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弟二

關燈
正。

    變以至子日當冬至,則陰陽離合之道行焉。

    」是律之清濁出於氣之「發斂」,故曰「名察發斂,定清濁」,無取於「度驗」也。

    薛瓚以爲「題名宿度,候察進退」,乃不得其解,而曲爲之説。

     然 「然蓋尚矣」。

    念孫案:「然」猶「是」也。

    此承上文言黃帝作曆之事如是,是蓋尚矣。

    《漢書》作「然則上矣」,亦謂是則上矣也。

    範望注《太玄·務·測》曰:「然,猶是也。

    」《傅靳成傳贊》曰:「成侯周緤操心堅正,身不見疑,上欲有所之,未嘗不垂涕,此有傷心者,然可謂篤厚君子矣。

    」亦謂是可謂篤厚君子也。

     歲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 「太初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索隱曰:「聚,音『陬』。

    注謂月值畢及陬訾也。

    畢,月雄也。

    聚,月雌也。

    」錢氏《攷異》曰:「《爾雅》:『月在甲曰畢,正月爲陬,十一月爲辜。

    』此冬至之月,建子月也。

    月陽在甲,當雲『畢辜』,而雲『畢聚』者,『聚』與『陬』古文通用,天正之月亦可雲『陬』也。

    《索隱》謂『月值陬訾』,則是建寅之月,非冬至矣。

    」引之曰:此殷曆也。

    《續漢書·律曆志論》曰:「顓頊曆元用乙卯,殷用甲寅。

    」又載劉洪上言曰:「甲寅元天正,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于牛初。

    乙卯之元人正,己巳朔旦立春,三光聚天廟五度。

    」是顓頊曆以乙卯年之立春爲元,而以其月爲正月。

    殷曆以甲寅年之冬至爲元,亦以其月爲正月也。

    正月爲「陬」,而在甲曰「畢」,故曰「月名畢陬」。

    《漢書·律曆志》曰:「太初元年,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歲在星紀婺女六度。

    故《漢志》曰歲名困敦,困敦,太歲在子之名。

    殷曆之甲寅,即顓頊曆之丙子。

    説詳《太歲攷》。

    正月歲星出婺女。

    」班氏引《漢志》以證十一月歲星在婺女,則所謂正月者,正謂十一月也。

    蓋漢初用顓頊曆,以建寅之月爲正月,曆元起於立春。

    至武帝太初元年改曆,《太史公自序》:「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曆始改。

    」而用殷曆建子之月爲正月,曆元起於冬至。

    是年五月,正曆仍用殷曆之十一月冬至爲元,而正月之在寅月,則又參以顓頊曆法。

    《漢書·武帝紀》:「太初元年,夏五月,正曆正月爲歲首。

    」師古曰:「謂以建寅之月爲正也。

    」故太初元年之正月爲建子之月,而二年之正月即爲建寅之月也。

    《漢書·武帝紀》「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不稱「正月」者,據太初曆追改之耳。

    唯《律曆志》所引《漢志》尚存「正月」之文。

     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 「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

    引之曰:當作「端蒙單閼」,下文「端蒙單閼」當作「遊兆執徐」。

    自此以下,皆後人所改,當以次更正。

    説見《太歲攷》。

     商橫涒灘 「商橫涒灘」。

    單行《索隱》本作「商橫赤奮若」,下文「尚章大淵獻」作「尚章困敦」,「焉逢困敦」作「焉逢大淵獻」,「端蒙赤奮若」作「端蒙汭漢」。

    引之曰:此殷曆也,故與《爾雅》歲名不同。

    今本既以《爾雅》改《史記》,又并《索隱》而改之,大謬。

    説見《太歲攷》。

     祝犂大荒落四年建始四年 「祝犂大荒落四年」。

    引之曰:此七字乃後人所加。

    説見《太歲攷》。

     端旃蒙 「端旃蒙者,年名也」。

    念孫案:《爾雅》之「旃蒙」,《史記》作「端蒙」。

    此作「端旃蒙」者,後人旁記「旃」字,因誤入正文耳。

     天官書 鬥魁 「在鬥魁中,貴人之牢」。

    念孫案:「魁」上本無「鬥」字,此因《集解》内「在鬥魁中」而誤衍也。

    此雲「在魁中」,下文雲「魁下六星」,皆承上「鬥魁」而言,無庸更加「鬥」字。

    《索隱》本無「鬥」字,《漢書·天文志》亦無。

     名曰三能 「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

    念孫案:「名」字後人所加。

    此書稱星名,皆言「曰某」,無言「名曰某」者。

    《索隱》本無「名」字,《太平禦覽·天部》引此亦無「名」字,《漢書·天文志》同。

     順入軌道 「月、五星順入,軌道」。

    索隱曰:「韋昭雲:『謂循軌道不邪逆也。

    順入,從西入也。

    』」正義曰:「謂月、五星順注軌道,入太微庭也。

    」念孫案:「順入」,一事也,「軌道」,又一事也。

    「順入」者,韋氏以爲「從西入」,是也。

    「軌道」者,「軌」猶「循」也。

    謂月、五星皆循道而行,不旁出也。

    《賈子·道術篇》曰:「緣法循理謂之軌。

    」是「軌」與「循」同義。

    《漢書·賈誼傳》:「諸侯軌道。

    」謂循道也。

    《後漢書·襄楷傳》:「熒惑入太微,出端門,不軌常道。

    」謂不循常道也。

    下文曰:「其逆入,若不軌道。

    」索隱引宋均雲:「逆入,從東入。

    不軌道,不由康衢而入也。

    」「逆入」爲一事,「不軌道」又爲一事,此尤其明證矣。

     水水 「火入,旱句金,兵句水,今本此下載《索隱》曰:「謂火、金、水入五潢,則各緻此災也。

    宋均雲:『不言木、土者,木、土德星,於此不爲害故也。

    』」水此字上屬爲句。

    中有三柱。

    句」念孫案:「火入,旱。

    金,兵。

    水,水」者,謂火入五潢則爲旱,金則爲兵,水則爲水也。

    《漢書·天文志》曰:「辰星入五車,大水。

    」「中有三柱」者,謂五潢中有三柱也。

    索隱謂「火、金、水」雲雲,本在「水,水」之下,今本列入上「水」字之下,下「水」字之上,而讀「金兵水」爲句,「水中有三柱」爲句,大謬。

     水患 「五星犯北落,入軍,軍起。

    火、金、水尤甚。

    火,軍憂。

    水患」。

    念孫案:「水患」當作「水,水患」,言水犯北落,入軍,則有水患也。

    上文「火入,旱。

    金,兵。

    水,水」即其證。

    今本脫一「水」字,則文不成義。

    《漢書·天文志》正作「水,水患」。

     可以重緻天下 「填星所居,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重緻天下」。

    今本脫「以」字。

    上文「歲星」雲「可以義緻天下」,「熒惑」雲「可以禮緻天下」,下文「太白」雲「可以兵從天下」,「辰星」雲「可以法緻天下」,今據補。

    正義曰:「言五星皆從填星,其下之國倚重而緻天下。

    」《漢書·天文志》:「凡五星所聚宿,其國王天下:從歲以義,從熒惑以禮,從填以重,從太白以兵,從辰以法。

    」韋昭解「從填以重」曰:「謂以威重得。

    」念孫案:韋氏、張氏皆未曉「重」字之義。

    重,猶厚也。

    高誘注《秦策》及《呂氏春秋·振亂篇》竝曰:「厚,重也。

    」又注《呂氏春秋·盡數篇》及《淮南·俶真篇》竝曰:「重,厚也。

    」是「厚」、「重」二字同義。

    填星爲土,土德厚重,虞翻注《復卦》曰:「坤爲厚。

    」又注《繫辭傳》曰:「坤爲重。

    」故五星從填星,則其下之國可以厚重之德緻天下也。

    《開元占經·五星占》引《春秋運鬥樞》曰:「填星帥五精聚于中央,黃帝以重厚賢聖起。

    」又引《石氏星經》曰:「填星所在,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重德緻天下。

    」《天官書》即本於此,「重」下無「德」字者,省文耳。

    上文曰:「填星主德。

    」「德」即「重德」也。

    皆其明證矣。

     若水 「木星與土合,爲内亂,饑,主勿用戰,敗。

    水則變謀而更事。

    火爲旱。

    金爲白衣會若水」。

    錢氏《攷異》曰:「『若水』當作『若木』。

    」念孫案:錢説非也。

    「若水」二字,文與上屬,不與下屬。

    「金爲白衣會若水」者,水謂水災也。

    《漢書·高祖紀》注曰:「若,及也。

    」言木與金合,則爲白衣會及水災也。

    上文曰「填星失次下二三宿曰縮,有後戚,其歲不復,不乃天裂若地動」,下文曰「月蝕歲星,其宿地饑若亡」,文義竝與此同。

    《漢書·天文志》作「歲與太白合,則爲白衣之會,爲水」。

    《開元占經·五星占》引巫鹹曰:「太白與歲星合,爲白衣之會,爲水。

    」此皆其明證矣。

     爲北軍軍困舉事大敗 「火與水合爲焠,與金合爲鑠,爲喪,皆不可舉事,用兵大敗。

    土爲憂,主孽卿,大饑,戰敗,爲北軍,軍困,舉事大敗」。

    念孫案:上既言「戰敗」,下不當復言「北軍」。

    「爲北軍」上當有「水」字,言火與水合,則爲北軍,軍困,舉事大敗也。

    《漢書·天文志》「熒惑與辰合,則爲北軍,用兵舉事大敗」,《晉書·天文志》「火與水合,爲北軍,用兵舉事大敗」,皆其明證矣。

     疾 「太白所居久,其鄉利;疾,其鄉兇」。

    集解引蘇林《漢書注》曰:「疾過也。

    」念孫案:正文「疾」字本作「易」。

    《集解》引蘇林注是解「易」字之義,非解「疾」字之義。

    疾行而過謂之易,故蘇林訓「易」爲「疾過」。

    《漢書·天文志》「太白所居久,其國利;易,其鄉兇」,蘇林解「易」字曰「疾過也」,是其明證矣。

    《開元占經·太白占》引《石氏星經》曰:「太白所居久,其鄉利;易,其鄉兇。

    」此即《天官書》所本。

    《天官書》又曰:「填星其居久,其國福厚;易,福薄。

    」徐廣曰:「易猶輕速也。

    」《天文志》又曰:「歲星出而易,所當之國,是受其殃。

    」皆足與此「易」字互相證明矣。

    後人誤讀「疾過也」之注,遂改正文「易」字爲「疾」,不知蘇林自訓「易」爲「疾過」,非訓「疾」爲「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