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時候
關燈
小
中
大
裡。
你們結婚之後住在什麼地方?”沁西亞很迅速地道:“他搬到我們家來住。
暫時的,現在房子真不容易找。
”汝良點頭道是。
他們走過一家商店,櫥窗上塗了大半截綠漆。
沁西亞筆直向前看着,他所熟悉的側影反襯在那強烈的戲劇化的綠色背景上,異常明晰,仿佛臉上有點紅,可是沒有喜色。
汝良道:“告訴我,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沁西亞的清淺的大眼睛裡藏不住一點心事。
她帶着自衛的,戒備的神氣,答道:“他在工部局警察所裡做事。
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的。
”汝良道:“他是俄國人?”沁西亞點點頭。
汝良笑道:“他一定很漂亮?”沁西亞微笑道:“很漂亮。
結婚那天你可以看見他。
你一定要來的。
” 仿佛那是世上最自然的事——一個年青漂亮的俄國下級巡官,從小和她在一起的。
可是汝良知道:如果她有較好的機會的話,她決不會嫁給他。
汝良自己已經是夠傻的,為戀愛而戀愛。
難道他所愛的女人竟做下了更為不可挽回的事麼——為結婚而結婚? 他久久沒有收到請帖,以為她準是忘了給他寄來,然而畢竟是寄來了——在六月底。
為什麼耽擱了這些時?是經濟上的困難還是她拿不定主意? 他決定去吃她的喜酒,吃得酩酊大醉。
他沒有想到沒有酒吃。
俄國禮拜堂的尖頭圓頂,在似霧非霧的牛毛雨中,像玻璃缸裡醋浸着的淡青的蒜頭。
禮拜堂裡人不多,可是充滿了雨天的皮鞋臭。
神甫身上披着平金緞子台毯一樣的氅衣,長發齊肩,飄飄然和金黃的胡須連在一起,汗不停地淌,須發兜底一層層濕出來。
他是個高大俊美的俄國人,但是因為貪杯的緣故,臉上發紅而浮腫。
是個酒徒,而且是被女人寵壞了的。
他瞌睡得睜不開眼來。
站在神甫身邊的是唱詩班領袖,長相與打扮都跟神甫相仿佛,隻是身材矮小,喉嚨卻大,激烈地連唱帶叫,腦門子上掙得長汗直流,熱得把頭發也脫光了。
聖壇後面悄悄走出一個香夥來,手持托盤,是麻而黑的中國人,僧侶的黑袍下露出白竹布褲子,赤腳趿着鞋。
也留着一頭烏油油的長發,人字式披在兩頰上,像個鬼,不是《聊齋》上的鬼,是義冢裡的,白螞蟻鑽出鑽進的鬼。
他先送了交杯酒出來,又送出兩隻皇冕。
親友中預先選定了兩個長大的男子高高擎住了皇冕,與新郎新娘的頭維持着寸許的距離。
在那陰暗,有氣味的禮拜堂裡,神甫繼續誦經,唱詩班繼續唱歌。
新郎似乎局促不安。
他是個浮躁的黃頭發小夥子,雖然有個古典型的直鼻子,看上去沒有多大出息。
他草草地隻穿了一套家常半舊白色西裝。
新娘卻穿着隆重的白緞子禮服,汝良身旁的兩個老太太,一個說新娘的禮服是租來的,一個堅持說是借來的,交頭接耳辯了半日。
汝良不能不欽佩沁西亞,因而欽佩一切的女人。
整個的結婚典禮中,隻有沁西亞一個人是美麗的。
她仿佛是下了決心,要為她自己制造一點美麗的回憶。
她捧着白蠟燭,虔誠地低着頭,臉的上半部在障紗的影子裡,臉的下半部在燭火的影子裡,搖搖的光與影中現出她那微茫蒼白的笑。
她自己為自己制造了新嫁娘應有的神秘與尊嚴的空氣,雖然神甫無精打彩,雖然香夥出奇的肮髒,雖然新郎不耐煩,雖然她的禮服是租來的或是借來的。
她一輩子就隻這麼一天,總得有點值得一記的,留到老年時去追想。
汝良一陣心酸,眼睛潮了。
禮儀完畢之後,男女老少一擁上前,挨次和新郎新娘接吻,然後就散了。
隻有少數的親族被邀到他們家去參加茶會。
汝良遠遠地站着,怔了一會。
他不能夠吻她,握手也不行——他怕他會掉下淚來。
他就這樣溜走了。
兩個月後,沁西亞打電話給他,托他替她找個小事,教英文,德文,俄文,或是打字,因為家裡待着悶的慌。
他知道她是錢不夠用。
再隔了些時,他有個同學要補習英文,他打電話通知沁西亞,可是她病了,病的很厲害。
他躊躇了一天一夜,還是決定冒昧地上門去看她一次,明知道他們不會讓一個生人進她的卧房去的,不過盡他這點心罷了。
湊巧那天隻有她妹妹麗蒂亞在家,一個散漫随便的姑娘,長得像跟她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就是發酵粉放多了,發得東倒西歪,不及她齊整。
麗蒂亞領他到她房裡去,道:“是傷寒症。
醫生昨天說難關已經過去了,險是險的。
” 她床頭的小櫥上放着她和她丈夫的雙人照。
因為拍的是正面,看不出她丈夫那古典美的直鼻子。
屋子裡有俄國人的氣味。
沁西亞在枕上兩眼似睜非睜蒙卑地看過來。
對于世上一切的漠視使她的淡藍的眼睛變為沒有顔色的。
她閉上眼,偏過頭去。
她的下巴與頸項瘦到極點,像蜜棗吮得光剩下核,核上隻沾着一點毛毛的肉衣子。
可是她的側影還在,沒大改——汝良畫得熟極而流的,從額角到下颔那條線。
汝良從此不在書頭上畫小人了。
他的書現在總是很幹淨。
(一九四四年一月)
你們結婚之後住在什麼地方?”沁西亞很迅速地道:“他搬到我們家來住。
暫時的,現在房子真不容易找。
”汝良點頭道是。
他們走過一家商店,櫥窗上塗了大半截綠漆。
沁西亞筆直向前看着,他所熟悉的側影反襯在那強烈的戲劇化的綠色背景上,異常明晰,仿佛臉上有點紅,可是沒有喜色。
汝良道:“告訴我,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沁西亞的清淺的大眼睛裡藏不住一點心事。
她帶着自衛的,戒備的神氣,答道:“他在工部局警察所裡做事。
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的。
”汝良道:“他是俄國人?”沁西亞點點頭。
汝良笑道:“他一定很漂亮?”沁西亞微笑道:“很漂亮。
結婚那天你可以看見他。
你一定要來的。
” 仿佛那是世上最自然的事——一個年青漂亮的俄國下級巡官,從小和她在一起的。
可是汝良知道:如果她有較好的機會的話,她決不會嫁給他。
汝良自己已經是夠傻的,為戀愛而戀愛。
難道他所愛的女人竟做下了更為不可挽回的事麼——為結婚而結婚? 他久久沒有收到請帖,以為她準是忘了給他寄來,然而畢竟是寄來了——在六月底。
為什麼耽擱了這些時?是經濟上的困難還是她拿不定主意? 他決定去吃她的喜酒,吃得酩酊大醉。
他沒有想到沒有酒吃。
俄國禮拜堂的尖頭圓頂,在似霧非霧的牛毛雨中,像玻璃缸裡醋浸着的淡青的蒜頭。
禮拜堂裡人不多,可是充滿了雨天的皮鞋臭。
神甫身上披着平金緞子台毯一樣的氅衣,長發齊肩,飄飄然和金黃的胡須連在一起,汗不停地淌,須發兜底一層層濕出來。
他是個高大俊美的俄國人,但是因為貪杯的緣故,臉上發紅而浮腫。
是個酒徒,而且是被女人寵壞了的。
他瞌睡得睜不開眼來。
站在神甫身邊的是唱詩班領袖,長相與打扮都跟神甫相仿佛,隻是身材矮小,喉嚨卻大,激烈地連唱帶叫,腦門子上掙得長汗直流,熱得把頭發也脫光了。
聖壇後面悄悄走出一個香夥來,手持托盤,是麻而黑的中國人,僧侶的黑袍下露出白竹布褲子,赤腳趿着鞋。
也留着一頭烏油油的長發,人字式披在兩頰上,像個鬼,不是《聊齋》上的鬼,是義冢裡的,白螞蟻鑽出鑽進的鬼。
他先送了交杯酒出來,又送出兩隻皇冕。
親友中預先選定了兩個長大的男子高高擎住了皇冕,與新郎新娘的頭維持着寸許的距離。
在那陰暗,有氣味的禮拜堂裡,神甫繼續誦經,唱詩班繼續唱歌。
新郎似乎局促不安。
他是個浮躁的黃頭發小夥子,雖然有個古典型的直鼻子,看上去沒有多大出息。
他草草地隻穿了一套家常半舊白色西裝。
新娘卻穿着隆重的白緞子禮服,汝良身旁的兩個老太太,一個說新娘的禮服是租來的,一個堅持說是借來的,交頭接耳辯了半日。
汝良不能不欽佩沁西亞,因而欽佩一切的女人。
整個的結婚典禮中,隻有沁西亞一個人是美麗的。
她仿佛是下了決心,要為她自己制造一點美麗的回憶。
她捧着白蠟燭,虔誠地低着頭,臉的上半部在障紗的影子裡,臉的下半部在燭火的影子裡,搖搖的光與影中現出她那微茫蒼白的笑。
她自己為自己制造了新嫁娘應有的神秘與尊嚴的空氣,雖然神甫無精打彩,雖然香夥出奇的肮髒,雖然新郎不耐煩,雖然她的禮服是租來的或是借來的。
她一輩子就隻這麼一天,總得有點值得一記的,留到老年時去追想。
汝良一陣心酸,眼睛潮了。
禮儀完畢之後,男女老少一擁上前,挨次和新郎新娘接吻,然後就散了。
隻有少數的親族被邀到他們家去參加茶會。
汝良遠遠地站着,怔了一會。
他不能夠吻她,握手也不行——他怕他會掉下淚來。
他就這樣溜走了。
兩個月後,沁西亞打電話給他,托他替她找個小事,教英文,德文,俄文,或是打字,因為家裡待着悶的慌。
他知道她是錢不夠用。
再隔了些時,他有個同學要補習英文,他打電話通知沁西亞,可是她病了,病的很厲害。
他躊躇了一天一夜,還是決定冒昧地上門去看她一次,明知道他們不會讓一個生人進她的卧房去的,不過盡他這點心罷了。
湊巧那天隻有她妹妹麗蒂亞在家,一個散漫随便的姑娘,長得像跟她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就是發酵粉放多了,發得東倒西歪,不及她齊整。
麗蒂亞領他到她房裡去,道:“是傷寒症。
醫生昨天說難關已經過去了,險是險的。
” 她床頭的小櫥上放着她和她丈夫的雙人照。
因為拍的是正面,看不出她丈夫那古典美的直鼻子。
屋子裡有俄國人的氣味。
沁西亞在枕上兩眼似睜非睜蒙卑地看過來。
對于世上一切的漠視使她的淡藍的眼睛變為沒有顔色的。
她閉上眼,偏過頭去。
她的下巴與頸項瘦到極點,像蜜棗吮得光剩下核,核上隻沾着一點毛毛的肉衣子。
可是她的側影還在,沒大改——汝良畫得熟極而流的,從額角到下颔那條線。
汝良從此不在書頭上畫小人了。
他的書現在總是很幹淨。
(一九四四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