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何解(1)

關燈
《紅樓夢》第五回裡關于元春的判詞,有“三春争及初春景”句,一般論者都把“三春”解釋為迎春、探春和惜春,如馮其庸等主編的《紅樓夢大辭典》就把這句的含義說成“隐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命運不如元春的榮耀顯貴”。

    但在關于惜春的判詞裡,卻又有“勘破三春景不長”一句(關于她的曲《虛花誤》頭一句也是“将那三春看破”),上述詞典則解釋為“惜春從三個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命運中看破紅塵”。

    按這樣的解釋,似乎隻要從元、迎、探、惜裡任意抽出三位加以排列組合,都可說成“三春”,而元、迎、探、惜的名稱設計本是以“原應歎息”為諧音的,似不可随意割裂。

    到了第十三回,秦可卿給王熙鳳托夢,又有“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需尋各自門”的谶語,如果這句話裡的“三春”還是指四姐妹中的三位,那麼,究竟是哪三位呢?解釋起來,可實在費思量了!上述辭典卻還是想當然地解釋為元、迎、探三春,細想一下,這樣解釋實在很難說通,如果“去後”是“死後”的意思,那麼隻有元、迎兩春;如果“去後”是“遠去(嫁)後”,那麼隻有一個探春;如果“去後”是“出家後”,那麼隻有一個惜春,怎麼歸并同類項,也得不出“三春”來。

    上述辭典是把元、迎之死與探的遠嫁歸并為“遭受毀滅”的悲慘命運,故得三,但惜春的遁入空門,難道就不悲慘嗎?而且,按曹雪芹的構思,在已遺失的八十回後的篇幅裡,惜春很可能是在探春遠嫁前就先悲慘地埋葬青春的,況且探春的遠嫁雖有不得已的痛苦一面,但也由此比元、迎、惜命運的悲慘度減弱,還談不到是“遭受毀滅”。

    秦可卿的“三春去後諸芳盡”一句裡的“三春”,不大可能是選出元、迎、探為坐标而排除掉惜春,她似乎要說“四春去後諸芳盡”才合乎以人為坐标的邏輯;更深一步想,“諸芳”裡如林黛玉,也未必是在元、迎、探、惜中的“三春去後”才“盡”的,她很可能在元、迎兩春死後就先于探、惜而“盡”了。

     其實,從字面上看,“三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三度逢春”,也就是“三年好日子”的意思。

    “三春争及初春景”,就是說三年的好日子裡,唯有頭一年最好,後來是一年不如一年。

    “勘破三春景不長”,則是說看破了好日子也就是短暫的三年。

    “三春過後諸芳盡”,更明明白白地指出,三年的好日子過完後便有大難臨頭,不僅所有美麗的女性都會失掉幸福陷入慘境,而且賈府所有的生靈也都會“家亡人散各奔騰”,“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紅樓夢》裡所寫,脂硯齋批語點得很透:“作者之意,原隻寫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