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瓜洲記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忠到軍,即與之商量,分移時俊軍于馬家渡,而顯忠兼守之。
辍李捧一全軍,又分采石戈船百艘來援京口,督府又留楊存忠、邵宏淵同力防扼,庶保萬全。
蓋臣以諸處探報,知敵兵不多于官軍,但彼合而我分,故強弱之勢若相異。
自敵得兩淮,其力漸分,糧草乏絕,人馬多病死,故意急急。
于采石之戰大敗,又将僥幸于瓜洲。
今我之精兵聚于京口,持重以待之,一戰而勝,金人歸遁無疑矣。
臣再聞士夫之論,謂采江渡網沙夾馬家渡大城,皆以為可憂,臣因親行江上,知其說謂為不然。
蓋敵自和州可以出舟于大江者,止有一楊林河而已,與采石相對,餘皆下淤,無河道與大江相逼近,李顯忠探得楊林河中見今别無敵船,又官軍戰艦皆守河口,下流諸渡非所憂也。
方金人往和州,窮日夜之力造船,意為必有過人者,故采石之戰,官軍所用船才五之二,以其三置上流,及天色垂暮,敵敗而走,又不敢大段追襲,防其戰艦出于不測也。
今乃止百十小船無襲,蓋遮掩和州渡口所用者,便欲以當戈船,臣知其伎倆已盡,無能為矣。
初,敵涉淮,不旬日,直抵大江之北。
臣詢之将士,質之道路之言,皆雲:劉锜、王權未嘗敢與接戰,逡巡引避,有一日走數百裡者,非戰而不勝之罪也。
以此月八日之戰,當諸軍扶傷奪氣之餘,而舊将已去,新将未至,正人情危疑中,尚能大破賊軍,擊走敵人,使建康蕪湖間民皆奠安者,士卒倚王人之重,得以肆力于一戰也。
自顯忠到軍,臣與之款,知其忠義敢前,無彼我心,往日見士大夫憂其反覆,于臣觀之,能立大功以報陛下者,必此人也。
臣願以身任之。
今淮西之城猶雲不守,而廬濠等州山水寨民兵多近,近又漸複無為軍,巢縣一帶,已令池州官軍分屯守之,則裕溪大信口無敵船入,池黃之境可固,而采石上下必保無虞。
臣切料之,隻得京口一捷,則江介之憂可去,而兩淮之複,度不甚費兵力矣。
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況于萬乘之君,而可履險?臣嘗兩次口奏,乞車駕且駐臨安,亦蒙聖慈采錄其說。
今願陛下特審宸慮,少緩六飛之發,以須金人之奔北,而徐圖之,天下幸甚,臣不勝倦倦憂君之誠,惟陛下裁察。
" 癸未,允文至鎮江,谒劉锜,病已革,允文問:"疾勢如何?"锜執允文手曰:"休問疾如何,朝廷養兵三十年,我輩一技無所施。
今日成大功,乃出于一中書舍人,我輩愧爾,當死矣。
"先遣一介報:泰州連日大風,未能行。
允文與楊存中、成闵謀曰:"賊已瞰江,當日嚴守禦之備,今舟船方系岸,萬一不堪駕用,誤事,宜令戰士登舟按試。
且采石之敗,虜氣已索,欲間我不意,是以來此,今我反出其不意,示以有備。
" 辛卯,次州溉,是時止有戰船二十四隻,相繼李顯忠所遣戈船亦至,戰士踏船繞金山上下洄溯如飛,北岸諸酋皆憑壘縱觀,曰:"南軍為備張設如此。
"時金主已次揚州,急遣人報。
金主跨馬即至,列坐諸酋會議。
一酋前跪曰:"南軍有備,未可輕舉,向觀所用舟楫,迅駛如飛,此甯能當之。
且采石江面視此為甚狹,而我軍尚且不利,不如徐為謀,以間其隙。
"金主震怒,拔劍數之曰:"汝罪當死數矣,我不即誅,汝今沮吾軍事,誰可恕?"酋哀懇久之,金主曰:"赦汝,汝率諸酋旦日各将戰船百艘,約五日必絕江,違令先斬汝。
"諸酋退曰:"南軍有備,豈宜輕舉?輕即送死。
今主以險狠拒谏,吾等有言不從,必殺我,不如先下手為強也。
"遂定謀殺之。
乙未夜,作南軍劫寨,直至金主寝帳,前後皆其親兵。
誰何,諸酋雲:"汝安往?"諸酋谕之曰:"我欲帳中幹事。
"親兵縱諸酋入,引弓射帳中,金主被箭躍起,猶挽弓欲射,已而問曰:"你是江南人?"自家人應曰:"自家人。
"即卑辭祈懇曰:"汝殺我,今日之命懸汝等,必殺我,速得死為幸。
然我自去年十月至今日,作無道理事,宜汝等之殺我也。
"諸酋連以數箭斃之,兼殺侍寝妃花不如等五人,并殺梁大使、郭副留馬、韓欽哥、李康政。
四人者,皆為敵謀南犯者。
花不如,長安貧家女,慧麗專寵,凡打球縱獵出入,無不從之。
明日,諸酋遂麾軍退屯三十裡。
是日,北人田政以其死報我師,繼遣探騎偵敵虛實,知敵果移屯。
十二月己亥,以其殺聞朝廷,北人亦懼其主死,欲按甲保境移交關報。
事聞朝廷,遂議發允文見行在所禀事宜。
是時,敵雖移屯,兵尚駐東淮。
甲辰,允文至行在所,上慰勞有加。
允文奏曰:"此廟社之靈,陛
辍李捧一全軍,又分采石戈船百艘來援京口,督府又留楊存忠、邵宏淵同力防扼,庶保萬全。
蓋臣以諸處探報,知敵兵不多于官軍,但彼合而我分,故強弱之勢若相異。
自敵得兩淮,其力漸分,糧草乏絕,人馬多病死,故意急急。
于采石之戰大敗,又将僥幸于瓜洲。
今我之精兵聚于京口,持重以待之,一戰而勝,金人歸遁無疑矣。
臣再聞士夫之論,謂采江渡網沙夾馬家渡大城,皆以為可憂,臣因親行江上,知其說謂為不然。
蓋敵自和州可以出舟于大江者,止有一楊林河而已,與采石相對,餘皆下淤,無河道與大江相逼近,李顯忠探得楊林河中見今别無敵船,又官軍戰艦皆守河口,下流諸渡非所憂也。
方金人往和州,窮日夜之力造船,意為必有過人者,故采石之戰,官軍所用船才五之二,以其三置上流,及天色垂暮,敵敗而走,又不敢大段追襲,防其戰艦出于不測也。
今乃止百十小船無襲,蓋遮掩和州渡口所用者,便欲以當戈船,臣知其伎倆已盡,無能為矣。
初,敵涉淮,不旬日,直抵大江之北。
臣詢之将士,質之道路之言,皆雲:劉锜、王權未嘗敢與接戰,逡巡引避,有一日走數百裡者,非戰而不勝之罪也。
以此月八日之戰,當諸軍扶傷奪氣之餘,而舊将已去,新将未至,正人情危疑中,尚能大破賊軍,擊走敵人,使建康蕪湖間民皆奠安者,士卒倚王人之重,得以肆力于一戰也。
自顯忠到軍,臣與之款,知其忠義敢前,無彼我心,往日見士大夫憂其反覆,于臣觀之,能立大功以報陛下者,必此人也。
臣願以身任之。
今淮西之城猶雲不守,而廬濠等州山水寨民兵多近,近又漸複無為軍,巢縣一帶,已令池州官軍分屯守之,則裕溪大信口無敵船入,池黃之境可固,而采石上下必保無虞。
臣切料之,隻得京口一捷,則江介之憂可去,而兩淮之複,度不甚費兵力矣。
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況于萬乘之君,而可履險?臣嘗兩次口奏,乞車駕且駐臨安,亦蒙聖慈采錄其說。
今願陛下特審宸慮,少緩六飛之發,以須金人之奔北,而徐圖之,天下幸甚,臣不勝倦倦憂君之誠,惟陛下裁察。
" 癸未,允文至鎮江,谒劉锜,病已革,允文問:"疾勢如何?"锜執允文手曰:"休問疾如何,朝廷養兵三十年,我輩一技無所施。
今日成大功,乃出于一中書舍人,我輩愧爾,當死矣。
"先遣一介報:泰州連日大風,未能行。
允文與楊存中、成闵謀曰:"賊已瞰江,當日嚴守禦之備,今舟船方系岸,萬一不堪駕用,誤事,宜令戰士登舟按試。
且采石之敗,虜氣已索,欲間我不意,是以來此,今我反出其不意,示以有備。
" 辛卯,次州溉,是時止有戰船二十四隻,相繼李顯忠所遣戈船亦至,戰士踏船繞金山上下洄溯如飛,北岸諸酋皆憑壘縱觀,曰:"南軍為備張設如此。
"時金主已次揚州,急遣人報。
金主跨馬即至,列坐諸酋會議。
一酋前跪曰:"南軍有備,未可輕舉,向觀所用舟楫,迅駛如飛,此甯能當之。
且采石江面視此為甚狹,而我軍尚且不利,不如徐為謀,以間其隙。
"金主震怒,拔劍數之曰:"汝罪當死數矣,我不即誅,汝今沮吾軍事,誰可恕?"酋哀懇久之,金主曰:"赦汝,汝率諸酋旦日各将戰船百艘,約五日必絕江,違令先斬汝。
"諸酋退曰:"南軍有備,豈宜輕舉?輕即送死。
今主以險狠拒谏,吾等有言不從,必殺我,不如先下手為強也。
"遂定謀殺之。
乙未夜,作南軍劫寨,直至金主寝帳,前後皆其親兵。
誰何,諸酋雲:"汝安往?"諸酋谕之曰:"我欲帳中幹事。
"親兵縱諸酋入,引弓射帳中,金主被箭躍起,猶挽弓欲射,已而問曰:"你是江南人?"自家人應曰:"自家人。
"即卑辭祈懇曰:"汝殺我,今日之命懸汝等,必殺我,速得死為幸。
然我自去年十月至今日,作無道理事,宜汝等之殺我也。
"諸酋連以數箭斃之,兼殺侍寝妃花不如等五人,并殺梁大使、郭副留馬、韓欽哥、李康政。
四人者,皆為敵謀南犯者。
花不如,長安貧家女,慧麗專寵,凡打球縱獵出入,無不從之。
明日,諸酋遂麾軍退屯三十裡。
是日,北人田政以其死報我師,繼遣探騎偵敵虛實,知敵果移屯。
十二月己亥,以其殺聞朝廷,北人亦懼其主死,欲按甲保境移交關報。
事聞朝廷,遂議發允文見行在所禀事宜。
是時,敵雖移屯,兵尚駐東淮。
甲辰,允文至行在所,上慰勞有加。
允文奏曰:"此廟社之靈,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