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寶滟送花樓會

關燈
所以我一直說,我要去找愛玲,我要去找愛玲,看了你所寫的,我知道我們一定是談得來的。

    ” “怎麼不大見面了呢?”我問。

     她潇灑地笑了一聲。

    “不行嗳!他一天天瘦下去,他太太也一天天瘦下去,我呢,你看這手膀子……現在至少,三個人裡他太太胖起來了!” 她願意要我把她的故事寫出來。

    我告訴她我寫的一定沒有她說的好——我告訴她的。

     她和羅潛之初次見面,是有一趟,她的一個女朋友,在大學裡讀書的,約了她到學校裡聚頭,一同出去玩。

    寶滟來得太早了,他們正在上課。

    麗貞從玻璃窗裡瞥見她,招招手叫她進來。

    先生剛到不久,咬緊了嘴唇陰暗地翻書。

    麗貞拉她在旁邊坐下,小聲說:“新來的。

    很發噱。

    ” 羅教授戴着黑框眼鏡,中等身量,方正齊楚,把兩手按在桌子上,憂愁地說:“莎士比亞是偉大的。

    一切人都應當愛莎士比亞。

    ”他用陰郁的,不信任的眼色把全堂學生看了一遍,确定他們不會愛莎士比亞,然而仍舊固執地說:“莎士比亞是偉大的,”挑戰地擡起了下巴,“偉大的,”把臉略略低了一低,不可抵抗地平視着聽衆,“偉大的,”肯定地低下頭,一塊石頭落地,一個下巴擠成了兩個更為肯定的。

    “如果我們今天要來找一個字描寫莎士比亞,如果古今中外一切文藝的愛好者要來找一個字描寫莎士比亞——”他激烈地做手勢像樂隊領班,一來一往,一來一往,整個的空氣痛苦振蕩為了那不可能的字。

    他用讀古文的悠揚的調子流利快樂地說英文,漸漸為自己美酒似的聲音所陶醉,突然露出一嘴雪白齊整的牙齒,向大家笑了。

    他還有一種輕倩的手勢,不是轉螺絲釘,而是蜻蜓點水一般地在空中的一個人的身上殷勤愛護地摘掉一點毛線頭,兩手一齊來,一摘一摘,過分靈巧地。

    “朱麗葉十四歲。

    為什麼十四歲?”他狂喜地質問。

    “啊!因為莎士比亞知道十四歲的天真純潔的女孩子的好處!啊!十四歲的女孩子! 什麼我不肯犧牲,如果你給我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他喋喋有聲,做出貧嘴的樣子,學生們哄堂大笑,說:“戲劇化。

    不壞——是有點幽默的。

    ” 寶滟吃吃笑着一直停不了,被他注意到,就嚴厲起來: “你們每人念一段。

    最後一排第一個人開頭。

    ” 麗貞說:“她是旁聽的。

    ”教授沒聽見。

    挨了一會,教授諷刺地問:“英文會說嗎?”為了賭氣,寶滟讀起來了。

     “唔,”教授說。

    “你演過戲嗎?” 麗貞代她回答:“她常常演的。

    ” “唔……戲劇這樣東西,如果認真研究的話,是應當認真研究的。

    ”仿佛前途未可樂觀。

     麗貞不大明白,可是覺得有争回面子的必要,防禦地說: “她正在學唱歌。

    ” “唱歌。

    ”教授歎了口氣。

    “唱歌很難哪!你研究過音樂史沒有?” 寶滟憂慮起來,因為她沒有。

    下課之後,她挽着麗貞的手臂擠到講台前面,問教授,音樂史有什麼書可看。

     教授對于莎士比亞的女人雖然是熱烈、放恣,甚至于佻亻達的,對于實際上的女人卻是非常酸楚,懷疑。

    他把手指夾在莎士比亞裡,冷淡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合上書,合上眼睛,安靜地接受了事實:像她那樣的女人是決不會認真喜歡音樂史的。

    所以天下的事情就是這樣可哀:唱歌的女人永遠不會懂得音樂史。

    然而因為盡責,他歎口氣,睜開眼來,拔出鋼筆,待要寫出一連串的書的名字,全然不顧到面前有紙沒有。

     寶滟慌亂地在麗貞手裡奪過筆記簿,攤在他跟前。

    被這眼睜睜的至誠所感動,他忽然想,就算是年青人五分鐘的熱度罷,到底是難得的。

    他說:“我那兒有幾本書可以借給你參考參考。

    ”便在筆記簿上寫下他的地址。

     寶滟到他家去,是陰雨的冬天,半截的後門上撐出一雙黃紅油紙傘,是放在那裡晾幹的。

    進去是廚房,她問:“羅先生在家嗎?”自來水龍頭前的老媽子回過頭來向裡邊叫喊: “找羅先生的。

    ”抱着孩子的少婦走了出來,披着寬大的毛線圍巾,更顯得肩膀下削,有女性的感覺。

    扁薄美麗的臉,那是他太太。

    她把寶滟引了進去,樓下有兩間房是他們的,并不很大,但是因為空,覺得大而陰森。

    羅潛之的書桌書架占據了客室的一端。

    他蕭瑟地坐在書桌前,很冷,穿着極硬的西裝大衣。

    他不替寶滟介紹他太太,自顧自請她坐下,把書找出來給她。

    寶滟膽怯地帶笑翻了一翻,忸怩地問他可有淺一點的。

    他告訴她沒有。

    他發現她連淺些的也看不懂,他發現她的聰明是太可惜了的,于是他自動地要為她補習。

    寶滟也考慮過要不要給他錢,斷定他決不肯收下,而且會認為是侮辱。

    她很高興,因為雖然是高尚的學問上的事情,揀着點小便宜到底是好的。

     羅潛之一直想動手編譯一部完美的音樂史。

    “回國以後老沒有這個興緻。

    在這樣低氣壓的空氣裡,什麼都得揀省事的做,所以空下來也就隻給人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