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妃之謎

關燈
羅慎郡王的允禧應該是有相當密切的關系。

    乾隆二年正月初二薨的那位老太妃,就是指允禧的生母陳氏。

    陳氏是江南漢族女子,父親叫陳玉卿,身份不詳;她很得晚年康熙的寵愛,但因為康熙在冊封嫔妃時重滿輕漢,她直到乾隆時才被冠以“皇祖熙嫔”的稱号,小說裡給她晉級為妃,是必要的藝術誇張。

     《紅樓夢》雖然未能定稿完妥,但大的框架是精心設計的。

    我以前曾著文指出,“三春去後諸芳盡”這谶語裡的“三春”指的是“三個春天”,具體而言,就是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的“三春”,“春夢随雲散”後,“飛花逐水流”,甯榮兩府“忽喇喇似大廈傾”,竟“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因此,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八回所描寫的既然還不是“三春去後”那些時間段裡的事,那麼,也就還不會寫到“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的元妃之死,其中所提到的“太妃”、“老太妃”并非“孟浪闖入”,而是把乾隆二年“皇祖熙嫔”陳氏之薨的實事,寫入了書内。

    值得注意的是,小說裡寫到,在朝中為這位“老太妃”施行大祭時期,賈府與北靜王府同在一個“大官的家廟”裡賃房作為歇息的“下處”,“東西二院,榮府便賃了東院,北靜王府便賃了西院。

    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見賈母等在東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應。

    ”如果這不是根據生活的真實加以描寫,那麼,完全沒必要如此着筆,因為根據小說裡的邏輯,北靜王府的地位比甯榮二府的地位高過許多,不能平起平坐,“老太妃”倘若與他們雙方均無特殊幹系,他們是不會同賃一個家廟的東西兩院的(況東比西貴,賈府竟居東),再,北靜王的母輩及其妻妾也應該是與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甯郡王的女眷們“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應”才對。

     魯迅先生說《紅樓夢》“蓋叙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曆,正因寫實,轉成新鮮”,确實如此。

    現在我們弄清楚了,乾隆二年薨的“老太妃”就是允禧的生母陳氏,允禧是《紅樓夢》裡北靜王的原型,北靜王府與賈府關系非同一般,乃“世交之誼”,這應該是生活真實的寫照。

    康熙很納寵了幾位江南漢族女子,我們現在還不清楚這些江南美女被遴選入宮究竟跟擔任江甯織造的曹雪芹祖父父親等有無某種關系,但現在我們仍能在清宮檔案裡查到曹雪芹舅公李煦在康熙四十八年上的《王嫔之母黃氏病故折》,從中可知按指示介入康熙從江南遴選進宮的女子的相關事務,乃曹雪芹家族及李煦家族的“本分”,由此可以想見,陳氏的入宮,以及她的父親陳玉卿及母親的生死,可能都是康熙允許、指使曹雪芹上一輩介入、關照的,因此允禧與曹家也就保持着一種特殊的關系,這層微妙的關系被很自然地寫在了《紅樓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