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關燈
潘嫔所生,實皇女也。

    臨洮世子钊,高祖之孫,可立。

    遂迎钊即位。

    钊甫三歲,爾朱榮兵發晉陽,胡太後遣李神軌帥衆拒之。

    别将鄭先護等守河橋,長樂王子攸潛自高渚渡河,會榮于河陽,榮立為帝。

    先護等開城納之,徐纥鄭俨皆亡走,太後落發出家。

    榮遣騎執太後及钊至河陰,沉之河。

    臨洮,府名,屬陝西。

    河橋,在河南孟津縣。

    河陽,今懷慶府孟縣。

    河陰,縣名,屬開封府。

    長樂,魏郡名,今河間府冀州) 縱胡騎,殺朝士,至二千人。

    (子攸既立,以爾朱榮為都督,封太原王,入洛陽。

    魏将軍費穆密說榮曰:公士馬不出萬人,若不大行誅罰,更樹親黨,恐還北之日,未度太行,而内變作矣。

    榮然之,至陶渚,引百官集于行宮,列胡騎圍之,責以肅宗崩朝臣不能匡弼之罪,縱兵殺之。

    自丞相高陽王雍司空元欽等以下,死者二千餘人) 範黃金,鑄不就,帝王形像。

    (初,榮以銅為顯祖諸子孫各鑄像,唯子攸像成,故立之。

    至是榮令軍士言,元氏既滅,爾朱氏興,皆稱萬歲。

    遂遷子攸于河橋,置之幕下。

    高歡勸榮稱帝,榮乃自鑄金為像。

    凡四鑄不成,自悔曰:惟當以死謝朝廷。

    夜迎子攸還宮,叩頭請死) 肅宗嫔,新皇後,重耳辰嬴。

    (榮女先為肅宗孝明帝之嫔,榮欲莊帝納以為後,莊帝疑之。

    黃門侍郎祖茔曰:晉文公在秦,懷嬴入侍。

    陛下獨何疑焉?遂立爾朱氏為後) 孝莊帝,志雄剛,難禁劫制。

    (孝莊帝名子攸,爾朱榮所立。

    孝莊剛斷有謀,性勤政事。

    爾朱榮雖居外藩,遙制朝政,樹置親黨,布列莊帝左右,伺察動靜,大小必知。

    爾朱後尤妬忌,莊帝外逼于榮,内制于後,常怏怏不樂) 定計策,手刃了,天柱将軍。

    (時榮自為天柱大将軍,榮下人皆陵侮莊帝,左右無所忌憚。

    城陽王徽、侍中李彧,勸莊帝誅榮,莊帝欲投之,以太宰元天穆在并州,恐為後患,故忍未發,并召天穆至。

    莊帝乃召中書舍人溫子升告以殺榮狀,曰:吾甯為高貴鄉公死,不為常道鄉公生。

    若殺榮與天穆,而赦其黨,亦應不動耳。

    乃定計伏兵明光殿東,聲言皇子生,遣徽馳告榮。

    榮遂與天穆俱入,莊帝先橫刀膝下,李侃晞等抽刀從東戶入。

    榮即趨禦座,莊帝手刃之,并殺天穆) 爾朱兆,合世隆,連兵向阙。

    (榮既被誅,榮從弟仆射爾朱世隆,是夜帥榮部曲走屯河陰,進攻河橋。

    魏散騎常侍李苗,乘船夜下縱火,船焚橋,橋斷,世隆兵溺死甚衆。

    苗亦戰,赴水死。

    世隆收兵北遁,汾州剌史爾朱兆聞榮死,帥騎據晉陽。

    世隆至長子,兆來會之,共推長廣王晔即位。

    世隆兄仲遠,亦起兵徐州,同向洛陽。

    汾州,府名。

    屬山西。

    長廣,今山東登州府) 被幽囚,及其子,死在空門。

    (爾朱兆等輕兵涉河,騎叩宮門,宿衛乃覺,皆散走。

    莊帝步出雲龍門外,遇城陽王徽乘馬走,屢呼之,不顧而去。

    兆執莊帝鎖之,撲殺皇子,縱兵大掠,遷莊帝于晉陽,竟弒之三級佛寺) 晔恭朗,一年中,浮漚起滅。

    (初,爾朱世隆等于庚戌十一月起兵,推晔即位于長子,是為敬帝。

    辛亥二月,世隆廢晔為東海王,而立廣陵王恭,是為節闵帝。

    冀州刺史高歡起兵信都,讨爾朱氏,于辛亥十一月,立渤海太守元朗,是為中興王。

    三主起滅,止共一年。

    長子,縣名,屬潞安府。

    渤海,今河間府滄州。

    信都,今省入冀都,屬真定府) 高丞相,扶孝帝,自總朝廷。

    (高歡立朗,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擊滅爾朱,幽節闵于崇訓佛寺,旋弒于門下省。

    複廢主朗而更立平陽王修。

    修,孝莊孫,廣平王之子,是為孝武帝。

    歡自為大丞相、天柱大将軍) 縱蛟龍,得雲雨,掌兵六鎮。

    (初,爾朱兆與高歡,誓為兄弟。

    時賊帥葛榮部衆流入并肆者二十餘萬,為契胡陵暴,皆不聊生。

    大小二十六反,兆患之,問計于歡,歡曰:六鎮反殘,不可盡殺,宜選心腹使統之。

    兆遂使歡統六鎮兵。

    歡以兆酢,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委統州鎮兵,可集汾東受号令。

    長史慕容紹宗谏兆曰:高公雄才蓋世,複使握大兵于外,譬如借蛟龍以雲雨,将不可制矣。

    時兆左右已受歡金,因稱紹宗與歡有隙,兆怒,囚紹宗,趣發歡。

    并,今太原府。

    肆,即忻州。

    六鎮初魏太武破柔然高車,列置降人于漠南,分為六鎮曰:沃野、懷朔、武川、薄骨律、懷荒、禦奚) 滅爾朱,調番漢,善任知人。

    (高歡屯壺關,河北大使高幹迎歡入信都,共起兵以讨爾朱兆。

    歡遂詐為書,稱兆将以六鎮人配契胡為部曲,衆皆憂懼。

    又為并州符,調兵讨步落稽,乃發萬人。

    将行,故使孫騰尉景為請留五日,如此者再。

    歡親送之郊,雪涕執别。

    衆号恸,歡曰:與爾俱為失鄉客,不意在上征發。

    今直西向,已當死;後軍期,又當死;配國人,又當死,奈何?衆曰:惟有反耳。

    遂推歡為主,進擊爾朱兆于邺,破之。

    兆自殺,盡滅爾朱氏之黨。

    歡每号令軍士,其語鮮卑曰:漢民是汝奴,令汝溫飽,汝何為淩之?語華人曰:鮮卑是汝作客,為汝擊賊,令汝安甯。

    汝何為疾之?歡知人善任,文武鹹樂為用。

    壺關縣,屬潞安府。

    步落稽,匈奴别種,晉時劉淵五部之苗裔,居河東之西曲) 納君後,複夷婚,健誇兩婦。

    (歡納孝莊後爾朱氏為妃,蠕蠕又娶以公主。

    妃迎之,公主仰射翔鸱,妃斜射赤烏,皆中。

    歡喜曰:我此二婦,并堪擊賊矣。

    蠕蠕即柔然) 任敖曹,倚彭樂,勇冠三軍。

    (初,河北大使高幹起兵讨爾朱氏,以冀州迎歡,幹弟敖曹不從。

    歡使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

    敖曹馬矟絕世,歡任以為将,所向無前。

    時鮮卑具輕華人,惟憚敖曹。

    歡号令将士,嘗鮮卑語。

    敖曹在列,則為華言。

    嘗詣丞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射之,歡知而不責,累官司徒。

    歡與魏宇文泰戰于邙山,歡将彭樂以數十騎沖魏軍,所向奔潰,遂馳入魏營,虜泰督将僚佐四十八人,諸軍乘勝,大破之。

    歡使樂追泰,獲泰金帶一囊以歸,言于歡曰:黑獺漏刃,破膽矣。

    歡怒其失泰,樂曰:乞五千騎,複為王取之。

    黑獺,宇文泰字。

    ) 剛兩載,足疑心,逐君背叛。

    (歡立孝武帝二年,侍中封隆之言于歡曰:斛斯椿等必構禍亂。

    孫騰洩其言,椿白孝武,隆之及騰皆逃就歡。

    孝武遂欲伐晉陽,下诏戒嚴,雲欲伐梁。

    歡覺其意,表曰:臣為嬖佞所間,一旦受疑,陛下若垂信赤心,願賜斟量,亟令廢出。

    孝武下制書,數歡罪惡。

    歡遂勒兵南出,以誅斛斯椿為名,以高敖曹為前鋒。

    孝武亦親勒兵屯河橋,以椿為前驅,使椿與颍川王斌之鎮虎牢,賈顯智鎮滑台。

    顯智遂以軍降歡,歡引軍渡河,斌之與椿争權,遂绐孝武曰:歡兵已至。

    孝武即召椿還。

    明日,西奔長安。

    歡遂入洛陽,推清河王亶為大司馬,承制決事。

    颍川,魏改為鄭州,今穎州。

    清河,縣名,屬廣平府) 大将軍,宇文泰,挾入鹹秦。

    (宇文泰初為夏州刺史,陳悅等殺秦州荊史賀拔嶽,軍無主,趙貴曰:宇文夏州英略冠世,宜奉為王。

    乃迎泰統其軍。

    至是歡反,将軍王思政言于孝武曰:宇文泰乃心王室,今往就之,還複舊京,何慮弗克?孝武遣侍郎柳慶見泰于高平,泰請奉迎輿駕,孝武即以泰為關西大行台,令遣騎奉迎。

    及歡兵渡河,孝武西奔,泰使趙貴梁禦帥甲騎遠迎,又備儀衛,自迎谒于東陽驿。

    孝武謂泰曰:朕不德緻寇,方以社稷委公,公其勉之。

    遂入長安,以泰為大将軍雍州剌史兼尚書令。

    軍國之政,鹹取決焉。

    夏州,今陝西甯夏衛。

    秦州,屬鞏昌府。

    魏雍州,今西安府) 因内亂,酒杯中,遭逢鸩毒。

    (孝武閨中無禮,從妹不嫁者三人。

    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寶炬之同産也,從入阙。

    宇文泰使人殺之,孝武不悅,由是複與泰有隙。

    飲酒遇酖而死) 孝文孫,元寶炬,繼武稱尊。

    (宇文泰奉南陽王寶炬即位。

    寶炬,孝文之孫,京兆王愉之子,是為文帝。

    京兆,今西安府) 歡拜表,入洛陽,手扶善見。

    (歡自發晉陽,凡四十啟,孝武皆不報。

    及孝武奔長安,歡自追迎之,不及而還。

    至洛陽,又遣僧道榮奉表于孝武曰:陛下若遠賜一制,許還京洛,臣當帥勒文武,式清宮禁。

    若返正無期,則社稷不可無主,臣甯負陛下,不負社稷。

    孝武亦不答。

    歡乃集百官議所立,時清河王亶出入已稱警跸,歡醜之,謂亶曰:欲立王,不若立王之子。

    遂立其世子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

    魏都洛陽,謂之京師故曰京洛) 駐邺都,稱東魏,别立乾坤。

    (歡以洛陽西逼西魏,南近梁境乃奉靜帝遷都于邺,是為東魏) 從此後,兩交兵,互相勝敗。

    (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互相攻伐,勝負不常) 韋孝寬,守金墉,渤海銷魂。

    (東魏以高歡為大丞相渤海王,歡悉衆伐西魏,泰以韋孝寬為并州刺史,守玉璧。

    歡至,圍而攻之,晝夜不息,孝寬随機拒之,城外盡攻擊之術,而城中守禦不餘。

    歡使祖珽說之使降,孝寬曰:攻者自勞,守者常逸,孝寬關西男子,必不為降将軍也。

    歡苦攻五十日,士卒死者七八萬人,歡智力俱困,因而發病,乃解圍去。

    軍中訛言孝寬以定功弩射殺丞相,歡聞之,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作敕勒歌,自和之,哀感動人。

    玉璧,城名,在平陽府稷山縣西南。

    孝寬,名叔裕,以字行,杜陵人。

    ▼璜按魏大統四年戊午,王思政以玉璧險要,請築城以鎮之,後大統十二年丙寅,韋孝寬守玉璧,歡圍而攻之,茲雲金墉,疑誤。

    ) 高澄死,弟高洋,弒君篡國。

    (高歡卒,世子澄繼之,澄獲衡州剌史蘭欽子京,以為膳奴。

    京與其黨謀作亂,會澄與陳元康等屏左右謀受禅,京進食,寘刀盤下,殺之。

    弟太原公洋入,讨斬之。

    靜帝聞之,竊謂左右曰:大将軍死,威權當複歸帝室矣。

    至是洋以重兵皆在并州,欲早如晉陽,入谒靜帝,從甲士八千人,登階者二百人,皆攘袂扣刃,若對嚴敵。

    令主者傳奏曰:臣有家事,須詣晉陽。

    再拜而出。

    靜帝失色,目送之,曰:此人又似不相容,朕不知死在何日。

    洋自為丞相,封齊王。

    至邺,作圜邱,備法物,使侍中張亮逼靜帝禅位。

    靜帝斂容曰:推挹已久,謹當遜避。

    乃下禦坐,步就東廊,以故犢車一乘,送出雲龍門。

    百僚拜辭,遂遷于北城,廢為中山王。

    洋每出入,常以中山王自随。

    王妃太原公主,恒為之嘗飲食。

    護視之,洋飲公主酒,使人鸩王殺之,并其三子,葬于邺西。

    後忽掘而投之漳水) 西文皇,捐社稷,嗣子欽承。

    (西魏文帝寶炬殂,太子欽立,是為廢帝) 宇文泰,弒其君,複其本姓。

    (欽謀誅泰,事洩,泰廢之,置之雍州。

    立其弟齊王廓,複姓拓拔氏,是為恭帝。

    泰尋殺欽) 齊王廓,立三載,貶宋稱公。

    (宇文泰卒,世子覺繼之,自為周公。

    尋廢恭帝廓為宋公而篡位。

    廓在位三年,後為宇文護所弒) 拓跋氏,析為二,一十六主。

    (魏自高歡立善見而魏東,宇文泰立寶炬而魏西,合計元魏,東西共十六主) 宋齊梁,同歲月,百六十春。

    (魏自拓跋珪起晉安帝戊戌,至恭帝廓,終梁宣帝丙子,凡曆南朝宋齊梁,共一百五十九年) 北齊者,自高洋,奪之東魏。

    (東魏齊王高洋,使侍中張亮等見靜帝,逼以禅位。

    靜帝使彭城王韶奉玺绶于齊,遂即位,國号齊,改元天保元年) 号文宣,居晉冀,築起長城。

    (洋立,是為文宣帝,都于晉陽。

    初,自黃栌嶺起長城,北至社平戍四百馀裡,置三十六戍。

    後又築長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恒州九百餘裡;又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于海,前後所築,東西三千餘裡。

    又長城内築重城,凡四百餘裡。

    晉冀,今山西太原府,禹貢冀州之域,春秋為晉,秦曰晉陽) 初時節,算英明,神謀比父。

    (初,洋為太原公,内明決而外如不慧,晉陽舊臣宿将素輕洋。

    及至大會文武,神彩英暢,衆皆大驚。

    父歡先謂長史薛琡曰:此兒識慮過吾。

    比父又注見下高歡不死) 拒黑獺,破柔然,行陣躬親。

    (洋稱帝,魏太師宇文泰伐之,自弘農為橋濟河,至建州。

    洋自将出頓東城,泰聞其軍容嚴盛,歎曰:高歡不死矣。

    引還。

    柔然寇齊肆州,洋自讨之,至恒州,柔然散走。

    洋以千餘騎為殿,宿黃瓜堆,柔然别部數萬騎奄至。

    洋安卧,平明乃起,神色自若。

    指畫形勢,縱兵奮擊,柔然披靡,因潰圍出。

    柔然走,追擊敗之,令都督高阿那肱帥騎塞其走路,阿那肱以兵少請益,洋更減其半,阿那肱奮擊,大破之。

    洋初立時,軍國機策,獨決懷抱。

    每臨行陳,親當矢石,所向有功。

    黑獺,宇文泰字。

    東城,未詳,惟南陽府城北,舊有蒙縣城,俗呼東城。

    肆州,今忻州。

    恒州,今真定府。

    黃瓜堆,地名) 貪酒色,漸昏狂,酣歌醉舞。

    (齊王數年後,漸以功業自矜,嗜酒淫佚。

    每醉,辄手殺人,以為戲樂。

    高氏婦女,不問親疎,往往亂之,或以賜左右,不從者手刃之。

    納娼婦薛氏,有寵,既而無故斬薛氏,藏首于懷,出東山宴飲,勸酬始合,忽出其首,投于柈上,一座大驚;複收取流涕,載屍以出,披發步哭而随之。

    嘗欲殺趙道德,道德曰:臣于地下啟先帝,谕此兒酣酗颠狂,不可教訓。

    洋默然而止) 露身形,塗粉黛,剪刈宗親。

    (洋肆行狂暴,袒露形體,面塗粉黛,街坐巷宿。

    有術士言亡高者黑衣,洋問何物最黑,左右曰無過于漆。

    洋以上黨王渙,于兄弟第七,執之。

    永安王浚入朝,從幸東山,洋裸裎為樂,浚進谏。

    及還州,又上書切谏,洋馳驿收之,與渙皆盛以鐵籠,寘于地牢,飲食溲穢,共在一所。

    洋臨穴讴歌,令浚等和之,浚等悲怖聲顫,洋怆然泣下,将赦之。

    長廣王湛曰:猛虎安可出穴?洋使左右剌之,浚渙号哭呼天,乃燒殺之。

    遠近痛憤。

    上黨,今潞安府) 逼親嫂,亂人倫,刀環築侄。

    (齊主逼通昭信李後,曰:若不從當殺爾子。

    後懼從之。

    既而有娠,其子太原王紹德有怨言,後慚,由是生女不舉。

    齊主诟曰:爾殺我女,我何得不殺爾兒。

    當即對後以刀環築殺紹德。

    ▼璜按昭信李後,即高洋之後,刀環殺侄,系武成帝高湛事,非高洋事。

    又按洋兄澄後元氏,魏靜帝之妹,洋昏狂曰:兄昔奸我婦,我今須報。

    乃淫于後。

    升庵或因逼嫂而誤入築侄于此。

    李後,名祖娥) 臨死來,懦兒憐,也自傷心。

    (洋嗜酒成疾,屢雲太子殷性懦,終當傳位于常山王演,魏收謂楊愔曰:太子國之根本,此言非所以為戲。

    愔白收言,洋歎息而止。

    及病笃,謂李後曰:人生必有死,何足惜。

    但憐正道尚幼,人将奪之耳。

    又謂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

    遂殒。

    正道,太子殷字。

    常山,今真定府) 齊廢帝,一年來,常山下手。

    (洋殂,子殷立,是為廢帝。

    在位一年,常山王演廢為濟南王而自立,後濟南王在邺,望氣者言邺中有天子氣,演使長廣王湛守邺,送濟南王于晉陽殺之。

    濟南,府名,屬山東) 孝昭皇,馬跌死,報應分明。

    (演,文宣之弟,是為孝昭帝。

    初,演欲篡位,言于婁太後,太後從之,下令廢殷為濟南王,以常山王入纂大統,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

    至是演出畋,馬驚墜地絕肋。

    太後視疾,問濟南所在者三,演不對。

    太後怒曰:殺之耶?不用吾言,死其宜矣。

    遂去不顧) 武成帝,繼其兄,殺其猶子。

    (武成帝名湛,先為長廣王。

    初,孝昭欲立湛為太弟,既而立子百年為太子。

    湛心不平,至是演征湛立之,又與書曰:百年無罪,汝可以樂處置之,勿學前人。

    演殂,湛至晉陽即位,封百年為樂陵王。

    河清三年六月,白虹貫日,武成欲以百年厭之,遣左右捶殺之,棄諸池,池水盡赤) 斛律妃,握寶玦,哀慘難聞。

    (初,百年聞召,自知不免,割帶玦留與妃斛律氏。

    及百年被殺,妃把玦哀号不食,月餘亦死,玦猶在手,拳不可開。

    其父仆射斛律光自擘之,乃開) 和士開,通胡後,反誅龍子。

    (和士開以善握槊彈琵琶,為武成所親狎,出入卧内,遂得通于胡後。

    後武成殂,後主深委任之,以為尚書令,威權日盛。

    忌後主弟琅邪王俨,欲出之于外,治書侍禦史王子宜說俨曰:殿下被疏,正由士開間構。

    俨令子宜彈其罪,侍中馮子琮雜他文書奏之,後主可之。

    俨诳領軍庫狄伏連,執士開送台,俨斬之。

    後主急召斛律光,光聞之,大笑曰:龍子所為,固自不凡。

    因引俨請于後主,求寬俨罪。

    後主以刀環築其辮頭,度久乃釋之。

    後陸令萱說後主曰:琅邪聰明雄勇,自專殺以來,常懷恐懼,宜早為之計。

    後主乃召俨,使劉桃枝拉殺之,時年十四。

    遺腹四男,俱幽死。

    按此乃後主時事。

    龍子,俨小字) 四年餘,稱太上,傳與東宮。

    (武成在位四年,祖珽說和士開曰:文襄文宣孝昭之子,俱不得立。

    宜說主上,令皇太子早踐大位。

    若事成,中宮少主必皆德君。

    請君微說主上,班自外上表論之。

    士開許諾,會彗星見,太史奏雲除舊布新之象,珽上言:陛下雖為天子,未為極貴,宜傳位東宮,以上應天道。

    武成遂傳位太子緯,羣臣上尊号為太上皇帝) 後主緯,自稱呼,無愁天子。

    (後主名緯,好自彈琵琶,為無愁之曲。

    民間稱之為無愁天子) 百升飛,高山倒,敗壞家門。

    (斛律光為左丞相,封鹹陽王,數以祖珽勢傾朝野,光惡之,曰:盲人入,國必破矣。

    由是與珽等有隙。

    光弟羨為幽州刺史,突厥畏之,周韋孝寬密為謠言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

    又謠曰:高山不推自崩,槲葉不扶自舉。

    令諜傳之于邺。

    珽因續之曰:盲老公背受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

    使其妻兄鄭道蓋奏之,珽等因解之曰:百升者,斛也;盲老公謂珽,饒舌母似謂陸氏也。

    且斛律累世大将,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後,男尚公主。

    謠言甚可畏也。

    遂勸後主遣使,賜光駿馬,光必入謝,因而執之。

    後主如其言,光入至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撲之,不仆,顧曰:桃枝當為如此事,我不負國家。

    桃枝與三力士拉殺之,血流于地,刬之,迹終不滅。

    下诏稱其謀反,并殺其二子;遣賀拔伏恩乘驿捕羨,至幽州,門者白使衷甲,馬有汗,宜閉城門。

    羨曰:敕使豈可拒也。

    出見之,伏恩執而殺之,及其五子。

    并廢斛律後。

    周主聞之,為赦其境。

    明月,光字。

    豐樂,光弟羨字。

    突厥,北狄種名。

    盲老公,祖珽嘗因罪置地牢,夜以蕪菁子為燭,眼為所熏,以緻喪明) 陸令萱,穆提婆,一班邪佞。

    (宮婢陸令萱,坐其夫謀叛,配掖庭,子提婆亦沒為奴。

    後主在襁褓,令萱養之,巧黠善取媚,有寵。

    和士開高阿那肱,皆為之養子。

    浚主以令萱為女侍中,其子提婆冒姓穆。

    斛律後廢,令萱欲立穆昭儀為後,胡太後自愧失德,欲求悅于後主,立兄女胡昭儀為後,乃卑辭厚禮以求令萱,結為姊妹。

    令營亦以胡昭儀寵幸,勸後主立之。

    一旦忽以後服被穆昭儀,坐之帳中,謂後主曰:如此人不作皇後,遣何物人作?乃更立穆昭儀為右皇後。

    令萱一旦于太後前作色曰:何物親侄,作如此語。

    太後問故,令萱曰:不可道。

    固問之,乃曰:語大家雲,太後行多非法。

    太後大怒,呼後出,立削其發,送還家。

    自是令萱提婆,勢傾内外,賣官鬻獄,賜與傾府藏。

    自太後以下,皆受其指麾,生殺與奪,惟意所欲。

    以提婆錄尚書事,與高阿那肱韓長鸾共處衡軸,号曰三貴。

    蠹國害民,日月滋甚。

    及陳師伐齊,陷壽陽,擒剌史王琳,後主憂之,提婆等曰:本是彼家物,任其取去。

    假使國家盡失黃河以南,猶可作一龜茲國。

    更可憐人生如寄,惟當行樂,何用愁為?後主大喜,複酣歌狂舞不辍。

    龜茲國,西域小國,在大宛國西,天竺國東。

    穆後名舍利,小字黃花) 馮小憐,号續命,攻戰偕行。

    (馮淑妃名小憐,穆後從婢也,穆後寵衰,以五月五日進之,号曰續命。

    淑妃慧黠,後主惑之,坐同席,出并馬,願得生死一處。

    周師攻平陽,後主獵于天池,告急者三至,高阿那肱曰:大家正為樂,邊鄙小事,何急奏聞。

    至暮使至,則平陽已陷矣。

    後主将還,淑妃請更殺一圍,從之。

    及周師還,齊軍進圍平陽,作地道急攻之,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勢欲入,後主敕且止,召淑妃共觀之。

    淑妃妝點,不獲時至,周人以木拒塞之,城遂不下。

    後主以淑妃為有功,将立為左皇後,令使馳取祎翟等皇後服禦,仍與之并騎觀戰,東偏少卻,淑妃怖曰:軍敗矣。

    穆提婆曰:大家去,大家去。

    遂與奔還。

    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鏡自玩,後唱賊至,于是複走。

    内參以皇後衣王,後主為按辔,命淑妃着之乃去。

    天池,惟太原府靜樂縣東北燕京山,上有天池,方一裡餘。

    洪洞戍,疑即平陽洪洞縣) 少不得,算周朝,生擒父子。

    (周主入平陽,後主夜斬五龍門而出,欲奔突厥,從官多散,乃回向邺。

    穆提婆西奔周軍,斛律孝卿請親勞将士,且曰:宜慷慨流涕,以感激人心。

    後主既出,不複記所受言,遂大笑,左右亦笑。

    将士皆怒,無複戰心。

    後主禅位于太子恒,年才八歲,後主自為太上皇帝。

    周師至邺,圍之,齊人出戰,大敗。

    後主從百餘騎東走,周遣将軍尉遲勤追之,後主使高阿那肱守關,自與穆後馮妃幼主等十人奔青州,欲入陳。

    阿那肱密召周師,約生緻後主。

    屢啟雲:周師尚遠,已令燒斷橋路。

    後主由是淹留自寬。

    周師至關,阿那肱降,周帥奄至青州,後主囊金系鞍後,尉遲勤追及後妃幼主,盡擒之。

    并胡太後送邺) 至長安,差按舞,剪滅無存。

    (周執後主送長安,封後主緯為溫公。

    周主與齊君臣飲酒,令緯起舞,高延宗悲不自持。

    後周人誣緯與穆提婆等反,殺緯,并其宗族皆賜死。

    溫,縣名,屬懷慶府) 後周朝,宇文覺,稱尊孝闵。

    (西魏恭帝,以岐陽之地封宇文泰子覺為周公。

    覺篡位,建國号為周,是為孝闵帝) 仗尊翁,為冢宰,西魏權臣。

    (覺父泰,先為賀拔嶽司馬使,鎮夏州。

    嶽死,泰統其軍,遂定秦隴。

    偵魏孝武逼于高歡,由洛陽來奔,泰迎入長安,是為西魏。

    泰以漢魏官繁,依周禮定六官為太師大冢宰、太傅大司徒、太保大宗伯,及大司馬、大司寇、大司空,自餘百官,皆仿周禮。

    泰自為太師大冢宰,封安定公,内外大權,一禀于泰。

    安定,今平涼府泾州) 丁醜年,稱天王,長安即位。

     一年餘,遭叔父,奪與其兄。

    (初,泰尚魏孝武妹馮翊公主,生覺;姚夫人生毓。

    毓于諸子最長,娶大司馬獨孤信女。

    泰将立嗣,謂公卿曰:孤欲立嫡,恐大司馬有疑。

    仆射李遠曰:立子以嫡不以長,何所疑?遂立覺為世子。

    泰病,召中山公護謂曰:吾子皆幼,天下事屬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

    恭帝三年丙子十月,泰卒,覺嗣位,年十五,封周公。

    恭帝四年丁醜正月,護以覺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以魏主诏,奉冊玺禅位于周,遷魏主出居大司馬府,封為宋公,以周公即位,稱天王。

    護為大司馬,自為大冢宰。

    覺立一年,惡護之逼,與司會李植等謀誅護,植引宮伯張光濟同謀,光洛以告護,護遣柱國賀蘭祥逼覺遜位,幽于舊第,廢為略陽公,尋弒之。

    立覺庶兄岐州刺史甯都公毓即天王位。

    ▼璜按中山公護輔政,衆莫服,謀于大司寇于謹,謹對衆定策雲:定安公一旦遠世,嗣子雖幼,中山公親其兄子,兼受顧托。

    謹起拜,衆亦拜。

    是護乃泰兄子,于覺為兄弟,今作叔,似誤。

    于謹,字思敬) 明皇毓,立四年,仍逢毒弒。

     武皇邕,能果斷,内難夷平。

    (毓立,是為明帝。

    立四年,護憚毓敏明有識量,使膳部中大夫李安寘毒于糖饣追而進之,将殁,口授遺诏五百餘言,且曰:朕子年幼,未堪當國。

    魯公邕,朕之介弟,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

    遂殂,邕立,是為武帝。

    時護第兵衛盛于宮阙,邕深自悔匿,诏五府總于天官,事無巨細,先斷後聞。

    邕無所關預,人不測其淺深,每于禁中見護,常行家人禮。

    至是與同母弟衛公直等定謀,引護入谒太後,謂曰:太後好飲,屢谏不聽。

    因出懷中酒酷授之曰:願兄以此入谏。

    護入,讀未畢,邕以玉珽自後擊之,護踣于地,直出斬之。

    護既誅,邕始親政,明察果斷,用法嚴峻。

    雖骨肉無所寬借,故将士畏威,樂為之死) 大作為,任賢才,恤民愛士。

    (尹氏曰:周高祖誅鋤大憝,除積年根據之惡于俄傾之間,蓋其韬藏晦匿于十有餘年之久,有所不動,動則必成,此其神機密運,果有大過人者。

    親政後,聽覽不倦,勞謙接下,養老太學,尊禮于謹,北面受言。

    滅齊之日,齊博士熊安生遽令掃門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見我。

    俄爾武皇幸其家,執手引與同坐,給安車驷馬以自随。

    毀宮室壯麗者,雕斫之物,并賜貧民。

    布寬大之诏,多所镯免。

    安生,字植之) 待将卒,親執手,剪滅齊鄰。

    (武帝每行兵,步涉山谷,待将士有恩,親履行陣,執手慰勞。

    将卒鹹樂為之死。

    自将伐齊,擒齊後主父子,出齊宮中珍寶,及宮中女二千人,班賜将士。

    滅齊注見前生擒父子句下) 宣帝赟,逞淫刑,盤遊浪蕩。

    (宣帝赟,武皇太子。

    嘗令讨吐谷渾,軍中多失德,大将軍王軌舉奏,武皇杖之。

    至是武皇伐突厥,以疾留雲陽宮驿,召宮正宇文孝伯,以後事付之。

    赟即位,即逞奢欲,曾無戚容。

    扪其杖痕大罵曰:死晚矣。

    閱視宮人,逼而淫之。

    自以奢淫多過失,惡人規谏。

    欲為威虐,懾服羣下,乃更為刑經聖制,用法益深。

    密令左右伺察羣臣,小有過失,辄行誅譴。

    先是王軌因内宴,捋武皇須曰:可愛好老公,恨後嗣弱耳。

    至是問鄭譯曰:我腳杖痕,誰所為也?譯言捋須事,遂殺軌。

    忌叔父齊王憲屬尊望重,使孝伯圖憲,孝伯力谏,宣帝使于智誣憲有異謀,殺之,并殺孝伯。

    居喪即恣聲戲百樂,日夜不休,多聚美女,宴飲沉湎,遊戲不節,晨出夜還。

    公卿以下,常被捶撻,每捶人,皆以百二十為度,謂之天杖。

    後又加至二百四十) 倚中官,立五後,喑啞而崩。

    (赟驕侈沉湎,書奏俱付宦者,又以鄭譯為内史中大夫,委以朝政。

    旋傳位于太子闡,以所居稱天台,自比上帝,稱天元皇帝。

    立妃朱氏為天元皇後,後改朱氏為天皇後;立妃元氏為天右皇後,陳氏為天左皇後,與天元皇太後楊氏,凡四後。

    後又以尉遲妃為天左太皇後,共五後。

    恣情安樂,淫戲無節。

    及病瘖不能言,遂崩。

    朱氏名滿月,元氏名樂尚,陳氏名月儀。

    楊氏,堅女,名麗華。

    尉遲妃,名熾繁) 靜帝闡,受親傳,彎拴二載。

     一家兒,虀粉在,外祖隋文。

    (天元瘖不能言,小禦正劉昉,見闡幼沖,以楊後父堅有重名,與鄭譯謀引堅輔政。

    堅乃稱受诏,居中侍疾。

    楊後雖不預謀,然恐權在他族,聞之亦喜。

    天元崩,秘不發喪,昉譯矯诏,以堅總知中外兵馬事。

    闡入居天台,是為靜帝,以堅假黃钺左大丞相,百官總己以聽。

    堅秉權二年,有為相國,進爵隋王,加九錫,旋篡位,闡居别宮。

    堅稱帝,為隋文帝。

    廢闡為介國公,廢女周太後楊氏為樂平公主,尋弒闡,盡滅宇文氏之族。

    楊堅本封于随,後有天下,以周齊之間,奔走不甯,去走為隋。

    用修曰:隋,徒卧切,音惰。

    字從左從肉,裂肉也。

    随從走,安步也。

    其音既去随而就惰,其義則舍安步而就裂肉,豈非兇終之兆乎?介,後周州名,今山西汾州。

    樂平,縣名,屬太原府) 齊五主,僅盤桓,二十八載。

    (齊自高洋傳至後主,凡五主,共二十八年) 宇文周,同天日,少二年春。

    (周自宇文覺傳至靜帝,凡五主,共二十六年) 周取齊,四年後,楊堅篡國。

    (周武帝建德丁酉正月滅齊,至靜帝大象辛醜二月楊堅篡位,凡四年。

    周後齊稱帝五年) 論興亡,同一轍,枉鬧乾坤。

     到頭一枕南柯夢苦殺無辜四海民 飒飒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

    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鬬龍争過眼。

    閑看壩橋楊柳,凄涼露冷風寒。

    斷蟬聲裡憑闌幹,不覺斜陽又晚。

    西江月 明朝又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 廿一史彈詞注卷之六 第六段說五胡點绛唇 暮鼓晨鐘。

    春花秋月何時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鏡裡容顔老。

    千年調,一場談笑,幾個人知道。

    詩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千年計策為誰憂。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馬力牛筋為子孫,龍争虎鬬鬧乾坤。

    戰塵摩撚英雄老,殺氣熏蒸日月昏。

    千載幾人傳後代,百年誰主調征魂。

    孔明若曉其中意,高卧南陽緊閉門。

     翰苑才人詩少詠,草堂詞客話重論。

    昨宵說到題詩處,今日推敲出妙音。

    春夏秋冬排景緻,風花雪雨鬬鮮新。

    秦城哭毀悲姜女,胡馬嘶寒痛李陵。

    話到感傷堪堕淚,唱來哀怨每攢心。

    指陳是否依前古,剖判賢愚警後人。

    夜雨滴醒懷國夢,春風吹起馬蹄塵。

    風敲玉馬閑中聽,雨滴金階靜裡聞。

    靜裡乾坤千古意,閑中日月四時春。

    高人要識閑中景,聽撥冰弦譜好唫。

     話說過,南北史上是大節目,中間又有五胡擾亂。

    所謂五胡者,鮮卑、匈奴、氐、羌、羯,五等不同,自西晉武帝己亥鹹甯五年,以劉淵為左部帥,時有巴西氐人李特入據成都,至晉惠帝甲子永興元年,劉淵稱漢帝,李特号成王。

    自後五胡相繼而起,擾亂世界。

    至南宋文帝己卯元嘉十六年,北魏太武皇帝拓拔焘滅了北涼沮渠牧犍,才方盡絕。

    前後一百七十八年。

    又過一百四十三年,隋文帝辛醜開皇元年,并周滅陳,北朝盡絕。

    前後胡羌擾亂天下,共三百二十三年。

    正所謂:氐羯縱橫,鲸吞北海。

    南朝冗冗,虎據金陵。

    四海生靈,不勝塗炭。

    五胡之國号,有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夏、一蜀,共一十六國。

    蜀漢居先,二趙繼之,涼、秦、燕、夏疊興疊滅,共計稱尊建号者六十七人。

    今将大略叙之。

     蜀國李特,巴西人。

    西晉惠帝時據成都,相傳六主。

    曰:李雄[建興晏平玉衡]李班李期[玉恒]李壽[漢興]李勢[太和嘉甯],共四十六年。

    東晉穆帝遣桓溫滅之。

     前趙劉淵,匈奴人。

    西晉武帝時據平陽[元熙永鳳河瑞],傳劉和劉聰[光興嘉平建元麟嘉]劉粲劉曜[光初],曜改稱趙,凡五主,共二十六年,石勒滅之。

    (按劉淵稱漢帝,今以淵為前趙,别于後趙石勒,則劉曜應雲改漢稱趙) 後趙石勒,羯人,劉聰之臣。

    晉元帝時滅劉曜,據襄國[太和建平]傳石弘[延熙]石虎[建武太甯]石世石遵石鑒[青龍],凡六主三十六年,其臣冉闵滅之。

     前涼張軌,安定胡人。

    晉懷帝時為涼州牧,傳張實[用建興年号]張茂[永元]張駿[太元]張重華[永樂]張元靓[太始]張天錫,凡七主,共七十六年,苻堅滅之。

     前秦苻洪,略陽氐人。

    晉穆帝時,子苻健據長安稱帝[黃始],傳苻生[壽光]苻堅[永興甘露建元]苻丕[大安]苻登[太初],凡六主,共四十四年。

    其臣姚苌之子姚興滅之。

     後秦姚苌,赤亭羌人,苻堅之臣,弒主據長安[白雀建初],傳姚興[皇初弘始]姚泓[永和],凡三主,三十四年。

    晉安帝時劉裕滅之。

     西秦乞伏國仁,鮮卑人,苻健之臣,據金城[建義]。

    傳至弟幹歸[太初更始]又傳熾盤[永康建弘]暮末[永弘],凡四主,前後共四十六年,赫連勃勃滅之。

     夏國赫連勃勃,匈奴人,晉安帝時在姚興手下,據朔方統萬,背秦而稱天王[龍升鳳翔昌武真興],傳赫連昌[承光]赫連定[勝光],凡三主,二十二年。

    北魏太武帝滅之。

     後涼呂光,略陽氐人,苻堅之臣。

    據姑臧[龍飛]傳呂紹呂纂[鹹甯]呂隆[神鼎]凡四主一十八年,姚興滅之。

     南涼秃發烏孤,河西鮮卑人,呂光之臣,據廣武[太初],傳其弟利鹿孤[建和]傉檀[弘昌嘉平],凡三主十九年,乞伏熾盤滅之。

     前燕慕容廆,昌黎鮮卑人,晉初為都督。

    其子慕容皝據邺都,傳慕容儁[元玺光壽]慕容暐[建熙],凡四主八十五年,苻堅滅之。

     後燕慕容垂,皝之子也,為苻堅之臣。

    叛秦而據中山[建興]傳之慕容寶[永康]慕容盛[建平長樂]慕容熙[光始],凡四主二十五年,其臣馮跋滅之。

     北燕馮跋,信都胡人,後燕之臣,叛據昌黎[太平]。

    其弟馮弘[太興]繼之,凡二主二十八年,魏太武滅之。

     西燕慕容沖,慕容垂之弟,據平陽自立[更始],傅之慕容忠慕容永[中興],三主,共十年,慕容垂兼之。

     南燕慕容德,垂之弟,複據廣固自立[建平],傳之慕容超[太上],凡二主十一年,晉劉裕滅之。

     西涼李暠,炖煌胡人,後涼呂氏之臣[建初],傳其子歆[嘉興],共二主,二十五年,沮渠氏滅之。

     北涼沮渠蒙遜,盧水胡人,事呂光,又臣段氏,又臣晉臣魏,後據張掖郡[天玺永安元始承元義和]。

    傳子牧犍[永和],凡二主三十九年,魏太武滅之。

     凡此共十六國,謂之五胡。

    雲擾中間,賢愚不等,略舉大端。

     南北史,亂紛紛,三百餘載。

    (南北史,李延壽撰,自晉惠帝永興甲子劉淵稱帝,至隋文帝開皇辛醜南北始一,共三百二十三年) 五胡人,十六國,據土稱尊。

    (見本段前說大略) 先創立,成都主,巴西李特。

    (李特,巴西宕渠人,晉太康中關西亂,百姓流移就谷,特随流人寄食入蜀。

    晉惠帝永甯辛酉,朝廷召還流民入蜀者,使将軍馮該督之。

    時流民布在梁益,為人傭力,聞州郡逼迫,人人愁怨。

    且年谷未登,無以為行資,特數為求停至冬,流民皆感而恃之,多相率歸特。

    特乃結大營于綿竹以處之,旬日間至二萬人。

    于是流民推特行鎮北大将軍,承制封拜。

    特入據郡,進攻成都,改元建初。

    益州剌史羅尚擊斬特,特弟李流代領其衆,自稱益州牧。

    流病卒,衆推李雄為益州牧,擊走羅倚,進據成都,自稱成都王。

    巴西,今保甯府。

    宕渠,縣名,屬順慶府) 子名雄,當晉世,國号為成。

    (李雄,特第二子,晉惠帝永興元年稱成都王,國号大成。

    後二年稱帝。

    ▼璜按綱鑒有謂李流李雄,皆特之弟,惟綱目集覽載李蕩與雄為特二子) 用處士,範長生,扶持社稷。

    (初,李流屯郫城,蜀民皆保險結塢,野無煙火,流衆饑乏。

    惟涪陵千餘家,依處士範長生于青城山,徐轝說長生以糧給李流軍,長生從之。

    及雄稱帝,長生詣成都,雄門迎執闆,拜為丞相,尊之曰範賢,以為天地大師。

    長生博學多藝能,年近百歲,蜀人奉之如神。

    青城山,在成都府灌縣四南五十裡。

    岷山連峯接岫,千裡不絕,青山乃第一峯也。

    前号青城峯,後名大面山,道書以此山為第五洞天。

    郫城,縣名。

    屬成都府。

    ) 立侄兒,為太子,不背其兄。

    (雄妾子十餘人,皆不立為嗣,立其兄特之子班為太子。

    群臣固谏,雄曰:吾兄先帝之嫡,負奇才,大功事垂克而早世。

    令班仁孝好學,必能負荷先烈,故立之。

    ▼璜按綱目載雄為特子,不應又雲立其兄特之子班,據雄雲吾兄先帝之嫡,則班應為蕩之子。

    特字疑誤) 三十載,命臨終,傳之以位。

    (雄在位三十一年。

    病笃,召建甯王壽受诏輔政,曰:吾聞傳國以嗣,嗣不肖以德,今諸子皆非鼎器,故不立子而立班,班仁孝,可輔之) 太子班,行喪禮,孝義聞名。

    (雄身多金瘡。

    及病,舊痕膿潰,諸子惡而遠之,班獨侍側,親為吮膿。

    雄卒,班居喪盡禮。

    雄諸子越期等,班皆推心待之) 妾子越,孝堂中,興心弒主。

    (雄妾子越,先出屯江陽,至是奔喪成都,與弟期謀作亂。

    因班詣孝堂夜哭,弒之于殡宮。

    江陽,今四川泸州) 弟名期,方得志,老母遭刑。

    (越立弟期即位,為成王,班舅羅演等,謀襲期而複立班子。

    事覺,期複收演等,并班母羅氏俱殺之) 雄弟子,襲成都,殺期篡國。

    (期驕虐日甚,忌李壽威名,以為車騎将軍,使出屯涪城。

    壽,李骧之子,雄之弟也。

    起兵襲成都,壽子勢時為翊軍校尉,帥衆開門納壽,壽遂克成都,屯兵宮門,矯太後任氏令,廢期為縣公,幽之。

    期自缢,壽篡位。

    涪城,今成都綿州) 自為君,改國号,漢主中興。

    (壽自稱帝,改國号漢,改元漢興) 太子勢,既登朝,殺其弟廣。

    (壽卒,太子勢立。

    勢弟漢王廣以勢無子,求為太弟。

    勢弗許,襲廣于涪城,廣自殺) 晉桓溫,一爝火,束手遭擒。

    (勢驕淫,不恤國事,晉桓溫帥師伐之,直指成都。

    進遇漢将李權,三戰三捷。

    勢悉衆出戰于窄橋,溫大破之,乘勝長驅,縱火燒其城門,勢遂降。

    運建康,封歸義侯而漢亡。

    窄橋,在成都府西四裡) 同世界,漢劉淵,匈奴部帥。

    (晉武帝鹹甯中,李特劉淵同時分據。

    惠帝永興元年,淵稱漢帝,李稱雄成都王,此二國創立最先。

    初,南單于自謂其先主漢室之甥,因冒姓劉氏。

    魏曹操留單于呼廚泉于邺,分南匈奴為五部處之。

    并州境内,以左賢王劉豹為左部帥。

    至晉鹹甯五年,豹卒,豹子淵為左部帥。

    呼廚泉,南單子王名,劉淵叔祖也) 晉懷時,稱漢帝,祖漢為君。

    (初,晉太弟穎表淵為冠軍将軍,監五部軍事,使将兵在邺。

    淵從祖右賢王宣,謀推淵為大單于,使呼延攸詣邺告之。

    淵白穎請歸會葬,穎弗許,及東瀛公騰等兵起,淵請帥五部以赴國難,颕悅,拜淵為北單于。

    淵歸至左國城,宣等上大單于之号,尋稱漢王。

    淵曰:昔漢久長,恩結于民,吾漢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及。

    其建國号曰漢,追尊安樂公禅為孝懷皇帝。

    至晉懷帝永嘉戊辰,淵遂稱帝) 擁大衆,據平陽,威加塞上。

    (初,淵至左國城,二旬之間,有衆五萬,遂都左國城。

    後胡晉歸者愈衆,複徙都蒲子。

    及稱帝,太史令宣于修之以星變言于淵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陽,蒲子崎岖,難以久安,平陽氣象方昌,請徙都之。

    淵從之。

    史斷曰:蠭起之衆,輻辏歸之。

    石勒王彌之輩,皆北面稱臣。

    平陽,府名,隸山西。

    蒲子,今平陽府隰州) 子劉和,方即位,見弒于聰。

    (淵寝疾,以子楚王聰為大司馬大單于。

    淵卒,太子和即位。

    和性猜忌,恐聰權重,不利于己,率兵攻聰于單于台,不克。

    聰即弒和而自立) 聰得志,聽兇兒,芟除骨肉。

    (聰以子粲為相國。

    粲與太弟乂有隙,與靳準等計,使謂乂曰:适逢中诏,雲京師有變,宜衷甲以待。

    乂信之,準等白聰曰:太弟将為亂,自與宮臣皆衷甲矣。

    聰使探之,果然,命準誅其官屬,廢乂為百部王。

    粲尋使準弒之) 入洛陽,擒晉主,九載而薨。

    (晉永嘉五年,聰使呼延晏石勒等寇洛陽,克之,擒晉懷帝。

    建興三年,使劉曜陷長安,擒晉愍帝。

    聰在位凡九年) 子劉粲,殺叔父,宣淫庶母。

    (聰寝疾,以上洛王景濟南王骥輔政。

    太子粲即位,改元漢昌,聰後靳氏樊氏宣氏王氏,俱年未二十,有色,粲皆烝焉。

    靳準陰有異志,私謂粲曰:近聞上洛濟南諸公,欲行伊霍之事,宜即除之。

    粲不納。

    準使二靳氏複乘間言之,粲遂收景骥殺之,國事一委于準。

    上洛,縣名,今西安府商州。

    濟南,府名,屬山東) 一家門,遭靳準,骈死宮庭。

    (粲荒淫不道,靳準埶粲弒之,劉氏男女,無少長皆斬東市。

    發淵聰二陵,斬聰屍,焚其廟,自号大将軍漢天王) 弟劉曜,滅靳家,改稱前趙。

    (曜,聰之弟,淵之族子,早孤,養于淵。

    時為大司馬,封始安王,聞靳準之亂,起兵長安,與石勒共讨準。

    準數挑戰,勒堅壁以挫之。

    漢将軍喬泰等靳準,推靳明為主,遣蔔泰奉傳國六玺降漢。

    勒進兵攻明,明奔漢,曜收靳氏男女皆斬之。

    先曜聞亂,進軍至赤壁,遂即位,以石勒為大司馬,加九錫,進爵為趙公。

    後徙都長安,改國号趙。

    赤壁,水名,源發平陽府趙城縣霍山西南,流至嶽陽縣西漏崖入地,過南三十裡,複出合澗水) 曆戰征,射貫鐵,雄武馳名。

    (曜幼聰慧,及長,雄武魁偉。

    鐵厚一寸,射而洞之。

    聰常以為漢世砠魏武帝之流) 張茂降,難當服,稱臣納貢。

    (曜西擊涼州張茂,茂遣使稱藩,曜封茂為涼王。

    曜親攻氐羌楊雞敵,難敵退保仇池,遣使稱藩,曜以為武都王。

    武都仇池,皆郡名,今總為鞏昌府成縣。

    ▼璜按楊難當于宋元嘉六年廢武都王楊元子保宗,而自立為大秦大王。

    此應屬楊難敵,當字誤) 志驕酣,被石勒,一戰而擒。

    (後趙王石勒遣石虎攻趙蒲阪,曜自将救之,虎敗。

    曜遂攻金墉。

    勒命石堪等會荥陽,自統步騎濟自大堨,至成皐,卷甲銜枚,詭道兼行,出于鞏訾之間。

    曜專與嬖臣飲博,不撫士卒,忽知勒自來,色變,使人撒金墉之圍,陳于洛西。

    勒率步騎入洛陽城,虎引步卒攻曜中軍,堪以精騎擊其前鋒,大戰于西陽門。

    勒出阊阖門夾擊之。

    隴素嗜酒,至是将戰,飲數鬥,至西陽門,揮陣就平,堪因而乘之,趙兵大潰。

    曜昏醉墜馬,為堪所擒。

    勒下令曰:所欲擒者一人耳,今已獲之矣。

    曜至襄國,勒殺之。

    曜子熙立,次年亦沒于趙,前趙遂亡。

    蒲阪,今平陽府蒲州。

    成皐,今開封府汜水縣。

    鞏訾皆縣名,鞏即河南府鞏縣,洛西水之西也) 石勒氏,據襄國,時稱後趙。

    (石勒,上黨武鄉羯人。

    并州饑,東瀛公騰執諸胡賣充軍實,勒被掠,賣為荏平人師歡奴,歡奇其狀而免之。

    勒乃與牧師汲桑結壯士為盜。

    及公師藩寇掠趙魏,桑等赴之,後為晉荀晞所敗,桑死,勒降漢。

    劉淵任以為将,所向皆克。

    張賓謂勒曰:邺有三台之固,宜據之以營河北。

    河北定,莫有處将軍之右者矣。

    時晉劉琨以兄子演鎮邺,賓曰:攻之未易猝拔,不若擇便地而據之。

    勒遂進據襄國。

    晉太興二年,勒遂與曜絕,曰:趙王趙帝,孤自為之,何待于彼耶。

    自稱趙王,是為後趙。

    上黨,今山西潞安府。

    武鄉,縣名,屬沁州。

    羯本單于别部,散居上黨武鄉者,因号焉。

    荏平,縣名,屬山東東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