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身一入旗。
奪人之田。
攘人之稼。
其被攘奪者。
憤不甘心。
亦投旗下。
争訟無已刁風滋甚。
祈敕部嚴禁濫投。
事下戶部 ○刑部議覆、審得犯官莊憲祖、聽信刑部主事程淓私囑。
謀之左佥都禦史趙開心。
上疏渎奏。
向玉軒、聽信工部主事王三元私囑。
再疏條陳。
拟莊憲祖、向玉軒、程淓、王三元、革職責懲。
趙開心、革職。
疏入、得上□日。
莊憲祖等免責、俱革職為民。
○癸巳。
革明季加增太平府姑溪橋米稅。
金柱山商稅。
安慶府鹽稅。
○湖川總督羅繡錦疏報。
巢□刀平八百洲巨寇胡公緒、斬獲甚衆。
下兵部知之。
○乙未。
以委署兩河禦史劉達、進士呂維橒、于嗣登、為試監察禦史。
○吏部請大選官員。
俱于午門外掣□□□韭□。
從之。
○免直隸靜海、興濟、青縣、荒地額賦。
○丙申。
江西巡撫李翔鳳疏報。
浮梁、餘幹等縣逆寇。
勾連閩賊倡亂。
直犯饒城。
副将鄧雲龍等、率兵擊敗之。
副将王得仁等、進兵水口。
擊敗閩賊。
克光澤縣。
複旋師撫州。
巢□刀殺東鄉、安仁一帶逆孽。
俘斬甚衆。
事下兵部。
○禁京官乘肩輿。
○丁酉。
以甲喇章京周國佐盧登科為吏部理事官。
○以漢軍舉人張昌允、為山東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濟南道參議事。
委署河南睢陳道王镛、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冀甯道參議事。
太仆寺少卿管内院典籍事朱國诏、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口北道。
委署陝西巡撫石鳳台、為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分守荊西道。
原任直隸易州道佥事武延祚、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冀南道。
委署陝西榆林道王世恩、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下湖南道。
○戊戌。
攝政王多爾衮、谕内院。
嗣後諸王大臣、差遣在外。
凡有奏啟。
止令具本禦前。
予處啟本、着永行停止。
○己亥。
升陝西河東兵備道副使張尚、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甯夏贊理軍務。
○罷織造太監。
○安徽巡撫劉應賓、疏報。
官兵進巢□刀甯國太平二府逆賊。
斬獲無算。
招撫賊渠鄭璧等二百名。
餘黨解散。
下部察叙。
○庚子。
以漢軍生員張君賜、為山東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強于義、為兩浙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辛醜。
谕吏部。
朝廷設官治民。
而冗員反緻病民。
各府設推官一員。
其挂銜别駐。
推官盡行裁革。
大縣設知縣、縣丞、典史、各一員。
小縣設知縣、典史各一員。
一切主簿。
盡行裁革。
原管職事。
大縣歸并縣丞。
小縣歸并典史。
其裁過推官主簿。
赴部改選。
至各府同知通判各贅員。
可裁者、通察具奏。
○壬寅。
谕戶部。
運屬鼎新法當革故。
前朝宗姓。
已比齊民。
舊日鄉紳。
豈容冒濫。
聞直隸及各省地方、在籍文武。
未經本朝錄用者。
仍以向來品級名色擅用新頒帽頂束帶。
交結官府。
武斷鄉曲。
冒免徭賦累害小民甚至赀郎粟監。
動以見朝赴監為名。
妄言複用藐玩有司。
不當差役。
且有閩、廣、蜀、滇等處地方。
見任僞官。
阻兵抗順。
而父子兄弟。
仍倚恃紳衿。
肆行無忌。
種種不法。
蠹國殃民。
深為可恨。
自今谕示之後。
将前代鄉官監生名色。
盡行革去一應地丁錢糧雜泛差役。
與民一體均當。
朦胧冒免者、治以重罪。
該管官徇私故縱者。
定行連坐。
其僞官父子兄弟家産人口。
通着該地方官詳确察奏。
不許隐漏。
即傳谕行。
○又谕戶部國計民生首重财賦明季私徵濫派。
民不聊生。
朕救民水火。
蠲者蠲。
革者革。
庶幾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而兵火之餘。
多藉口方策無存。
增減任意。
此皆貪官猾胥。
惡害去籍。
将朝廷德意。
何時下究。
而明季叢蠹、何時清厘。
今特遣大學士馮铨、前往戶部。
與公英俄爾岱徹底察核。
在京各衙門。
錢糧款項數目。
原額若幹。
現今作何收支銷算。
在外各直省錢糧、明季加派三項。
蠲免若幹。
現在田土。
民間實種若幹。
應實徵起解存留若幹。
在内。
責成各該管衙門。
在外、責成撫按嚴核詳稽拟定賦役全書。
進朕親覽。
頒行天下。
務期積弊一清。
民生永久。
稱朕加惠元元至意。
○河南巡撫羅繡錦、起送故明汝甯郡王朱嗣業赴京。
令戶部。
照郡王例。
給糧贍養。
○轉禮科右給事中韓源、為吏科左給事中。
○升山東提學道參政房之骐、為本省按察使司按察使、管右布政使事。
山西提學道副使孫肇興、為江南布政使司參政、管右布政使事。
○癸卯。
升霸州兵備道副使李日芃、為都察院左佥都禦史。
○以故明佥都禦史梁雲構、為通政使司右參議 ○甲辰修盛京先師孔子廟 ○乙巳戶部請定制錢七十文作銀一錢不許多增通行嚴禁從之。
身一入旗。
奪人之田。
攘人之稼。
其被攘奪者。
憤不甘心。
亦投旗下。
争訟無已刁風滋甚。
祈敕部嚴禁濫投。
事下戶部 ○刑部議覆、審得犯官莊憲祖、聽信刑部主事程淓私囑。
謀之左佥都禦史趙開心。
上疏渎奏。
向玉軒、聽信工部主事王三元私囑。
再疏條陳。
拟莊憲祖、向玉軒、程淓、王三元、革職責懲。
趙開心、革職。
疏入、得上□日。
莊憲祖等免責、俱革職為民。
○癸巳。
革明季加增太平府姑溪橋米稅。
金柱山商稅。
安慶府鹽稅。
○湖川總督羅繡錦疏報。
巢□刀平八百洲巨寇胡公緒、斬獲甚衆。
下兵部知之。
○乙未。
以委署兩河禦史劉達、進士呂維橒、于嗣登、為試監察禦史。
○吏部請大選官員。
俱于午門外掣□□□韭□。
從之。
○免直隸靜海、興濟、青縣、荒地額賦。
○丙申。
江西巡撫李翔鳳疏報。
浮梁、餘幹等縣逆寇。
勾連閩賊倡亂。
直犯饒城。
副将鄧雲龍等、率兵擊敗之。
副将王得仁等、進兵水口。
擊敗閩賊。
克光澤縣。
複旋師撫州。
巢□刀殺東鄉、安仁一帶逆孽。
俘斬甚衆。
事下兵部。
○禁京官乘肩輿。
○丁酉。
以甲喇章京周國佐盧登科為吏部理事官。
○以漢軍舉人張昌允、為山東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濟南道參議事。
委署河南睢陳道王镛、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冀甯道參議事。
太仆寺少卿管内院典籍事朱國诏、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口北道。
委署陝西巡撫石鳳台、為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分守荊西道。
原任直隸易州道佥事武延祚、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冀南道。
委署陝西榆林道王世恩、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下湖南道。
○戊戌。
攝政王多爾衮、谕内院。
嗣後諸王大臣、差遣在外。
凡有奏啟。
止令具本禦前。
予處啟本、着永行停止。
○己亥。
升陝西河東兵備道副使張尚、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甯夏贊理軍務。
○罷織造太監。
○安徽巡撫劉應賓、疏報。
官兵進巢□刀甯國太平二府逆賊。
斬獲無算。
招撫賊渠鄭璧等二百名。
餘黨解散。
下部察叙。
○庚子。
以漢軍生員張君賜、為山東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強于義、為兩浙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辛醜。
谕吏部。
朝廷設官治民。
而冗員反緻病民。
各府設推官一員。
其挂銜别駐。
推官盡行裁革。
大縣設知縣、縣丞、典史、各一員。
小縣設知縣、典史各一員。
一切主簿。
盡行裁革。
原管職事。
大縣歸并縣丞。
小縣歸并典史。
其裁過推官主簿。
赴部改選。
至各府同知通判各贅員。
可裁者、通察具奏。
○壬寅。
谕戶部。
運屬鼎新法當革故。
前朝宗姓。
已比齊民。
舊日鄉紳。
豈容冒濫。
聞直隸及各省地方、在籍文武。
未經本朝錄用者。
仍以向來品級名色擅用新頒帽頂束帶。
交結官府。
武斷鄉曲。
冒免徭賦累害小民甚至赀郎粟監。
動以見朝赴監為名。
妄言複用藐玩有司。
不當差役。
且有閩、廣、蜀、滇等處地方。
見任僞官。
阻兵抗順。
而父子兄弟。
仍倚恃紳衿。
肆行無忌。
種種不法。
蠹國殃民。
深為可恨。
自今谕示之後。
将前代鄉官監生名色。
盡行革去一應地丁錢糧雜泛差役。
與民一體均當。
朦胧冒免者、治以重罪。
該管官徇私故縱者。
定行連坐。
其僞官父子兄弟家産人口。
通着該地方官詳确察奏。
不許隐漏。
即傳谕行。
○又谕戶部國計民生首重财賦明季私徵濫派。
民不聊生。
朕救民水火。
蠲者蠲。
革者革。
庶幾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而兵火之餘。
多藉口方策無存。
增減任意。
此皆貪官猾胥。
惡害去籍。
将朝廷德意。
何時下究。
而明季叢蠹、何時清厘。
今特遣大學士馮铨、前往戶部。
與公英俄爾岱徹底察核。
在京各衙門。
錢糧款項數目。
原額若幹。
現今作何收支銷算。
在外各直省錢糧、明季加派三項。
蠲免若幹。
現在田土。
民間實種若幹。
應實徵起解存留若幹。
在内。
責成各該管衙門。
在外、責成撫按嚴核詳稽拟定賦役全書。
進朕親覽。
頒行天下。
務期積弊一清。
民生永久。
稱朕加惠元元至意。
○河南巡撫羅繡錦、起送故明汝甯郡王朱嗣業赴京。
令戶部。
照郡王例。
給糧贍養。
○轉禮科右給事中韓源、為吏科左給事中。
○升山東提學道參政房之骐、為本省按察使司按察使、管右布政使事。
山西提學道副使孫肇興、為江南布政使司參政、管右布政使事。
○癸卯。
升霸州兵備道副使李日芃、為都察院左佥都禦史。
○以故明佥都禦史梁雲構、為通政使司右參議 ○甲辰修盛京先師孔子廟 ○乙巳戶部請定制錢七十文作銀一錢不許多增通行嚴禁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