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曆日

關燈
幾個卻終于與轎子一同停留在棧道的這邊,不敢過去了。

    這邊的山下瀑布,路途卻較為好走,又沒有碧塢那麼遠,所以我便渴于要先去看看——雖然他們都要休息一下,不大高興走。

     瀑布的氣勢是那麼樣的偉大,瀑布的景色是那麼樣的壯美:那麼多的清泉,由高山石上,傾倒而下,水聲如雷似的,水珠濺得遠遠的,隻要閉眼一想象,便知它是如何的可迷人呀!我少時曾和數十個同學們一同旅行到南雁蕩山。

    那邊的瀑布真不少,也真不小。

    老遠的老遠的,便看見一道道的白練布由山頂挂了下來,卻總是沒有走到。

    經過了柔濕的田道,經過了繁盛的村莊,爬上了幾層的山,方才到了小龍湫。

    那時是初春,還穿着棉衣。

    長途的跋涉,使我們都氣喘汗流。

    但到了瀑布之下,立在一塊遠隔丈餘的石上時,細細的水珠卻濺得你滿臉滿身都是,陰涼的,陰涼的,立刻使你一點的熱感都沒有了;雖穿了棉衣,還覺得冷呢。

    面前是萬斛的清泉,不休的隻向下傾注,那景色是無比的美好,那清而宏大的水聲,也是無比的美好。

    這使我到如今還記念着,這使我格外的喜愛瀑布與有瀑布的山。

    十餘年來,總在北京與上海兩處徘徊着,不僅沒有見什麼大瀑布,便連山的影子也不大看得見。

    這一次之到莫幹山,小半的原因,因為那山那有瀑布。

     山徑不大好走,時而石級,時而泥徑,有時,且要在荒草中去尋路。

    虧得一路上溪聲潺潺的。

    沿了這溪走,我想總不會走得錯的。

    後來,終于是走到了。

    但那水聲并不大,立近了,那水珠也不會飛濺到臉上身上來。

    高雖有二丈多高,闊卻隻有兩個人身的闊。

    那麼樣萎靡的瀑布,真使我有些失望。

    然而這總算是瀑布,萬山靜悄悄的,連鳥聲也沒有,隻有幾張照相的色紙,落在地上,表示曾有人來過。

    在這瀑布下流連了一會,脫了衣服,洗了一個身,濯了一會足,便仍舊穿便衣,與它告别了。

    卻并不怎麼樣的惜别。

     剛從林徑中上來,便看見他們正在門口,打算到外面走走。

     “你去不去?”擘黃問我。

     “到哪裡去?”我問道。

     “随便走走。

    ” 我還有餘力,便跟了他們同去。

    經過了遊泳池,個個人喧笑的在那裡泅水,大都是碧眼黃發的人,他們是最會享用這種公共場所的。

    池旁,列了許多座位,預備給看的人坐,看的人真也不少。

    沿着這條山徑,到了新會堂,圖書館和幼稚園都在那裡。

    一大群的人正從那裡散出,也大都是碧眼黃發的人。

    沿着山邊的一條路走去,便是球場了。

    球場的規模并不小,難得在山邊會辟出這麼大的一個地方。

    場邊有許多石級凸出,預備給人坐,那邊貼了不少布告,有一張說:“如果山岩崩壞了,發生了什麼意外之事,避暑會是不負責的。

    ”我們看那山邊,圍了不少層的圍牆。

    很堅固,很堅固,那裡會有什麼崩壞的事。

    然而他們卻要預防着。

    在快活的打着球的,也都是碧眼黃發的人。

     夢旦先生他們坐在亭上看打球,我們卻上了山脊。

    在這山脊上緩緩的走着,太陽已将西沉,把那無力的金光親切的撫摩我們的臉。

    并不大的涼風,吹拂在我們的身上,有種說不出的舒适之感。

    我們在那裡,望見了塔山。

     心南先生說:“那是塔山,有一個亭子的,算是莫幹山最高的山了。

    ”望過去很遠,很遠。

     晚上,風很大。

    半夜醒來,隻聽見廊外呼呼的嘯号着,仿佛整座樓房連基底都要為它所搖撼。

     山中的風常是這樣的。

     這是在山中的第一天。

    第二天也沒有做事。

    到了第三天,卻清早的起來,6點鐘時,便動手做工。

    8時吃早餐,看報,看來信,郵差正在那時來。

    9時再做,直到了12時。

    下午,又開始寫東西,直到了4時。

    那時,卻要出門到山上走走了。

    卻隻在近處,并不到遠處去。

    天未黑便吃了飯。

    随意閑談着。

    到了8時,卻各自進了房。

    有時還看看書,有時卻即去睡了。

    一個月來,幾乎天天是如此。

     下午4時後,如不出去遊山,便是最好的看書時間了。

     山中的曆日便是如此,我從來沒有過着這樣的有規則的生活過! 192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