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關燈
10日,5時即起身。

    6時20分由張家口開車。

    過陽高時,本想下去遊白登堡,因昨夜大雨滂沱,遍地泥濘,不能下足,隻好打消此議。

    下午1時半到大同。

     大同在六朝做過北魏的都城,曆代也都是大邑重鎮。

    遺留古迹極多。

    在平綏路線上是一個最有過去的光榮的地方。

    現在車道可通太原等處。

    将來同蒲路修竣,這個地方在軍事和商業上占的地位更為重要。

     過大同的人,沒有一個不耳熟于雲岡石窟之名。

    這是北魏時代的一個偉大的藝術的寶窟,我憧憬于茲者已有好多年。

    到大同的目的,大半在遊雲岡。

    但并不是說,城内便沒有可逛的地方。

    大同的城内也到處都是古迹,都有偉大的建築物和藝術品在着。

    在大同,便夠你逛個十天八天,逛個心滿意足,還使你流連徘徊,不忍即返。

     在車站上聽見人說,連日大雨傾盆,通雲岡的汽車道已被水沖壞,交通中斷。

    這話使我的遊興為之減去大半。

    其田、文藻到騎兵司令部去打聽關于雲岡道上的消息,并去借汽車——到雲岡雖不過三十裡,汽車一小時餘可達,坐騾車騎馬卻都很費事,故非去借汽車不可。

    過了許久,他們才回來,說趙司令承绶已赴雲岡,他也因路斷不能回來。

    現在正派工兵連夜趕修,大約明天這條路可以修好。

     這樣的在期待中,在車廂裡過了半天,夜色蒼茫,如豆的電燈光照得人影如鬼影似的,實在鼓不起上街的興趣。

    到這陌生的地方,也不願意夜遊。

    便在車上閑談,消遣過這半夜。

     11日6時起。

    9時左右,司令部的載重汽車來了。

    先遊城内。

    雲岡的修路消息還沒有來,據說,要12時前後方才知道确實的情形。

    颉剛遊過大同數次,他獨留在車上寫信,不出去。

     大同舊城外,有外郭三,除兵房外,無甚商店。

    但馬路甚好,兵士時常的在修理。

    一進舊城,便是縣政府的範圍,那馬路的崎岖不平,泥濘滿塗,有過于北平人所稱的“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

    我們坐在大汽車上颠簸得真夠受。

    舊城的城樓,曾改建成西式的樓房,作為圖書館。

    後馮玉祥軍圍大同,圖書館為炮火所毀。

    至今未能恢複。

    一座破壞了的洋樓孤巍巍的聳立在城頭,倒是一個奇觀。

     到了陽和街東,便是九龍壁的所在。

    這是代王邸前的一道照壁。

    王邸已淪為民居,僅此照壁尚存。

    鎖上了門,須叫看守者開門進去。

    那九條龍張牙舞爪的顯得很活潑。

    琉璃磚瓦砌合的東西,光彩過于輝煌耀目,火辣辣的,一看便有非高品之感。

    但此壁琉璃磚上的彩色已剝落了不少,卻覺得古色斑斓,恬暗幽靜,沒有一點火氣,較之北海公園的那一座九龍壁來,這一座是夠得上稱做老前輩的了。

    在壁下徘徊了好久。

    壁的前面是一個小池。

    據看守人說,池裡有水的時候,龍影映在水中,活像是真龍。

    又說,大小龍共計一千三百八十條。

    此數大約不确,連琉璃瓦片上的小龍計之,也不會到此巨數的。

    “九龍神迹”的一碑為乾隆重修時所立。

    又有嘉慶及民國十九年(1930)重修的二碑。

     次遊華嚴寺,這是大同城内最著名的梵刹。

    共有上寺下寺二所,相距甚近。

    當初香火盛時,或是相連的,後來寺址的一部分被占為民居,便隔成兩地了。

    這是很可能的解釋。

    上華嚴寺規模極大,現在雖然破壞不堪,典型猶在。

    旁院及後院皆夷為民居。

    大雄寶殿是保存得最好的一部分。

    終年鎖上了門,可想見香火的冷落。

    找到了一個看守的和尚,方才開了門。

    此殿曾經駐過兵,被蹂躏得不堪。

    壁畫尚完好。

    但都是金碧煥然,顯為二三十年内所作的。

    有題記雲“信心弟子畫工董安”,又雲“雲中鐘樓西街興榮魁信心弟子畫工董安”。

    這位董安,當是很近代的人。

    但畫的佛像及布置的景色卻渾樸異常,饒有古意。

    有好幾個地方還可看出舊的未經修補塗飾的原來痕迹。

    大約董安隻不過修補一下,加上些新鮮的顔色上去而已。

    原來署名的地方,一定是有古人署名的,卻為他所塗卻,僭寫上了自己的名号了。

    此種壁畫,當不至經過一次兩次的塗飾。

    每經過一次的“裝修”,必定會失去若幹的“神韻”。

    凡董安所曾“裝修”過的,細閱之,筆緻皆極稚弱,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