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元年甲申九月丙戌朔上駐跸大淩河地方 ○以太醫院右院判韋盡性為左院判禦醫傅允祖為右院判 ○調永平道佥事姚恭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潞安兵備道懷隆兵備道朱壽錅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朔州兵備道 ○攝政和碩睿親王給平西王吳三桂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補緞衣各三襲續順公沉志祥補緞衣一襲 ○宣大總督吳孳昌啟留已升山西岢岚道雲鎮饷司王弘祚從之。
○丁亥。
上駐跸小淩河地方。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京城内外軍民人等曰。
予至此四月、以來無日不與諸臣竭盡心力、以圖國治民安。
但寇賊倡亂之後衆心驚懼。
六月間流言蜂起随經頒示曉谕。
民心乃甯向傳有八月屠民之語今八月已終毫未驚擾則流言之不足信也明矣。
今聞訛傳、九月内聖駕至京。
東兵俱來放搶三日盡殺老壯止存孩赤等語民乃國之本。
爾等兵民老幼、既已誠心歸服複以何罪而戮之爾等試思今皇上攜帶将士家口、不下億萬與之俱來者何故為安燕京軍民也昨将東來各官内、命十餘員為督撫司道正印等官者何故。
為統一天下也。
已将盛京帑銀、取至百餘萬。
後又挽運不絕者何故。
為供爾京城内外兵民之用也且予不忍山陝百姓、受賊殘害既已發兵進巢□刀猶恨不能速行平定救民水火之中。
豈有不愛京城軍民、而反行殺戮之理耶。
此皆衆所目擊之事餘複何言。
其無故妄布流言者、非近京土寇、故意搖動民情、令其逃遁、以便乘機搶掠。
則必有流賊奸細、潛相煽惑、贻禍地方應頒示通行曉谕。
以安衆心。
仍谕。
各部嚴緝奸細及煽惑百姓者。
倘有散布流言之人。
知即出首。
以便從重治罪。
若見聞不首者。
與散布流言之人一體治罪。
○升刑部理事官岱都、為工部侍郎。
○以恩格德、杜爾霸、秦繼武、為禮部理事官。
滿都祜、為工部理事官。
丹岱鄂爾晉巴圖魯艾睦喀、額克習讷、科爾坤、為戶部理事官。
張察孫應聘為刑部理事官。
席理渾、為吏部理事官。
格霸庫扈習霸孟格塞爾科奎、趙國鼎、雅布堪、讷爾德、楊正泰、為兵部理事官 ○增設兵部漢軍理事官四員。
以宜哈納郎賽、宜永貴陳一德為之 ○以鑲紅旗滿洲覺羅希符、管甲喇章京事 ○以投誠副将張諴、為密雲總兵官王燝為直順廣大副将署總兵官事刑部右侍郎提橋啟言、修明律令需人甚急請令内院酌議遴選各衙門官、為總裁。
為分校刻期刊定。
頒式天下攝政和碩睿親王谕、各衙門中有材識通明、熟谙律令者。
着堂官開送内院酌派具啟。
○戊子。
上駐跸塔山地方 ○令故明光宗襄嫔張氏與任貴妃同居。
戶部量給養贍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啟請收民間兵器馬匹入官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民間兵器藉以禦盜不允 ○己醜上駐跸甯遠 ○調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為刑部左侍郎以故明兵部侍郎李化熙、為工部右侍郎 ○禮部啟言聖駕至京文武百官迎接禮儀應行豫定先期工部錦衣衛修治道途設行殿于通州城外南向司設監設帷幄禦座于中尚衣監備冠服。
錦衣衛設鹵簿儀仗。
旗手衛設金鼓旗幟。
教坊司設大樂俱于行殿西候駕至前導。
先期一日傳報。
文武百官、俱吉服于行殿西道傍百步之外、候駕過侍班跪接。
駕入行殿、升禦座鴻胪寺官贊排班文武各官班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候上更衣百官前行駕由永定門、入大清門升武英殿文武百官由大清門左右進至承天門外金水橋南文武分班駕至、跪迎俯伏候駕過、百官各散凡一應執事人員仍伺候。
次日黎明、文武百官于武英殿朝畢。
上表、請即帝位候上□日俞允。
本部随擇日具儀注進呈攝政和碩睿親王是之 ○庚寅上駐跸曲樹河堡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遣甲喇章京顧納代伊爾都齊蘇拜廣泰、及侍衛自燕京迎駕獻菓品。
○辛卯。
上駐跸沙河驿。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城堡營衛文武各官、及軍民人等曰予聞爾等遘茲寇難。
坐卧靡甯爰整大軍掃除禍亂拯民水火之中以安天下。
非好兵而樂戰也。
爾等但備辦糧草赍送軍前。
此外秋毫不擾。
城市村莊人民、各照常安居貿易。
毋得驚惶。
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不論原屬流賊或為流賊逼勒投降者若能歸服我朝仍準錄用倘抗拒不服置之重法。
妻子為奴。
開誠投順者加升一級恩及子孫有能擒獻賊渠将佐者論功優升永同帶砺今皇上求賢若渴凡有深識天文懷材抱德之士亟宜奮起。
共立功名遲疑失時噬臍無及。
○河道總督楊方興啟言河道往來不絕。
人心叵測實為可虞宿遷左連清桃右連徐邳地居要沖宜設道員駐劄以備非常更設重兵以舊總兵官統之庶要地得人衆心安輯而一統指日可俟攝政和碩睿親王、以兵部啟心郎趙福星、為宿遷兵備道其添兵事宜、令部議覆。
○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鳌永啟言楊威、系故明總兵劉澤清委用之官澤清南奔。
威遂盤踞登萊。
假稱山東前鋒恢巢□刀副總兵名色肆行焚戮乞敕大兵速巢□刀以杜亂萌。
從之。
○壬辰上駐跸前屯衛 ○攝政和碩睿親王傳集大學士馮铨、洪承疇謝升及六部侍郎都察院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翰林院、五城禦史錦衣衛鴻胪寺等衙門官谕之曰予聞小民在外訛傳于八月屠民又訛傳聖駕至京殺萬人祭纛。
縱兵搶掠三日。
如果于八月屠民。
今八月已過。
民間安堵如故。
予曩者祭纛、何曾。
戮及一人耶。
遠近俱将歸附。
人民靡不保全。
衆所共見。
而猶疑有搶掠之
○丁亥。
上駐跸小淩河地方。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京城内外軍民人等曰。
予至此四月、以來無日不與諸臣竭盡心力、以圖國治民安。
但寇賊倡亂之後衆心驚懼。
六月間流言蜂起随經頒示曉谕。
民心乃甯向傳有八月屠民之語今八月已終毫未驚擾則流言之不足信也明矣。
今聞訛傳、九月内聖駕至京。
東兵俱來放搶三日盡殺老壯止存孩赤等語民乃國之本。
爾等兵民老幼、既已誠心歸服複以何罪而戮之爾等試思今皇上攜帶将士家口、不下億萬與之俱來者何故為安燕京軍民也昨将東來各官内、命十餘員為督撫司道正印等官者何故。
為統一天下也。
已将盛京帑銀、取至百餘萬。
後又挽運不絕者何故。
為供爾京城内外兵民之用也且予不忍山陝百姓、受賊殘害既已發兵進巢□刀猶恨不能速行平定救民水火之中。
豈有不愛京城軍民、而反行殺戮之理耶。
此皆衆所目擊之事餘複何言。
其無故妄布流言者、非近京土寇、故意搖動民情、令其逃遁、以便乘機搶掠。
則必有流賊奸細、潛相煽惑、贻禍地方應頒示通行曉谕。
以安衆心。
仍谕。
各部嚴緝奸細及煽惑百姓者。
倘有散布流言之人。
知即出首。
以便從重治罪。
若見聞不首者。
與散布流言之人一體治罪。
○升刑部理事官岱都、為工部侍郎。
○以恩格德、杜爾霸、秦繼武、為禮部理事官。
滿都祜、為工部理事官。
丹岱鄂爾晉巴圖魯艾睦喀、額克習讷、科爾坤、為戶部理事官。
張察孫應聘為刑部理事官。
席理渾、為吏部理事官。
格霸庫扈習霸孟格塞爾科奎、趙國鼎、雅布堪、讷爾德、楊正泰、為兵部理事官 ○增設兵部漢軍理事官四員。
以宜哈納郎賽、宜永貴陳一德為之 ○以鑲紅旗滿洲覺羅希符、管甲喇章京事 ○以投誠副将張諴、為密雲總兵官王燝為直順廣大副将署總兵官事刑部右侍郎提橋啟言、修明律令需人甚急請令内院酌議遴選各衙門官、為總裁。
為分校刻期刊定。
頒式天下攝政和碩睿親王谕、各衙門中有材識通明、熟谙律令者。
着堂官開送内院酌派具啟。
○戊子。
上駐跸塔山地方 ○令故明光宗襄嫔張氏與任貴妃同居。
戶部量給養贍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啟請收民間兵器馬匹入官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民間兵器藉以禦盜不允 ○己醜上駐跸甯遠 ○調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為刑部左侍郎以故明兵部侍郎李化熙、為工部右侍郎 ○禮部啟言聖駕至京文武百官迎接禮儀應行豫定先期工部錦衣衛修治道途設行殿于通州城外南向司設監設帷幄禦座于中尚衣監備冠服。
錦衣衛設鹵簿儀仗。
旗手衛設金鼓旗幟。
教坊司設大樂俱于行殿西候駕至前導。
先期一日傳報。
文武百官、俱吉服于行殿西道傍百步之外、候駕過侍班跪接。
駕入行殿、升禦座鴻胪寺官贊排班文武各官班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候上更衣百官前行駕由永定門、入大清門升武英殿文武百官由大清門左右進至承天門外金水橋南文武分班駕至、跪迎俯伏候駕過、百官各散凡一應執事人員仍伺候。
次日黎明、文武百官于武英殿朝畢。
上表、請即帝位候上□日俞允。
本部随擇日具儀注進呈攝政和碩睿親王是之 ○庚寅上駐跸曲樹河堡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遣甲喇章京顧納代伊爾都齊蘇拜廣泰、及侍衛自燕京迎駕獻菓品。
○辛卯。
上駐跸沙河驿。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城堡營衛文武各官、及軍民人等曰予聞爾等遘茲寇難。
坐卧靡甯爰整大軍掃除禍亂拯民水火之中以安天下。
非好兵而樂戰也。
爾等但備辦糧草赍送軍前。
此外秋毫不擾。
城市村莊人民、各照常安居貿易。
毋得驚惶。
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不論原屬流賊或為流賊逼勒投降者若能歸服我朝仍準錄用倘抗拒不服置之重法。
妻子為奴。
開誠投順者加升一級恩及子孫有能擒獻賊渠将佐者論功優升永同帶砺今皇上求賢若渴凡有深識天文懷材抱德之士亟宜奮起。
共立功名遲疑失時噬臍無及。
○河道總督楊方興啟言河道往來不絕。
人心叵測實為可虞宿遷左連清桃右連徐邳地居要沖宜設道員駐劄以備非常更設重兵以舊總兵官統之庶要地得人衆心安輯而一統指日可俟攝政和碩睿親王、以兵部啟心郎趙福星、為宿遷兵備道其添兵事宜、令部議覆。
○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鳌永啟言楊威、系故明總兵劉澤清委用之官澤清南奔。
威遂盤踞登萊。
假稱山東前鋒恢巢□刀副總兵名色肆行焚戮乞敕大兵速巢□刀以杜亂萌。
從之。
○壬辰上駐跸前屯衛 ○攝政和碩睿親王傳集大學士馮铨、洪承疇謝升及六部侍郎都察院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翰林院、五城禦史錦衣衛鴻胪寺等衙門官谕之曰予聞小民在外訛傳于八月屠民又訛傳聖駕至京殺萬人祭纛。
縱兵搶掠三日。
如果于八月屠民。
今八月已過。
民間安堵如故。
予曩者祭纛、何曾。
戮及一人耶。
遠近俱将歸附。
人民靡不保全。
衆所共見。
而猶疑有搶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