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池太道。
○授進士趙班玺為河南道試監察禦史。
李允喦、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
盧鑄、為江南道試監察禦史崔士俊、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
○癸亥。
革山東按察使胡之彬職以巡按禦史吳達、劾其縱賊脫逃故也。
○乙醜。
授進士匡蘭兆、為貴州道試監察禦史。
○戊辰。
以浙東全閩蕩平。
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免行慶賀。
○蘇松督學禦史陳昌言疏言、江陰縣吳氏女、許字袁永廣、未嫁、永廣殁。
女截發毀容。
立侄為嗣。
至死靡他。
上海縣民馬鳴仲妻顧氏、當兵亂不受污。
身中七矢。
抱子赴水死。
丹徒縣民章芮妻茅氏、江陰縣生員袁永康妻顧氏、吳縣民朱應鯉妻葉氏、常熟縣民言解妻張氏、武進縣民劉士璋妻榮氏、江都縣童生陳治道妻甯氏、儀真縣民吳宗周妻周氏、山陽縣民吳思舜妻邵氏、生員盧榮祖妻楊氏、鹹少寡砥節。
堅貞不貳。
長洲縣民江大濟、父啟祿失明。
醫藥無效。
大濟焚香告天、願以身代。
夢神授以方。
含乳舐之。
四越月而父目複明。
大濟妻黃氏、姑卧病。
潛割左股投羹進食。
姑病随愈。
裡傳雙孝。
寶應縣民鄭之鴻之鳌母病危。
之鴻兄弟并割股療母疴。
常熟縣民劉士龍母病疽。
士龍口吮膿血瘡遂愈母以壽終。
廬墓三年。
朝夕攀柏悲号俱請照例旌表事下所司。
十二月。
癸酉朔升山東運同夏時芳為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革山西按察使婁惺伯職仍下撫按鞫問。
以縱放故明宗姓故也。
○蘇松提督吳勝兆疏報、故明遂平王朱紹鲲、及僞職方楊模等、擁衆太湖。
勾連海寇謀為不軌。
副将詹世勳等、率兵撲巢□刀。
紹鲲等就擒命斬之。
○山西巡按王昌允疏報、靈石縣舉人王之度母牛氏、夫故、氏年二十五。
勵志矢節。
訓之度登賢書逆闖逼授之度僞職、誡不令受。
守節五十年。
崞縣生員亢守節、繼妻丁氏、年二十九夫故。
訓孫發潛入泮守節四十年。
請照例旌表。
章下所司。
○己卯。
授山東平原縣知縣梁應龍、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
莒州知州蔡應桂、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進士張翮、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
窦蔚、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劉漪、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
○庚辰。
山東膠州總兵官海時行疏報、賊首謝遷、結連南山諸賊。
攻陷高苑。
官兵進巢□刀。
擒斬僞軍師趙來鄉等、諸寨悉平。
報聞。
○壬午。
命昂邦章京拜山、為議政大臣。
○授武定州知州張中元、為河南道試監察禦史。
高陽縣知縣王志佐、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
○升河南開封府知府閻堯年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糧儲道。
○山東巡按吳達奏報、叛賊小霸王等陷莘邑。
盤踞日久。
同知劉自昌、參将邢邦勳擊賊于董王莊大破之遂複莘縣。
下兵部知之。
○甲申。
靖遠大将軍和碩肅親王豪格等奏報、臣帥師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
偵得逆賊張獻忠、列營西充縣境。
随令護軍統領鳌拜巴圖魯等分領八旗護軍先發。
臣統大軍、星夜兼程繼進。
次日黎明抵西充。
獻忠盡率馬步賊兵拒師。
鳌拜等奮擊。
大破之。
斬獻忠于陣。
臣至。
複分兵四出。
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
斬首數萬級。
獲馬騾一萬二千二百餘匹。
捷聞。
得上□日、豪格指授方略。
克奏膚功。
獻忠伏誅。
四川平定。
深可嘉悅。
有功官兵、察明議叙。
仍擇吉祭告。
诏赦天下。
○乙酉。
以甲喇章京佟養量為都督佥事、充鎮守山東沂州總兵官。
○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疏報、僞高安王朱常淇、同僞監軍道江于東等、盤踞徽州婺源縣之小坑。
擁衆抗命。
提督張天祿等、率兵進巢□刀。
常淇及妻子、并其黨、俱就擒。
命斬之。
○丙戌。
升直隸
○授進士趙班玺為河南道試監察禦史。
李允喦、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
盧鑄、為江南道試監察禦史崔士俊、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
○癸亥。
革山東按察使胡之彬職以巡按禦史吳達、劾其縱賊脫逃故也。
○乙醜。
授進士匡蘭兆、為貴州道試監察禦史。
○戊辰。
以浙東全閩蕩平。
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免行慶賀。
○蘇松督學禦史陳昌言疏言、江陰縣吳氏女、許字袁永廣、未嫁、永廣殁。
女截發毀容。
立侄為嗣。
至死靡他。
上海縣民馬鳴仲妻顧氏、當兵亂不受污。
身中七矢。
抱子赴水死。
丹徒縣民章芮妻茅氏、江陰縣生員袁永康妻顧氏、吳縣民朱應鯉妻葉氏、常熟縣民言解妻張氏、武進縣民劉士璋妻榮氏、江都縣童生陳治道妻甯氏、儀真縣民吳宗周妻周氏、山陽縣民吳思舜妻邵氏、生員盧榮祖妻楊氏、鹹少寡砥節。
堅貞不貳。
長洲縣民江大濟、父啟祿失明。
醫藥無效。
大濟焚香告天、願以身代。
夢神授以方。
含乳舐之。
四越月而父目複明。
大濟妻黃氏、姑卧病。
潛割左股投羹進食。
姑病随愈。
裡傳雙孝。
寶應縣民鄭之鴻之鳌母病危。
之鴻兄弟并割股療母疴。
常熟縣民劉士龍母病疽。
士龍口吮膿血瘡遂愈母以壽終。
廬墓三年。
朝夕攀柏悲号俱請照例旌表事下所司。
十二月。
癸酉朔升山東運同夏時芳為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革山西按察使婁惺伯職仍下撫按鞫問。
以縱放故明宗姓故也。
○蘇松提督吳勝兆疏報、故明遂平王朱紹鲲、及僞職方楊模等、擁衆太湖。
勾連海寇謀為不軌。
副将詹世勳等、率兵撲巢□刀。
紹鲲等就擒命斬之。
○山西巡按王昌允疏報、靈石縣舉人王之度母牛氏、夫故、氏年二十五。
勵志矢節。
訓之度登賢書逆闖逼授之度僞職、誡不令受。
守節五十年。
崞縣生員亢守節、繼妻丁氏、年二十九夫故。
訓孫發潛入泮守節四十年。
請照例旌表。
章下所司。
○己卯。
授山東平原縣知縣梁應龍、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
莒州知州蔡應桂、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進士張翮、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
窦蔚、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劉漪、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
○庚辰。
山東膠州總兵官海時行疏報、賊首謝遷、結連南山諸賊。
攻陷高苑。
官兵進巢□刀。
擒斬僞軍師趙來鄉等、諸寨悉平。
報聞。
○壬午。
命昂邦章京拜山、為議政大臣。
○授武定州知州張中元、為河南道試監察禦史。
高陽縣知縣王志佐、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
○升河南開封府知府閻堯年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糧儲道。
○山東巡按吳達奏報、叛賊小霸王等陷莘邑。
盤踞日久。
同知劉自昌、參将邢邦勳擊賊于董王莊大破之遂複莘縣。
下兵部知之。
○甲申。
靖遠大将軍和碩肅親王豪格等奏報、臣帥師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
偵得逆賊張獻忠、列營西充縣境。
随令護軍統領鳌拜巴圖魯等分領八旗護軍先發。
臣統大軍、星夜兼程繼進。
次日黎明抵西充。
獻忠盡率馬步賊兵拒師。
鳌拜等奮擊。
大破之。
斬獻忠于陣。
臣至。
複分兵四出。
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
斬首數萬級。
獲馬騾一萬二千二百餘匹。
捷聞。
得上□日、豪格指授方略。
克奏膚功。
獻忠伏誅。
四川平定。
深可嘉悅。
有功官兵、察明議叙。
仍擇吉祭告。
诏赦天下。
○乙酉。
以甲喇章京佟養量為都督佥事、充鎮守山東沂州總兵官。
○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疏報、僞高安王朱常淇、同僞監軍道江于東等、盤踞徽州婺源縣之小坑。
擁衆抗命。
提督張天祿等、率兵進巢□刀。
常淇及妻子、并其黨、俱就擒。
命斬之。
○丙戌。
升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