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孝宗敬皇帝寶訓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人即解京處治使小人之計不行斯為允當夫孝有不及而推本惇親以盡區區之心者此朕之不得已也卿其體斯至意毋怠毋忽庶無負于委托欽哉故敕
○弘治三年八月庚寅戶部會官上議曰
孝穆皇太後宗親在昔兵燹之餘人民奔竄歲月悠遠往事已無蹤迹求之恐愈久愈鑿況前日已誤信李父貴等濫授官爵今日豈容再誤請仿
太祖高皇帝即宿州為
孝慈高後父徐王立廟事例為
孝穆皇太後父母定拟封号立祠于廣西附郭地方春秋遣布政司官緻祭即以沒入李父貴等賀縣田八十畝為奉祭之資似為得宜
上曰
孝穆皇太後早棄朕躬朕每念及此戚然如割初謂宗親尚可求訪故寍受百欺有所不恤今卿等既謂歲久無從物色請如封立廟歲時緻祭以仰慰
聖母在天之靈是或一道矧
皇祖既有故事朕心雖不忍又奚能違其悉準所議
○弘治八年正月丙申以
太皇太後聖體未安免慶成宴頒胙于文武官之該宴者
○三月壬辰
太皇太後以
聖體康複诰谕
皇帝曰粵自
英皇厭代予正位長樂
憲宗皇帝克盡子道以天下養二十四年無異一日孝心笃至天下所無足以表儀萬民垂法後世予觀所著孝順事實諸書所載罕有其比暨
皇帝嗣位實能繼述先志敦尚彜倫奉養之禮至隆至厚乃去年七月予偶嬰瘍疾
皇帝夜起祝
天眷郊罷宴問安視膳寝食靡遑頃者醫藥奏功食飲如舊老年病體竟底康寍以昔校今父子一道
天地所臨
祖宗攸鑒徵諸孝治必有休祥予心嘉焉是用宣之于辭以表誠孝故谕
上乃奉表稱謝表文曰伏以
慈顔康豫頓回海宇之春
聖訓昭宣載睹月星之象思沾九陛勸動六宮恭惟
聖祖母太皇太後陛下化同坤育道配乾剛承
烈祖之宏休澤延嗣續毓
先皇之盛德養極尊親顧慈孝之相成實邦家之共戴方向期頤之福偶違旦夕之和臣心切問安職當嘗藥慶成罷宴敢同臣下之娛露禱輸誠冀獲
神明之佑此子孫之常分何繼述之可言比者
九廟降祥
重闱協慶乃歸功于定省複示寵于褒嘉臣俯念眇躬劬勞未報仰承曲谕慚懼交拜敢不誓竭微誠勉圖至孝占千年之龜莢預兆嘉祥捧萬歲之鶴觞益隆壽祉無任欣躍慚悚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蓋
太皇太後不豫時感
上誠孝謂天下之物皆
皇帝所有無以為報故托之文辭以彰
聖孝且命副藏内閣傳之無窮而
上仰念
慈德具禮申謝
祖孫之間慈孝兼至誠可為萬世法也
○弘治十一年十月乙亥曉刻
上遣太監蕭敬召内閣臣于左順門宣旨曰昨夜清寍宮失火朕奉侍
聖祖母徹旦不寐今尚不離左右欲暫免朝參可乎時大學士劉健有事于西山李東陽謝遷對曰宮闱大變
太皇太後聖心震驚
皇上問安視膳誠孝方切事在從宜即宣鴻胪寺免朝一日可也敬複奏乃命免朝
○弘治十二年十二月乙亥
上奉迎
太皇太後還居清寍宮是日
太皇太後诰谕
皇帝曰予惟自古聖帝明王以孝治天下者必有以隆國家之慶綿宗社之休曆考載籍昭然可見我朝
列聖相承世隆孝德彰示表儀
皇帝聖孝自天克惇
先烈以自即以來予享天下之養蓋已有年尊奉之隆承順之笃在昔罕比乃去年十月回祿為變清寍宮災
皇帝祗懼震驚不遑寝食躬率
皇後皇太子視膳問安勤劬之誠達于顔面孝敬之德格幹神人是以中外臣民皆能上體至意奔走服役新宮重建不日告成奉予還居意甚安适予嘉
皇帝之孝不能自已爰叙茲美用宣予懷自今伊始其必諸祥協應百福攸同壽曆萬年子孫千億以益弘無強之祚是予願也故谕
○弘治十七年三月壬戌
聖慈仁壽太皇太後崩
上朝夕不離喪次悲哀動中外越五日文武百官請
上初七日視朝
上批答曰朕哀痛方切未能視朝所請不允次日再請
上批答曰朕朝夕喪次未忍暫離卿等乃累疏懇請謹遵
遺诰初八日視朝至日
上服缞服禦西角門二十七日服滿二十八日百官易烏紗帽黑角帶青圓領皂靴侍朝
上仍白翼善冠白袍腰绖禦西角門視事俱不鳴鐘鼓宮中實行三年之喪蓋
上天性純孝初至東宮進學時講官以文華大訓進講
上辄起立俟講畢乃複坐其事
太皇太後奉養尤極尊隆有疾親侍湯藥憂形于色事
皇太後亦然視古帝王之孝實無所愧雲
○四月庚申
上傳旨谕禮部臣曰朕服制雖遵
遺诰中心哀痛未忍盡從吉典每月朔望日暫免升殿百官常服于奉天門朝參遇節免宴百官勿著紅衣凡大節免行慶賀禮各王府拜南京及在外各衙門預行文知之不必差官赴京
教太子
○弘治五年三月丁醜
上命皇太子名賜敕谕之曰朕惟君天下莫先乎德而德明惟明尤君道之所重故書稱堯曰光彼四表易贊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此之謂也咨爾元子皇後所生天資秀發日表英奇福慶誕鐘統承攸屬茲特賜名曰夫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爾當顧名思義明于庶物察于人倫全所得天賦之正理而無或蔽極所存心體之高明而無或累擴而充之向明之地惟德以居文明之治惟德以成惟德以昭格上下神祗惟德以丕顯丕承谟烈允若時則四海雖廣兆民雖衆無不在于照臨之下而朕之主器永為得人
祖宗萬萬年大明之基業足以傳嗣而有光矣爾惟欽哉服此明訓
○弘治七年正月壬辰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言自古帝王之君天下未嘗不以教太子為先務
皇上敬
天勤民法
祖圖治眷生元良宗祧有托此誠國家萬年無強之休也臣聞皇太子姿表異常質性聰睿今良知良能未有所誘早教豫養正惟其時伏望選擇醇謹老成頗知書史宮人保抱扶持于凡言語必教之真正而非禮亵狎之語不使之聞于耳于凡行步必教之端莊而非禮邪僻之事不使之接于目教之不忍教之有儀以養其仁義之心教之恭肅教之分别以養其禮智之心如内庭之曲宴鐘鼓司之承應不使之觀元宵之鳌山端午之龍舟不使之見以至佛老之教尤不宜口誦其言目觀其像以惑其心志一二年以後又嚴敕東宮老成内臣先教之誦習孝經使知孝弟之道出于天性與夫上天之所當畏
祖宗之所當尊百姓之所當愛财物之所當惜至其八歲教之誦詩讀書使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及設立官僚之時仍敕内閣會同各衙門堂上官慎選名實相符才德老成學問該博之士以充其任浮躁淺露心術不端者不使之與自此日出春宮講論經書涵養德性與凡世事委曲在所周知人物賢否在所當辯如此則内外輔導鹹得其人而
星太子之德将有日進而人不及知者矣臣叨任六卿之重雲歲又蒙加太子少保正系東宮輔導之官受任以來夙夜惶懼顧無以圖報萬一因讀文王世子篇及宋儒真得秀所進大學衍義之說而有感焉不勝犬馬惓惓之意敢以此為獻
上嘉納之
○六月丙寅南京廣西道監察禦史郭維言人主垂無窮之統其本惟在于太子而太子之善則又在于輔臣稽諸往古益輔啟以衍夏祚四百餘年伊尹輔太甲以衍商祚六百餘年周公輔成王以衍周祚八百餘年秦非不愛其子非不欲享國如三代然以李斯趙高為輔其平昔所以教之者皆緻亡之道也尚何能保有其國哉漢昭帝年方十四即能辨霍光之譛然終不能為漢賢王非以輔之者不學無術之人乎今
皇太子聰明異常正選擇輔佐之時臣愚以為師傅講讀之官必須擇取平昔孝行彰聞忠荩著稱嚴毅方正學術無偏者為之其侍禦仆從之臣亦必擇取平昔志操端潔威儀謹恪慈祥笃實者為之其輕浮淺露檢邪忌刻之徒一切勿耴則前後左右罔非正人自然可以涵養氣質薰陶德性異日堯舜之德雍熙之治皆自此出矣奏入
上命所司議禮部議謂纴所言與兵部尚書馬文升前所言之意合皆深得古昔教養太子之遺意我朝
列聖繼統率循此道故建儲之後出閣之際必慎選名德以充講讀輔導之任凡左右仆從之職亦皆遴選以充彜典具在皆可舉行伏惟
聖明監帝王之法遵
祖宗之制博求其人以專其任
宗社之休生民之福端系于此
上曰慎選端人輔導皇儲各官所言誠國家要務爾禮部其記之待皇太子出閣以聞
○弘治十五年二月壬子建昌伯張延齡奏皇太子正位東宮已經十載宜敕随侍儒臣朝夕輔翼谕以善道益其見聞日與講論修身治平之道禮樂教化之端取其善以為法惡以為戒誠能緝熙睿學他日推諸政事不患天下之不治矣
上曰輔養儲德誠為重事皇太子年漸長成正宜及時進學卿言具見忠愛今後輔導等官務宜逐日進講毋得虗曠歲月
○弘治十八年五月庚寅
上不豫召内閣大學士劉健等至乾清宮
禦榻前面谕有曰東宮聦明但年幼可常常請他出來讀書輔導他做個好人
○辛卯
上召皇太子至前面谕曰朕不豫皇帝與東宮做禮儀悉依
先帝遺典祭用素羞東宮務遵守
祖宗成法孝奉
兩宮進學修德用賢使能毋怠毋荒永保貞吉
谕宗室
○弘治元年二月甲辰晉王知烊奏世子奇源以母薨乞廬墓禮部覆奏
上不許與王書曰承喻世子先因母妃患病躬侍湯藥徒步禱神及後薨逝欲于安葬畢日廬墓以終喪制且又慮叔祖年高侍養有缺不忍離側此可見其孝心純至宗室有此良足嘉尚但古人有雲附于身附于棺必誠必信諒世子于送終之禮必已盡心而無遺悔矣古人又雲事親者左右就養無方今叔祖春秋已高世子正當朝夕侍奉不離左右況宗藩繼序所系尤重豈可輕身久處于外乎茲特令世子送葬掩圹之後即循常道回府侍養至于三年之内居處之奉服食之制哀思之誠則在世子自盡其心如此則送死事生兩得其道不惟于
祖訓無違而于宗族化導風俗歸厚寍不又有光乎叔祖其知之
○十月丁未先是晉府永和王奇淯卒其祿米當截日住支至是晉王鐘铉為之奏乞全支以治葬事拜贍給遺孤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