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燈記

關燈
縣家中二老爺來投。

    ”孫繼成聽說兄弟到來,滿心歡喜,吩咐:“有請!”掌家出來說于張龍,張龍來至府門說于小全,小全說于小姐:“裡面有請二位,我回店去了。

    ”小姐說:“多勞貴步了。

    ”蘭英在前,夢月在後,走進府門。

    孫繼成在二門等候,擡頭一看,見進來二位美少年,并不認識,心中詫異,隻得讓進客廳,叙禮坐下。

    孫繼成開言問道:“适才家丁禀報我家中舍弟相投,觀二位兄台面貌大異,天下同名同姓的也不少,莫不成投錯門戶也是有的。

    ”蘭英見問,隻羞的面紅過耳,低頭不語。

    孫繼成參透其意,遂吩咐家人退去,要追問底細。

    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九回 千裡尋伯投相府 訴明屈情上本章 母子兄弟情最真,離别家庭正三春。

    一旦聞報冤枉事,氣壞金榜标名人。

    話說孫繼成看見趙蘭英不是胞弟繼高,心中不悅,根問原由。

    蘭英小姐羞口難開。

    李夢月一旁開言說道:“狀元老爺若問原由,他是無錫縣南關内居住戶部尚書趙老爺之女,名喚蘭英,奴名李夢月,陪伴小姐千裡尋伯,有事相通,并無别故冒認官親。

    ”孫繼成聞聽此言,是弟妹到來,大為詫異。

    倒退了幾步,暗想:“男女授受不親,令人觀之不雅不便。

    ”交談說話背臉向外,呼喚丫鬟紅梅。

    紅梅答應,來至近前,口尊:“姑老爺呼喚奴婢,哪邊使用?”孫繼成附耳低言,吩咐道:“速到繡樓,請你家姑娘前廳說話。

    ” 丫鬟不敢怠慢,到繡樓将玉屏小姐請至前廳。

     小姐高玉屏來至前廳,閃屏後舉目一瞧,有兩位書生在廳上,旁坐狀元老爺,低頭向外。

    自己不解其意,停住腳步。

    遂命紅梅請狀元老爺閃屏後說話。

    孫繼成聞言,來至閃屏後,低言将二人來曆說明,高玉屏說:“這也是一宗奇事。

    ”遂來至廳堂說道:“二位妹妹請至繡樓一叙。

    ”趙蘭英、李夢月站起相随,來至後院繡樓,謙謙讓讓上了繡樓。

    丫鬟紅梅早已預備洗臉水,二人淨了面,更換女衣。

    三位小姐施禮叙坐。

    玉屏小姐閃秋波觀看,這二位姑娘生的是一派的正氣,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有沉魚落雁之容,蔽月羞花之貌。

    含笑問道:“二位賢妹,哪位姓趙?哪一位姓李?千裡遙遙至京中,真是不易之事。

    ”蘭英說:“小妹是趙氏蘭英,這一位是小妹的義姐,名喚李夢月。

    千裡路遙,多虧義姐作伴保護。

    ”玉屏聞言,複又謝了謝夢月。

    夢月還禮。

    姐妹三人正叙寒暄,孫繼成在繡樓之下呼喚紅梅。

    紅梅答應一聲:“伺候狀元老爺。

    ”忙忙下樓說:“有何吩咐?”孫繼成說:“你上樓去說,把樓上竹簾垂下,我要上樓,與趙姑娘見禮說話。

    ”紅梅答應一聲,上的樓來,向玉屏小姐說道:“姑老爺在樓下吩咐奴婢,把竹簾垂下,姑老爺上樓與趙姑娘見禮叙話。

    ”李夢月聞言閃在一旁,紅梅把竹簾垂放。

    玉屏小姐說:“請你姑爺上樓。

    ”紅梅說:“請姑老爺上樓哩。

    ” 孫繼成聞言,遂即上樓,站在簾外。

    玉屏陪着蘭英,站在簾内,彼此隔簾施了一禮,各自坐下。

    繼成便問:“妹妹不在家安享富貴榮華,冒雨沖風赴京,有何事故?”蘭英回答:“愚妹若無事,怎肯抛頭露面,上京尋伯伯?隻因伯伯上京求名,三年有餘,并未回家,音信杳然。

    無錫縣年年荒旱,籽粒不收,家貧度日艱難,伯伯之弟長街賣水,遇見我父,請婿府内攻書。

    不料繼母馬氏終朝調唆,趙能殺死丫鬟,誣賴伯伯之弟所殺,送在當官,又賄買蔡知縣屈打成招,定了死罪。

    一日侄女愛姐插标賣身,問其情由,知是婆母聞兇信,一口濁痰未曾吐出,氣死在草堂。

    賢良的龍氏嫂嫂剪發變錢,置買靈薄錢紙。

    皆因無錢買材,方賣侄女。

    是奴贈他白銀三十兩,拿去置買棺材,又與愛姐定計,七月十五夜晚過府吊孝,連夜奔京。

    路過清峰山險些喪命,多虧義姐李夢月保護,不然死無葬身之地。

    ”說到此間,不由的痛淚交流。

     孫繼成聞聽兄弟被趙明害到死地,母親氣死,妻剪發、女賣身,隻氣的三屍神暴跳,五靈豪氣飛空,一口濁痰往上一湧,“咳喲”一聲,“咕咚!”栽倒在樓闆以上。

    高玉屏顧不的身分,忙忙跑出簾外,上前雙手抱住孫繼成,連叫:“夫主,官人蘇來!”叫了數聲,見繼成并不作聲,甚是着急,埋怨蘭英道:“妹妹你太心粗性急,家中之事一句也不瞞藏,陡然說出,竟将他氣死,如何是好?”悲悲切切哭起來了。

    趙氏蘭英聽高氏嫂嫂悲哀之中一片的怨聲,又見伯伯面色發青,自己也顧不得小嬸大伯之嫌,一掀竹簾,慌忙走出樓外,來至伯伯面前,用手捶打前後胸,喊叫:“大伯蘇來!你若有一舛二錯,我為家中之事絕了父女情腸,假扮男形,不辭千裡之遙,來京投府送信,指望伯伯回家葬母救弟。

    誰料伯伯一氣而亡,母喪不能葬,弟仇不能報,抛妻撇女不能教養,枉中了國家狀元。

    為臣不能盡忠,為子不能進孝。

    難道孫家門庭竟至如此敗落?是祖上的陰德太淺了?”蘭英、玉屏二位小姐守着孫繼成,隻是啼哭,丫鬟紅梅見此光景,含着眼淚上前用手将姑爺喉嚨撲撸。

    不大的工夫,痰氣向下一降,“哼”了一聲,微有氣息。

    紅梅說:“好了!好了!俺姑爺還過氣來了。

    若不虧了我,俺姑娘不是小寡婦就是小後婚。

    ”玉屏把紅梅唾了一口,說:“好一個小妮子,哪個與你作耍笑。

    急去熬姜湯去!”紅梅噘嘴,哭喪臉子下樓去了。

     這時候孫繼成一口濁痰吐出,哭了一聲“娘呀!”叫了一聲:“苦命兄弟,我明朝上本,管教你趙明老狗被參,死無葬身之地。

    ”老狗長、老狗短罵個不了。

    玉屏小姐聽的狀元公口内七言八語的罵趙明,惟恐趙蘭英臉上抹不開,口尊:“相公,你想母親已然故去,多虧蘭英賢妹買棺葬親,又救女兒,為咱家冤枉父女情絕,未出閨門的幼女抛頭露面,赴京送信,亦非容易。

    你須感賢妹的大恩才是,口内不須胡言亂語。

    ”幾句話将孫繼成提醒,遂向蘭英小姐說道:“适才愚兄魯莽失口,望賢妹海涵一二。

    請上受愚兄一拜。

    ”蘭英回答:“伯伯所言差矣。

    為子的為婦的皆當行孝,理之當然,不敢受伯伯之禮。

    ”二人對面對施一禮。

    孫繼成複又問道:“賢妹适才所言清峰山遇寇,多虧李夢月相救。

    我想他亦是一女流,如何能退賊寇?”蘭英說:“夢月之父乃是武狀元出身,官至總兵,被劉瑾所害。

    ”述了一遍。

    孫繼成聞言道:“原來如此,請來相謝。

    ”紅梅說:“李姑娘呢?俺姑爺請你見禮咧。

    ”夢月聞言走至簾下,向繼成對施一禮。

    孫繼成向玉屏小姐說道:“安排酒宴,你代我與二位小姐接風。

    我到書房修下表章,明早朝王見駕,上本奏明此事。

    ”玉屏小姐說:“相公所言非也。

    現丁母喪,若朝王見駕,聖上一怒,怪你瞞喪不報,你獲罪不小。

    若依我的愚見,且候我父下朝回府,咱夫妻将此事向我父說明,代咱上奏候旨,咱好回家殡母救弟,拿賊報仇,豈不是好?”繼成聞言說:“小姐言之有理,拙夫不及也。

    ”遂吩咐丫鬟紅梅:“到前廳探聽相爺下朝回府否?”紅梅遵命,不敢怠慢,來至前廳閃屏後探視。

    隻見相爺在廳上閑坐吃茶。

    看的明白,慌忙回到繡樓報于姑爺、姑娘得知:“俺相爺現已回府,在前廳吃茶咧。

    ” 孫繼成夫婦聞報,一同下了繡樓,來至前廳。

    夫婦二人雙膝跪在相爺面前,哭訴家中始末原由,細說了一遍,高相爺聽完孫、趙兩家之事,心中暗想:“趙年兄當初與我同殿稱臣,你做官甚是忠正,如今年邁,竟做出這等不法之事,真是糊塗之甚。

    卻有這樣好女兒。

    ”便吩咐丫鬟:“請你家太太二堂會話。

    ”又命女兒玉屏請趙、李二家小姐同赴二堂會話。

    相爺立刻來至二堂,見了夫人,遂将狀元家中之事并二家小姐來曆述說一遍。

    隻見玉屏小姐引領趙蘭英、李夢月來至二堂,趙、李二家小姐向着相爺夫人面前雙膝跪倒,向上叩頭。

    蘭英口尊:“老相爺,老夫人,可憐我孫家遭此橫禍非災。

    ”言罷啼哭起來。

    老夫人見兩個女子俊俏無比,慌忙用手攙起問話。

    那旁有坐,二位小姐遵命坐下。

    高相爺說道:“恁姐妹二人背父奔京,恁父必然使人四處尋找。

    偵尋不着,必然晝夜啼哭,茶飯懶餐。

    父女的情腸不問可知。

    若依老夫之意,恁姐妹二人歇息數日先回原郡,以慰恁父之心。

    老夫上朝奏本,必然你兄嫂一同随後回家葬親救弟,你看如何?”蘭英聞言,口尊:“相爺,非是我無情義,抛撇天倫,古語雲:‘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我父所做的無法之事,我豈肯遵父命改适他人,落一臭名不朽?從今以後,甯可死為怨鬼,再也不登我父之門了。

    ”高相爺老夫婦聞言,心中大悅,說道:“好一個有志氣的女子!你二人無心回家,老夫也不便相迫。

    但隻在我府行走不便。

    也罷,老夫意欲收你姊妹二人為義女,不知你姊妹二人心下如何?” 不知蘭英、夢月二人如何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回 孫狀元回家救弟 報仇冤居家團圓 一家離别受折磨,想望聚首恒蹉跎。

     危困颠險無情苦,終然團圓樂如何。

     話說趙蘭英、李夢月姊妹二人,聞聽高相爺收他二人為義女,不由的滿心歡喜,說道:“既是二老憐愛,請上受孩兒一拜。

    ”蘭英、夢月姊妹二人跪倒磕頭,把相爺老夫婦喜歡的哈哈大笑,說:“夫人,你把這三個女兒領回堂樓,母女閑叙話。

    老夫書房内燈下修理表章,明晨好朝王見駕遞本。

    ”老夫人聞言,帶領三位小姐回堂樓去了。

    高相爺修理表章已畢,就在書房安歇一夜。

    晚景不表。

     次日五更〔相爺〕起來,家人伺候梳洗盥沐已畢,整頓朝衣,将本章袖起,府内上轎。

    不多時來至午門朝房外落轎。

    正值正德皇爺升殿,文武朝參已畢,分東西站班。

    隻見高相爺整袍掇帶,手執牙笏,捧着本章口呼:“萬歲,臣高榮有本上奏。

    ”來至金階,雙膝跪倒。

    正德皇爺龍目觀瞧,開金口問曰:“下面可是首相高愛卿,有何本奏?”太監把本章接過,展在龍書案上。

    正德皇爺舉龍目從頭至尾閱了一遍,龍心大悅。

    往下問道:“高愛卿,趙明做下不仁之事,他的女兒竟有大志,能全夫婦之情,而絕父女之氣,貞烈可嘉。

    高愛卿将此二女宣召至金階,朕當欽訊虛實。

    ” 高榮遵旨,下殿回府,将聖谕說明。

    将二家小姐用轎擡到午門落轎,高相爺引領到金階,雙膝跪下,口呼:“萬歲,臣女趙蘭英,臣女李夢月見駕。

    ”正德皇爺問道:“趙蘭英,你父嫌貧愛富,定計害婿,按律定罪,該當立決。

    你今假扮男子,千裡進京,亦非容易,可惜你來遲了。

    刑部早已奏明:孫繼高強奸不從,殺死使女一案,朕已批秋後處決,今已有兩月有餘,隻恐文書一到縣中,必将他斬首。

    朕憐你賢孝苦節,降下旨意,在午門外高搭彩樓,準你奉旨招夫,抛球打彩,勿論王侯公子、庶民百姓,打着者配其夫婦,朕當加封官職。

    你看如何?”趙蘭英聞聽孫繼高已正典刑,聖上谕令抛彩招夫,不由的如站高樓失足,洋子江心崩舟,又如熱油烹心,鋼刀刺腹,撲簌簌滾下淚珠,叩頭如雞喙啐米,口呼:“萬歲龍恩且莫降旨,容臣女有下情上陳。

    臣女知三從曉四德,并及九烈三貞。

    既絕了父女情腸,聞喪吊孝,改裝赴京,尋兄報仇。

    路過清峰山遇寇,多虧義姐拯救逃出,颠險來京,指望控告救夫。

    誰知明正典刑。

    臣女生是孫姓婦,死是孫姓鬼,古雲:‘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夫主已死,臣女隻可以身殉葬,留名不朽。

    臣女即有抗旨之罪,欲令午門抛彩,臣女甯死難以遵旨。

    ”正德皇爺聞奏,不由的龍心大悅。

    眼望高榮說道:“高愛卿所奏果然是實,話不虛傳。

    朕掌江山社稷,全憑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若無仁孝,江山社稷如何得穩?賞善罰惡須要分明,現今竟有這樣賢孝貞節女子,朕不加封,惟恐文武群臣及軍民百姓紛紛議論朕賞罰不明。

    ”叫道:“趙英蘭,休要悲啼。

    朕适才所言孫繼高明正典刑是假,現在牢獄是真。

    你是鐘靈毓秀,出類拔萃之女,天地正氣所生,是國家祥瑞。

    朕認你為節孝皇姑。

    李夢月涉險從義,義勇可羨,朕認為忠義公主,賜你姐妹上方劍,先斬後奏,朕差總兵黃俊龍帶領一千人馬護送回無錫縣,孫繼成一同回籍葬親。

    所有一幹人犯,訊明便宜行事,先斬後奏,一平大公。

    守孝三月,以當三載。

    期滿,回京繳旨守職。

    ”二位皇姑叩頭謝了皇父,下金銮寶殿,入了皇姑府第。

    早有宮娥、太監接迎。

    歇息三日,黃總兵選了一千人馬,在城外駐紮,伺候皇姑,護送回籍。

    第四日,二位皇姑拜别皇父,排開半副銮駕,有八名錦衣衛在前開路,來至相府。

    又拜别恩父、恩母,一同孫狀元、玉屏小姐,各自上了八擡大轎,放了三聲大炮,出了相府門弟。

    前護後擁,不多時來至城外。

    黃總兵擺隊,接迎進營。

    參見已畢,一聲令下,放炮拔營,兵馬起隊,擁護着前行。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所過府州縣皆來參見,伺候官驿公庭。

     書要簡短為妙。

     夜宿曉行,非止一日,來到無錫。

    文武百官出城十裡相迎。

    有黃總兵高聲說道:“皇姑吩咐下來,衆官免參免見,在察院衙門伺候。

    ”衆官方進城去了。

    黃總兵一聲令下,隊伍紮在城外,帶領護衛軍校前導進城。

    三聲大炮,入了察院衙門,皇姑手捧聖旨,供在大堂以上。

    蘭英小姐同李夢月、高玉屏、孫繼成在大堂跪拜聖旨已畢,蘭英小姐吩咐:“令人擡轎到東關外去接你家龍氏太太及孫小姐,來察院衙門相會。

    ”又吩咐黃總兵:“到南監請你家二老爺孫繼高與你家狀元老爺相見。

    速拿蔡知縣、趙明、趙能、馬氏一幹人犯,來察院聽審,定罪發落,不得有誤。

    ”黃總兵領命去了。

    不多時,隻見龍氏太太、愛小姐乘轎來到,大堂外下轎,拜了聖旨。

    趙蘭英、李夢月、二位皇姑迎接,進二堂去見了玉屏小姐。

    二人叙禮已畢序坐,愛姐向上給高玉屏叩頭畢,平身站起,一旁侍立。

    高玉屏眼望龍氏說道:“婆母故去,叔叔南監受罪,多虧姐姐替俺行孝操心。

    小妹負罪。

    姐姐轉上,受妹妹一拜。

    ”龍氏用手相扶說:“不敢受此大禮。

    ”二人重新歸坐叙話。

    這且不表。

     且言黃總兵在南監請出孫二老爺,更衣上轎,霎時來至察院大堂下轎。

    繼成接迎。

    兄弟相見抱頭痛哭。

    哭了一回,止淚停悲,叙不盡離情之苦。

    孫繼成亦将赴考從頭叙了一遍。

    孫繼高聞言,欲見高氏嫂嫂。

    孫繼成相陪入後堂,來至滴水檐前停步,一聲叫道:“愛姐,你向裡傳禀:你二叔要拜見你高氏母親。

    ”愛姐回答:“孩兒曉得。

    ”愛姐轉身入内,禀知此事。

    玉屏聞言,吩咐:“有請。

    ”蘭英即刻即入内室。

    孫繼高走進後堂,眼望高氏玉屏,口稱:“嫂嫂,為弟的禮到。

    ”言罷,恭身下拜。

    高氏玉屏言說:“不敢。

    ”忙忙還禮。

    孫繼高退出後堂不表。

     且言蘭英小姐吩咐才女令外面伺候,皇姑升堂理事。

    才女答應,向外吩咐已畢,将竹簾垂下。

    隻聽外邊鼓樂齊鳴,三聲大炮。

    閃開儀門。

    蘭英坐在堂上,隻見總兵官黃俊龍來至堂口,控背恭身,口稱:“皇姑,臣将一幹人犯拿至轅門,候皇姑發落。

    ”蘭英小姐吩咐:“先把知縣蔡英帶進。

    ”黃總兵聞言,站在堂口向外高聲喊叫:“速将犯官知縣蔡英押上堂來。

    ”衆武士聞聽不敢怠慢,一聲呐喊,把知縣蔡英用法繩牽至當堂,押至堂前。

    蔡知縣向着聖旨雙膝疊跪,口呼萬歲。

    蘭英小姐怒從心生,一聲斷喝:“好你這狗官!領了聖上文憑印信,來到無錫縣理民,就該愛民如子,賞善罰惡,方不辜負皇恩。

    你為何苦害黎民,貪贓賣法,受了趙家百兩黃金,将孫繼高屈打成招,問成死罪?像你這貪官酷吏,要你何用?”命左右把贓官綁赴法标,立絞複命。

    其家眷發邊遠瘴地充軍。

    蘭英問黃總兵:“馬氏、趙明、趙能可曾拿到?”黃總兵控背恭身說:“回禀皇姑:馬氏懸梁自缢已死,趙明、趙能皆已拿到。

    ”蘭英小姐點頭說道:“隻是便宜這馬氏了!”吩咐:“帶趙能上堂。

    ”下面喊了一聲堂威,衆武士把趙能推擁來至堂口,一聲喊嚷:“犯人趙能帶到。

    ”把趙能摔在大堂以下。

    蘭英小姐柳眉直豎,杏眼圓睜,用手一指,喝道:“好大膽的奴才!你母子唆調你父做得好事。

    你死有餘辜,還有何話說?”吩咐武士把趙能推出轅門行刑枭示。

    武士答應,把趙能推出枭示複命。

     蘭英小姐吩咐:“将趙戶部帶上堂來。

    ”黃總兵不敢怠慢,将趙明帶至大堂以上。

    趙明望着聖旨跪下,蘭英小姐問道:“你既官拜戶部尚書,就曉得緻君澤民才是,為何嫌貧愛富,謀害你女結發之夫?不仁不義太甚。

    今奉聖上旨意,賞善罰惡,我不能顧父女之情。

    先論國法,後講行孝。

    ”吩咐武士:“給我推下去斬首示衆。

    ”孫繼成、孫繼高一家人等聽說要斬趙明,一齊說道:“刀下留人。

    ”阖眷人等皆向聖旨跪倒,口呼:“萬歲,此事乃馬氏母子所行。

    趙明一時糊塗,望祈赦宥。

    ”蘭英小姐聞言正合本意,将計就計,放回趙明。

    孫家弟兄給趙明施禮,趙蘭英、李夢月跪在趙明面前,口稱:“父親恕女兒不孝之罪。

    ”隻羞的趙明無處藏躲。

    大家一同入内官宅,悲喜交加。

     擇日祭祖,發喪已畢,假滿,阖眷回京繳旨,上本奏明。

    正德皇帝閱本,龍心大悅,旨意下,封龍氏素真一品賢夫人,封孫繼高為驸馬,以李夢月為側室,賜下蟒袍玉帶,欽命欽天監擇選吉日良辰成親。

    謝恩下殿。

    光陰似箭,不覺吉期已到,孫繼高夫妻三人拜堂成親,洞房花燭。

    一夜不提。

    次晨金殿謝恩供職。

    後來孫繼成又生一男一女,孫繼高生二男一女,以次男接續趙氏門中香煙。

     《雙燈記》至此而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