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時候

關燈
果不那麼忙,如果多喝點咖啡,他一定能夠寫出動人的文章。

    他對于咖啡的信仰,倒不是因為咖啡的香味,而是因為那構造複雜的,科學化的銀色的壺,那晶亮的玻璃蓋。

    同樣地,他獻身于醫學,一半也是因為醫生的器械一概都是嶄新爍亮,一件一件從皮包裡拿出來,冰涼的金屬品,小巧的,全能的。

    最偉大的是那架電療器,精緻的齒輪孜孜輾動,飛出火星亂迸的爵士樂,輕快,明朗,健康。

    現代科學是這十分不全的世界上唯一的無可訾議的好東西。

    做醫生的穿上了那件潔無纖塵的白外套,油炸花生下酒的父親,聽紹興戲的母親,庸脂俗粉的姊姊,全都無法近身了。

     這是汝良期待着的未來。

    現在這未來裡添了個沁西亞。

    汝良未嘗不知道,要實現他的理想,非經過一番奮鬥不可。

    醫科要讀七年才畢業,時候還長着呢,半路上先同個俄國女孩子拉扯上了,怎麼看着也不大合适。

     自行車又經過一家開唱紹興戲的公館,無線電悠悠唱下去,在那寬而平的嗓門裡沒有白天與黑夜,仿佛在白晝的房間裡點上了電燈,眩暈,熱鬧,不真實。

     紹興姑娘唱的是:“越思越想越啦懊呃悔啊啊!”穩妥的拍子。

    汝良突然省悟了:紹興戲聽衆的世界是一個穩妥的世界——不穩的是他自己。

     汝良心裡很亂。

    來到外灘蘇生大廈的時候,還有點惴惴不甯,愁的卻是别一類的事了。

    來得太早,她辦公室裡的人如果還沒有走光,豈不是窘的慌?人走光了,一樣也窘的慌。

     他延挨了好一會,方才乘電梯上樓。

    一推門,就看見沁西亞單獨坐在靠窗的一張寫字台前面。

    他怔了一怔——她仿佛和他記憶中的人有點兩樣。

    其實,統共昨天才認識她,也談不上回憶的話。

    時間短,可是相思是長的——他想得太多了,就失了真。

    現在他所看見的是一個有幾分姿色的平凡的少女,頭發是黃的,可是深一層,淺一層,近頭皮的一部分是油膩的栗色。

    大約她剛吃完了簡便的午餐,看見他來,便将一個紙口袋團成一團,向字紙簍裡一抛。

    她一面和他說話,一面老是不放心嘴唇膏上有沒有黏着面包屑,不住地用手帕在嘴角揩抹。

    小心翼翼,又怕把嘴唇膏擦到界線之外去。

    她藏在寫字台底下的一隻腳隻穿着肉色絲襪,高跟鞋褪了下來,因為圖舒服。

    汝良坐在她對面,不是踢着她的鞋,就踢着了她的腳,仿佛她一個人長着幾雙腳似的。

     他覺得煩惱,但是立刻就責備自己:為什麼對她感到不滿呢?因為她當着人脫鞋?一天到晚坐在打字機跟前,腳也該坐麻了,不怪她要松散松散。

    她是個血肉之軀的人,不是他所做的虛無飄渺的夢。

    她身上的玫瑰紫絨線衫是心跳的絨線衫——他看見她的心跳,他覺得他的心跳。

     他決定從今以後不用英文同她談話。

    他的發音不夠好的——不能給她一個惡劣的印象。

    等他學會了德文,她學會了中文,那時候再暢談罷。

    目前隻能借着教科書上的對白:“馬是比牛貴麼?羊比狗有用。

    新的比舊的好看。

    老鼠是比較小的。

    蒼蠅還要小。

    鳥和蒼蠅是飛的。

    鳥比人快。

    光線比什麼都快。

    比光線再快的東西是沒有的了。

    太陽比什麼都熱。

    比太陽再熱的東西是沒有的了。

    十二月是最冷的一月。

    ”都是颠撲不破的至理名言,就可惜不能曲曲表達出他的意思。

     “明天會晴嗎?——也許會晴的。

    ” “今天晚上會下雨嗎?——也許會下雨的。

    ” 會話書的作者沒有一個不是上了年紀的人,鄭重而羅唆。

     “您抽煙嗎?——不大抽。

    ” “您喝酒嗎?——不天天喝。

    ” “您不愛打牌嗎?——不愛,我最不愛賭錢。

    ” “您愛打獵嗎?——喜歡。

    我最喜歡運動。

    ” “念。

    念書。

    小說是不念。

    ” “看。

    看報。

    戲是不看。

    ” “聽。

    聽話。

    壞話是不聽。

    ” 汝良整日價把這些話颠來倒去,東拼西湊,隻是無法造成一點柔情的暗示。

    沁西亞卻不像他一般地為教科書圈住了。

     她的中文雖然不行,抱定宗旨,不怕難為情,隻管信着嘴說去。

    缺乏談話的資料,她便告訴他關于她家裡的情形。

    她母親是再醮的寡婦,勞甫沙維支是她繼父的姓。

    她還有個妹妹,叫麗蒂亞。

    她繼父也在洋行裡做事,薪水不夠養活一家人,所以境況很窘。

    她的辭彙有限,造句直拙,因此她的話往往是最生硬的,不加潤色的現實。

    有一天,她提起她妹妹來:“麗蒂亞是很發愁。

    ”汝良問道:“為什麼呢?”沁西亞道:“因為結婚。

    ”汝良愕然道:“麗蒂亞已經結了婚了?”沁西亞道: “不,因為她還沒有。

    在上海,有很少的好俄國人。

    英國人,美國人也少。

    現在沒有了。

    德國人隻能結婚德國人。

    ”汝良默然,半晌方道:“可是麗蒂亞還小呢。

    她用不着發愁。

    ”沁西亞微微聳了聳肩道:“是的。

    她還小。

    ” 汝良現在比較懂得沁西亞了。

    他并不願意懂得她,因為懂得她之後,他的夢做不成了。

     有時候,他們上完了課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