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莽童昆大鬧西湖
關燈
小
中
大
〔先聲川撥棹〕調
詞曰:
訪舊侶,得相逢,且暫娛。
一帆到處與同居,一帆到處與同居。
料蒼天不終困予。
把從前愁盡驅,換了今朝名譽。
“俺乃曹昆是也。
幸蒙家将童喜半夜救到栖霞山東北龍潭鎮,隐僻山村。
後來逃至揚州府興化縣城外烏金蕩藏身。
那時認為父子,改名童昆。
恩父教習拳棒,武藝精通。
又練成水火刀槍不入的子午神功罩。
今年十六歲,卻有萬夫不當之膂力。
隻是困守湖鄉,何時纔有出頭日子?”正說之間,水上來了一隻漁船,船上有一個老漁翁,打槳而歌張志和之曲: 歌曰: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歌畢,見童昆問道:“你莫非是曹昆麼?”曹昆聽了一驚說:“老漁翁何由得知?”漁翁說:“我剛纔遇一道士,名通元子。
他說:‘此地有個曹昆,煩你代俺指點他,說原任總督尚書張經,與原任應天總督曹邦輔,奉旨征倭,張經于三月初三日子時生子名張昆,曹邦輔亦以是日生子名曹昆。
兩家本有世誼。
後來趙文華、胡宗憲陷害攘功,二子纔得三歲。
那時通元子教義仆張洪救出張昆,逃到杭州府城外茅庵暫住,改名洪昆。
家将童喜救出曹昆,逃在此地,改名童昆。
今為我傳語于曹昆,教他速去訪張昆,以圖後日報仇之計。
’此皆是通元子之言,命我傳于曹昆的。
你果是曹昆,須切記着。
”說畢,一道金光,漁翁不見,連漁船都沒有了。
童昆跪謝說:“這就是通元子了。
多謝仙師指點。
弟子明日禀知恩父,起身前往便了。
贊曰: 蓬弧男子志,不肯守窮廬。
好友宜親訪,何勞犬寄書。
次日,童昆帶些盤纏,直起杭州而來。
且講庵裡洪昆,異鄉獨處,甚是凄涼,說:”俺張昆好命苦呀,多蒙仙師指點,義仆張洪救我到此,即以洪為姓,改叫洪昆。
居住十有餘載。
去年老家人病時,付我玉蟾蜍十二個,說:‘是仙師留下的,道你姻緣在此。
’言訖而逝。
目下隻剩俺一人。
前日雇一短童服侍,今早着他進城買些用物,怎麼還不回來?我且溫習舊聞,以消春日便了。
”詩曰: 妙得好天姿,讀書總不癡。
全憑生宿慧,更勝有名師。
吐鳳才誠大,雕蟲技獨奇。
于今過十載,雪恨在何時? 那童昆一路訪來,已到杭州城外,說:“前面有一茅庵,幽閑頗似仙境。
遙聞書聲朗朗,想是張仁兄住處。
四望無人,俺且試他一試。
”門外高叫:“張昆在此麼?”裡面聽了”張昆“二字,相公吓得冷汗流身,真魂出體,隻是聲聲叫苦,但看來人怎生打扮: 目秀眉清白如傅粉,頭戴繡花拖須的寶藍緞方巾,身穿元色緞袍。
緊緊束了五彩鸾帶,足穿烏靴,腰系寶刀。
威風抖抖走進庵來。
又恐吓壞了洪昆,因又高聲說道:”我是曹昆,即原任應天總督曹邦輔之子,改名童昆,特來訪問。
仁兄不必驚慌。
”洪昆聽得此言,神情稍定,說:“幾乎吓殺小弟。
” 兩人抱頭痛哭了一回。
見那短童回來,絕口不提往事,隻說訪友閑情。
就是通元子指點的話,也隻隐隐微露,不敢明言。
洪昆留住童昆,二人結盟兄弟。
雖然年月日皆同,洪昆是子時上刻生,童昆是子時下刻生,所以洪昆為兄,童昆為弟。
比那同胞骨肉還要親愛些。
洪昆說:“明日是賢弟誕辰,又是愚兄賤辰,既蒙遠來枉顧,務必請到西湖一遊。
”因此一念之動,遂引出後面許多事來。
童昆說:“小弟也要看看西湖真景,奉陪就是了。
”到了次日,兩人雇船遊玩不提。
且說陳素娥随着母親,帶了保元弟,亦雇湖船到嶽廟燒香。
素娥坐在船上,看見水色春光,信口吟成骈體文四聯: 文曰: 拖去雙痕淺碧,燕剪裁波。
望來十裡濃陰,莺梭織柳。
亂山碧嶂深藏花外之樓,小市青簾争覓林間之酒。
萋萋芳草沒遊騎之輕蹄,簇簇筠籃露采桑之纖手。
鈴鴿聲中日暖,哨放誰家?紙鸢影裡風聲,絲偷阿母。
正說間,船已泊定。
陳保元捧了香燭盤,陳母引了素娥登岸。
見廟外一邊跪着秦桧、張俊的像,一邊跪着長舌王氏、萬俟的像,皆是生鐵鑄成。
素娥兩邊看罷,說:“奸賊當日殺害忠良,也有今日麼?”廟門上白玉石碣刻的是“宋嶽武穆王祠”六字,兩扇朱紅漆大門,左扇刻的是:“懷北朝二帝”,右扇刻的是:“号
一帆到處與同居,一帆到處與同居。
料蒼天不終困予。
把從前愁盡驅,換了今朝名譽。
“俺乃曹昆是也。
幸蒙家将童喜半夜救到栖霞山東北龍潭鎮,隐僻山村。
後來逃至揚州府興化縣城外烏金蕩藏身。
那時認為父子,改名童昆。
恩父教習拳棒,武藝精通。
又練成水火刀槍不入的子午神功罩。
今年十六歲,卻有萬夫不當之膂力。
隻是困守湖鄉,何時纔有出頭日子?”正說之間,水上來了一隻漁船,船上有一個老漁翁,打槳而歌張志和之曲: 歌曰: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歌畢,見童昆問道:“你莫非是曹昆麼?”曹昆聽了一驚說:“老漁翁何由得知?”漁翁說:“我剛纔遇一道士,名通元子。
他說:‘此地有個曹昆,煩你代俺指點他,說原任總督尚書張經,與原任應天總督曹邦輔,奉旨征倭,張經于三月初三日子時生子名張昆,曹邦輔亦以是日生子名曹昆。
兩家本有世誼。
後來趙文華、胡宗憲陷害攘功,二子纔得三歲。
那時通元子教義仆張洪救出張昆,逃到杭州府城外茅庵暫住,改名洪昆。
家将童喜救出曹昆,逃在此地,改名童昆。
今為我傳語于曹昆,教他速去訪張昆,以圖後日報仇之計。
’此皆是通元子之言,命我傳于曹昆的。
你果是曹昆,須切記着。
”說畢,一道金光,漁翁不見,連漁船都沒有了。
童昆跪謝說:“這就是通元子了。
多謝仙師指點。
弟子明日禀知恩父,起身前往便了。
贊曰: 蓬弧男子志,不肯守窮廬。
好友宜親訪,何勞犬寄書。
次日,童昆帶些盤纏,直起杭州而來。
且講庵裡洪昆,異鄉獨處,甚是凄涼,說:”俺張昆好命苦呀,多蒙仙師指點,義仆張洪救我到此,即以洪為姓,改叫洪昆。
居住十有餘載。
去年老家人病時,付我玉蟾蜍十二個,說:‘是仙師留下的,道你姻緣在此。
’言訖而逝。
目下隻剩俺一人。
前日雇一短童服侍,今早着他進城買些用物,怎麼還不回來?我且溫習舊聞,以消春日便了。
”詩曰: 妙得好天姿,讀書總不癡。
全憑生宿慧,更勝有名師。
吐鳳才誠大,雕蟲技獨奇。
于今過十載,雪恨在何時? 那童昆一路訪來,已到杭州城外,說:“前面有一茅庵,幽閑頗似仙境。
遙聞書聲朗朗,想是張仁兄住處。
四望無人,俺且試他一試。
”門外高叫:“張昆在此麼?”裡面聽了”張昆“二字,相公吓得冷汗流身,真魂出體,隻是聲聲叫苦,但看來人怎生打扮: 目秀眉清白如傅粉,頭戴繡花拖須的寶藍緞方巾,身穿元色緞袍。
緊緊束了五彩鸾帶,足穿烏靴,腰系寶刀。
威風抖抖走進庵來。
又恐吓壞了洪昆,因又高聲說道:”我是曹昆,即原任應天總督曹邦輔之子,改名童昆,特來訪問。
仁兄不必驚慌。
”洪昆聽得此言,神情稍定,說:“幾乎吓殺小弟。
” 兩人抱頭痛哭了一回。
見那短童回來,絕口不提往事,隻說訪友閑情。
就是通元子指點的話,也隻隐隐微露,不敢明言。
洪昆留住童昆,二人結盟兄弟。
雖然年月日皆同,洪昆是子時上刻生,童昆是子時下刻生,所以洪昆為兄,童昆為弟。
比那同胞骨肉還要親愛些。
洪昆說:“明日是賢弟誕辰,又是愚兄賤辰,既蒙遠來枉顧,務必請到西湖一遊。
”因此一念之動,遂引出後面許多事來。
童昆說:“小弟也要看看西湖真景,奉陪就是了。
”到了次日,兩人雇船遊玩不提。
且說陳素娥随着母親,帶了保元弟,亦雇湖船到嶽廟燒香。
素娥坐在船上,看見水色春光,信口吟成骈體文四聯: 文曰: 拖去雙痕淺碧,燕剪裁波。
望來十裡濃陰,莺梭織柳。
亂山碧嶂深藏花外之樓,小市青簾争覓林間之酒。
萋萋芳草沒遊騎之輕蹄,簇簇筠籃露采桑之纖手。
鈴鴿聲中日暖,哨放誰家?紙鸢影裡風聲,絲偷阿母。
正說間,船已泊定。
陳保元捧了香燭盤,陳母引了素娥登岸。
見廟外一邊跪着秦桧、張俊的像,一邊跪着長舌王氏、萬俟的像,皆是生鐵鑄成。
素娥兩邊看罷,說:“奸賊當日殺害忠良,也有今日麼?”廟門上白玉石碣刻的是“宋嶽武穆王祠”六字,兩扇朱紅漆大門,左扇刻的是:“懷北朝二帝”,右扇刻的是:“号