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妙玉之謎(1)

關燈
子,并在迷離撲朔的政治風雲中,也不排除為那些仍可能取雍正而代之的皇子皇孫,秘密地做些事情(書中以此寫了秦可卿的故事,後怕惹禍,把“淫喪天香樓”大删大改為了“死封龍禁尉”);這樣地兩面進行“政治投資”,實出無奈。

    我以為,書中秦可卿的原型,即是被雍正率先治罪的康熙某皇子的女兒,而且,現在書中的賈府管家林之孝夫婦,在有的手抄本裡頭一回出現時,“林”系由“秦”點改而成,我以為,這很可能是,曹雪芹原來的構思裡,想把這對家人直接寫成來自江南“秦王”家(即秦可卿父親家),後來随着大删大改關于秦可卿的故事,便将秦之孝也改掉成了林之孝了,不過,那人物關系的原來設計并未徹底改妥,在後面我們發現,林之孝家的女兒林紅玉已經很大了,可她自己卻又是王熙鳳的幹女兒,這在書中那樣的貴族家庭裡,顯然是很離譜的事——如果寫成秦之孝家的是随秦可卿來到賈家并分匿于榮國府的一個丫頭,年齡尚小,為應付可能遇到的盤查,由王熙鳳認作幹女兒,那就合理得多;原來的合理設計,為避文禍不得不改易為費解的文字。

    由此我們可以想見,曹雪芹是在怎樣苛酷險惡的人文環境下,嘔心瀝血地“著書黃葉村”的。

    在他的構思中,妙玉的祖輩,應是賈、史兩家的同僚,并與“秦可卿家族”過從甚密;但到妙玉父輩,家道已然中落,後她父母雙亡,成為權勢不容之遺孤,所以在到了京城牟尼院,師傅圓寂後,她一方面不得不投奔世交府第以求庇護,一方面自尊心使然,必得賈府下帖子恭請。

    王夫人對她的底細本是清楚的,隻是不知她近十來年的境況,所以聽“秦之孝家的”說得差不多了,便不拟再聽,立即允諾。

     到書中第四十一回,妙玉才正式登台亮相,這時讀者大吃一驚,這位帶發修行的破落家族的孑存者,卻收藏着連賈府也未必擁有的珍奇古瓷文物。

    而且,賈母與妙玉的對話極耐人尋味: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賈母一見便道:“我不吃六安茶。

    ”這顯然是賈母早年與妙玉祖上甚熟,知道她家嗜飲六安茶,否則此話脫口而出,殊不可解;而妙玉顯然也早知賈母的“臭講究”,所以馬上笑應:“知道,這是老君眉。

    ”後來賈家敗落,起因應是元妃死于非命,賈赦為古扇害死石呆子等罪行遭到告發,以及王熙鳳的幾樁惡行;賈府遭抄家籍沒,初時妙玉可能尚滞留荒蕪的大觀園中,暫無大礙;但很可能是,在清查賈府罪行的過程中,從王夫人陪房周瑞女婿,古董商冷子興的流水賬目裡,查出了那成窯小蓋鐘的來曆——妙玉家從“秦可卿家族”那裡得來,傳給了妙玉,而因妙玉用其給賈母獻茶,賈母順手遞給劉姥姥喝幹了,妙玉嫌髒,經賈寶玉手,白給了劉姥姥,劉姥姥女婿王狗兒,後來托冷子興轉賣,可能賣到了忠順王府……而這稀世瑰寶成窯小蓋鐘原是宮中之物,事情鬧大,寶玉竟因此被逮入獄,妙玉聞此,從“檻外”急奔“檻内”,“雲空未必空”,挺身而出,自認“禍首”,最後為救寶玉,不惜“風塵肮髒違心願”,“無瑕白玉遭泥陷”,很可能是,屈從了忠順王爺那個“枯骨”般的老色鬼,但在寶玉确實脫離險境後,便慘烈地與“枯骨”同歸于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