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四十二

關燈
順治十七年。

    庚子。

    十一月。

    壬子朔。

    谕刑部、朕覽朝審招冊、待決之囚甚衆。

    雖各犯自罹法網。

    國憲難寬。

    但朕思人命至重。

    概行正法、于心不忍。

    明年□山戊不□次辛醜。

    值皇太後本命年普天同慶。

    又念端敬皇後彌留時、諄諄以矜恤秋決遺言。

    朕是以體上天好生之德。

    特沛解網之仁見在監候各犯、概從減等。

    使之創艾省改。

    稱朕刑期無刑、嘉與海内維新之意。

    爾部即會同法司、将各犯比照減等例、定拟罪名。

    開具簡明招冊具奏。

      ○賜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貂衣、帽、靴、佩刀、鞓帶各一。

    以捐資造戰艦故也。

      ○少傅兼太子太傅刑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衛周祚、考滿。

    加少師兼太子太師。

    賜羊酒。

    蔭一子入監讀書。

      ○禮部右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考滿。

    加禮部尚書。

    蔭一子入監讀書。

      ○癸醜。

    升署都督同知管福建汀州府副将事高守貴、為都督同知、充鎮守湖廣辰常等處總兵官。

      ○甲寅。

    遣官祭三皇廟。

      ○升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科爾坤、為吏部侍郎。

    原任兵部啟心郎介山、為工部侍郎。

      ○免直隸趙州柏鄉縣隆平縣、新樂縣、真定衛、十六年分水災額賦。

      ○以靖南王屬下故拖沙喇哈番沙祖亮子有相、姚九功子宗唐、各襲職。

      ○戶部議覆、四川巡按張所志條奏、蜀省開鑿鹽井甚屬艱難。

    應照開荒事例、三年後起科。

    以廣招徕新鑿鹽井仍令每年報部。

    武弁抽索竈丁、應嚴行申饬。

    違者、題參重處。

    貧民易倉食鹽斤、應令四十斤以下者、準免課稅。

    四十斤以上者、仍令納課。

    至蜀省鹽課則例、查明季萬曆年間、額鹽九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下斤。

    □山戊不□解陝西省銀五萬二十五兩。

    □山戊不□留本省備用銀二萬一千四百三十九兩。

    其行鹽地方、系成都府、嘉定州、叙州府、潼川州、順慶府、保甯府、廣元縣、夔州府、廣安州、雅州也。

    其告運行鹽事宜、鍋井徵收則例、部内并無冊籍可查。

    應行該禦史詳細咨訪、斟酌損益具題。

    再定則例。

    疏上。

    從之。

      ○乙卯。

    免江西甯州、上饒、豐城、奉新、武甯、進賢。

    高安、上高、新昌靖江、新喻、峽江、新淦、永豐、弋陽、玉山、德興、宜春、分宜萬載、新建、安義、安福、貴溪、興安、吉水永新、都昌、崇仁、餘幹、東鄉、鉛山、安仁、靖安、泰和、廬陵、鄱陽、臨川、樂安、星子浮梁、樂平、南昌、永豐、萬年等縣、十六年分旱災田糧。

      ○丙辰。

    遣内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後。

      ○丁巳。

    谕刑部等衙門。

    見在監候各犯、頃有谕上  □日、概從減等。

    其中或有應秋決者、今年俱着停刑。

      ○戶部遵上□日奏言、直隸慶都、完縣、被災分數、俟該撫查報、另行議覆。

    其曲陽縣既被水災、應免十七年分地畝額賦。

    從之。

      ○安南将軍明安達禮、班師至京。

    遣官迎勞之。

      ○戶部給事中胡悉甯奏言、近奉有見在監候各犯、概從減等之上谕薄海内外。

    皆蒙恩恤。

    其恤刑一差、不若敕部徹回。

    以見恩自上出。

    且省地方繁費。

    疏入。

    得上□日、所奏是、凡待決重犯、概行減等、已有谕上□日。

    其恤刑各官着徹回。

      ○戊午。

    都察院左都禦史霍達奏言、迩來每年科、道、吏部、内升外。

    又将外官内升四人。

    每年京堂缺出甚少。

    前裁去太仆兩缺。

    兩年來已覺滞礙難行。

    今不論才品。

    不察有薦無薦。

    但以品級相對者為準。

    京堂冒濫于斯極矣。

    甚至五品京堂缺出、适當外官升内之時。

    即以一年之佥事充之。

    既無薦剡。

    又無功績。

    不知吏部何所見而辄登啟事也。

    懲前毖後。

    則外官每年内升四人之例、斷斷當更。

    臣請嗣後、凡司道之内升者、須察有薦剡功績、且曆練經三四任者、方許内升。

    每□山戊不□亦不得過兩人。

    更必待十六十七兩年。

    見在候缺之官、俱已補用、方可由内及外。

    命所司詳議具奏。

      ○己未。

    加江南狼山營副将鮑虎、署都督佥事、仍管狼山營副将事。

      ○辛酉。

    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遵上□日會議具奏、魏裔介、季振宜、疏參劉正宗、與總兵官劉芳名、結為兄弟。

    給假回籍、山東巡撫耿焞、送銀三千兩。

    又強占絲布二行營利。

    及劉祚遠之補巡撫曹申吉之内升各款。

    俱無确據。

    無庸議罪外。

    但凡大臣自陳、所有過失、不許隐瞞。

    劉正宗于自陳疏内、将從前上谕持論矯偏處事執謬、暴戾褊淺過失日增、切責數十語、不行全列。

    竟行隐諱其罪一也。

    魏裔介疏參李昌祚、系李之春叛案有名之人。

    劉正宗、成克鞏、系閱看本章之官。

    刑部本章、皆已看過乃于上前票拟、佯為不知。

    令李昌祚内升。

    得跻九列。

    明系黨叛。

    據正宗供李昌祚于十四十五兩年、俱任京官。

    彼時為何不拏等語。

    今李昌祚見在緝拏。

    此李昌祚、或是與否、雖未可懸定。

    但姓名相合。

    正宗于昌祚内升時、不行奏明。

    其罪二也。

    董國祥、系正宗保舉之員。

    收受盧慎言賄銀、已經議罪流徙。

    正宗不行認罪檢舉。

    其罪三也。

    季振宜供、揚義前參董國祥劣迹正宗供稱、楊義與董國祥、因京畿道刷卷、互相争競題參查楊義原疏雲。

    正宗甫到吏部、即薦董國祥等。

    在廷豈無賢者、乃遠薦降處之員外、越補郎中。

    非師弟私人而何。

    正宗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