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三

關燈
乾隆序 我國家受天眷命。

    統一萬邦。

    日月所照。

    血氣之屬。

    鹹切尊親。

    亦惟是小心翼翼之忱。

    有以通帝載而昭來許。

    故乃朝廷宮府之政。

    罔不參稽古訓。

    溥協人心。

    制定于一時而慮周乎萬世。

    重熙累洽。

    至于今茲。

    海隅蒼生。

    穆然想見盛德。

    信乎開國之規模。

    诒謀遠而流澤長也。

    洪惟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神靈天亶。

    沖齡踐阼。

    紹我太祖太宗丕緒。

    懋建大猷。

    勤思上理。

    當是時。

    流賊已入京師。

    明祚已成闆蕩。

    遂因明将吳三桂之請。

    命将士入關定燕京。

    殄群寇。

    挈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爰主郊禋。

    式頒正朔。

    自古得天下之正。

    未之有比也政令彰施百度具舉。

    滌前代之煩苛。

    沛興朝之膏澤治化翔洽達乎四表。

    由是制禮作樂。

    敷教明刑。

    虛已以尚賢。

    推誠以納誨。

    斟酌損益。

    秉至中而時措之。

    着為谟訓。

    載在簡編。

    皇哉唐哉。

    子孫世世守之、以成久安長治之。

    業。

    于是乎在。

    康熙十一年。

    聖祖仁皇帝特開史館纂輯實錄凡一百四十六卷雍正十二年皇考世宗憲皇帝恭閱全書複令儒臣、重加校訂。

    事未竣而。

    龍馭上賓。

    朕哀戚之餘。

    饬令陸續進呈敬加披覽于戲。

    睹世祖經綸之钜典。

    則知創業之甚難。

    念聖祖世宗繼述之深衷則知守成之不易。

    方策可傳者紀綱之成軌。

    夙夜罔。

    間者。

    兢業之一心。

    敢弗繹思而敬承之以迓上天無疆之休。

    則是書也。

    誠緻治之權輿。

    萬年之鴻寶矣。

    謹序 乾隆四年十二月初十日 乾隆朝進實錄表 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保議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總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級臣鄂爾泰光祿大夫經筵日講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二級臣張廷玉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五級臣徐本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

    伏以帝治天開建極定八纮之統。

    皇圖日煥。

    揚庥垂百世之谟。

    冊府增華超漢唐之功烈典章為憲。

    俨羲禹之圖疇編摩必重以再三義例斯昭其畫一欽惟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德備三才恩周六合聖人作而萬物睹耆定神京大勳集而百姓甯永清寰宇靖中原之沸釜烽燧俱銷除南服之苞芽。

    壸漿競迓。

    起瘡痍而登衽席。

    蠲赦之诏頻頒。

    釋戈甲而進詩書。

    舉辟之綸屢下。

    郊壇钜典。

    親涉降以申虔。

    宗廟明禋。

    肅烝嘗而感怆。

    敬承慈訓徽稱與孝養兼隆愛笃周親爵号共車旗并錫講帏時禦。

    闡至道之淵源。

    太學躬臨。

    重先師之俎豆。

    厘度支以均賦役定律令而滌煩苛激濁揚清。

    澄九州之吏治。

    興仁講讓敦四海之民風。

    言路廣開。

    每切周咨之義。

    刑書惟慎。

    式昭欽恤之仁。

    禮樂修明。

    紀綱燦設允厘百度。

    合宮府内外以贻休。

    丕冒多方。

    統侯甸要荒而受治。

    梯航畢至。

    海隅日出之鄉。

    賨赆俱陳。

    塞北流沙之域。

    規模宏遠。

    從古罕俦谟訓光昭。

    千秋為鑒賴簡編以傅信宜稽考之加詳。

    洪惟皇帝陛下仁以孝成文因道見推本于蔔年蔔世慎乃永圖孝衷于記動記言昭哉嗣服恭承聖祖仁皇帝命儒臣而纂輯。

    群工各殚夫寅衷祗奉世宗憲皇帝設文館以披繙。

    秘殿複勤于乙夜。

    爰申前訓。

    按日程功。

    敬閱鴻編。

    悉心參訂。

    命臣鄂爾泰等、分曹給劄近籞開函謹稽前後之文參考異同之迹諧聲轉注求一定之指歸輿地官階溯當時之規制遠咨掌故喜黎獻之有徵近考遺聞發丹書而可據功經五載膏火時親。

    序屬三冬裝潢聿就。

    恭校成世祖章皇帝實錄、合凡例目錄滿洲蒙古漢文、各一百四十七卷聖訓滿漢文各六卷。

    繕寫進呈。

    臣等榮探秘籍。

    忝。

    附儒林。

    披卷薰香。

    讵有馬班之識。

    循牆橐筆。

    敢參遊夏之詞。

    惟敬慎以就編。

    仰睹興朝緯畫。

    務精詳而蒇事。

    忻聞開代贻謀。

    伏願心法傳中。

    治功會極。

    鑒觀成憲。

    欽堂構之加崇。

    率由舊章。

    慶雲礽之日熾。

    炳乎金冊安史宬而鞏金瓯珍以玉函。

    綿奕世而調玉燭。

    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

    謹奉表随進以聞。

    乾隆四年十二月初十日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保議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總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級臣鄂爾泰光祿大夫經筵日講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二級臣張廷玉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五級臣徐本等謹上表 校對官 總裁 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保議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總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級臣鄂爾泰 光祿大夫經筵日講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士一級臣張廷玉 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子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五級臣徐本副總裁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尚書銜食俸加二級臣徐元夢 光祿大夫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兼理上驷院事務加四級臣納延泰 光祿大夫經筵講官戶部左侍郎降一級加二級臣岱奇 光祿大夫禮部右侍郎教習庶吉士加二級臣吳家骐 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兵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