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貨店的客人

關燈
由于家人擔心,雖然提不起勁兒,但我還是從第二天開始去S.K商社上班。

    偵查的事已經委托給深山木,我也無從幫忙,隻能将希望放在深山木說好的一星期以後,空虛度日。

    下班之後,看不到總是并肩同行的可人倩影,那種寂寞驅使我不由自主地走向初代的墓地。

    每一天,我都準備花束,到她全新的卒塔婆[立在墓地的長闆,上部呈塔狀,刻有經文、法名等。

    ]前哭泣。

    而每去一次,我複仇的決心也就越形堅定。

    感覺每一天都獲得了新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到了第二天,我再也按捺不住,搭乘夜班火車拜訪鐮倉的深山木家,但他不在。

    向鄰居打聽,得知他“前天出去之後就沒有回來”。

    看樣子,那天在巢鴨道别之後,他就直接去了什麼地方了。

    我心想這情況,在約好的第五天之前,就算來訪也隻是白跑。

     不過到了第三天,我發現了一件事。

    雖然我完全不明白那意味着什麼,也算得上是一個發現。

    我遲了三天,才總算窺見了深山木龐大推理體系的冰山一角。

     深山木提到神秘的“景泰藍花瓶”,始終在我的腦海盤旋。

    這天我正在公司工作,一邊打算盤,滿腦子想的卻都是“景泰藍花瓶”。

    奇妙的是,在巢鴨的咖啡廳第一次看到深山木塗鴉時,我對“景泰藍花瓶”就沒有初見面的生疏感。

    哪裡有那種景泰藍花瓶?我曾經在哪兒見到過它,而且是以可以聯想到死去初代的形式,這些信息殘留在我腦中一角。

    奇特的是,有一天它被算盤上的某個數字牽動,景泰藍突然浮在我的記憶表面。

     “想起來了,我在初代家隔壁的舊貨店曾看過它。

    ” 我在心裡暗暗叫了一聲。

    當時已經過了三點,我匆忙離開,趕到舊貨店去。

    直闖店裡,劈頭問了老店主一句: “我記得這裡本來擺着兩隻巨大的景泰藍花瓶,已經賣了嗎?” 我裝作路過的客人,這樣詢問。

     “嗯,是的,已經賣掉了。

    ” “真可惜,我原本想要的,什麼時候賣掉的?兩隻都被同一個人買走了嗎?” “它們是一對的,但買主不同。

    那兩隻古董真是精美,放在這種窮酸的小店,實在是可惜了。

    出售的價格也挺高的。

    ” “什麼時候賣掉的?” “有一隻是昨晚賣掉的,真不巧您錯過了,被一個外地人買走的。

    另一隻我記得是上個月,對,上個月二十五日賣掉的。

    正巧是隔壁發生事情的日子,我記得很清楚。

    ” 就這樣,喜愛閑聊的老人,接着長篇大論地說起隔壁出事的經過。

    聽完後我得到明确的結論:第一個買家是個商人打扮的男子,訂下花瓶後付了錢回去,隔天中午派了個人過來,把用布巾包好的花瓶扛了回去。

    第二個買家是個身穿西服的年輕紳士,買下後當場招了輛人力車,把花瓶帶回去了。

    兩邊都是過路的生客,當然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不必說,第一個買家前來領花瓶的日子,正好是殺人命案發生當天,這一點引起我的注意。

    但我完全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深山木一定也在思考花瓶的事,(老人記得很清楚,三天前有個疑似深山木的人前來詢問過同一款花瓶)為什麼他會如此重視這隻花瓶?一定有什麼緣由才對。

     “我記得是鳳蝶花紋呢。

    ” “嗳,是這樣沒錯。

    是黃底的,上頭有許多鳳蝶。

    ” 我記得那是隻高約三尺,直徑頗大的大花瓶,暗黃底色,上面有許多用銀細線勾勒的黑色鳳蝶四處紛飛。

     “那花瓶是從哪裡得來的?” “是從同行那裡收購的,聽說是某個實業家的破産處理品。

    ” 這兩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