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燈記
關燈
小
中
大
雙燈記
〔清〕 佚名 著
《雙燈記》十回,佚撰著名,叙明正德年間孫繼高與戶部尚書之女趙蘭英戀愛婚姻事。
本書底本藏于南開大學圖書館特藏部。
本書經抄本《話本十四種》整理而成。
目 錄 第一回 孫繼高因貧賣水 定毒計屈打成招 第二回 聞兇信氣死孫母 置靈薄龍氏剪發 第三回 孫繼成得中招贅 龍素真賣女葬親 第四回 趙蘭英贈銀葬姑 定巧計門挂雙燈 第五回 通書信愛姐探監 因吊孝蘭英逛燈 第六回 清峰山賊寇劫徑 趙蘭英誤入黑店 第七回 趙蘭英絕處逢生 李夢月殺賊尋主 第八回 聞喜報趙明毆子 投相府認兄訴情 第九回 千裡尋伯投相府 訴明屈情上本章 第十回 孫狀元回家救弟 報仇冤居家團圓 第一回 孫繼高因貧賣水 定毒計屈打成招 青雲杳杳紫雲現,正德皇爺登金殿。
十二治官造監書,選出一部《烈女傳》。
四句題綱叙過,引出一部《雙燈記》故事,乃是大明正德年間,有兩部大臣,一位是家住常州府無錫縣南門内,姓趙名明,表字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喚蘭英小姐。
一位是住無錫縣東門外,姓孫名宏,表字廣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名繼成,次名繼高。
長子娶妻龍氏素真,是山東龍進士之女,次子未曾婚配。
趙、孫兩家老爺一郡人氏,又同殿為臣,愛好結親,就将蘭英小姐許配繼高為妻,尚未迎娶。
隻因劉瑾專權,二家老爺無心在朝奉君,遂各上辭王表章,帶職還家。
孫老爺為官清廉,家道隻可餬口。
未及三年,孫老爺病故,家内又遭回祿之災,度日無資,陸續賣盡地土田園。
大公子孫繼成就其餘資,上京赴考,抛下高堂老母、妻子龍氏素真、女兒愛姐,日久天長,家中度用堪堪已乏。
二公子孫繼高見家内度日如年,艱難已甚,無奈不顧體面,在大街賣水為生,餬口度日。
這一日趙明從王宅赴席而回,在大街正遇孫繼高擔水筲從旁邊過去。
回到府中修書一封,差家人送至孫府,并衣服一身、白銀十兩。
二公子不知是何事,禀明母親,拆書同觀。
書中所言:請姑爺過府讀書,白銀五兩安家。
母子心中大悅,立刻更換衣服,同趙府家人來至趙府。
趙明聞報,迎出大廳。
二公子行了大禮,翁婿談了些閑話,命人将二公子送在後花園内讀書。
這且不表。
且言趙明歡歡喜喜來至内宅。
原來王氏夫人早已故去,當時是繼配馬氏當家。
見趙明入内,馬氏同帶來之子趙能将趙明接進内室,馬氏問道:“老爺滿面歡喜,有何得意事?”趙明見問,就将請姑爺在家攻書言了一遍。
馬氏聞言心中不悅,腹内度乎:“若留孫窮鬼在此,日後必将家業分去一半。
”想到其間,開言說道:“老爺做事太不明白!”趙明問道:“何以見得?”馬氏說:“這窮鬼終日即在大街賣水,哪有大志?窮的連立錐之地也無,真乃玷辱門庭!若依我之見,将此婚退了。
多給他銀兩,令他别娶。
如其不然,用酒将他灌醉,令吾兒趙能殺死丫鬟,賴他酒後行兇,送到當官問成死罪,有何不可?”趙明聞言,左思右想,心無主意,隻可依計而行。
定于七月七夕行事。
到了初七晚,設下酒筵,請孫繼高飲酒過七夕。
話不可煩絮,将孫繼高哄醉,扶入花園書齋,趙能在書齋門外把丫鬟殺死,将刀扔在屍旁,自去安眠。
次日園丁報禀:“園中書齋外丫鬟被殺。
”趙明聞報,假意吃驚,遂率領衆家丁,來至花園書房外驗看,遂說道:“園中并無别人,必是不長進孫繼高小奴才!因奸不允,殺死丫鬟滅口。
此系人命,老夫不敢隐瞞。
”命家人拿名帖,将孫繼高送縣,暗中送與知縣百兩黃金。
贓官蔡英得了賄賂,立刻升公堂,将孫繼高屈打成招,問成酒後行兇,殺死丫鬟,問成死罪,定鐐收監。
趙明命趙能進監,立逼孫繼高親筆寫退婚文約一紙。
趙能将退婚之字拿回府來,交與趙明。
在客舍父子講說此事,不料被小姐使女李夢月聽了個真真切切。
急急忙忙回到繡樓,将此事向蘭英小姐學說一遍。
小姐聽畢,如站高樓失足,洋子江心崩舟一般,激伶伶打了一個寒戰,不由的撲簌簌滾下淚珠。
心中暗說道:“爹爹作事太差!做此傷天害理之事!頭上有青天,離地三尺有神靈監察。
你因女兒恐日後迎娶過門受苦,定計謀害我那未過門的夫君,代奴另尋豪富之家。
豈知你這女兒知三從曉四德,心如鐵石。
常言:‘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烈女焉能嫁二夫?”想到其間,啼哭不止。
李夢月說:“姑娘少要悲恸。
難道你哭一會子,孫公子就出了監牢獄不成?還是設法救公子出監才是。
”蘭英說:“奴家此時心如刀攪,哪有主意?月姐,自從你兄妹離鄉在外,落在此處,你兄染病,姐在街巷求乞,為妹周濟你兄妹。
後來你兄病愈,将你寄在我府,我以姐妹相待,姐姐就是我貼心之人。
你與奴想一主意才是!”夢月說:“我有一個拙見:咱到前廳去見老爺,不可愁眉淚眼。
壓下濁氣,現出笑容。
随着老爺心意行事,将退婚文約诓到手内,給他撕碎,再想救孫公子的主意。
你看何如?”蘭英小姐聞言大悅,說:“事不宜遲,就此前去。
”二人下了繡樓,竟奔前廳。
霎時來至前廳門外,隻聽裡邊父子講話。
小姐停步,夢月一聲說道:“俺姑娘來了!”趙能聽說小姐到來,出離客廳徉徜去了。
小姐進客廳向趙明面前深深拜了一拜,說:“爹爹萬福了。
”趙明說:“女兒,家禮不可常叙。
坐下講話。
”小姐遵命,在一旁坐下。
趙明問道:“女兒不在繡樓習學針黹,來至前廳有何事論?”小姐口尊:“天倫,孩兒夜半偶得一夢,夢見一輪紅日墜落懷中。
不知主何吉兇?爹爹照夢書上給孩兒圓上一圓。
”趙明聞夢滿心歡喜,說:“兒呀,紅日墜懷乃系吉慶喜兆,我兒必有大喜臨身。
”小姐問道:“孩兒乃系閨門幼女,喜從何來?”趙明仰面大笑說:“這前廳也沒外人聽,我對你言講,亦無妨礙。
”遂将“起初與東門外孫侍郎次子愛好結親,孫宏亡故,家遭天火,窮無立錐之地,無食充饑,無衣遮寒,隻落的次子長街賣水為生。
為父恐日後女兒受他所累,假意請他來府攻書為由,用酒将孫繼高灌醉,命趙能殺死丫鬟春香,誣賴他酒後行兇,将他送在公堂。
暗中賄買蔡知縣,定成死罪。
為父于你另尋富貴之家子弟婚配,你得風光,為父臉面亦得光彩。
”蘭英小姐聽罷此言,猶如滾油燒心,隻得勉強笑道:“天倫為孩兒終身大事費盡心力,隻怕還有〔考〕慮不到之處。
聞聽人言他的長兄上京應試,三年未回。
倘若得官還家,搭救他兄弟出監,再來争親,爹爹指何為憑?”趙明說:“女兒放心,為父已逼勒他寫了退婚文約,還怕他怎的?”小姐說:“既有文約,孩兒看一看。
若果然寫的結實,任憑天倫與孩兒擇婚。
”趙明不解其意,遂将退婚文約取出,遞與小姐,說道:“這就是退婚的憑據。
”小姐接在手中,展開一看,上寫着: 立退婚文約人孫繼高:因故父與同鄉趙明愛好結親,不料父故,家業凋零,以賣水為生。
趙明請我過府讀書,酒醉殺死丫鬟,公堂定罪,秋後處決,不能男婚女配,耽誤青春少女。
自此日為始,任憑趙明将女另配豪門,孫姓并不過問,永斷葛藤。
此系兩造情願,各無返悔。
恐後無憑,立此退婚文約為憑,後有腳摹手摹為據。
大明國某年某月某日立。
退婚文約人孫繼高親筆 蘭英小姐看畢,不由的腮邊落淚,刀割柔腸,劍刺心肝,忿火中燒,把退婚文契撕的紛紛而碎。
趙明見小姐撕碎退婚離書,怒道:“老夫費了許多心機,才得這張離書,竟被你一旦撕碎。
老夫以後指何為憑?真乃下賤之才,令人可惱!”小姐說:“爹爹不必煩惱。
古雲:‘貧而能守即如聖矣,富而不仁近于禽獸。
’你枉為國家大臣,信聽枕畔之言,害了女兒結發之夫,天理喪盡,豈不怕人辱罵!況且你熟讀五經四書,那試官有眼無珠,就中了你這不通文理的進士。
做事太狠,上天斬你宗嗣。
你倚趙能為子,哪知是異姓亂宗?你替兒嫌婿,兒隻認命。
誰家未有窮親戚?”幾句話隻氣的趙明渾身亂抖,舉手欲打小姐。
李夢月眼精手快,用身遮攔,把蘭英小姐推出客廳,一同回繡樓去了。
按下不表。
且言禁卒把孫繼高背進南牢放下,孫公子拜了獄神,舉目觀看:牆高滿插荊棘,受罪之人披枷帶索,腳鐐手木醜,垢面蓬頭。
自己暗想:“這些罪囚皆是自作自受,誰似我被屈含冤?”想到其間,不由心中一慘,嚎啕痛哭起來。
衆囚犯走至孫繼高面前,齊聲問道:“朋友,為何啼哭?這裡邊俱是殺人放火,綠林豪傑,那有你這膿包,睜眼惹下閉眼受才是男子漢大丈夫了。
你姓甚名誰?因何犯罪?說個明白,大家聽一聽。
”孫公子聞言,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衆囚犯說:“這趙明狗娘養的,真令人可惱!你不必傷悲,盼望皇上開恩赦罪,我等出了牢獄,定要殺他滿門家眷,雞犬亦不留,替你報此仇恨!”隻見禁卒進牢房問道:“孫相公,這牢内的規矩你可知曉?”公子說:“一概不知,望求大哥指教。
”禁卒說:“凡人犯進監,都有俺一分規矩禮,你可從帶來?”公子說:“我家中貧苦,才被老賊制我于死地,哪有錢奉送大哥?望乞大哥方便方便,日後若有出頭之日,必有重謝。
”衆囚犯也替孫繼高講情:“他是含冤負屈,被人陷害,望乞寬量他罷。
”禁卒隻得罷了,向前邊去了。
不多時,隻見牢頭跑進來說道:“衆囚犯快快入牢,四老爺前來查監。
若是闖見,大家不便。
”一行說着,将衆犯上了串鎖刑具。
捕廳進的監來,将人犯點清數目,方才出監而去。
且說孫繼高家的街鄰劉保,以賣豆腐為生,從縣衙所過,見禁卒背負繼高入監,大吃一驚。
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聞兇信氣死孫母 置靈薄龍氏剪發 姻緣由來定生前,月老久矣赤繩牽。
隻因嫌貧愛富貴,竟敢昧心違上天。
話表孫宅鄰舍劉保家貧,以賣豆腐為生。
這日肩擔豆腐從縣衙前經過,看見衙前人山人海,心中納悶。
訪問飯鋪,鋪夥張三說:“是東門外賣水的孫繼高,被他嶽父送在當官,說是酒後無德,殺死丫鬟。
”劉保聞言,心中疑惑: “孫二叔素日無此脾氣。
待我看看去。
”将豆腐擔放下,口稱:“張三哥看一會挑子,我去衙中望一望。
”張三說:“快回來才好呢。
”劉保回答:“曉得。
”忙忙走進縣衙,正遇見孫繼高下堂,身帶刑具,禁卒背着進了監牢。
心中暗想:“真有此事!孫太太并大嬸未必知此事。
我不免給他家送一個信,令他婆媳設法搭救孫二叔,才是正理。
”想罷,出了縣衙,擔起豆腐挑,慌慌張張竟奔東門外。
〔劉保來至〕孫宅門首,用手将門連拍了幾下,叫道:“愛姐,快開門來!”老夫人婆媳三人正在草堂閑話,忽聽叩門之聲,說:“愛姐你出去看一看,是誰叩門?”愛姐說:“多半是俺爹爹從京回來咧!”遂走出草堂,來到大門裡,從門縫望外一看,問道:“外邊不是劉保哥哥麼,作什麼來了?拍門拍的這麼緊!”劉保說:“你快開門,有話向太太說。
”愛姐把門開放,劉保問道:“太太在那裡?”愛姐說:“現在草堂。
”劉保随愛姐進了草堂,老夫人問道:“劉保有何事?叩門甚緊。
”劉保口尊:“太太,我來報信。
适才我在大街賣豆腐,走在縣衙,見俺孫二叔身帶刑具,腿上血淋淋的。
禁卒背着二叔從我面前過去,進了監牢。
我已訪問,原來是趙明嫌貧愛富,誣賴俺二叔酒醉行兇,殺死丫鬟,賄送到官,問成死罪。
我急忙跑回來給太太送個信,好設法搭救俺二叔。
”老夫人問道:“此話當真?”劉保說:“小人焉敢撒謊?”老夫人聞言,不由的撲簌簌落下淚來,隻氣的渾身亂抖。
劉保送完此信,先自賣豆腐去了。
老夫人年紀高邁,哭一回罵一回,猛然痰涎上壅,堵住咽喉,一蹶跌倒在地。
龍氏、愛姐連忙上前,抱住老夫人,一個叫:“母親醒來!”一個叫:“祖母醒來!”連叫數聲,并不哼聲,工夫不大,見老夫人面如青葉,直挺挺渾身冰涼。
龍氏一見婆母故去,不由的母女痛哭起來。
哭夠多時,愛姐止淚說道:“娘呀,歇歇罷。
我奶奶既死,哭也無益。
咱先給俺奶奶買靈薄才是。
難道哭會子,俺奶奶就活了不成?”龍氏說:“趙明賊給咱五兩銀子,換了錢鈔,給你二叔置買襯衣并鞋襪,餘剩之錢每日用度,又還街坊鄰舍之欠。
至今家中分文未有,咱母女落到這步田地,有何人借給咱錢鈔?小孩子家焉知道世态炎涼?再說咱家裡一根秫稭、一披麻也沒有,教為娘如何辦法?”愛姐說:“俺奶奶前日所留的一捆秫稭,要夾籬笆的,何不先做靈薄呢?再将院内的破磚頭搬些個進來,架起靈薄。
我去尋點麻經錢串,把靈薄攏住就得了麼。
”龍氏聞兒言有理,自己搬運磚頭,愛姐去尋麻經錢串。
不多時将麻經錢串尋找了來,攏好了秫稭的靈薄,将磚頭壘起兩個台子,将靈薄鋪放停妥,将老夫人的屍身搭在上邊。
愛姐說:“娘呀,俺奶奶還得蒙臉紙,也得買幾張紙錢燒一燒哇。
”龍氏說:“兒呀,你所言的這些事非錢不行,咱家那來的錢去買去?”愛姐說:“這也沒有,那也沒有。
這心裡怎麼忍的過去?”龍氏聞說,半刻無言,“咳”了一聲,說:“愛姐你去将錢婆喚來。
”愛姐說:“遵命。
”走出大門去了。
龍氏打發愛姐去後,遂将青絲發打開,用剪子将頭發剪下一縷。
隻見錢婆走進門來問道:“大嬸呀,老奶奶怎麼死的?又沒聽說有災病?”龍氏說:“家中寒苦,二叔在大街賣水,你是知道的。
不料被他嶽父遇見,假意請到他家裡攻書。
這趙明賊殺死使女,誣俺二叔酒醉行兇,送到當官,屈打成招,問成死罪,下在南牢。
劉保送信,我母親生生氣死。
咳,連噙口錢、蒙臉紙并紙錢都沒有。
喚你來非有别的事,我方才剪下一縷頭發,煩你拿在長街,代賣幾百錢文,好買紙張一切。
”錢婆連聲答應,接過頭發,出了街門。
錢婆心中想道:“前日王府上小姐托我買頭發,我何不往那裡去賣?”想罷走進東門。
不大工夫來至王府門首。
看見家人王興,說:“給我看着狗”。
王興說:“狗不咬人,隻管進去。
”錢婆進了大門,拐彎抹角來至繡樓之下。
見丫鬟喜梅正欲上樓,遂煩喜梅領着上樓。
見了王小姐,将頭發遞過去。
小姐接過一看,見頭發又黑又亮,足有三尺多長,小姐便問:“這是誰家的?這樣好頭發拿來賣。
”錢婆說:“若提起這頭發的緣由,是小孩沒娘,說話就長了。
”遂将孫宅之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王小姐聽罷錢婆一席話,說道:“他家為官一場,誰想如今貧的這樣苦楚。
這頭發值錢有限,我給他大錢三百文罷。
”錢婆說:“這是姑娘的美意。
”小姐遂拿了三百大錢,遞與錢婆。
錢婆接錢,往樓下就走。
小姐說:“你且停步。
”錢婆說:“小姐還有甚事吩咐?”小姐說:“我給你五十文錢作為腳步錢,你不可打人家的拐。
”錢婆笑說:“姑娘說那裡話來,把我看的不是人了。
人家死喪在地,賣頭發我再打拐,我可連豬狗都不如了。
”言罷下了繡樓,出了大門,來至街心。
心中暗想:“适才王小姐不教我打拐,我終日忙忙給人家買賣物件,說大賣小,若不打拐,我就得喝風倒沫。
不成今日少賺點罷。
”遂把錢摸下五十文,揣在懷内,一直出了東門,來至孫宅。
走進草堂,把二百五十文錢交給龍氏,又将王小姐的美意表出。
龍氏稱贊不已。
說:“我給你五十文錢,作為謝你,餘下這二百錢煩你再去給俺打點油,稱些面,買些錢紙。
”錢婆說:“使的。
”接過錢出了大門,來至街市。
買辦停當,拿回交于龍氏,徉徜去了。
龍氏立刻做了兩碗供湯,用火點着錢紙,母女二人雙膝跪倒,悲悲切切哭起來了。
愛姐止悲,見他娘過于哀恸,勸道:“娘呀,天已晚了。
歇歇再哭罷。
”龍氏止住悲聲,把打狗餅放在婆母衣袖内。
把一文錢放在婆母口内,将蒙臉紙蒙在婆母臉上。
收拾已畢,坐在一旁,隻是怔呵呵發愣。
愛姐說:“娘呀,天不早了,咱在哪裡睡哇?”龍氏說:“兒呀,你二叔在南牢受罪,你爹爹上京趕考未回。
咱家内一個男人沒有,你到廚房把柴禾抱些來,攤在這當門,咱就與你奶奶守靈罷。
”愛姐說:“我這心裡就是害怕呢。
”龍氏說:“千萬休說害怕,說害怕就為不孝了。
”愛姐隻得到廚房抱了一抱柴禾,放在靈薄一旁。
龍氏用手鋪好,命愛姐躺在柴禾上安睡。
愛姐害怕又不敢哭。
不多一時,愛姐睡熟。
龍氏獨坐燈前,思前想後,想起丈夫上京趕考,三年有餘,并無音信來家;二叔現在南監受罪,監中又無銀錢打墊;家中停靈在堂,無錢買辦棺木,天氣又熱,又恐怕壞了屍首。
想到這裡,不由的大放悲聲。
按下不表。
且言大公子孫繼成自從大比之年上京應試,不料時運不通,水土不和,感冒風寒,進京之後身得汗病,病在招商客店。
病了一月有餘,及至病好離床,三場已過,誤了場期。
銀錢花費已淨,衣服行囊典當已空。
有心回籍,難見本鄉父老,與自己臉面無光。
無奈流落京師,賣字饣胡口,受盡饑寒之苦。
挨到三年之期,皇王開科取士,自己身上衣服褴縷,手中無錢制辦衣履衫巾,愁鎖眉峰,無處告貸。
店主人劉小全看見孫繼成終日的是呆呆發怔,就知他缺衣少錢,不能進場奪魁。
可惜他在京受苦,耐等三年之工夫,一旦之間大失所望。
本書底本藏于南開大學圖書館特藏部。
本書經抄本《話本十四種》整理而成。
目 錄 第一回 孫繼高因貧賣水 定毒計屈打成招 第二回 聞兇信氣死孫母 置靈薄龍氏剪發 第三回 孫繼成得中招贅 龍素真賣女葬親 第四回 趙蘭英贈銀葬姑 定巧計門挂雙燈 第五回 通書信愛姐探監 因吊孝蘭英逛燈 第六回 清峰山賊寇劫徑 趙蘭英誤入黑店 第七回 趙蘭英絕處逢生 李夢月殺賊尋主 第八回 聞喜報趙明毆子 投相府認兄訴情 第九回 千裡尋伯投相府 訴明屈情上本章 第十回 孫狀元回家救弟 報仇冤居家團圓 第一回 孫繼高因貧賣水 定毒計屈打成招 青雲杳杳紫雲現,正德皇爺登金殿。
十二治官造監書,選出一部《烈女傳》。
四句題綱叙過,引出一部《雙燈記》故事,乃是大明正德年間,有兩部大臣,一位是家住常州府無錫縣南門内,姓趙名明,表字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喚蘭英小姐。
一位是住無錫縣東門外,姓孫名宏,表字廣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名繼成,次名繼高。
長子娶妻龍氏素真,是山東龍進士之女,次子未曾婚配。
趙、孫兩家老爺一郡人氏,又同殿為臣,愛好結親,就将蘭英小姐許配繼高為妻,尚未迎娶。
隻因劉瑾專權,二家老爺無心在朝奉君,遂各上辭王表章,帶職還家。
孫老爺為官清廉,家道隻可餬口。
未及三年,孫老爺病故,家内又遭回祿之災,度日無資,陸續賣盡地土田園。
大公子孫繼成就其餘資,上京赴考,抛下高堂老母、妻子龍氏素真、女兒愛姐,日久天長,家中度用堪堪已乏。
二公子孫繼高見家内度日如年,艱難已甚,無奈不顧體面,在大街賣水為生,餬口度日。
這一日趙明從王宅赴席而回,在大街正遇孫繼高擔水筲從旁邊過去。
回到府中修書一封,差家人送至孫府,并衣服一身、白銀十兩。
二公子不知是何事,禀明母親,拆書同觀。
書中所言:請姑爺過府讀書,白銀五兩安家。
母子心中大悅,立刻更換衣服,同趙府家人來至趙府。
趙明聞報,迎出大廳。
二公子行了大禮,翁婿談了些閑話,命人将二公子送在後花園内讀書。
這且不表。
且言趙明歡歡喜喜來至内宅。
原來王氏夫人早已故去,當時是繼配馬氏當家。
見趙明入内,馬氏同帶來之子趙能将趙明接進内室,馬氏問道:“老爺滿面歡喜,有何得意事?”趙明見問,就将請姑爺在家攻書言了一遍。
馬氏聞言心中不悅,腹内度乎:“若留孫窮鬼在此,日後必将家業分去一半。
”想到其間,開言說道:“老爺做事太不明白!”趙明問道:“何以見得?”馬氏說:“這窮鬼終日即在大街賣水,哪有大志?窮的連立錐之地也無,真乃玷辱門庭!若依我之見,将此婚退了。
多給他銀兩,令他别娶。
如其不然,用酒将他灌醉,令吾兒趙能殺死丫鬟,賴他酒後行兇,送到當官問成死罪,有何不可?”趙明聞言,左思右想,心無主意,隻可依計而行。
定于七月七夕行事。
到了初七晚,設下酒筵,請孫繼高飲酒過七夕。
話不可煩絮,将孫繼高哄醉,扶入花園書齋,趙能在書齋門外把丫鬟殺死,将刀扔在屍旁,自去安眠。
次日園丁報禀:“園中書齋外丫鬟被殺。
”趙明聞報,假意吃驚,遂率領衆家丁,來至花園書房外驗看,遂說道:“園中并無别人,必是不長進孫繼高小奴才!因奸不允,殺死丫鬟滅口。
此系人命,老夫不敢隐瞞。
”命家人拿名帖,将孫繼高送縣,暗中送與知縣百兩黃金。
贓官蔡英得了賄賂,立刻升公堂,将孫繼高屈打成招,問成酒後行兇,殺死丫鬟,問成死罪,定鐐收監。
趙明命趙能進監,立逼孫繼高親筆寫退婚文約一紙。
趙能将退婚之字拿回府來,交與趙明。
在客舍父子講說此事,不料被小姐使女李夢月聽了個真真切切。
急急忙忙回到繡樓,将此事向蘭英小姐學說一遍。
小姐聽畢,如站高樓失足,洋子江心崩舟一般,激伶伶打了一個寒戰,不由的撲簌簌滾下淚珠。
心中暗說道:“爹爹作事太差!做此傷天害理之事!頭上有青天,離地三尺有神靈監察。
你因女兒恐日後迎娶過門受苦,定計謀害我那未過門的夫君,代奴另尋豪富之家。
豈知你這女兒知三從曉四德,心如鐵石。
常言:‘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烈女焉能嫁二夫?”想到其間,啼哭不止。
李夢月說:“姑娘少要悲恸。
難道你哭一會子,孫公子就出了監牢獄不成?還是設法救公子出監才是。
”蘭英說:“奴家此時心如刀攪,哪有主意?月姐,自從你兄妹離鄉在外,落在此處,你兄染病,姐在街巷求乞,為妹周濟你兄妹。
後來你兄病愈,将你寄在我府,我以姐妹相待,姐姐就是我貼心之人。
你與奴想一主意才是!”夢月說:“我有一個拙見:咱到前廳去見老爺,不可愁眉淚眼。
壓下濁氣,現出笑容。
随着老爺心意行事,将退婚文約诓到手内,給他撕碎,再想救孫公子的主意。
你看何如?”蘭英小姐聞言大悅,說:“事不宜遲,就此前去。
”二人下了繡樓,竟奔前廳。
霎時來至前廳門外,隻聽裡邊父子講話。
小姐停步,夢月一聲說道:“俺姑娘來了!”趙能聽說小姐到來,出離客廳徉徜去了。
小姐進客廳向趙明面前深深拜了一拜,說:“爹爹萬福了。
”趙明說:“女兒,家禮不可常叙。
坐下講話。
”小姐遵命,在一旁坐下。
趙明問道:“女兒不在繡樓習學針黹,來至前廳有何事論?”小姐口尊:“天倫,孩兒夜半偶得一夢,夢見一輪紅日墜落懷中。
不知主何吉兇?爹爹照夢書上給孩兒圓上一圓。
”趙明聞夢滿心歡喜,說:“兒呀,紅日墜懷乃系吉慶喜兆,我兒必有大喜臨身。
”小姐問道:“孩兒乃系閨門幼女,喜從何來?”趙明仰面大笑說:“這前廳也沒外人聽,我對你言講,亦無妨礙。
”遂将“起初與東門外孫侍郎次子愛好結親,孫宏亡故,家遭天火,窮無立錐之地,無食充饑,無衣遮寒,隻落的次子長街賣水為生。
為父恐日後女兒受他所累,假意請他來府攻書為由,用酒将孫繼高灌醉,命趙能殺死丫鬟春香,誣賴他酒後行兇,将他送在公堂。
暗中賄買蔡知縣,定成死罪。
為父于你另尋富貴之家子弟婚配,你得風光,為父臉面亦得光彩。
”蘭英小姐聽罷此言,猶如滾油燒心,隻得勉強笑道:“天倫為孩兒終身大事費盡心力,隻怕還有〔考〕慮不到之處。
聞聽人言他的長兄上京應試,三年未回。
倘若得官還家,搭救他兄弟出監,再來争親,爹爹指何為憑?”趙明說:“女兒放心,為父已逼勒他寫了退婚文約,還怕他怎的?”小姐說:“既有文約,孩兒看一看。
若果然寫的結實,任憑天倫與孩兒擇婚。
”趙明不解其意,遂将退婚文約取出,遞與小姐,說道:“這就是退婚的憑據。
”小姐接在手中,展開一看,上寫着: 立退婚文約人孫繼高:因故父與同鄉趙明愛好結親,不料父故,家業凋零,以賣水為生。
趙明請我過府讀書,酒醉殺死丫鬟,公堂定罪,秋後處決,不能男婚女配,耽誤青春少女。
自此日為始,任憑趙明将女另配豪門,孫姓并不過問,永斷葛藤。
此系兩造情願,各無返悔。
恐後無憑,立此退婚文約為憑,後有腳摹手摹為據。
大明國某年某月某日立。
退婚文約人孫繼高親筆 蘭英小姐看畢,不由的腮邊落淚,刀割柔腸,劍刺心肝,忿火中燒,把退婚文契撕的紛紛而碎。
趙明見小姐撕碎退婚離書,怒道:“老夫費了許多心機,才得這張離書,竟被你一旦撕碎。
老夫以後指何為憑?真乃下賤之才,令人可惱!”小姐說:“爹爹不必煩惱。
古雲:‘貧而能守即如聖矣,富而不仁近于禽獸。
’你枉為國家大臣,信聽枕畔之言,害了女兒結發之夫,天理喪盡,豈不怕人辱罵!況且你熟讀五經四書,那試官有眼無珠,就中了你這不通文理的進士。
做事太狠,上天斬你宗嗣。
你倚趙能為子,哪知是異姓亂宗?你替兒嫌婿,兒隻認命。
誰家未有窮親戚?”幾句話隻氣的趙明渾身亂抖,舉手欲打小姐。
李夢月眼精手快,用身遮攔,把蘭英小姐推出客廳,一同回繡樓去了。
按下不表。
且言禁卒把孫繼高背進南牢放下,孫公子拜了獄神,舉目觀看:牆高滿插荊棘,受罪之人披枷帶索,腳鐐手木醜,垢面蓬頭。
自己暗想:“這些罪囚皆是自作自受,誰似我被屈含冤?”想到其間,不由心中一慘,嚎啕痛哭起來。
衆囚犯走至孫繼高面前,齊聲問道:“朋友,為何啼哭?這裡邊俱是殺人放火,綠林豪傑,那有你這膿包,睜眼惹下閉眼受才是男子漢大丈夫了。
你姓甚名誰?因何犯罪?說個明白,大家聽一聽。
”孫公子聞言,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衆囚犯說:“這趙明狗娘養的,真令人可惱!你不必傷悲,盼望皇上開恩赦罪,我等出了牢獄,定要殺他滿門家眷,雞犬亦不留,替你報此仇恨!”隻見禁卒進牢房問道:“孫相公,這牢内的規矩你可知曉?”公子說:“一概不知,望求大哥指教。
”禁卒說:“凡人犯進監,都有俺一分規矩禮,你可從帶來?”公子說:“我家中貧苦,才被老賊制我于死地,哪有錢奉送大哥?望乞大哥方便方便,日後若有出頭之日,必有重謝。
”衆囚犯也替孫繼高講情:“他是含冤負屈,被人陷害,望乞寬量他罷。
”禁卒隻得罷了,向前邊去了。
不多時,隻見牢頭跑進來說道:“衆囚犯快快入牢,四老爺前來查監。
若是闖見,大家不便。
”一行說着,将衆犯上了串鎖刑具。
捕廳進的監來,将人犯點清數目,方才出監而去。
且說孫繼高家的街鄰劉保,以賣豆腐為生,從縣衙所過,見禁卒背負繼高入監,大吃一驚。
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聞兇信氣死孫母 置靈薄龍氏剪發 姻緣由來定生前,月老久矣赤繩牽。
隻因嫌貧愛富貴,竟敢昧心違上天。
話表孫宅鄰舍劉保家貧,以賣豆腐為生。
這日肩擔豆腐從縣衙前經過,看見衙前人山人海,心中納悶。
訪問飯鋪,鋪夥張三說:“是東門外賣水的孫繼高,被他嶽父送在當官,說是酒後無德,殺死丫鬟。
”劉保聞言,心中疑惑: “孫二叔素日無此脾氣。
待我看看去。
”将豆腐擔放下,口稱:“張三哥看一會挑子,我去衙中望一望。
”張三說:“快回來才好呢。
”劉保回答:“曉得。
”忙忙走進縣衙,正遇見孫繼高下堂,身帶刑具,禁卒背着進了監牢。
心中暗想:“真有此事!孫太太并大嬸未必知此事。
我不免給他家送一個信,令他婆媳設法搭救孫二叔,才是正理。
”想罷,出了縣衙,擔起豆腐挑,慌慌張張竟奔東門外。
〔劉保來至〕孫宅門首,用手将門連拍了幾下,叫道:“愛姐,快開門來!”老夫人婆媳三人正在草堂閑話,忽聽叩門之聲,說:“愛姐你出去看一看,是誰叩門?”愛姐說:“多半是俺爹爹從京回來咧!”遂走出草堂,來到大門裡,從門縫望外一看,問道:“外邊不是劉保哥哥麼,作什麼來了?拍門拍的這麼緊!”劉保說:“你快開門,有話向太太說。
”愛姐把門開放,劉保問道:“太太在那裡?”愛姐說:“現在草堂。
”劉保随愛姐進了草堂,老夫人問道:“劉保有何事?叩門甚緊。
”劉保口尊:“太太,我來報信。
适才我在大街賣豆腐,走在縣衙,見俺孫二叔身帶刑具,腿上血淋淋的。
禁卒背着二叔從我面前過去,進了監牢。
我已訪問,原來是趙明嫌貧愛富,誣賴俺二叔酒醉行兇,殺死丫鬟,賄送到官,問成死罪。
我急忙跑回來給太太送個信,好設法搭救俺二叔。
”老夫人問道:“此話當真?”劉保說:“小人焉敢撒謊?”老夫人聞言,不由的撲簌簌落下淚來,隻氣的渾身亂抖。
劉保送完此信,先自賣豆腐去了。
老夫人年紀高邁,哭一回罵一回,猛然痰涎上壅,堵住咽喉,一蹶跌倒在地。
龍氏、愛姐連忙上前,抱住老夫人,一個叫:“母親醒來!”一個叫:“祖母醒來!”連叫數聲,并不哼聲,工夫不大,見老夫人面如青葉,直挺挺渾身冰涼。
龍氏一見婆母故去,不由的母女痛哭起來。
哭夠多時,愛姐止淚說道:“娘呀,歇歇罷。
我奶奶既死,哭也無益。
咱先給俺奶奶買靈薄才是。
難道哭會子,俺奶奶就活了不成?”龍氏說:“趙明賊給咱五兩銀子,換了錢鈔,給你二叔置買襯衣并鞋襪,餘剩之錢每日用度,又還街坊鄰舍之欠。
至今家中分文未有,咱母女落到這步田地,有何人借給咱錢鈔?小孩子家焉知道世态炎涼?再說咱家裡一根秫稭、一披麻也沒有,教為娘如何辦法?”愛姐說:“俺奶奶前日所留的一捆秫稭,要夾籬笆的,何不先做靈薄呢?再将院内的破磚頭搬些個進來,架起靈薄。
我去尋點麻經錢串,把靈薄攏住就得了麼。
”龍氏聞兒言有理,自己搬運磚頭,愛姐去尋麻經錢串。
不多時将麻經錢串尋找了來,攏好了秫稭的靈薄,将磚頭壘起兩個台子,将靈薄鋪放停妥,将老夫人的屍身搭在上邊。
愛姐說:“娘呀,俺奶奶還得蒙臉紙,也得買幾張紙錢燒一燒哇。
”龍氏說:“兒呀,你所言的這些事非錢不行,咱家那來的錢去買去?”愛姐說:“這也沒有,那也沒有。
這心裡怎麼忍的過去?”龍氏聞說,半刻無言,“咳”了一聲,說:“愛姐你去将錢婆喚來。
”愛姐說:“遵命。
”走出大門去了。
龍氏打發愛姐去後,遂将青絲發打開,用剪子将頭發剪下一縷。
隻見錢婆走進門來問道:“大嬸呀,老奶奶怎麼死的?又沒聽說有災病?”龍氏說:“家中寒苦,二叔在大街賣水,你是知道的。
不料被他嶽父遇見,假意請到他家裡攻書。
這趙明賊殺死使女,誣俺二叔酒醉行兇,送到當官,屈打成招,問成死罪,下在南牢。
劉保送信,我母親生生氣死。
咳,連噙口錢、蒙臉紙并紙錢都沒有。
喚你來非有别的事,我方才剪下一縷頭發,煩你拿在長街,代賣幾百錢文,好買紙張一切。
”錢婆連聲答應,接過頭發,出了街門。
錢婆心中想道:“前日王府上小姐托我買頭發,我何不往那裡去賣?”想罷走進東門。
不大工夫來至王府門首。
看見家人王興,說:“給我看着狗”。
王興說:“狗不咬人,隻管進去。
”錢婆進了大門,拐彎抹角來至繡樓之下。
見丫鬟喜梅正欲上樓,遂煩喜梅領着上樓。
見了王小姐,将頭發遞過去。
小姐接過一看,見頭發又黑又亮,足有三尺多長,小姐便問:“這是誰家的?這樣好頭發拿來賣。
”錢婆說:“若提起這頭發的緣由,是小孩沒娘,說話就長了。
”遂将孫宅之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王小姐聽罷錢婆一席話,說道:“他家為官一場,誰想如今貧的這樣苦楚。
這頭發值錢有限,我給他大錢三百文罷。
”錢婆說:“這是姑娘的美意。
”小姐遂拿了三百大錢,遞與錢婆。
錢婆接錢,往樓下就走。
小姐說:“你且停步。
”錢婆說:“小姐還有甚事吩咐?”小姐說:“我給你五十文錢作為腳步錢,你不可打人家的拐。
”錢婆笑說:“姑娘說那裡話來,把我看的不是人了。
人家死喪在地,賣頭發我再打拐,我可連豬狗都不如了。
”言罷下了繡樓,出了大門,來至街心。
心中暗想:“适才王小姐不教我打拐,我終日忙忙給人家買賣物件,說大賣小,若不打拐,我就得喝風倒沫。
不成今日少賺點罷。
”遂把錢摸下五十文,揣在懷内,一直出了東門,來至孫宅。
走進草堂,把二百五十文錢交給龍氏,又将王小姐的美意表出。
龍氏稱贊不已。
說:“我給你五十文錢,作為謝你,餘下這二百錢煩你再去給俺打點油,稱些面,買些錢紙。
”錢婆說:“使的。
”接過錢出了大門,來至街市。
買辦停當,拿回交于龍氏,徉徜去了。
龍氏立刻做了兩碗供湯,用火點着錢紙,母女二人雙膝跪倒,悲悲切切哭起來了。
愛姐止悲,見他娘過于哀恸,勸道:“娘呀,天已晚了。
歇歇再哭罷。
”龍氏止住悲聲,把打狗餅放在婆母衣袖内。
把一文錢放在婆母口内,将蒙臉紙蒙在婆母臉上。
收拾已畢,坐在一旁,隻是怔呵呵發愣。
愛姐說:“娘呀,天不早了,咱在哪裡睡哇?”龍氏說:“兒呀,你二叔在南牢受罪,你爹爹上京趕考未回。
咱家内一個男人沒有,你到廚房把柴禾抱些來,攤在這當門,咱就與你奶奶守靈罷。
”愛姐說:“我這心裡就是害怕呢。
”龍氏說:“千萬休說害怕,說害怕就為不孝了。
”愛姐隻得到廚房抱了一抱柴禾,放在靈薄一旁。
龍氏用手鋪好,命愛姐躺在柴禾上安睡。
愛姐害怕又不敢哭。
不多一時,愛姐睡熟。
龍氏獨坐燈前,思前想後,想起丈夫上京趕考,三年有餘,并無音信來家;二叔現在南監受罪,監中又無銀錢打墊;家中停靈在堂,無錢買辦棺木,天氣又熱,又恐怕壞了屍首。
想到這裡,不由的大放悲聲。
按下不表。
且言大公子孫繼成自從大比之年上京應試,不料時運不通,水土不和,感冒風寒,進京之後身得汗病,病在招商客店。
病了一月有餘,及至病好離床,三場已過,誤了場期。
銀錢花費已淨,衣服行囊典當已空。
有心回籍,難見本鄉父老,與自己臉面無光。
無奈流落京師,賣字饣胡口,受盡饑寒之苦。
挨到三年之期,皇王開科取士,自己身上衣服褴縷,手中無錢制辦衣履衫巾,愁鎖眉峰,無處告貸。
店主人劉小全看見孫繼成終日的是呆呆發怔,就知他缺衣少錢,不能進場奪魁。
可惜他在京受苦,耐等三年之工夫,一旦之間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