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珍何罪
關燈
小
中
大
歎,在這些情節裡,曹雪芹準确而生動地寫出了一個壯年貴族的風度氣派;當然,賈珍的聲色享受,書中明寫暗寫之處甚多,這是一個肉欲旺盛而強壯的男子,但他并未像賈赦欲占鴛鴦那樣“牛不吃水強按頭”,他和尤二姐的有染以及對尤三姐的垂涎,也沒有采取強逼強占的方式,也不見他有對燈姑娘、鮑二家的那種“不管腥的臭的”一律饞嘴的掉份行為,他雖“不幹淨”卻保持着貴族府第門獅子般的堂皇,這個人物過去研究《紅樓夢》的人們很少專門進行分析探讨,其實,作為一個藝術形象,它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2001年裡中國電視熱播的連續劇《大宅門》裡的“男一号”白景琦,其形象裡就流動着賈珍的血脈。
張愛玲晚年寫《紅樓夢魇》,她非常仔細地研究了賈府後來究竟為什麼被抄家治罪的問題,她當然注意到,前八十回裡充滿了有關的伏筆,除以上舉出的外,比如元妃點戲《豪宴》,脂硯齋批語告訴我們這是《一捧雪》中的一折,“伏賈家之敗”;“一捧雪”是古玩的名字,這恐怕未必伏的是賈赦從石呆子那裡強占來的扇子,很可能是指原屬妙玉的成窯五彩盅,或别的什麼。
再比如賈雨村的仕途浮沉,雨村出事會牽連到賈府。
此外,像金钏投井,蔣玉菡的潛藏,也都可以轉化為追究賈府罪行的線索。
張愛玲算來算去,也覺得前八十回裡實在找不出多少關于賈珍的犯罪線索,因此,她根據各個版本異同的一番研究,認為第五回的預言“造釁開端實在甯”和“家事消亡首罪甯”是曹雪芹早期的構思,他後來改主意了,所以在第七十五回特别地明寫出榮國府在甄家被皇帝抄沒後竟鬥膽接待他家派出的家人并代為藏匿了許多東西,形成“首罪”,以緻情節與預言之間産生出矛盾,這也再次證明《紅樓夢》是一部未及寫完或雖大體完成卻尚未最後剔除自我矛盾處的稿本。
但我以為第七十五回所明寫的榮國府賈政替被罪的甄家藏匿财物一罪,确實還不是整個賈氏家族的“首罪”,更非“造釁”的開端,因為甯國府的賈珍,藏匿的不是一般的罪家,也不僅是其财産,而是大活人——秦可卿,這本來也是寫得比較明白的,早期稿本的第十三回,回目原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說為“秦可卿淫上天香樓”),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隻有曹雪芹遵照脂硯齋意見而删改過的文字,在這些文字裡我們所知道的隻有賈珍與秦可卿的畸戀,以及一個丫頭的突然觸柱而亡及另一個丫頭誓守亡靈再不回府,還有規模體例驚人的喪事,等等。
我曾著《秦可卿之死》一書(後擴大為《紅樓三钗之謎》),揭開謎底——按曹雪芹原來的計劃,他是要寫出甯國府賈珍冒死收養皇帝政敵的遺孤秦可卿這一情節的,但這樣寫太容易釀成文字獄了,不得不按脂硯齋的意見大删大改,甚至還不得不在第八回末尾“打補丁”,故意把秦可卿的來曆寫成是從養生堂(孤兒院)裡抱出的野種,脂硯齋見到這補筆以後,寫下這樣的感歎:“秉刀斧之筆,具菩薩之心,亦甚難矣!”把這一點搞清楚了,“造釁開端實在甯”和“家事消亡首罪甯”的預言就非常好理解了,而賈珍那“一味高樂”的形象,也便具有了遮蔽着政治膽識的深度,這位貴族男子的形象,也便更值得玩味了。
張愛玲晚年寫《紅樓夢魇》,她非常仔細地研究了賈府後來究竟為什麼被抄家治罪的問題,她當然注意到,前八十回裡充滿了有關的伏筆,除以上舉出的外,比如元妃點戲《豪宴》,脂硯齋批語告訴我們這是《一捧雪》中的一折,“伏賈家之敗”;“一捧雪”是古玩的名字,這恐怕未必伏的是賈赦從石呆子那裡強占來的扇子,很可能是指原屬妙玉的成窯五彩盅,或别的什麼。
再比如賈雨村的仕途浮沉,雨村出事會牽連到賈府。
此外,像金钏投井,蔣玉菡的潛藏,也都可以轉化為追究賈府罪行的線索。
張愛玲算來算去,也覺得前八十回裡實在找不出多少關于賈珍的犯罪線索,因此,她根據各個版本異同的一番研究,認為第五回的預言“造釁開端實在甯”和“家事消亡首罪甯”是曹雪芹早期的構思,他後來改主意了,所以在第七十五回特别地明寫出榮國府在甄家被皇帝抄沒後竟鬥膽接待他家派出的家人并代為藏匿了許多東西,形成“首罪”,以緻情節與預言之間産生出矛盾,這也再次證明《紅樓夢》是一部未及寫完或雖大體完成卻尚未最後剔除自我矛盾處的稿本。
但我以為第七十五回所明寫的榮國府賈政替被罪的甄家藏匿财物一罪,确實還不是整個賈氏家族的“首罪”,更非“造釁”的開端,因為甯國府的賈珍,藏匿的不是一般的罪家,也不僅是其财産,而是大活人——秦可卿,這本來也是寫得比較明白的,早期稿本的第十三回,回目原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說為“秦可卿淫上天香樓”),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隻有曹雪芹遵照脂硯齋意見而删改過的文字,在這些文字裡我們所知道的隻有賈珍與秦可卿的畸戀,以及一個丫頭的突然觸柱而亡及另一個丫頭誓守亡靈再不回府,還有規模體例驚人的喪事,等等。
我曾著《秦可卿之死》一書(後擴大為《紅樓三钗之謎》),揭開謎底——按曹雪芹原來的計劃,他是要寫出甯國府賈珍冒死收養皇帝政敵的遺孤秦可卿這一情節的,但這樣寫太容易釀成文字獄了,不得不按脂硯齋的意見大删大改,甚至還不得不在第八回末尾“打補丁”,故意把秦可卿的來曆寫成是從養生堂(孤兒院)裡抱出的野種,脂硯齋見到這補筆以後,寫下這樣的感歎:“秉刀斧之筆,具菩薩之心,亦甚難矣!”把這一點搞清楚了,“造釁開端實在甯”和“家事消亡首罪甯”的預言就非常好理解了,而賈珍那“一味高樂”的形象,也便具有了遮蔽着政治膽識的深度,這位貴族男子的形象,也便更值得玩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