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回 逞惡念不能害人反害己 送子息誰知成己又成人
關燈
小
中
大
這冀得既是僧人,在對門立關,你為何破他的戒行?其罪在你。
須從實招來,免我老爺動刑!”春桃磕頭禀道:“小婦人素知禮義,怎敢無因非禮。
從來風情一案,實系男挑。
俱是無相勾挑,小婦人一時不合,遂其所欲。
不期出家人,心更狠毒,要拐小婦跟他逃走。
小婦人怎肯棄夫情義,故暗暗與丈夫商量。
”遂将如何出門,如何驚走,細細說出。
知縣又問道:“你與他通奸,是你丈夫縱容你的麼?”春桃道:“小婦人怎敢說是丈夫縱容?實為家貧,誤聽無相巧言,得金以資丈夫,故舍身而從。
”知縣聽了笑問道:“他告你騙他幹金,果是有無?”春桃道:“小婦人豈敢昧心說謊?前後得他二百餘金,實是有的。
彼時他在關中好酒食肉,已費去一半。
但念小婦人受厚一番,以為可償。
不期他竟忘恩負義,改名來告。
益彰小婦人之醜,其心更毒。
乞老爺作主。
”知縣喝叫冀得上來,不勝大怒,拍案罵道:“你這好大膽的淫秃,既皈佛教,當持五戒。
怎麼設關以利哄利大,恣奸春桃,又複拐走?春桃念夫情義,與夫設計,不明鼓而攻,是蓋羞也。
出門驚散,是兩全也。
不思悔過,不念春桃有肉身可償,竟逞兇惡之性,更名訟告。
佛門中有此兇惡淫秃,若不處死,必緻效為。
須用極刑驚衆!”遂喝衙役用刑。
這無相的主意,拿穩利大是個沒用之人,不是他的敵手,見了官府決不敢與他對執。
就是對執,也拿穩他不肯将妻子的許多醜态說出。
又拿穩春桃見了面必念舊情,礙口識羞,必在官府面前含糊。
若是含糊,他便一口咬定二人賣奸,圖财害命,将他銀子追還。
誰知利大郎該得這主銀子,一時心靈,聽了春桃算計,在官府面前全不畏怯,竟滔滔不斷,說得有頭有尾。
無相已是心慌。
又不期春桃與他緣盡冤消,隻是一篇直訴。
官府一時動情,将無相動刑。
無相一時着急松上前分辯道:“老爺冤枉!老爺怎麼信了二人一面之詞,賴是和尚。
難道和尚的銀子又是好賴的?況且小人實不是和尚,老爺也須可憐。
遠方人受騙,今又被他巧言蒙蔽老爺,小人受冤。
雖死亦不甘心。
”知縣聽了便叫衙役且慢動手。
隻見利大即忙上前執道:“你不要哄騙老爺。
你坐的這座禅關,現今還在本地小庵中寄放。
地方施主,是那個不認得你的。
若是老爺不信,隻消差人去叫了地方衆施主識認,你難道還賴得去麼!”知縣見說有理,正欲差人去喚,不期門外許多看審奸情的人,内中卻有幾個是看利大、春桃的。
今聽見了,便一齊進來跪禀道:“老爺不消去拘,小人們俱是女字鋪居民。
這冀得實是無相和尚,向日在本地方立關募化,隻道是他有德行僧人,我等家家供養。
不期一日夜間開關不知去向。
小人們隻疑他拐了化起的銀錢,去買酒肉吃,誰知奸拐了利大的妻子。
今日又來自投法網,真是天理難容!這樣奸僧,求老爺正法,佛門有律。
”知縣一時大怒,将無相夾了一夾棍。
無相在地下百般哀求道:“犯僧雖是和尚犯戒,卻是利大賣奸,和奸是實。
利大得銀甚多,隻求老爺多寡追還,賞犯僧回寺,功德不小。
”知縣喝叫收了夾棍,又用手丢下六棍簽來,叫衙役重打。
衆衙役将無相拖翻,人人恨他是和尚偷婆娘,便盡力重打。
無相口中隻罵恨春桃不已,不一時打完。
知縣舉筆作判,叫書吏念與衆犯人聽,書吏念道: 審得犯僧,雖在空門,實事事拒空名為無相,卻種種有相。
仗佛得金,覓緣授受,以訪師弟而陡遇春桃。
少而有姿,立禅關以近洞房,調戲用謀,出金動歡。
得諧鴛侶,複思竊逃,心何毒也!夫春桃者,富室之婢,因通主而為主母所逐,賣嫁利大為妻。
前已不潔其身,矧後安可潔子。
利大赤貧,見金不顧,賣奸是實。
無相敗教宿婦,即此示配徒,因賣奸滅等,受杖遞回。
春桃宜于官賣,有不背夫而先通,細究其情,有為夫貧而甘受辱,斷合領回不究。
利大即縱奸得金,宜重責以警衆,因東門橋梁傾圮,罰修免責。
苟不追金則無相之心未息。
無相之金得于檀那,仍作公同之好夢,不緻福因有漏。
判斷秉公,逐出。
書吏念完,這些施主與看者之人見知縣斷銀修橋,俱各大喜,不時拜謝而出。
利大與春桃亦自歸家。
隻說這無相,一時受責,十分痛苦。
又被差人押着立刻起身。
再三哀求,同到大覺寺中,取了行李,一同起身。
幸得無相身邊還剩得數兩銀子,将來買酒買肉,與差人同吃。
将到鎮江,一日夜間,差人問起春桃事情。
無相便細細說一回,恨一回,隻流淚一回。
一時再睡不着,翻了半晌,才合眼
須從實招來,免我老爺動刑!”春桃磕頭禀道:“小婦人素知禮義,怎敢無因非禮。
從來風情一案,實系男挑。
俱是無相勾挑,小婦人一時不合,遂其所欲。
不期出家人,心更狠毒,要拐小婦跟他逃走。
小婦人怎肯棄夫情義,故暗暗與丈夫商量。
”遂将如何出門,如何驚走,細細說出。
知縣又問道:“你與他通奸,是你丈夫縱容你的麼?”春桃道:“小婦人怎敢說是丈夫縱容?實為家貧,誤聽無相巧言,得金以資丈夫,故舍身而從。
”知縣聽了笑問道:“他告你騙他幹金,果是有無?”春桃道:“小婦人豈敢昧心說謊?前後得他二百餘金,實是有的。
彼時他在關中好酒食肉,已費去一半。
但念小婦人受厚一番,以為可償。
不期他竟忘恩負義,改名來告。
益彰小婦人之醜,其心更毒。
乞老爺作主。
”知縣喝叫冀得上來,不勝大怒,拍案罵道:“你這好大膽的淫秃,既皈佛教,當持五戒。
怎麼設關以利哄利大,恣奸春桃,又複拐走?春桃念夫情義,與夫設計,不明鼓而攻,是蓋羞也。
出門驚散,是兩全也。
不思悔過,不念春桃有肉身可償,竟逞兇惡之性,更名訟告。
佛門中有此兇惡淫秃,若不處死,必緻效為。
須用極刑驚衆!”遂喝衙役用刑。
這無相的主意,拿穩利大是個沒用之人,不是他的敵手,見了官府決不敢與他對執。
就是對執,也拿穩他不肯将妻子的許多醜态說出。
又拿穩春桃見了面必念舊情,礙口識羞,必在官府面前含糊。
若是含糊,他便一口咬定二人賣奸,圖财害命,将他銀子追還。
誰知利大郎該得這主銀子,一時心靈,聽了春桃算計,在官府面前全不畏怯,竟滔滔不斷,說得有頭有尾。
無相已是心慌。
又不期春桃與他緣盡冤消,隻是一篇直訴。
官府一時動情,将無相動刑。
無相一時着急松上前分辯道:“老爺冤枉!老爺怎麼信了二人一面之詞,賴是和尚。
難道和尚的銀子又是好賴的?況且小人實不是和尚,老爺也須可憐。
遠方人受騙,今又被他巧言蒙蔽老爺,小人受冤。
雖死亦不甘心。
”知縣聽了便叫衙役且慢動手。
隻見利大即忙上前執道:“你不要哄騙老爺。
你坐的這座禅關,現今還在本地小庵中寄放。
地方施主,是那個不認得你的。
若是老爺不信,隻消差人去叫了地方衆施主識認,你難道還賴得去麼!”知縣見說有理,正欲差人去喚,不期門外許多看審奸情的人,内中卻有幾個是看利大、春桃的。
今聽見了,便一齊進來跪禀道:“老爺不消去拘,小人們俱是女字鋪居民。
這冀得實是無相和尚,向日在本地方立關募化,隻道是他有德行僧人,我等家家供養。
不期一日夜間開關不知去向。
小人們隻疑他拐了化起的銀錢,去買酒肉吃,誰知奸拐了利大的妻子。
今日又來自投法網,真是天理難容!這樣奸僧,求老爺正法,佛門有律。
”知縣一時大怒,将無相夾了一夾棍。
無相在地下百般哀求道:“犯僧雖是和尚犯戒,卻是利大賣奸,和奸是實。
利大得銀甚多,隻求老爺多寡追還,賞犯僧回寺,功德不小。
”知縣喝叫收了夾棍,又用手丢下六棍簽來,叫衙役重打。
衆衙役将無相拖翻,人人恨他是和尚偷婆娘,便盡力重打。
無相口中隻罵恨春桃不已,不一時打完。
知縣舉筆作判,叫書吏念與衆犯人聽,書吏念道: 審得犯僧,雖在空門,實事事拒空名為無相,卻種種有相。
仗佛得金,覓緣授受,以訪師弟而陡遇春桃。
少而有姿,立禅關以近洞房,調戲用謀,出金動歡。
得諧鴛侶,複思竊逃,心何毒也!夫春桃者,富室之婢,因通主而為主母所逐,賣嫁利大為妻。
前已不潔其身,矧後安可潔子。
利大赤貧,見金不顧,賣奸是實。
無相敗教宿婦,即此示配徒,因賣奸滅等,受杖遞回。
春桃宜于官賣,有不背夫而先通,細究其情,有為夫貧而甘受辱,斷合領回不究。
利大即縱奸得金,宜重責以警衆,因東門橋梁傾圮,罰修免責。
苟不追金則無相之心未息。
無相之金得于檀那,仍作公同之好夢,不緻福因有漏。
判斷秉公,逐出。
書吏念完,這些施主與看者之人見知縣斷銀修橋,俱各大喜,不時拜謝而出。
利大與春桃亦自歸家。
隻說這無相,一時受責,十分痛苦。
又被差人押着立刻起身。
再三哀求,同到大覺寺中,取了行李,一同起身。
幸得無相身邊還剩得數兩銀子,将來買酒買肉,與差人同吃。
将到鎮江,一日夜間,差人問起春桃事情。
無相便細細說一回,恨一回,隻流淚一回。
一時再睡不着,翻了半晌,才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