能是因為夏天的蝗災使新糧沒了收成。

     曹操引軍回到鄄城後,袁紹又給曹操來了信,說是要和他聯合,而且邀請曹操的家眷要遷到袁紹控制的邺城去———就是要收編曹操,拿他的家眷當人質。

    受到慘重打擊的曹操正缺糧草,就和手下的謀士們商量,并表示心動。

    程昱急了,趕緊給曹操講了關于田橫五百士不向漢高祖稱臣的古,接着又對曹操的神武鼓吹一通,對袁紹的人品貶損一通,然後說憑着現在的幾萬人槍,他們這班忠臣,定能成大事,前途無限。

    曹操聽了很感動,當衆表揚程昱是革命的種子,現在革命處于低潮,卻正是大浪淘沙,烈火真金,疾風勁草,闆蕩識忠臣,為了你們這幫兄弟我也不能夠投降袁紹。

    其實曹操這時候心裡正在痛罵袁紹趁人之危,和張邈一路貨色,他所表示的心動對手下是一種試探,況且他真的有成就霸業的機會也不在乎幾個人質,想到此處不由得暗自對袁紹的見識又多了幾分鄙薄。

     興平元年的蝗災的确很嚴重。

    一斛谷子要賣到五十幾萬錢,看來當時的老百姓就算不當兵也不當強盜還是要拿起刀槍來保衛自己賴以活命的那點谷子。

    這也增加了搶糧的難度,呂布在乘式搶糧的時候就被縣人李進所敗,兔子急了咬人,人餓急了有的就要殺人吃人。

    曹操的兖州也談不上叛變不叛變的,隻有能不能幫他提供軍糧的,東阿就是能夠給他提供軍糧的。

    東阿之所以能夠給他提供軍糧并不是因為東阿沒有蝗災,而是因為東阿令棗袛的屯田。

     棗袛在曆史上能夠留下的他名字就是因為他的首倡屯田,亂世中屯田一策不但間接加速了亂世結束的進程,也直接避免了戰亂造成的亂殺和戰亂造成的饑荒殺人,棗袛是中國曆史一個真正的仁者和聖人。

    在戰亂中,本來人民隻有逃亡,土地隻有荒蕪,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糧食的緊張,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很多時候軍閥和土匪大屠殺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糧食問題。

    棗袛的屯田策在于把流散的農民組織起來種植糧食和麻等必需品,基本分成原則是官民各一半,用官牛的多繳一成田租,生産資料和安全問題由軍方解決。

    這樣戰争的俘虜一般就不再被殺掉,而是派去墾田,糧食的供應得到保證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餓死;一些逃亡的農民也可以象參軍一樣加入屯田,得以不刀頭舐血也能苟全性命于亂世。

    曹操在兖州破降的上百萬黃巾,可以說絕大部分就是因為戰争而逃亡的農民,其中铤而走險之輩很少,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被裹脅的婦孺,這些人能夠保全下來想必有棗公之功。

    史書上記載那時袁紹還在用桑葚當軍糧,袁術用蒲蠃當軍糧,不知當時的百姓是如何生存的。

    在現在的淮陰,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