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度佳期花燈雙雙偕老 重瘟疫鴛鴦故故分飛

關燈
話說葛小大因了那一天在自己床上,取得了生姑的香囊,乃武所用的手帕,起了疑心,即同喻氏敬天二人悄悄商議,搬出楊家居住。

    喻氏找到了太平街内有一幢空屋,租金十分廉少,正合小大居住,即向小大敬天說知,同去瞧過,都很合意。

    由敬天揀定六月十一日黃道吉日,搬出楊家。

    遷入新屋。

    又怕被生姑先行知道,發生了别的變故,因此到了初七的那天,方向生姑說明,托生姑向楊家退租。

    恰巧生姑已被乃動勸醒,對待小大非比往日,聽得小大同喻氏來說十一日要遷居到太平街去,明知因了疑心自己有了不端之事,便一口應允,到楊家退租。

    一切說好,喻氏即回轉沈家,吩咐生姑收拾家具,自己到了十一再來相助。

    生姑答應之後,送過喻氏回到裡面,屈指一算,離十一隻有四天,忙同了三姑,慢慢的收拾起來。

    到了十一的一天,生姑已把一切家具東西收拾就緒,喻氏、敬天都來相助,小大也忙得汗下如雨。

    葛家雖是貧苦,東西倒也不少,足足的搬了一天,方才完畢。

    乃武卻送了一分厚禮。

    進了太平街新屋,布置灑掃,又忙了一回,方都就緒。

     生姑一看,這所房屋,樓上也有兩個房間,樓下客堂竈披,房子半新不舊,還覺不差。

    喻氏知道小大、生姑尚未圓房,決不能住在一個房中,把樓上兩個房間,一個給生姑居住,一個小大同三姑安宿。

    到十八日圓房之後,生姑、小大自然住在一個房中,三姑卻另房居住。

    安排穩妥,方回轉家中。

    敬天因小大圓房,離這天隻有七天,一切圓房時所用物件,喻氏在購辦時候,已安放在太天街新屋之中,隻須她來整理一番,床桌木櫥等物,都放在生姑房中,将來便是新房。

    敬天瞧一應事務,都已差不多了,也自回去。

    到了明天,喻氏、敬天又到小大家中。

    預備喜事。

    小大心中欣喜,自不必說,便是生姑,也覺得很是樂意,幫着喻氏等料理,并沒有一些不悅。

    喻氏見了,先放了心,覺得生姑對于乃武,并沒有戀戀不舍意思,不知有什麼奸情,當下也不再放在心頭,隻忙着預備小大喜事。

    葛家雖是貧困,小大圓房,也是件要緊大事,總得辦些酒席,請請親友。

    其餘如布置新房,購辦應用物件,添制幾件拜堂時用的新衣,同了生姑做了新媳婦穿的衣服種種事情,已是把喻氏、敬天二人忙一個手腳不停。

    小大這幾天,因了家中有事,便不再到店,幫着喻氏辦理。

    便是生姑,也忙碌了多日,接着發喜帖,辦酒席,又預備了一下,不覺已到了十六,明天即是好日子了。

    喻氏細細一算,所預備的錢除了購辦東西,制辦衣服,用去四十餘元之外,還剩了四十五元光景,明天的用度,已差不多了。

    隻因并不是娶親,隻是圓房,用不着花轎執事等費用,隻須叫一個掌禮,拜堂送天地和合,到了新房之中,坐回花燭,外面請親友熱鬧一天,即就成功的了。

    圓房禮物,亦就完畢。

    小大、生姑二位小夫妻們,即可以同住一房,實行周公之禮。

    一切費用省下不少。

    要緊的隻有酒席一項,早由敬天雇了一個廚子,殺下兩頭肥豬,連酒菜算來,有了二十元,是足夠的了,其餘花燭使用人等的貨用,用去了十五元,很覺舒齊,不算枯薄,還可餘下十元,留給小大,作為日常之需,心中便是歡喜。

    當夜宿在葛家。

     到了明日吉期,小大、生姑。

    喻氏、三姑四人絕早起身,敬天也清早到來。

    這一天的客人,來得倒也不少。

    喻氏的丈夫沈體仁、楊乃武、小大的堂弟葛文卿、愛仁堂藥店小老闆錢寶生,都到小大家中賀喜。

    生姑的母親,因已老病在床,正在南京,沒有到來。

    生姑這天是新媳婦,自然不便出來照呼親友,隻坐在新娘房中。

    這天的吉時,是在午後未初,敬天一面料理事務,一面瞧着時刻,見已是未初模樣,忙吩咐掌禮伴娘,準備拜堂。

    伴娘把生姑在新房中掇了出來,同小大并肩立了,一齊拜過了堂。

    接着便是見禮,第一個自然是沈體仁同喻氏,然後敬天夫婦,諸親友都見過了禮,方回房休息。

    生姑這時,穿着新媳婦裝束,頭上珠珞紛垂,越顯得珠圓玉潤,絕豔人寰,諸親友沒一個不啧啧稱贊。

    小大、喻氏、敬天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