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賀連山下陣如雲
關燈
小
中
大
他伏在暗處,仍在等待着,等待着一個機會。
終于,有一個打掃的士兵放下手中的掃帚,快步走了出來。
楊逸之悄無聲息地跟在他身後,尾随着那士兵到了個僻靜處。
此處為五谷輪回之所。
無論在什麼地方,五谷輪回之所總是最僻靜的。
楊逸之身子悄然欺近,一劍重重擊在那人後腦。
那士兵悶哼一聲,向下倒去。
楊逸之用的力道很有分寸,隻會讓那人暫時昏迷,而不緻命。
他為救人而來,卻不想多傷性命。
楊逸之将那人拖到暗影處,剝下那人的甲衣,套在了自己身上。
蒙古人多食牛羊肉,幾乎整年不洗浴,甲衣上一股極濃的腥膻之氣。
楊逸之不禁感到一陣煩惡,猶豫了片刻,随即釋然了。
這又有什麼所謂? 天人五衰的征兆,已經一件件顯現在他身上。
即便沒有重劫的提醒,他也能漸漸感到自己長發上,已開始透出隐隐血腥之氣。
或者,真如他所說,在不久将來,這具曾經纖塵不染的身體,就會完全死去、腐敗,徹底成為一堆肮髒的垃圾。
但這些,不是從自己站在祭台上,接過匕首的那一刻,就已想到了的麼? 他微微苦笑,将甲衣套上,向黑色蒙古帳走去。
甲衣在他身上散發着蒙古人特有的味道,似乎在提醒天人五衰的第四重征兆。
楊逸之冷靜地走過去,拿起地上的掃帚,一下一下,以那個被擊暈的守衛完全相同的節奏,掃着地上的浮塵。
盡管這片地早就被掃得雪亮。
他的目光,不時地瞟向那座矮矮的帳篷。
他的心跳了一下,因為他發現,帳篷的鐵門,是虛掩着的。
也許他們正在審問相思,所以并沒有完全關閉這扇門? 楊逸之心念電轉,他的目光掃過所有的守衛,發現他們并沒有注意到他,身子倏然竄起,閃電般撞開鐵門,電射入黑色營帳中! 他估計的不錯,那營帳果然大半埋在地下,外面看去雖小,裡面卻極為寬闊,比把漢那吉那座金帳,也差不了太多。
四柄牛油巨燭在帳的四周點染,将帳内照得一片燈火通明。
楊逸之才一落地,心便涼了下來。
帳内極為整潔,清爽,絕不像是關人審問的囚牢。
何況,帳内高高低低,坐着幾十人。
他們的衣裝極為整齊,清一色的白衣,但那白衣卻并非純色的正白,有鮮白、銀白、微白、蒼白,灰白、雪白之分,衣襟的正中用亮銀線繡出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衣邊衣角上鑲嵌着精緻碾就的銀片,極為莊嚴富麗。
這些人,左三十六人,右三十六人,簇擁着一位同樣白衣的将軍,似笑非笑地看着楊逸之。
每個人的鬓角都插着一支白羽,将軍的較為長大些,身上繡的雄鷹也更為寬大。
顯見,他們都是專為保護蒙古皇室宗親的白羽禁衛中的精銳。
火苗吞吐,映得他們的笑容是那麼的嘲諷。
這嘲諷,似乎在宣示,楊逸之已身陷絕境! 但他并沒有慌亂,依舊默默站立着,眉宇間泛起了一絲憂慮——卻并非為自己處境的憂慮,而是因為,這一步走錯,他的援救将更加艱難,而她隻怕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與恐懼了。
身後轟然一聲響,被他撞開的鐵門緊緊合上。
這一聲轟鳴傳遍了整個氈帳,久久回響不息。
顯然,整座氈帳都是生鐵鑄成,隻不過在外面蓋了一層毛氈而已。
那顯然是為了掩飾用的,為誰而掩飾?是不是為了他? 楊逸之苦笑。
這無疑是個圈套。
帳頂上傳來一連串撲撲的聲響,顯然外面的士兵正鏟起泥土,蓋在這座大帳上。
想來不過多時,整座帳篷就會被深埋地下,就算楊逸之有通天本領,也無法殺出去了。
坐在正中間的白衣将軍悠然微笑,看着楊逸之:“想不到能在這極北苦寒之地見到楊盟主的風采。
” 楊逸之的心沉了沉,此人竟然知道他的身份。
知道他是誰而不驚,反而一副成竹在胸的姿态,難道他們布好這個圈套,目的就是為了捉他的麼? 白衣将軍似乎知道他在想什麼,笑道:“人言盟主以風以月為劍,隻要稍存風光月色,便可無敵天下。
但此地無風亦無月。
” 他的手揮了揮,道:“滅燭!” 四隻牛油巨燭同時熄滅,帳中立即陷入一片漆黑。
白衣将軍笑道:“便來領教盟主天下無敵的劍法!” 随着他這一聲長笑,兩道疾風自黑暗中直撲而來! 這是極為精準的兩劍,顯然,在滅燭的那一瞬間,出劍之人已經看清楚了楊逸之的所在,燭方滅,劍已如影附形追了過來。
一聲龍吟,清鶴劍出鞘,撞在了雙劍之上。
楊逸之一聲悶哼,被撞得倒飛而出,轟然撞在了帳璧上。
黑暗中風聲陡起,三柄劍縱橫而來,電射楊逸之! 楊逸之腳步一滑,悄然躲避開來,那三柄劍铮然撞在了一起,暴起一團電花。
便是這一團細碎的劍花,已讓楊逸之看清楚了來襲三人的身形,更重要的是,看清楚了他們的劍式。
楊逸之雖然身無半點真氣,風月之劍更被封住,無法施展,但他曾得高人指點,天下劍招、劍術、劍法無不在其胸中,這一瞥之下,三劍的真氣運轉、劍招變化便已了然于胸。
清鶴劍無聲無息地刺出,搭在了三柄劍交擊之處,楊逸之
終于,有一個打掃的士兵放下手中的掃帚,快步走了出來。
楊逸之悄無聲息地跟在他身後,尾随着那士兵到了個僻靜處。
此處為五谷輪回之所。
無論在什麼地方,五谷輪回之所總是最僻靜的。
楊逸之身子悄然欺近,一劍重重擊在那人後腦。
那士兵悶哼一聲,向下倒去。
楊逸之用的力道很有分寸,隻會讓那人暫時昏迷,而不緻命。
他為救人而來,卻不想多傷性命。
楊逸之将那人拖到暗影處,剝下那人的甲衣,套在了自己身上。
蒙古人多食牛羊肉,幾乎整年不洗浴,甲衣上一股極濃的腥膻之氣。
楊逸之不禁感到一陣煩惡,猶豫了片刻,随即釋然了。
這又有什麼所謂? 天人五衰的征兆,已經一件件顯現在他身上。
即便沒有重劫的提醒,他也能漸漸感到自己長發上,已開始透出隐隐血腥之氣。
或者,真如他所說,在不久将來,這具曾經纖塵不染的身體,就會完全死去、腐敗,徹底成為一堆肮髒的垃圾。
但這些,不是從自己站在祭台上,接過匕首的那一刻,就已想到了的麼? 他微微苦笑,将甲衣套上,向黑色蒙古帳走去。
甲衣在他身上散發着蒙古人特有的味道,似乎在提醒天人五衰的第四重征兆。
楊逸之冷靜地走過去,拿起地上的掃帚,一下一下,以那個被擊暈的守衛完全相同的節奏,掃着地上的浮塵。
盡管這片地早就被掃得雪亮。
他的目光,不時地瞟向那座矮矮的帳篷。
他的心跳了一下,因為他發現,帳篷的鐵門,是虛掩着的。
也許他們正在審問相思,所以并沒有完全關閉這扇門? 楊逸之心念電轉,他的目光掃過所有的守衛,發現他們并沒有注意到他,身子倏然竄起,閃電般撞開鐵門,電射入黑色營帳中! 他估計的不錯,那營帳果然大半埋在地下,外面看去雖小,裡面卻極為寬闊,比把漢那吉那座金帳,也差不了太多。
四柄牛油巨燭在帳的四周點染,将帳内照得一片燈火通明。
楊逸之才一落地,心便涼了下來。
帳内極為整潔,清爽,絕不像是關人審問的囚牢。
何況,帳内高高低低,坐着幾十人。
他們的衣裝極為整齊,清一色的白衣,但那白衣卻并非純色的正白,有鮮白、銀白、微白、蒼白,灰白、雪白之分,衣襟的正中用亮銀線繡出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衣邊衣角上鑲嵌着精緻碾就的銀片,極為莊嚴富麗。
這些人,左三十六人,右三十六人,簇擁着一位同樣白衣的将軍,似笑非笑地看着楊逸之。
每個人的鬓角都插着一支白羽,将軍的較為長大些,身上繡的雄鷹也更為寬大。
顯見,他們都是專為保護蒙古皇室宗親的白羽禁衛中的精銳。
火苗吞吐,映得他們的笑容是那麼的嘲諷。
這嘲諷,似乎在宣示,楊逸之已身陷絕境! 但他并沒有慌亂,依舊默默站立着,眉宇間泛起了一絲憂慮——卻并非為自己處境的憂慮,而是因為,這一步走錯,他的援救将更加艱難,而她隻怕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與恐懼了。
身後轟然一聲響,被他撞開的鐵門緊緊合上。
這一聲轟鳴傳遍了整個氈帳,久久回響不息。
顯然,整座氈帳都是生鐵鑄成,隻不過在外面蓋了一層毛氈而已。
那顯然是為了掩飾用的,為誰而掩飾?是不是為了他? 楊逸之苦笑。
這無疑是個圈套。
帳頂上傳來一連串撲撲的聲響,顯然外面的士兵正鏟起泥土,蓋在這座大帳上。
想來不過多時,整座帳篷就會被深埋地下,就算楊逸之有通天本領,也無法殺出去了。
坐在正中間的白衣将軍悠然微笑,看着楊逸之:“想不到能在這極北苦寒之地見到楊盟主的風采。
” 楊逸之的心沉了沉,此人竟然知道他的身份。
知道他是誰而不驚,反而一副成竹在胸的姿态,難道他們布好這個圈套,目的就是為了捉他的麼? 白衣将軍似乎知道他在想什麼,笑道:“人言盟主以風以月為劍,隻要稍存風光月色,便可無敵天下。
但此地無風亦無月。
” 他的手揮了揮,道:“滅燭!” 四隻牛油巨燭同時熄滅,帳中立即陷入一片漆黑。
白衣将軍笑道:“便來領教盟主天下無敵的劍法!” 随着他這一聲長笑,兩道疾風自黑暗中直撲而來! 這是極為精準的兩劍,顯然,在滅燭的那一瞬間,出劍之人已經看清楚了楊逸之的所在,燭方滅,劍已如影附形追了過來。
一聲龍吟,清鶴劍出鞘,撞在了雙劍之上。
楊逸之一聲悶哼,被撞得倒飛而出,轟然撞在了帳璧上。
黑暗中風聲陡起,三柄劍縱橫而來,電射楊逸之! 楊逸之腳步一滑,悄然躲避開來,那三柄劍铮然撞在了一起,暴起一團電花。
便是這一團細碎的劍花,已讓楊逸之看清楚了來襲三人的身形,更重要的是,看清楚了他們的劍式。
楊逸之雖然身無半點真氣,風月之劍更被封住,無法施展,但他曾得高人指點,天下劍招、劍術、劍法無不在其胸中,這一瞥之下,三劍的真氣運轉、劍招變化便已了然于胸。
清鶴劍無聲無息地刺出,搭在了三柄劍交擊之處,楊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